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教学理论论文

早期教育及其理论基础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8-08 共5970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早期教育和人的发展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 
【引言  第一章】早期教育及其理论基础 
【第二章】人的发展及影响因素 
【3.1  3.2】早期教育有助于人的心理发展  
【3.3 - 3.5】早期教育有利于完善人的道德品质 
【第四章】早期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实现途径 
【第五章】正确对待早期教育,科学促进人的发展 
【结语/参考文献】早期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影响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引 言

  一、选题意义

  进入 21 世纪以来,随着社会方方面面的高速发展,人们对物质的追求渐渐放慢了脚步,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投向了人类自身,对自身的期望越来越高,希望能更好的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早期教育作为人类终身教育的开端,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的重点。对于人学研究来说,“在马克思那里,所谓人学,指的是专门研究人的科学,是着眼于研究作为主体的人及其本质、存在和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1]也就是说,马克思的人学思想的主要是指:

  人的起源、本质、存在、发展的理论,最终落脚点在:人可以在实践活动中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界、人与人类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能够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充分的发展,最终实现人类自由解放。人的发展是一个哲学的范畴,是人学研究的重点。早期教育与人的发展有怎样的关系,本文在充分了解早期教育和人的发展的前提下,以早期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阅读、实践调查、深入分析,以期使早期教育发挥更大的作用,更好的服务于人的发展。

  二、研究现状

  近些年,早期教育一直是一个热点问题,特别是近些年,随着人们对物质的极大满足,更多的将关注度放在了儿童的教育与发展,甚至人一生的发展上。基于这些原因,目前涌现了较多的有关早期教育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杨健的《三岁看大--杨健教授谈早期教育》一书以为什么古人说“三岁看大”,有没有科学依据?如何培养宝宝的动手动脑能力和创造力?如何促进宝宝的全面发展?如何从宝宝出生起就创造属于他们的幸福,让宝宝健康快乐的成长,一步一步走上成才之路?这几个问题为基础,对早期教育的基本理念、基本内容、具体操作方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伊萨(美)的《儿童早期教育导论》一书全面介绍了儿童早期教育的研究范畴、研究对象、儿童早期教育的理论、环境因素以及儿童早期教育的实施方式。

  作者通过对儿童早期教育的发展、内容、实施目的、实施环境、儿童年龄、支持资源等相关问题的研究,全面系统的阐述了早期教育及其未来发展。木村久一的《早期教育与天才》一书,通过一个个天才诞生的生动事例,澄清了一些教育误区,阐述了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要性、迫切性和可行性,告诉我们如何培养孩子不同寻常的综合素质。马华的《幼儿早期教育探析》(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张习荣的《早期教育与智力开发》(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张文华的《浅谈如何正确进行儿童的早期教育》(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曾祥芳的《儿童早期教育应适时与合理地进行》(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等等,这些成果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对早期教育进行了探讨,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理论深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总的看来,这些研究大多围绕早期教育的意义、早教的重要性、早教存在的问题、早教相关的课程安排、早教事业的发展等等这些问题展开,可以说是一些局部的解读,没有把早期教育的相关问题从整体的角度分析、探讨,把更多的焦点放在了某一个问题上。但不可否认,学术界在关于早期教育的研究上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的成果,为今后研究早期教育打下了基础,但需要指出的是,这些研究还不够全面,还有值得探讨和挖掘的地方,本文就换一个角度,从早期教育和人的发展入手,把侧重点放在人的发展上,从人学的角度探讨早期教育,使其更好的促进人的发展。

  三、研究内容及框架

  文章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早期教育及其理论基础(阐述早期教育的含义并进行具体解读,从中国古代和西方两个角度梳理早期教育的思想);第二部分:人的发展及影响因素(阐述人的发展的含义、内容、影响因素(遗传、环境、教育),简要论述儿童发展);第三部分:早期教育对人的发展的重要意义(通过对早期教育与生理、心理、智力、道德品质、适应能力这五个方面的关系的分析,探讨早期教育对人的发展的重要意义);第四部分:早期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实现途径(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分析研究实现途径);第五部分:正确对待早期教育,科学促进人的发展(克服误区,合理利用,高度重视)。

  四、研究方法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为指导,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分析与综合相结合,史料分析与逻辑推理相结合,案例分析等方法,以早期教育与人的发展为起点,按照提出观点、分析研究、得出结论、重视利用的思路分五部分进行论述。

  五、创新之处

  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研究角度具有创新之处。本文从综合探究的角度对早期教育与人的发展进行研究分析,以往学术界多从早期教育的内容,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早期教育的方法,早期教育的误区或者是简单的对早期教育进行分析等角度进行研究。本课题从宏观上把握之前的研究成果,把研究的落脚点放在早期教育与人的发展上。

