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土木建筑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研究北京某超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措施

来源:今日消防 作者:张逍 侯伟伟
发布于:2021-07-28 共4661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2篇】消防安全论文(汇总6篇最新范文)
【第3篇】探讨BIM技术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及举措
【第4篇】室内装饰消防安全隐患问题与防火监督对策研究
【第5篇】 研究北京某超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措施
【第6篇】高校实验室消防安全管理中问题的解决对策

  消防安全论文第五篇:研究北京某超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措施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的高速发展,超高层建筑纷纷拔地而起,以北京市CBD核心区为例,该区域占地面积约30公顷,地上规划建设超高层建筑18栋,在已建成的5栋超高层建筑中就包括首都“第一高楼”。如何做好超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不仅考验消防部门消防监管能力,也检验物业单位消防管理水平。笔者以北京某超高层办公楼项目为例,分析超高层建筑消防安全问题,研究消防安全管理措施,推动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措施;

  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建筑称为超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体量大、人员多、火灾荷载大、内部结构复杂,一旦发生火灾,火势蔓延速度快、扑救难度大、人员疏散困难。所以,如何做好超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尤为重要,尽可能降低火灾风险,落实防火巡查、人员培训、应急演练等消防安全制度。采取人防、物防、技防等防范措施,提高超高层建筑消防安全。

  本文以北京市某超高层办公楼消防安全管理为例,介绍超高层建筑普遍存在的消防安全问题和该项目运营阶段火灾风险管理,从火灾防范、巡查检查、消防培训等工作方法,分析研究超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措施,加强和促进消防安全管理能力。

  一、工程概况

  该项目位于北京市朝阳区CBD核心区,东临金和东路,西临金和路,北临光华路,占地面积11478m2,地上建筑高度528m,属于超高层建筑。该项目地上部分共分9个功能区,其中,Z0区为首层大堂及会议,Z1至Z7区为办公区,Z8区为功能区,Z1至Z8区底部均设有设备和避难层,Z3、Z5和Z7区设有空中大堂。该项目采用内筒和外筒的双重抗侧力体系,做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大楼消防设施主要包括建筑防火分隔设施、安全疏散设施、消防给水系统、防排烟设施、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消火栓系统、大空间智能灭火系统、水喷雾系统、泡沫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急广播系统、消防电话系统、极早期吸气报警系统、智能疏散指示系统、电器火灾监控系统、消防设备电源监控系统、防火门监控系统等。

  二、超高层建筑的火灾危险性

  (一)火灾蔓延速度快

  超高层建筑火灾蔓延途径多,导致火灾蔓延速度快。以该项目为例,大楼建筑高度为528m,地上共108层,设有电梯100余部,每层根据面积设1-2个防火分区,主要通过4部疏散楼梯进行疏散。大楼每层设有管道井和电缆井等竖向井道,也设有电缆桥架和空调通风等横向管道。每个防火分区通过防火墙、防火门和防火卷帘进行分隔,小的防火单元通过防火隔墙、防火玻璃等措施进行分隔,如果防火隔墙、防火门等防火分隔措施存在问题,火势会通过门窗、隔墙、吊顶等途径进行蔓延。同时,如果防火封堵处理不好,很容易造成火势通过桥架穿越防火隔墙的孔洞水平蔓延,通过玻璃幕墙缝隙和竖向井道洞口垂直蔓延。在超高层建筑内,烟囱效应是令火灾猛烈加剧的主要原因,如果楼梯间前室防火门不能保持关闭状态,也会增强烟囱效应对火灾蔓延速度的影响。

  (二)人员疏散困难

  超高层建筑层数多、人员多,人们日常主要通过电梯上下楼层。普通电梯不具备消防电梯的防水、防烟等功能,并且一旦发生火灾,普通电梯均停运迫降,人员只能通过疏散楼梯进行疏散,由于楼层高,人员迅速疏散至室外安全区域十分困难。超高层建筑使用功能多,人员组成复杂,有大楼内部员工、也有外来访客,人员对建筑熟悉程度不同、对掌握消防知识的能力也不同,如果找不到疏散楼梯、不了解避难层的设置情况,没有合理有效的引导,大大增加了人员疏散至安全区域的难度。

