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法学论文 > 法律论文 > 婚姻法论文

宋代婚姻法的主要法规和宋代人的婚姻观念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4-07-11 共3701字
论文摘要

  一、越剧《血手印》出处及主要内容简介

  传统越剧《血手印》的别名叫做《王千金祭夫》,颇受大众喜欢,它是根据明朝时期安遇时编写的古典名著《百家公案》中的第七十八回“判两家指腹为婚”改编而来的。《百家公案》中记载的故事情节原本是这样的:东京城中有富商林百万和张员外,他们的妻子在同年同月怀孕了,于是两家就定下了一门口头娃娃亲:如果生的是一男一女,两家便结为亲家。之后果然林家得了一公子,取名字叫“招得”,王家得一千金,因林家下聘百两黄金,于是取名为“千金”。但是事不遂人愿,林招得虽然聪明伶俐却不巧是个赌徒,由于他的败家最终不得不以卖水为生。张员外见状,觉得林家大势已去,于是决定赖掉这门亲事,并且联合县官,最后林招得迫于无奈只好同意解除婚约,谁知张千金心如磐石,非林招得不嫁。有一天,招得忽然遇见一只仙鹤,便骑着仙鹤飞进张家后花园,恰好遇到千金,两个人互诉衷肠,均生爱慕之心。之后千金嘱咐招得到包公府中陈诉实情,并约晚上在花园见面命丫鬟梅香送之盘缠上京赶考,不料事情正好被屠夫听见了,屠夫利欲熏心,为夺取钱财,误杀了梅香。招得入园后,不小心绊倒在梅香尸体上导致两手沾满鲜血,因害怕匆忙之下赶回家,越过门栏时在门框上留下了两个血手印,之后张员外便以此“血手印”为证据诬告招得具有杀人之罪。此事最终经过包大人的反复审查才得以水落石出,故事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血手印》中故事的主线和原著没有很大的出入,都是以指腹为婚———毁婚约———有情人终成眷属为主线,但是主角的名字稍有调整。与此同时,为了使故事更具有欣赏价值,在某些场景的安排上更加细致化、唯美化。

  二、宋代婚姻法的主要法规和宋代人的婚姻观念

  1.宋代婚姻法涉及的主要法规。直接集中阐述宋代婚姻法有关规定的主要法律条文为《户婚律》,而其相关规定又是以《宋刑统》为根据制定。如《宋刑统》有关法律条文指出“:男女双方欲结为夫妇,必须具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书、聘礼等基本条件。”

  而在《户婚律·婚嫁妄冒》中将这样的观念解释得更加翔实,曰“:聘则为妻”意思是说只要男方向女方下过聘财且女方接受了的,女方就是男方名义上的妻子,两者关系既受法律保护又受道德约束。除了《户婚律》之外,有关宋朝婚姻政策的规定在《续资治通鉴长编》、《宋会要辑稿》等古典书籍中,以及《名公书判清明集》、《棠阴比事》、《折狱龟鉴》等著名案例里也有提及。《名公书判清明集》中囊括很多审案判词,如“:诸和娶人妻及嫁之者,各徒二年,即夫自嫁者亦同,仍两离之。”

  2.宋代立法对宋代人的主要婚姻观念的影响。(1)《宋刑统》“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之规定。婚姻有别于恋爱,恋爱崇尚自由而婚姻则会受法律和传统道德观念的束缚,婚姻是两个家庭的事情。尤其是在古代,社会上男女不平等,女子地位不高,女性多半被看成生育的工具,女性的使命就是传宗接代,相夫教子。《礼记·昏义》中提到“: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这便是婚姻的终极目的。有的女性甚至在出嫁之前都不得踏出闺房,在选择人生伴侣这件事上也得遵循父母的意见,要按照父母期待的方式去生活。《宋刑统》中的律文明确指出婚姻的一些必备条件,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书与聘财、法定婚龄”。女性的婚姻是和家族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她们的婚姻必须满足整个家族的需要,必须服从父母的安排,即使某些时候她们自身并不情愿。因而我们站在女性的角度上来看,某种程度上,宋代的婚姻是强制性的。在这种情况下,很难说她们的婚姻是否幸福美满。(2)宋代婚姻中的门第观念逐渐弱化。历史上有这样一句耳熟能详的古话,即“门当户对”,简单来说指的是在婚姻中男女双方家庭的文化水平、经济水平、社会地位处在同样一个水平线上。如王侯将相之间互相通婚,不同氏族相互和亲等等,大家都想要在门当户对的基础上强强联合进一步加强彼此的实力。唐建立初期,社会上门当户对的观念仍然在人们的脑海中根深蒂固。宋代史学家郑樵曾经说过,在隋唐之前,家庭男女要谈婚论嫁之前必究其各自的族谱。但是唐朝之后,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人们的婚姻观念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门第观念逐渐弱化,出现了“婚姻不问阀阅、择婿看中才能”的局面。由于北宋时期在政治上迫切需要人才,因而制定了“兴文教、抑武事”的国策,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科举制度,对于中举者给予很高的待遇,因而当时社会上有才能的人炙手可热,女性在挑选结婚对象的时候也不再那么注重门第,而将眼光放宽到有才能的潜力股身上。(3)宋代婚姻注重聘财。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在讨论婚姻问题的时候,聘财成为了婚姻联结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作为北宋时期的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曾经毫不隐晦地指出当时的社会风气即“今世俗之贪鄙者,将娶妇,先问资装之厚薄;将嫁女,先问聘财之多少”。宋代人在谈论婚姻时,通常会以媒人为中介,相互交换帖子,男方帖子上会清晰地标注聘金的数目,而女方的帖子上则会说明嫁妆的数量,双方在确认之后才会进行下一步举行相关结婚仪式的讨论。《梦梁录》第二十卷《嫁娶》篇中明确提出结婚前要“论聘礼,富贵之家当备三金送之,则金钏、金镯、金帔坠者是也。……或无金器,以银镀代之”。即使是寻常百姓家,在婚姻问题上也相当注重排场和钱财,相互之间存在严重的攀比现象。与此同时,由于男女在家庭中的不平等地位,女子为进一步提升自己在家庭中的重要性,赢得公公婆婆的喜爱,在配置嫁妆时就会尽最大的能力使嫁妆的品质看起来高级,并且尽可能丰富嫁妆的数量。(4)宋代婚姻法中存在男女不平等现象。男女社会地位的不平等在婚姻中也有具体体现,《宋刑统》中亦有类似这样的规定“:诸许嫁女,已报婚书及有私约,而辄悔者,杖六十。男家自悔者,不坐,不追聘财。”

