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绘画论文

北宋院体画的美学风格与审美趣味研究绪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6-12-20 共7326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北宋院体画中蕴含的精神探析
【第一章】 北宋院体画的美学风格与审美趣味研究绪论
【第二章】北宋院体画艺术精神的历史语境
【第三章】北宋院体画艺术内涵渊源
【4.1】不同生存状态艺术家的图绘语式
【4.2 4.3】“雅﹑俗”审美趣味图绘语式
【第五章】北宋院体画对后世的影响
【结论/参考文献】北宋院体画艺术精神的作用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院体画的范围和内涵
  
  在中国艺术史中,作为表情艺术的音乐和作为语言艺术的诗,最早走入宫廷,“古代帝王作乐,是用于祭祖和庆功等典礼活动的”.很明显这种音乐是为古代宫廷服务的,我们很自然会想到宫廷音乐。同样,我们通常把这里的“体”理解为宫廷里面的一种艺术样式。由此可见,音乐和诗这两种艺术形式最早被我国古代统治者接纳,在发挥它们的社会政治作用的时候给人一种美的感受。可是与此同时我们读过的中国美术史中没有宫廷绘画之说,直到后来画院的形成与发展,才出现被后人称为“院体画”的宫廷绘画艺术,自然,院体画中的“院”指的画院并且是当时帝王领导下的皇家画院即翰林图画院,这里的“体”也是指“样式”的意思,所以“院体画”很显然就是指带有宫廷审美趣味的绘画。它先后经历了“黄家花鸟”、“郭熙山水”以及张择端为代表的民俗风情画几个辉煌阶段,它们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审美标准或者说不同的审美趣味,即花鸟画的谨细拟物,山水画的诗意追求以及民俗风情画的细节真实。在中国艺术史上达到了一个应有的高峰。
  
  院体画作为一种宫廷艺术,它虽然较之宫廷音乐以及宫体诗出现晚,但也有它的发生与发展历程,“宫廷画院的设置,肇始于五代,其实滥觞于汉唐……至后蜀孟昶,于明德二年(935 年)特创‘翰林图画院',并于院中设待诏、祗候等职,为中国画史有正式画院之始”.由此,“院体画”是自唐以来流行于宫廷的传统绘画样式,或者说绘画风格。
  
  到了宋代,绘画艺术在理论上和创作上都发展到了高峰,尤其在北宋,先是神宗后是徽宗,他们对绘画艺术情有独钟,在他们的组织与倡导下,北宋画院空前发展,自然,北宋院体画也就呈现出繁盛景象。
  
  本文的“北宋院体画”就是指的在我国历史上的北宋时代这样一种风格的绘画。
  
  绘画艺术作为艺术学理论研究的一个门类,而艺术学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我们在研究它的时候,当然不能只看表面所画图像,更重要的是本文既然是北宋院体画艺术精神研究,我们就需要从北宋绘画艺术史的角度去探求北宋绘画艺术精神。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 理论意义
  
  首先,在中国艺术史上,可以说到了宋代,绘画艺术在理论和创作上都发展到了高峰,无论民间还是官方都是绘画名家辈出。尤其在北宋先是神宗后是徽宗,他们对绘画艺术情有独钟,在他们的组织与倡导下,绘画艺术呈现出繁荣景象;以绘画科目而言,山水画﹑花鸟画和风俗画同时发展,绘画艺术题材与风格都异彩纷呈。出现这种现象,其后面一定有一种精神实质,也就是说,这种艺术繁荣景象也体现出了当时的一种艺术精神。
  
  其次,以前对北宋院体画做理论研究的相关论文,在其艺术精神上做研究的还比较少,或者仅仅提到而已,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与文化传统的古老民族,其艺术在此时发展到高峰阶段,其后面的艺术精神有必要值得做研究。北宋绘画艺术的繁荣除了北宋翰林图画院的建立对绘画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及当时经济的高度繁荣奠定了艺术发展的物质基础之外,还应该有这个时代的艺术精神做支撑,这是要结合当时这一艺术流派的艺术风格和当时的审美趣味以及不同艺术家的生存状况方面去做分析,问题会很清楚的。
  