  (三)火灾扑救和救援难度大

  超高层建筑高度高,消防车供水能力和消防器材的耐压强度远远达不到所需的高度,如果大楼高区发生火灾,无法依靠消防员沿楼梯铺设水带干线通过消防车供水内攻灭火,只能依靠大楼内固定消防设施进行扑救。同时,由于楼层过高,和受玻璃幕墙影响,也无法使用云梯消防车进行外攻灭火。另外,玻璃幕墙受高温作用,容易碎裂掉落,严重影响超高层建筑周边参与灭火救援的车辆和人员安全。以该项目为例,通过101m登高消防车现场测试,由于操作平面所限,按照设计要求,救援平台仅能通过大楼6层(高度约49m)逃生窗口实施救援。因此,超高层建筑火灾扑救和救援难度大。尤其该项目土建、水、电、电梯、暖通等设施设置复杂,专业技术要求高,只依靠消防救援人员和单位内部微型消防站难以开展灭火救援。

  三、超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措施

  (一)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和教育培训

  消防安全管理是超高层建筑投入使用后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是预防火灾发生的关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明确提出了消防安全管理的内容和重点,要求物业管理单位落实消防安全管理方面的职责和任务。从安全保障部门、设备维护部门、运营部门、人事部门等都应建立逐级防火责任制,落实各岗位消防安全责任。该项目构建了纵横贯通的消防责任关系网,纵向责任体系包括与上级公司(集团)及公司内部(各部门),横向责任体系包括与小业主及租户签订消防安全管理责任书。

  要加强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和消防宣传,该项目在地上第6层建立了消防宣传培训阵地,通过消防知识展板和专业人员讲解,分批次对全体进驻大楼人员进行消防教育培训。同时,通过大厦微信公众号、电梯轿厢广告屏、室外消防宣传栏等方式推送消防安全知识和近期大厦消防工作重点。物业利用安全生产月、“119”消防宣传月为契机,开展有奖问答等丰富多彩的消防宣传主题活动,营造良好的消防宣传氛围。大厦采取各种措施,推动租户做好本单位的消防安全教育工作,提高员工消防安全意识。

  该项目将BIM技术应用于运维管理中,大大提高了单位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当BIM导入到运维之后,模型中各个设施的空间关系,建筑物内消防设施的位置、型号、口径等具体数据,也都可以从模型中展现出来,通过与智能平台完美融合,更好的服务于防火巡查、消防设施维护和消防应急演练等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二)强化防火和控火措施

  超高层建筑防火要求高,该项目施工过程中使用了防火材料,装修过程中采用不燃、难燃性装修材料,大大降低了火灾风险。防火的重点是对用火用电的严格管理,该项目在投入使用过程中,单位、人员多,二次装修多,用火用电数量多,大厦建立了用火用电管理制度和禁止带入大楼物品清单,对动火作业、现场禁烟、安全用电进行严格管理。同时,按照消防部门下发的“三自”专项行动方案开展自知、自查、自改,对照火灾风险隐患清单,结合大楼实际情况,开展防火巡查检查工作。

  控火,就是要把火灾控制在初始阶段,通过保证建筑防火分区和防烟分区未被破坏,保证消防设施和器材完好有效,保证防火门保持关闭状态,保证水平和竖向防火封堵到位,保证应急处置力量第一时间到场,才能有效地控制火势的蔓延。

  (三)确保消防设施完好有效

  超高层建筑主要依靠固定消防设施进行火灾扑救和救援,依靠防火门和防火卷帘阻挡火势蔓延,所以要按照规范和设计要求设置消防设施,加强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水是建筑火灾扑救过程中最重要的灭火剂,而消防供水可靠性,是火灾能否成功扑救的关键。该项目在103层设置了消防水池,其总蓄水量达690m3,保证了消防用水量,由于采用常高压与临时高压相结合的消防给水模式,提升了大部分区域消防用水的稳定性。

  该项目利用防火门监控系统更有效的监测防火门状态,确保楼梯间前室、防火分区、重要设备机房等防火门处于关闭状态,防止火势的蔓延。大厦物业还使用了智能运维平台,基于互联网科技和移动APP技术,将安全保障、设备运维、设施管理、客户服务、环境管理等业务板块的管理工作更高效地紧密衔接。平台以设备台账和BIM为基础,以工作单的提交、审批、执行、反馈为主线,将消防设施维修、周期性巡检、计划性维护等各种模块集成在一个数据充分共享的信息系统中,更好的服务于消防设施的维护保养,以及一些动态性消防隐患的发现和消除。

