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教学理论论文

护理职业道德教育发展的背景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6-03-31 共4974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护士专业护理职业道德教育探究
  【绪论】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培养分析绪论
  【第一章】护理职业道德教育发展的背景
  【第二章】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分析
  【第三章】提高护理职业道德教育的对策
  【参考文献】护理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研究参考文献
  
   
  一、护理职业道德教育发展的背景

  护理职业道德是指专业护理人员在从业过程中所应当遵守的基本职业道德规范。它即是一种护理过程中所应表现出的职业品德,也是一项专业护理人员所应当遵守的职业刚性纪律,更是一项具有专业性知识和岗位胜任能力的体现,总的来说它是护理职业道德观念性思维的一种正常的心理活动变化的总称。它的重要意义表现在它所代表的是一名专业护理人员在执业活动中所表现出的行为准则和对护理行业对整个社会所应承担的职业道德责任和社会义务。在护理工作中它还体现并影响着医疗行业的信誉度,也是直接关系到一个护理人员今后的个人发展的重要因素。不断提高护理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的整体水平,是护理教育工作者当前最为紧迫的使命,积极改进护理职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模式,也是护理职院校教职工群体义不容辞的责任。承德护理学院近几年的教学当中,在科学发展现的指导下,全校师生把我校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作了进一步的明确,同时还将部分医疗机构的岗位制度和政策转化为我校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理念,这也是承德护理学院每一位工作者和学生值得深思勇于与实践的崭新课题。

  目前我国护理职业院校在护理职业道德课程的教学中存在着“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业与就业,同时也阻滞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为了提高护理职业道德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本文作者以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为基础,运用三种研究的方法,以护理职业道德课程的标准和特点,以现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为依据,尝试分析目前社会、学校、教师、学生四类因素的客观实际对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的影响,并共同努力构建出一个意在于提高护理职业院校中护理专业学生道德教育方式与教学方法的新环境。

  (一)护理职业道德的概念及意义

  1、护理职业道德的概念护理职业道德是指在一定护理环境范围内中出现的一项道德要求,也可以解释为护理人员在本职工作进行过程中的一项由本人完成并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良好的护理职业道德可以是由一个道德的理解方式或者是道德情感或者是道德意志又或者是道德行为等多个要素相互存在彼此共同构成的,护理职业道德的最终指向是护理行为中的规范性行为方式。通过行为准则调整好护士与患者,护士与所在的团队,护士与其化社会之间的关系,进而判断出自己和他人在医疗与护理、预防与保健、护理与管理、护理与科研等实践过程中的行为标准。我国的护理职业道德是旨在以对病患救死扶伤和防病治病等方面实行的人道主义救助的原则和准则的要求。

  2、护理职业道德培养的重要性及意义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直接影响到今后临床护理工作的质量和医院整体的医疗水平,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护理专业学科的发展与完善。护理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除了要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必要的专业心理素质外,还要具有更加成熟的职业道德素养。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与职业操守首先表现在成为一个热爱护理事业、热爱医院工作、热爱每一位病人,并且严格的遵守医院和科室的规章与制度、认真钻研护理业务、严格保守每一位病人的个人隐私和秘密等方面。在校期间加强护理职业道德的培养,能够使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转化为今后护理人员的一种内在品质,这同时也是医疗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护理专业学生从在校学习到医院实习这个整体阶段,是由学生转变为护士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护理专业学生对护理专业的认识将经历由理性到感性,由理论到实践的转变,对其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有助于管理护理专业学生的全方面成长,从多个角度在心理素质和行为操守方面顺利完成一个职业角色的转变。从而树立正确的积极的、成熟稳定的职业价值观和职业态度,进而指导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实践。