  最后,北宋时代,不仅绘画艺术创作达到高峰,在绘画艺术理论方面,可以说由郭熙集其大成,他的《林泉高致》就是着名的山水画理论着作,不仅在当时,就在中国艺术理论史上也是经典之作。其次还有韩拙的《山水纯全集》以及董逌的艺术典型化理论等,这些理论是和当时的艺术创作同时繁荣的。在北宋院体画艺术精神研究中结合这些理论以达到史论结合之目的。与唐代绘画艺术重视人的主体性价值不同,宋代的绘画艺术“通过对人内在生命秩序的反省和深思(以反观宇宙的客观外在尺度’天理‘,来体察人的内在主体精神尺度’人欲‘),而达到对人的有限理性的超拔”.这都可以从宋代主流艺术院体画中见出,通过对北宋院体画的相关研究,我们也可以反观北宋院体画的相关艺术精神。
  
  二、 现实意义
  
  当今时代,由于我们国内很多艺术家在受到西方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艺术思潮的影响下,创作出了五花八门的所谓“观念艺术”、“行为艺术”等等,让中国当代艺术纷繁杂乱,令人眼花缭乱。基于此,我们不得不深刻反思,正如李倍雷先生所说:“作为一个中国人为什么不在当下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强盛自己的本土文化,创造自己的艺术形式,确立本土的独立的文化身份。犹如我们之’胜唐之音‘,灿烂于世,使我们的本土’母语‘的文明进入第一世界,与之进行公平的对话,消解文化霸权。”②所以我们更不能忘记中国的传统艺术精神,弘扬我们的民族艺术精神,让我们得到精神上的美感、心灵上的陶冶,这也是当今我们践行艺术教育的目的。北宋院体画作为我国古代绘画艺术高峰阶段的一个绘画艺术样式,其绘画艺术作品所体现出的艺术精神不仅对于现、当代绘画艺术创作是一个很好的借鉴;而且在现、当代西方思潮影响下,重新审视我们民族之传统艺术精神,对于重建我们民族之精神家园也有着很好的启示意义。
  
  以上所述正是本文研究的意义所在。
  
  第三节 研究现状分析
  
  一、国内研究现状
  
  就“院体画”的相关研究,本文追朔到明代,从已有历史资料看,明代画家董其昌对院体画的评论是研究院体画的滥觞,他的“画之南北宗”将唐宋以来的绘画艺术史简化为以王维和李思训各创门庭而泾渭分明的两大种类即文人画和院体画,并借用禅宗的南北宗来命名,他的观点明显带有抬高文人画贬低院体画的意味,但无论褒奖,事实上,他已经对院体画有所研究了。
  
  自上世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对院体画的认识有了与董其昌明显不同观点的康有为,他在批判文人画的同时提倡“以院体为正法”,②明显在推崇院体画,虽然深入论述院体画较少,但明确提高了院体画的地位。随后关于宋代画院比较专门的零散文章有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我国较早从事艺术学研究的滕固,他有《关于院体画和文人画之史的考察》(1931);着名艺术家潘天寿有《宋代画院考略》(1936)的相关文章对北宋院体画有相关论述。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的中国美术史好多都只概括了宋代画院以及院体画,但都没有相关的详细研究,直到令狐彪关于院体画的一系列文章在他去世后一直到 2011 年才结集以专着出版即《宋代画院研究》;这是 20 世纪 80 年代之初令狐彪陆续发表的关于全面综合研究宋代画院的一个集子,包括“综论篇”﹑“正名篇”﹑“考据篇”的相关论文以及“统计篇”中的《宋代画院画家简明表》﹑《历代着录宋代画院画家画目》两部分相关数据,为我们提供了相当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它是 20 世纪以来集中研究宋代画院的重要成果。
  