  (四)推进超高层公共建筑“一站两队”建设

  为了能够在超高层建筑火灾初期阶段抓住危害较小、蔓延较慢的有利时机,以优势救援兵力打击火势,实现控火、灭火效果,针对超高层的火灾防控工作,必须有一支业务过硬、战斗力顽强的消防救援力量。单位内微型消防站和技术处置队的建设,正是强化单位主体“自防、自救”提升灭火救援战斗力的根本举措,是战斗力保障性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一站两队”,“一站”即单位内的微型消防站,“两队”即消防救援队伍的高层建筑灭火救援专业队,以及单位内的灭火救援技术处置队。而技术处置队则是由电工、水暖工、机电工、燃气管道工等技术工种组成的队伍,与微型消防站、高层灭火救援专业队协同配合,为应急救援工作提供战勤保障。

  超高层建筑管理单位结合自身特点,根据避难层及楼层防火分区设立值守备勤点,建立微型消防站和技术处置队专用器材库,前置灭火救援及技术处置器材,实现“一站多点”,将微型消防站、技术处置队功能放大,有效提升超高层建筑整体火灾防控水平。“一站两队”的模式,实现内外联勤联动机制、充实超高层建筑初期灭火救援和技术力量,确保科学高效处置超高层建筑火灾。

  该项目内设微型消防站和技术处置队两大板块,共17个岗位98名人员。根据超高层消防管理特点,大厦配置18人专职消防员队伍,分驻3个微型消防站(1个主站、2个分站、8个消防装备配置点),配备消防头盔、灭火防护服、空气呼吸器、呼救器、背负式细水雾灭火枪、充气泵等共43项消防救援装备,与应急消防救援队伍装备同规格同型号。负责进行日常24小时巡查、处置火灾报警,以及灭火救援。大厦消防队员全部为消防队退役人员,具有3年以上服役经历,有一线灭火救援经验。

  该项目共设置5个灭火救援技术处置队值班室,有技术处置队队长1人、副队长1人,分设施、强电、通讯、暖通、给排水、消防、电梯7个小组,按机动值守和固定值守,24小时值班。设专门值班室,专业技术处置工具,专人专岗。同时,灭火救援技术处置队在F6、F18、F30、F44、F58、F74、F88、F104设置8处装备点,装备统一存放在装备柜内。

  (五)提高人员火灾扑救和疏散逃生能力

  超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后,如何第一时间开展扑救,人员如何安全快速的疏散,是超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教育和应急演练的重点。想要做到第一时间处置火情,就要求人人都会使用消防设施和器材,“一警六员”消防基本技能实操实训尤为重要。超高层建筑内工作人员,包括物业服务企业职员、保安员、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及餐饮娱乐等火灾高风险场所职员、微型消防站、义务消防队和社会志愿力量等多种形式消防队员,这些都属于“一警六员”。要通过使用灭火器“灭真火”,使用消火栓“出真水”,使培训对象普遍达到“小火会用灭火器、大火会用消火栓”的要求,确保受培训人员成为“见火不慌、抬手就灭”的准消防员。

  超高层建筑消防应急演练要注重质量和效果,要制定不同区域、不同场所、不同人员的灭火应急预案,针对地下车库、餐厅厨房、施工现场、办公区域、设备机房等重点区域的消防应急演练,让员工真真正正疏散至避难层,达到应急演练预定效果。

  四、结语

  总而言之,本文通过北京某超高层建筑为例,介绍了超高层建筑的结构特点和消防安全问题。结合单位好的消防安全管理模式和工作措施,提出超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的重点和难点,相关单位应当创新工作方法,落实消防主体责任,提高消防安全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王伟高层超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探讨[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5,34(08)-1103- 1106.

  [2]卢志铭,冯斌高层超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探讨[J]消防界(电子版),2018,4(18):61-62.

  [3]田真真,陈光超高层建筑施工消防安全研究与应用策略探究[J] .消防界(电子版),2020,6(12)-53.

  [4]朱萍.超高层建筑施工消防安全研究与应用分析[J]居舍,2019(30):77+80.

作者单位:北京市朝阳区消防救援支队
原文出处:张逍,侯伟伟.北京某超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研究[J].今日消防,2021,6(06):64-66.
相关标签:安全管理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