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2老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对可持续发展影响的机理分析
老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主要改善产品的生产和制作流程,简化生产工艺,对煤炭、发电等超标排放污染物的企业加大治理力度,从而减少生产过程中对能源和资源的消耗和浪费,进而减少碳排放量。据统计,中国工业污染占总污染的70%,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所以,加强老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势在必行。根据统计数据可知,近年来中国老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主要用于废气和废水的治理。如表2所示,废气投资在2008-2012年所占比重分别为48. 9 % 、52. 5 % 、47. 6% 、47. 6 %和51. 5 %,废水投资在2008-2012年所占比重分别为35. 9% 、33. 8% 、32. 8% 、35. 5 %和28. 0 % .
目前,工业污染源治理出现了多种投资模式,例如单独治理、联合治理、委托治理、循环经济等。单独治理模式是指工业企业单独对自己产生的污染进行治理,它需要该工业企业单独出资建设污染治理设施,并需要单独承担设施的运营成本,一般适用于大企业。联合治理模式是指多个工业企业通过合作对自己产生的污染进行治理。它需要多个工业企业联合出资建设污染治理设施,并需要分担设施的运营成本。委托治理模式是指许多专业相近的工业企业集中到一起,由具有资质的专业污染治理企业为这些工业企业提供污染治理服务。与单独治理和联合治理相比,委托治理不需要工业企业购买治理设备和原料,能够降低工业企业的经营成本。据统计,排污企业采用该模式,成本要比工业企业自己治理低10% -20% .循环经济模式是指以废弃物综合利用为基础,一些工业企业与核心工业企业形成上下游产业链,通过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14].总之,老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模式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对解决工业环境污染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从中国目前的治理现状来看,工业污染源治理主要是一种事后治理。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近年来该项投资的80%以上被用于进行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等污染物的治理,而中国目前对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等污染物治理的能力较低,在进行治理过程中尤其是废气治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增加碳排放量。因此,老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对碳减排的影响效应也比较复杂,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2. 3建设项目“三同时”投资对可持续发展影响的机理分析
“三同时”制度是在中国出台最早的一项环境管理制度。早在1973年,中国国务院批准的《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中就出台了“三同时”制度。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试行)》对“三同时”制度从法律上给予了确认。“三同时”制度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相辅相成,是中国环境保护“预防为主”方针的具体化、制度化。经过30多年的实践,“三同时”制度逐步体现出其优越性。它从程序上保证了将污染预防和治理纳入开发建设活动的计划之内,是一项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保护法律制度,是落实环境保护措施、防止新污染产生的关键,是加强环境保护管理的核心[15].
建设项目“三同时”投资可以为环境污染企业更新设备提供补贴,有利于企业采用新技术,从而降低企业生产成本,能够减少对能源的消耗,促进了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另外,从表面上看,“三同时”制度诞生于末端治理的建构思想,但却具有可运用于循环经济生产的外在模式。“三同时”制度在企业内部开辟了一条环境保护与生产活动紧密结合的路线,使得大规模循环或者局部循环成为可能,这种模式只要经过改良是可以符合循环经济要求的[16].显然,通过循环利用,通过技术的更新,企业也可以减少对能源的消耗,从而达到碳减排的目的,至少可以抑制碳排放上升的势头。据统计,近年来中国建设项目“三同时”投资占建设项目投资总额的比重不高,只有4%左右,是环境保护投资总额的1 /3左右( 见表3) ,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