  在文化及艺术高度繁荣的当今时代,各大艺术院校以及综合院校相关专业的硕士以及博士研究生都有大量的关于研究宋代画院及院体画的论文,足以值得借鉴学习。
  
  具体而言,硕士论文方面,从艺术教育角度出发来论述宋代画院的有:湖南工业大学 2010 年李亚兰的《论画学与宋代绘画》,在明确了绘画与画学的关系后从不同方面去探讨了画学对宋代绘画的影响,她的意义在于加强体系研究的系统性,对古代学校教育研究的拓展,总结民族文化的精髓;与此相关同样从艺术教育层面来论述宋代画院的还有河南大学 2011 年王琳的《入古者深 出古者远--宋代画院教育制度对当今中国画教育的启示》,以宋代画院教育为借鉴,发掘中国画教育模式适应时代的同时保持传统民族性;还有淮北师范大学 2011 年陈志峰的《从画院教育与创作看中国画教育模式的演进》,不同于前面的地方在于教育模式的进程;同样谈画院教育相关的还有西南师范大学 2004 傅吉鸿的《宋代画院教育及其对当今中国画教育的启示》以及广州大学 2006 年孙红阳的《宋代画院与画学美术教育模式研究》,类似于此还有陕西师范大学 2010 年王望的《以史为鉴借古开今--宋代画院的范式对当代中国画院建设的启示》。
  
  从审美旨趣方面来论述宋代画院的有:延边大学 2010 年于丹的《宋代画院审美旨趣的研究》,文章归纳出了宋代画院创作的三大审美旨趣:写实写真﹑诗画同源﹑人格修养与艺术修养的有机结合。
  
  从艺术风格方面来论述的有山东理工大学 2012 年宋昌林的《宋代院体绘画的写实风格》主要论述了院体画风格着重在于写实。但是,中国绘画“其要素不在机械的写实,而在创造意象,虽然它的出发点也极重写实,如花鸟画写生的精妙,为世界第一。”
  
  从宗白华先生看待中国绘画写实的观点来看,我们可以知道写实在于创造意象,并非真正的院体画艺术精神的体现。因为西方绘画艺术也同样注重写实。
  
  从绘画的分科方面来论述的有南京艺术学院 2009 年王长栓的《北宋画院之“熙宁变法”--从<双喜图>看北宋画院花鸟画之承传与变革》,论述了南宋画院画家崔白继承北宋“黄氏”花鸟的同时把“写生”精神带入画院,推动了绘画艺术的发展。
  
  研究与宋代画院相关的博士论文有:
  
  上海大学 2012 年梁田的《两宋画院制度研究》,上海大学 2012 年杨勇的《两宋画院教育研究》,他们同一年在同一个学校都选取了两宋画院作为研究对象,只是一个侧重制度层面,一个侧重教育层面,各具特色;中央美术学院 2005 年彭慧萍的《“南宋画院”之省舍职制与画史想像》,上海大学 2013 年冯鸣阳的《南宋画院人物画的政治功能研究--以<伯夷叔齐采薇图>为例》,他们两个的论文都在于从不同角度研究南宋画院相关问题。
  
  以上硕博论文,或者从制度层面或者从教育层面的研究等等,我不妨借鉴新批评派的勒内·韦勒克和奥斯汀·沃伦在《文学理论》中把文学的研究分为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的方法,把以上研究看做艺术的外部研究;当然,另外的论文或者从审美角度或者从艺术家的角度或者从绘画分科角度的研究等等,他们都在探讨艺术的自身规律,我不妨把他们的研究看做是对艺术的内部研究。如果从学科上来看,大多数是从美术学的角度切入的,也有少数人的研究是从历史学的角度切入的,如暨南大学毕李李的《南宋山水四大家研究》,它是以中国古代史专业的学位论文来研究历史中的艺术现象,通过原始文献记载,用古人的眼光尝试着还原事物原貌,这对于我们艺术学研究者有着艺术考古学借鉴意义。
  
  可是,艺术学作为一个一级学科于 2012 年独立后,本文试图从艺术学的角度来探讨北宋画体院,从表面看来,这是一个艺术史方面的问题,但是它也是艺术学理论的研究范围,因为“艺术史中的’历史‘不仅仅意味着从时间意义上总结过去的艺术品、艺术家、艺术风格与艺术运动,它还意味着从空间意义上探求艺术品赖以生存的社会和文化环境”.
  