  2、研究内容具有创新之处。本文以早期教育和人的发展为切入点,重点探讨早期教育对儿童的发展的影响,从而产生的对人的一生发展的影响,呼吁重视早期教育,合理利用早期教育,科学促进人的发展。

  3、把早期教育与人的发展联系起来,阐释、探讨、分析、研究,并认为早期教育产生的社会效益最高,是人一生发展的基础,将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是人才强国战略的奠基工程。
 

  一、早期教育及其理论基础

  (一)早期教育的含义

  1、学前教育、幼儿教育与早期教育

  要了解学前教育、幼儿教育以及早期教育的基本范畴,首先必须了解儿童期的基本概念。儿童期是指自胎儿期至青春期的阶段,包括围产期、新生儿期、婴儿期(乳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青春期。一般意义上来说,学前教育、幼儿教育以及早期教育涉及到新生儿期:从娩出到出生后28天;婴儿期(乳儿期):从出生后28天到1周岁;幼儿期:1到3周岁;学龄前期:从幼儿期结束到入小学前,即3到6或7岁。

  学前教育,就是指入学前的教育,狭义指幼儿园教育(3-6、7岁),广义指从出生到入学前的教育(0-6、7岁)。当然,从出生到入学前这个范围是我国国内学者普遍认同的,有国外学者认为学前教育应该包括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也就是从胎儿到正式入学前的教育。我们通常意义上的学前教育主要是针对儿童进行的教育、组织活动以及通过各种方法手段对儿童施加教育影响,以期更好的促进儿童身心和谐全面发展。

  幼儿教育,虽然将1到3周岁列为幼儿期,但幼儿教育绝不是指针对1到3岁儿童的教育,尽管有人将幼儿教育广义的理解为针对0-6岁儿童进行的教育,但国内外大部分的学者还是认为幼儿教育是指针对3-6、7岁儿童,也就是学龄前期儿童所实施的教育。它起到一个衔接过度的作用,是一个人一生教育、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的一部分。

  早期教育狭义上是指针对0-3岁的儿童,即从新生儿期到幼儿期,而广义上则是指针对0-6、7岁的儿童,即从新生儿期到学龄前期,本文所要研究的早期教育将采取以广义上的0-6、7岁儿童为基础。从以上不难看出,早期教育与学前教育、幼儿教育在时间点上有一些交叉重合的地方,但事实上,他们在教育的对象、目的、内容和方式上都有很大的不同。目前,早期教育在国际国内社会得到了很大的关注,从全球范围看,它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2、解读早期教育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文化事业的迅速发展,人们普遍对儿童教育、发展关注度越来越高,早期教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成为社会热点问题。与其他不同,早期教育针对的首个对象是父母,其次才是0-6、7岁的儿童,内容包括对营养保健、潜能开发、人格塑造、性格养成、心理卫生等方面进行指导及评价,提供或创造一种丰富的坏境,促进儿童健康发育。它以儿童的身体的成长、潜能的开发和品德的培养为教育目标,其终极目标就是促进儿童的发展。有研究认为,早期教育有积累的效果。儿童在进入学校以后的行为和成绩,甚至他们一生的成就,都与他们早期受到的教育密切相关。美国幼儿教育协会指出:儿童早期的生活经验,包括教育,对他在学校里的学习有一定的影响,甚至对其整个一生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

  (二)早期教育的历史变迁

  1、我国古代早期教育思想

  向上追述,西周时期,我国就有了关于胎教的主张。比较有名的《颜氏家训》,南北朝时期颜之推所着,可以被看做是我国古代关于早期教育的一部代表作,另外,宋代的理学家朱熹所着《蒙童须知》,也是关于早期教育的一部重要着作。

  (1)关于早期教育重要性的论述

  春秋时期孔子在《论语·颜阅》中指出:“少若天成,习惯自然”,这句话主要是说,如果人的习惯一旦在少年时期被养成,这一生都很难再改变,所以他认为人们从摇篮开始就要学会“克己复礼”.西汉初期的政治家贾谊认为“太子之善,在于早谕教与选左右”,主张当婴幼儿的赤子之心尚未受到外界熏染,先入为主,对他实施教育,会收到非常大的意想不到的作用。宋代理学家程颢在《二程语录》中指出,“胎教与保博之教”(早期教育)比“痒序乡党之教”(学校和社会教育)更为重要。若早期“所见皆不善”,他的天理就必然受到遮蔽,就算以后受到良好的学校或社会教育,也很难成为圣贤之人。颜之推在《颜氏家训·教子》中指出:“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人生幼小,精神专利,成长以后,思虑散逸,故须早教,勿失时机”.可见,我国古代思想家和教育家已经发现了早期教育的存在,主张要不失时机地对儿童进行教育,充分的肯定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意义。

  (2)关于外部环境对早期教育影响的论述

  孔子在《论语·季氏》中指出:“损者三友,益者三友。”《列女传·邹孟轲母》中记载的“孟母三迁”是世代相传的典故。墨子在《墨子·所染》中提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人者变,其色亦变。”颜之推进一步发展了这一思想,在《颜氏家训·幕贤》中认为“是以与善人居,如人芝兰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人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他还认为“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自淘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何况操履艺能,较明易习者也。”

  他主张在人“神情未定”、可塑性大的儿童时期,给予良好的“熏自淘染”、“潜移默化”,这样就能使儿童自然而然地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品质。朱熹甚至认为,慎择幼儿的教师应自慎择乳母开始,“生子必择乳母”.因为乳母与婴儿接触的时间较长,对婴儿的影响也较大,作为婴幼儿的最初教育者,“乳母之教,所系尤切”.