  (二)国内护理职业道德发展综述

  1、服务意识的培养2011 年 1 月 22 日,当时的卫生部办公厅印发了《2011 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的通知。这次的活动方案明确地指出了:加强医院临床护理服务,为人民群众提供一个医疗优质的护理环境,是进一步深化医疗卫生与体制改革、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要举措。同时还要求全国各类医疗院校,夯实护理基础,丰富服务内涵,提高教学质量,并将职业道德与人文关怀等列入基础护理教学范围,彻底改变护理工作中“重专业、轻基础,重技术,轻道德”的观念。从文件中的活动内容来盾,我国护理事业与护理人员培训方面要进入一个新的发展层面,首先就要使护理服务理念与国际接轨。护理专业学生的在校与实习期间,是逐步接触和感知医院和病人的一个过程,可塑性强,在此期间,培养其服务意识与职业道德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可行的。

  2、人本主义道德关怀精神的培养我国卫生部在发布《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 年)》过程中,在全国护理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护理职业队伍建设,将道德素养与人本主义关怀融入到护理教学、培训与工作当中,从服务于细微出发、营造一个关心病人、热爱事业、尊重病人及家属、救助病人、帮扶病人的氛围”.四年以来,在护理教学与工作中更多的融入了人本主义关怀的方式,已经初步得到了广大病人及家属的普遍认可,并且在学校教学理论研究及医院临床实践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营造出这样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十分有利于学校在培养护理专业学生过程中更加体现人本主义关怀精神的培养。

  3、严肃自我意识的培养严肃自我意识,是指一个人在单独的环境下或是无人注意的环境下,也能够按照道德准则和执业操守谨慎行事,自我约束并坚持原则,防止出现违背职业道德的意识萌芽和不符合道德要求的主观行为。严肃自我意识是护理职业道德所需要修养成的一种思维境界,在护理专业学习中有着极重要的伦理道德范畴的价值和具体实践过程中的指导意义。首先,对于护理专业的学习、实验、工作等过程,一般情况下都是在无人指导与监督的时候发生,它一般由学生独自完成,学生是否具有严肃自我意识是直接影响到护理职业道德素质水平和护理工作过程中的质量,它要求每一个护理专业学生在任何时间地点和任何种状态下都要坚守的一个人的基本原则,其次目前实习护理专业学生严肃自我的意识普遍存在问题,《全国医疗机构医疗护理核心制度》中明确规定,护理职业学生在医疗机构实习期间,带训老师应加强重点医疗过程的质量监督与管理,避免实习学生因独自操作所带来的医疗风险。这一要求表明,当前突显了培养学生慎独精神的重要性。

  4、职业礼仪的培养全国中等卫生护理教育规划教材中设置《护理礼仪的培养》课程,护理过程当中的礼仪规范应属于特殊行业礼仪,护理礼仪的培养是使一个即将成为医疗机构护理工作者的实习生,在进行一般性医疗护理过程之中,逐渐形成的被大家所普遍认可的和自觉遵守的职业礼仪规范的准则。它即是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礼仪和个人修养的外在表现,也是护理人员职业道德培养的一种方式。护理礼仪本身拥有护理专业中的文本主义思想的背景特征,它可以指导护理行为发生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和协调各方关系。有关调查显示,88.7l%的临床医护工作者认为职业护士的礼仪形象会影响整体医护质量,19.35%的临床医疗护工作者对职业护士目前的职业礼仪形象的看法为很一般,1.62%的医护工作者认为不太满意,护士职业礼仪形象状况与病人及家属的入院需求和期望存在很大差距。而护理专业学生作为医疗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其职业礼仪直接影响到医院整体形象,《护理礼仪的培养》课程的逐步开展,使学生在校学习阶段对护理专业学生进行职业礼仪培养,既可以充分的弥补在以前护理专业学生校内教学和实习方面的不足,又可以提升护理专业学生自身素质,维护护理专业学生自身和医院形象。

