一、经济新常态的产生
1. 经济新常态的倡导。2014 年 2 月《了望》杂志中的《十八大以来***同志关于经济工作的重要要论述》文章,提及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经济形势做出了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重要判断。基于三期叠加的判断,2014 年 5 月 11 日,新华社在《***在河南考察时强调,深化改革发挥优势创新思路统筹兼顾,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中第一次出现了"新常态"的描述。在***总书记两次公开提到"新常态"后,这一说法成为中国经济现状的重要研判。
2014 年 8 月 7 日《人民日报》题为《经济发展迈入新阶段》评论员文章,更将"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视作新常态下的主要特征,认为中国经济必然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从结构不合理转向结构优化,从要素投入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隐含风险转向面临多种挑战。新常态面临多种挑战,更蕴含多种机遇。
2. 信息消费成为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形式。信息消费是推进国家"新四化"建设,挖掘经济发展潜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朱宏任指出,信息消费是一种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增长潜力巨大、影响范围广泛、拉动作用持久的新型消费形式。数据显示,信息消费每增加 100 亿元,将带动国民经济增长 338 亿元。预计 2012 年至 2015 年仅中国宽带接入及互联网信息服务消费和数字内容消费一项,就可达 2. 5 万亿元以上。到 2015 年,信息消费规模超过 3. 2 万亿元,年均增长 20% 以上,带动相关行业新增产出超过 1. 2 万亿元,其中基于互联网的新型信息消费规模达到 2. 4 万亿元,年均增长 30% 以上。
基于电子商务、云计算等信息平台的消费快速增长,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 18 万亿元,网络零售交易额突破 3万亿元。信息消费已经在日常生活中已经被频繁使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电视、电子商务、微信、二维码等信息消费,包括硬件、销售、软件开发、客户服务多个方面,无不促进了就业和经济繁荣。
二、智能远程教育信息化消费的发展机遇
1. 教育服务业发展具有巨大潜力。根据国家统计局有关资料,服务业占经济总量的比例,发达国家平均在 70%,全世界平均在 60%,我国则不到 50%.2013 年我国第三产业总量和 GDP 占比均超过第二产业,2013 年服务业增加值首次超过了工业增加值,服务业成了中国第一大就业主体,吸纳就业人数超过了制造业。2014 年一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达到 49%,增长速度比第二产业高 0. 5 个百分点。照这个趋势,未来几年第三产业占 GDP 比重就要达到 50%,等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之和[1].教育作为特殊的服务业也受到了重视,教育信息化、现代化建设日益得到加强,教育信息化消费逐渐被更多的人们所接受,大众对远程教育也产生了浓厚兴趣。
2. 信息消费显示出强大活力。信息消费是一个宏观的概念,涉及到人们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购买一部智能手机,从打电话、上网接受教育、从事商业活动等操作行为所产生的花销都是信息消费的一环。
在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方面,"信息消费"这一新型消费领域的拓展,将给信息产业带来新的增长点。在我国,移动互联和大数据不仅给生产经营带来了巨大变化,也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现在我国的手机用量达到了 13 亿部,是全世界最多的,移动互联用户达到 5 亿户,也是全世界其他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比的。据测算,我国 2015 年移动支付的交易规模将会超过 1. 5 万亿元,每年增长将近 100%.[1]
可以看出,我国市场规模庞大,正处于居民消费升级和信息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快融合发展的关键阶段,信息消费具有良好发展基础和巨大发展潜力。
3. 智能远程教育信息消费的政策支持。2013 年 8 月 8 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 国发〔2013〕32 号) .提出加快信息基础设施演进升级,增强信息产品供给能力,培育信息消费需求,提升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加强信息消费环境建设,完善支持政策等要求、措施; 2013 年 12月 31 日,陕西省印发了《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实施意见》( 陕政发〔2013〕55 号) ,提出实施信息消费新型业态发展工程,比如大力发展教育信息服务,依托陕西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育体系,建设教育信息资源库和智能远程教育平台,以宽带网络和各类智能终端为载体,推广高等教育和终身教育信息服务,创新发展远程开放式教育模式,带动信息服务业发展。由陕西广播电视大学牵头的陕西移动智能远程教育信息消费新业态正式亮相,发展中遇到的挑战不小,比如匹配的手机生产、技术标准、平台设计、深度开发。但是,落户陕西的三星电子、美光电子,以及中兴、华为、比亚迪、酷派等智能手机生产基地,又为我们提供了重大机遇。
4. 农村人口素质提高为远程教育信息消费提供了巨大需求。2013 年中央城镇化会议,提出了"人的城镇化".过去农民工到城里打工,本质还是农民,到一定的时候还得回家种自己的自留地,这不叫城镇化。
农民真正的城镇化第一是已经在城里的 2. 6 亿农民工,他们要变成城里人,不仅户籍要改变; 第二是在农村驻扎的近 7 亿农民,包括老、中、青、幼各类人群,他们要享受国家开放的成果。他们要和城里人一样享受教育、养老和各种服务,享受城里人享受的一切,而享受教育的平等尤为关键,但是学校的建设远不能满足农民工的学习需求。可见,传统的校园教育已经不能适应农民的教育需求。