  这也是不同于以前的相关研究的地方,以前没有从艺术学科的角度去研究,本文从艺术学角度切入去研究北宋院体画及其所体现出的艺术精神,这就必然牵涉到艺术学理论的相关问题如艺术本质的问题,艺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是我们人类某种精神的体现,随着时代的不同以及地域的不同,人类可以借助艺术体现出不同的艺术精神。所以就北宋院体画艺术精神的研究不仅仅是就一个艺术风格或者一段艺术史的研究,而是艺术史与艺术理论的综合研究,从整体上看就是一种艺术学的研究。这是本文的独特之处,以前的相关研究都没有做到这一步。
  
  二、国外研究现状
  
  对于国外近来研究宋代画院的相关文章,我搜索到了两篇日文文献,分别是:
  
  (一)马远笔「月下把杯図」(天津市芸术博物馆蔵)をめぐって ―高士山水図の図様形成に関する一考察― 藤田伸也 人文论丛(三重大学)第 19 号2002.日本学者藤田伸也选的这副作品是马远的《对月图》,他把“对月”译为“月下把杯”,因为画面中有两人在夜晚的山野对月饮酒;他把马远视为绘画高人来研究马远的山水画,从马远《夏山图》到《对月图》的分析中领会中国绘画在季节与空间方面的微妙处理。
  
  (二)南宋画院の诗书画-三絶の视点から― 藤田伸也 人文论丛(三重大学)第 20 号 2003.这个文章同样是日本学者藤田伸也从诗书画三绝来看南宋画院诗书画的创作,他从徽宗时的诗书画谈到南宋时在画上题诗的情况,从中去领悟中国绘画艺术的审美理想。由此可见宋代画院创作在国外的影响比较深刻。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路径
  
  一、研究方法
  
  在明确了研究对象和研究意义的时候,我们就要思索研究方法的问题,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方法问题,就象解牛刀一样,在杀牛的时候,什么时候用什么刀法是有讲究的,我们做学术研究也是这样,这就是研究方法的重要性。本文对北宋院体画艺术精神研究涉及到的主要研究方法有这么一些:
  
  (一)图像学方法
  
  既然是对院体画进行研究,首先由于绘画艺术形式,我们看到的绘画作品不同于音乐和诗等艺术样式。况且目前好多北宋院体画作品我们不能亲眼见到,面对这样一个为难处境,我们只能借助于相关书籍或者网络复制图像摹本来分析这些作品,这就牵涉到图像学方法,审视过去这些难得见到的绘画要以图像为目标,图像学的方法就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法。“20 世纪 30 年代出现的瓦尔堡学派把目光转向艺术作品的题材和意义,用图像学的方法来研究艺术作品。帕罗夫斯基在《图像学研究》、《视觉艺术的意义》等着作中,论述了图像学的一般方法。”
  
  它重在研究视觉艺术时解读出图像的意义、制作时间、地点,流行的文化风格或艺术家风格等等。图像内容必然是打上主体即艺术家对世界的思维烙印的。
  
  (二)风格学方法
  
  不同时代不同境遇下的艺术作品,必然有它自身独特的风格,院体画即画院风格绘画作品,当然也就少不了风格学的研究方法。此方法在西方学者对艺术的研究中用得比较多,如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画家﹑美术史家瓦萨里,以及后来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瑞士美术史学家沃尔夫林等人在他们的论着中都用到了艺术风格分析法。只不过他们侧重点不同:瓦萨里侧重于传记式,黑格尔侧重于观念论,沃尔夫林侧重于形式角度,但他们都以艺术风格分析方法贯穿其中。这里借用他们的方法来分析中国北宋院体画,也是必要的。
  
  (三)艺术社会学的方法
  
  如果说艺术风格学的方法重在艺术内部自身研究,那么艺术社会学方法自然就要涉及到艺术和社会的关系方面,这个关系是多方面的,在我国春秋时代,孔子的“兴观群怨”说就在于论述艺术与社会关系的研究,所以我们可以把孔子的艺术(以音乐和诗推及一般艺术)研究看做是用社会学的方法研究艺术的开端。
  
  本文对北宋院体画艺术精神研究,当然也会涉及到当时社会对艺术的各方面影响,因此有必要运用艺术社会学方法。
  
  (四)自下而上的方法
  
  也可以叫做归纳法即从某一门类艺术理论上升到一般艺术理论的方法,这是趋于科学性质的方法,从活的艺术现象和艺术实践中抽象出艺术的一般规律,将艺术门类的共性特征和规律归纳出来,通过对不同门类艺术本质的深入探讨,归纳出艺术总体的和根本的﹑原理性的理论,如孔子对音乐的论述就不只是“音乐学”的研究,而是“艺术学理论”的研究。所以自下而上的方法也可称归纳法。
  