  (三)国外护理职业道德的现状

  护理职业道德的概念,是在 20 世纪 70 至 80 年代发达国家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高度发达时期所提出的。受当时医疗哲学思想中的现实存在主义与现象思维意识的影响,着名医疗家内科学教授 Engels 于 1976 年第一次提出了心理与社会的医疗模式。在此模式的干预下,早期的一些护理专家学者开始认真的思考护理专业本身职业伦理道德的存在价值、地位及未来研究领域等内容。着名护理专家 Leininger 与 Waston,基于她们毕生丰富的精神心理学知识背景的专业价值观,分别于 1975 年和 1979 年提出“职业道德修养与人本主义关怀是护理学的精神”的观点,将临床护理学创新到以“关怀整体类的生命健康学”为本的道德关怀发展阶段。在发展史上,从 1982 年起,就有一门等同于专业课程教育的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之后经过重新审视与思考,在护理职业道德教育成为独立的一门学科之前,及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也出现了问题并在之后被淘汰。在以美国为代表的一些发达国家护理学科当中,和其医疗护理院校当中,为适应将来的护理服务岗位需求,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具有较强的道德修养与服务意识。在学生入学时,既强调教师为学生,即未来的医护人员服务,而学生为病人服务,从而使将来的护理人员在岗位中,能够增强职业道德修养。从而热情、积极的对待学习生活和工作,他们提倡的护理服务理念是我在为自已的未来而工作,这与国内医院中的为组织工作的思想有极大的反差。日本富士虎之门整形外科病院的第一条院训就是“以极高的道德准则,真心实意为病人服务”.

  总结西方发达国家护理职业道德的特点,以医学院校的护理职业道德教育为标准,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以职业道德课程为基础注重实效性。60 年代中后期美国最早先对护理职业院校的护理职业道德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加强了实习阶段中护理人员的人本主义教育,护理专业实习学进入所分配的实习基地后,辅导或带教老师仍在每天开设康复心理学、行为伦理医学、法学等学、护理人文学等等道德修养的有关课程。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起,世界上众多着名医护院校都相继开展了护理职业道德与人本主义社会科学课程,并得到一定的基金,这是国家人文科学基金的首次支持。

  其次,职业道德教育普遍使用于护理教育的全过程。早在八十年代英国一些主要的医学院校和护理院校已经将伦理道德学普遍使用在在整个医学教育中。

  再次,以多种职业道德为内容的教学形式贯穿学习始终。包括课外讨论、参加各种社会活动、角色扮演等。就目前资料显示世界上许多着名医科或护理科院校都在通过不断的丰富的课外活动来加强医学伦理道德方面的课外教学
  
  (四)国内外的护理专业职业道德研究现状对比

  与发达国家两相比对,国内的各高校中护理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的起步比较晚,另外在国内的培养方向方面也比较宏观,同时也没有特别具体的教学标准和专业与教学特色,对护理专业学生一般性的综合素质要求和核心能的力培养方向方面的具体要求少而又少,而且目前国内护理职业道德教育面临来自市场经济、患者日益增强的维权意识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挑战以及基础教育、护理教育中“重专业,轻道德”的影响。在新加坡护理行业职业道德准则的适用上,用于指导护理实践的内容已经有 30 多年的历史和经验,但是没有调查结果来反映新加坡的护士职业对其的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的认知情况。因此加强我国国内护理职业道德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就要从主观层面来完善和整合现有的护理教学条件,在以有的护理专业学科领域中将护理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施渠道加入本国现实的国情,从而有条件有特色的实现我国的道德文化需求和学习借鉴其它国家中的护理学职业道德的有效的培养方法。
  
  本章小结:

  综上所述,无论是护理职业道德概念的提出,还是中国与西方国家在护理职业道德科学方面的实践,都可以看出一个问题就是在现代护理学或是护理专业中的教学模式的历程中经历了以疾病为中心、以患者为中心、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三个阶段的共同发展,护理人员与患者的关系也逐渐从指导合作型向共同参与型的人本主义模式的转变,作为调整护患关系行为规范的护理职业道德在护理院校的教学中,或是护理专业学生在医院实习与实践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明显。临床实习是护理院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是将护理专业学生在学校中所能学习到的基础理论知识能够进一步的升华的一个过程,也是实现我校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的关键实施阶段。因此,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也在未来的教学体系中必将受到更多关注。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