经济新常态必然使各行各业不期然的产生结构性调整,对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是城市的,也包括农村,提高农村人口的知识、文化、技能等迫在眉睫。过去人口红利主要表现为低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成本优势,我国"人口数量红利"减弱后,通过改革可以激发"人口质量红利",我国人力资源潜力还有巨大开发潜力,劳动力质量经过继续教育还有提升空间,劳动力性价比经过开发后仍然具有国际竞争力,可以为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2]
在多种类型的继续教育中,手机智能远程教育因为知识更新快、教学资源丰富、学习便捷、人际沟通成本低而成为人们的一种新的重要选择。
2014 年 12 月的陕西互联网大会上,中国互联网中心副主任刘冰介绍了陕西目前互联网发展的相关数据。截至 2013 年底,陕西网民达 1689 万,其中农村网民占 22%; 手机网民已达 1402 万,占网民总数 83%,超过全国 81%的水平,年增长 268 万,年增长率 23. 6%.陕西网民网络使用碎片化,手机为使用频率最高的上网工具。根据以上两年的统计分析对比可知,网民利用智能手机进行网上活动愈来愈频繁,几乎赶上了传统互联网络的使用频率,在农村的信息消费也正在快速增加。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多年来坚持面向地方、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边远和民族地区办学,建设优质教学资源,建立省、市、县、镇( 乡) 四级电大系统,利用互联网络和移动通讯网络,利用多种教育形式开展教学,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鲜明的办学优势,成为发展我省现代远程教育的重要骨干力量。办学 35 年以来,为全省农业战线培养了大批"留得住、用得上、用得好"的高等专业型人才,受到社会各界好评。更是为陕西移动智能远程教育信息消费新业态的促成奠定了坚实基础,利用以智能手机为新的学习终端的研究、开发、试点均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得到省委、省政府的肯定,满足城市中农村居民的教育需求也更令人期待。
三、陕西广播电视大学推进智能远程教育信息消费的三个措施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手机学院 2014 年度已顺利升级转型为中国陕电手机学院,它充分依托智能终端、技术研发、专业团队等战略合作伙伴,以建设教育资源库和智能远程教育平台为目标,以宽带网络和各类智能终端为载体,积极为高等继续教育服务,创新移动通讯教育模式,推动信息消费教育化,进而带动教育信息化、现代化跨越发展。如果面向全国不同人群实施教育信息消费服务,必然经过一个不断创新、不断尝试、不断总结、不断突破、不断提高的历程,面临的资金、技术、人才、科研、装备等困难也会在行动中不断得到解决,进而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成绩。
1. 加强战略合作,弥补短板,迎接挑战。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破解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难题,促进教育的创新与变革,促进教育公平,是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重大战略抉择。教育信息化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注重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在减少地区教育差异化和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广泛共享、提高教育质量和建设学习型社会、推动教育理念变革和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等方面具有独特的重要作用,是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宏伟目标不可或缺的动力与支撑。陕西广播电视大学由于实施远程互联网络开放教育,在教育组织、教学管理、资源建设、支持服务等信息化技术建设方面有一定优势,但要利用移动网络实施远程高等继续教育,满足广大农民潜在的学习需求,发挥较强的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光靠本身一家的力量显得任务非常艰巨,必须和国内外教育技术力量强的多类机构合作,才能解决移动智能远程教育需要的高质量技术人才、高端技术、精品装备、科研开发资金等不断涌现的新问题。
2. 强化内劲,壮大实力。移动智能远程教育是第四代远程教育的主流,是一个新生态,和以 internet 互联网络教育为特征的第三代远程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当前来看,手机智能远程教育为主的情况下,还需要远程网络教育一定程度的辅助支持,才能使农村教育信息化消费更加全面满足农民的需求。因之,要更好推进手机智能远程教育,全省电大系统"教师、服务、管理"三支队伍建设丝毫不能松懈。比如,专业责任教师、课程责任教师应高标准、严要求进行配置。对于师资配置不足的,应选聘当地教学水平高的中级以上职称教师承担相应岗位职责。另外,可结合开放教育的专业建设、课程教学、教育技术、管理服务、教学改革等,组织教学改革科研课题,面向全省电大系统,实施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促进分校在实现"好学校、好教师、好学生"的"大三好"创建工作中,建立科研机构,率领所属县级电大教职工积极开展手机智能远程教学研究,以理论研究推动和提升教学管理工作水平。
3. 利用智能手段强化教学过程引导和考核。对学生的教学支持服务是教育信息化消费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手机智能远程教育的一个亮点,各类教师应就各门课程的重要知识点做好标记,使学生在智能学习中得到考核,在手机学习平台中不断获得新知识。各办学单位应严格落实以移动智能远程教育终端新产品使用为主的入学水平测试的规定要求,深化学生对开放远程教育的认知,为熟练掌握手机智能远程教育的学习方式打下良好基础; 教师要积极探索利用各类新教育技术学习终端,以课程为单元实施教学的新方法和新手段,扮演好学生学习小组活动的引导者、主持者、协助者三重角色,坚持学生个别化自主学习为主、教师辅导为辅; 注重提高面授辅导课程质量,把选聘优秀教师、学生学习反馈和教师改进教学方式相结合; 提倡各分校努力探索新方式课程形成性考核,赋予新内容; 各办学单位应在自建实践教学基地的基础上,扩大对外联系,建立稳定的满足专业实践教学需要的实践教学基地,并配备好相应的优秀实践教学师资,严格按照有关要求认真组织实施实践环节教学。
参考文献:
[1]新常态下的新机会[DB/OL]. 人民网,中国政协新闻网。 2014 -09 -26.
[2]人民日报经济时评: 保持定力 适应调控新常态[DB/OL]. 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4 -06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