  二、研究路径
  
  研究路径即研究思路问题,文章思路不但前后需要一定的逻辑关系,而且还还要揭示出文章的重点与非重点。本文分为以下几部分:绪论,北宋院体画艺术精神的历史语境,北宋院体画艺术精神渊源,北宋院体画艺术精神的图绘语式,北宋院体画艺术精神的影响。
  
  第一部分:绪论。绪论部分首先明确“院体画”的范畴和内涵,要界定范围,才能有效地探讨对象,以下的章节都会涉及到这个问题;其次是研究意义,既有理论上的也有现实的意义,如果对一个问题而言,没有意义,我们去做研究就是徒劳;再是研究现状分析,就是对国内外已有相关研究的分析,本文在此基础上觉得对北宋院体画的研究,就学科性质而言,以前有从美术学角度去研究的,有从教育学角度去研究的,也有从历史学角度去研究的,但是从纯粹艺术学角度去研究的还比较少见,本文正是从新的学科艺术学的角度去做研究的;就研究内容而言,以前对北宋院体画,有从制度层面做研究的,有从技巧层面去做研究的,有从审美层面去做研究的,但没有从这些绘画艺术现象出发去万挖掘其背后的艺术精神研究的,本文觉得艺术现象只是艺术精神的体现,从这些艺术活动以及一首现象表面去看其后面的艺术精神是很有必要的。最后是研究方法和研究路径问题,方法是决定一个研究做得如何的关键因素,方法选得对,效果会更好,本文运用了相关方法,如:图像学方法,风格学方法,艺术社会学方法,自下而上方法等等。
  
  第二部分:北宋院体画艺术精神的历史语境。历史语境要从画院的历史说起,因为要有画院,才有院体画之说。还要有影响画院发展的因素等的相关介绍,这对文章主要部分来说也是不可缺少的前提。
  
  第三部分:北宋院体画艺术精神及其渊源。首先从历史语境以及北宋具有代表性的院体画作品中探求其艺术精神是什么。任何艺术它都是反映人的社会生活,而人的社会生活又与大自然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这方面中国古代哲学论述得比较多,与西方不同,中国古代哲学以及艺术在这个问题上都重在强调天人合一即人与自然的统一,无论儒家还是道家,这也决定了北宋院体画艺术精神的复杂性,既受儒家(当时的理学思想)的影响也有道家的思想成分。如果孔子论艺术已经具备一定的“理性精神”,①那么本文相对而言把北宋院体画艺术里面所隐含着理学的相关思想看做北宋院体画艺术的新理性精神。同样,被徐复观所推崇的“中国艺术精神主体之呈现”②即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相关艺术精神,特别是“游”即自由表现的艺术精神,在北宋院体画的相关作品中也有其体现,如果郭熙的作品。
  
  总之,它们是复杂交织的,我们不能从单方面而论,本文认为正是这些相关的艺术精神可以概括为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精神,北宋院体画艺术精神又不仅仅是天人合一,并且追求在天地间立其心的精神。把作为主体的人置于天地之间,在天地之间,人作为一特殊存在是极其渺小的。其次再看其精神渊源,主要从创作和理论两个方面去做论述,这种艺术精神不是凭空而来,而是有渊源关系的。
  
  第四部分:北宋院体画艺术精神的图绘语式。这是文章的重要部分即北宋院体画相关艺术精神是如何通过具体绘画作品体现出来的。我们只有在鉴赏这些作品的时候才能去发现艺术家所寄托在这些艺术作品中的艺术精神。文章主要从相关作品的艺术风格、不同艺术家的审美趣味以及艺术家的不同生存状态等几个方面去做相关分析的。
  
  第五部分:北宋院体画艺术精神的影响。这是文章的回响与余音,北宋院体画艺术精神既然产生,在艺术的历史长河中就不是没有影响的,北宋时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同时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高峰时期,绘画艺术也达到一定高度,如果说与此同时的西方社会正直中世纪,那么北宋院体画艺术作为中国绘画艺术的顶峰,无论如何它都不同于与它同时的西方中世纪希伯来文化影响下的宗教艺术,它对我国南宋画院以及其后的绘画艺术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