  这样的条例明显说明在婚姻问题上男女权利的不平等,如果男性主动提出悔婚,则不会受到任何惩罚,但是如果女性不愿意嫁,想要单方面悔婚则需要被杖打六十下。此外,如果女子丧夫之后想要再嫁,在社会上也是受到一定限制的,甚至有一些文学家在作品中公然对改嫁的女子进行谴责、批判。社会道德要求女子坚守贞操,这在无形中给了女性很大的精神压力。

  三、《血手印》体现的宋代婚姻观念及其带来的社会问题

  封建时代,社会上盛行“指腹为婚”,指腹为婚出自《魏书·王宝兴传》。简单来说指的是父母在孩子出生之前口头约定好一门亲事,如果真的双方各生一男一女则在孩子长大之后两家结为亲家。宋代的时候仍然普遍存在这样的情况,越剧《血手印》中林招得和王千金的婚约就是在他们还未出生之前由他们的父亲口头定下的。当时的社会情况不允许自由恋爱,新婚夫妇的内心感受在婚姻中一般不受重视,婚姻的终极目的在于延续香火。尽管定亲之时没有白纸黑字的证据但是只要双方心里都认可,这门亲事便具有了法律效力,当然定亲等具体环节还是需要媒婆从中联系的。正因为婚约受到保护,所以当林家门道中落,王家想悔婚的时候王员外也不敢乱来而是用尽各种手段,如贿赂官员逼林招得签订解除婚约的协议,否则按照法律规定,王千金悔婚就得受到相应的惩罚。过去指腹为婚一般都发生在关系比较亲密的两个家庭之间,古人很讲究亲上加亲,但是由于只是单纯的父母之命,这样的婚姻也带来了不少社会问题。如家庭和睦问题、新夫妻之间的感情问题,以及同《血手印》剧中的男女主角一样,由于经济或生活状态等的变化当一方想要违背当初的诺言时产生的一系列纠纷,严重的甚至要通过法律手段才能够妥善解决。

  剧中林家在孩子出生之后立即以百两黄金给王家下聘,这很直接地反映出当时宋代婚姻中看重财礼的社会现状。而且王千金的名字也因聘礼而来。不但如此,当王员外得知林家没落之后,想方设法赖婚,希望将女儿许配给另一位家庭经济条件更好的公子。面对这样的现状,北宋政治家蔡襄曾这样说过“:观今之俗,娶其妻不顾门户,直求资财。”

  《宋史·礼志》也记述了皇室的嫁娶对钱财的重视“:诸王(纳妃)聘礼,赐女家白金万两。宗室子聘礼,赐女家白金五千两。”与此同时,社会上还有男性为了钱财甘愿入赘女方家庭的实例,《续资治通鉴长编》就有过记载“:常州江阴县有孀妇,家富于财,不止巨万”,除知秀州右朝请郎王蘧“利高赀,屈身入赘”。诚然,这样的社会风气除了受经济发展的影响之外,也在一定程度上和法律条文的相关规定有关,如范仲淹制定的《义庄规矩》中就对男婚女嫁事宜中男女支取钱财的多少做出了相当明确的说明。

  宋朝是继唐朝之后的一个强盛的朝代,随着治国政策的变化以及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各种观念都受到严重冲击,其中婚姻观念较以前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越剧《血手印》作为宋朝人婚姻的缩影,从侧面反映了宋朝人的婚姻观,以及婚姻法在维系婚姻关系中发挥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马晶莹《.血手印》法律面面观[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0(21).
  [2]窦仪《.宋刑统·户婚律》[M].吴翊如,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4.
  [3]《清明集》卷九《婚嫁皆违条法》.中华书局,1987.
  [4]田欣.宋代守家商人妇的生活困境与摆脱[J].兰台世界,2010(1).
  [5]郑樵(宋)《.通志》卷二十五.中华书局,1987.
  [6]方建新.宋代婚姻论财[J].历史研究,1986(3).
  [7]吴自牧《.梦梁录》卷二十《嫁娶》.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
  [8]吕祖谦《.宋文鉴》[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9]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M].北京:中华书局,2004.

相关标签:中国法制史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