  (3)关于早期教育要符合儿童发展规律的论述

  明代哲学家王守仁在《全书》卷二《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中提到,“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萎。今教童子,须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条,日就枯槁也。”从这段话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出,王守仁反对违背儿童天性以及不顾儿童年龄的教育方法。他认为当时的“训蒙者”在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上都有不妥之处,提出不以儿童原本就喜欢玩耍的天性为依据,而是以“句读”为内容,不对儿童“导之以礼”、“养之以善”,甚至采取“鞭挞绳缚,善待拘囚”的做法,这样不仅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还会使儿童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

  2、西方早期教育思想

  西方的教育家、思想家关于早期教育的思想尽管在哲学基础和价值取向上与我国的教育思想家不尽相同,但却一样强调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柏拉图在他的着作《理想国中》指出,教育应尽早开始。

  他认为儿童在幼年时期所接触到的事物对他会产生永久的影响。而且柏拉图特别强调,儿童三岁以前的教育应该由最优秀的人来承担。17世纪着名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历史上第一次明确肯定了早期教育的地位,并且把早期教育纳入到自己所创立的系统而完整的学制中。他在《母育学校》这本家庭早期教育学专着中,进一步强调早期教育的价值和父母的义务。他认为,无论是谁,在幼年时播下什么样的种子,等到他老年的时候就会收获什么样的果实。

  幼儿教育应该尽早开始,父母应该在早期就为孩子奠定虔敬、德行及智慧基础。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在他的着作《爱弥儿》中指出,应该对儿童进行适应自然发展规律的“自然教育”,他认为儿童从出生开始就有学习能力,教育应遵从自然的永恒法则,使人的身心自由发展。德国早期教育家福禄贝尔在1840年创立了第一个早教机构,他在《人的教育》中阐述了人的发展和教育理论,被誉为“早期教育之父”.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在20世纪初期推动了早期教育的发展。她认为坏境对儿童的心理发展会产生很大影响,教育应该为儿童提供“有准备的环境”.

  20世纪中期涌现了很多优秀的儿童教育家和心理学家,皮亚杰、斯金纳、布鲁纳、班图拉、加德纳等等,他们使得儿童观、教育观、发展观变得科学而合理。而之后随着脑科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的发展,为早期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儿童的发展与早期教育受到更多的关注和重视,0-6、7岁早期教育越来越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重点。

  (三)早期教育的理论基础

  1、生理学基础

  个体出生以后,其神经系统结构不断发展。人与其他动物不同,婴儿期相对来说特别的长。但就是这漫长的婴幼儿期,却是人类一生中大脑生理发育速度最快的时期。个体出生时,脑的重量为390克左右,相当于成人脑重的25%.出生后的第一年,其脑重的增长速度最快,平均每天增加约1克,到9个月时,脑的重量为660克左右。2岁-3岁时达到900克-1011克,相当于成人脑重的75%.以后脑重增长速度放慢,到6岁-7岁时,脑重达1280克,为成人脑重的90%.12岁时,脑重为1400克。20岁以后脑重便不再增加。在脑重增长的同时,神经系统的内部结构也在趋于完善。人脑迅速发展的时期,也是可塑性最大的时期。这是早期教育的生理学基础。

  2、心理学基础

  发展心理学家通过对个体心理发展的研究,发现人的心理发展也存在关键期。比如说,怀孕6周以内是主要器官发育的时期,这个时期非常关键,因为人的胚胎在这段时期最容易受到损害;人出生后的头3年是大脑发育、发展的最为关键的时期;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在2-3岁,而人类从直觉行动思维发展为具体形象思维的关键期是在这个时期,这一时期也是儿童学习社会交往、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关键期;到了4-5岁,就来到了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5-6岁则是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关键期等等。

  目前,教育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人的心理发展的敏感期,根据这一敏感期、关键期的论断,他们提出儿童早期教育的问题以及教育应当抓住最佳年龄的问题。

  人们普遍认为教育的最佳时期就在各方面发展的关键期,如果我们能够抓住关键期内儿童心理发展变化快的特点,实施正确的教育,会使教育取得更大的效果。这是早期教育的心理学基础。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