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内蒙古地区高校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现状
(一)现状调查的目的与意义。
内蒙古自治区地域面积广阔,自然资源丰富,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但是近年来,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及利用使得该地区的生态环境逐渐恶化。究其原因,主要是公众没有形成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环境道德意识仍然比较薄弱。
高等院校是宣传环境保护知识的重要阵地,在高校中开展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能够促进大学生形成良好的环境道德意识,推动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在全社会的展开与普及。高校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是当今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也是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于 2014 年 9 月至 12 月进行了"内蒙古地区高校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状况调查",旨在通过对内蒙古地区高校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状况的调查研究,获得真实有效的资料及数据,全面了解内蒙古地区高校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为高校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方法建议。
(二)现状调查的研究方法。
1、调查对象为了便于调查研究取样,笔者在内蒙古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区中,各选取了一个不同类型的高校进行问卷调查,在东部地区选取了高职类代表院校--内蒙古赤峰职业技术学院,在中部地区选取师范类代表院校--内蒙古师范大学,在西部地区选取综合类代表院校--内蒙古科技大学。
按照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根据统计学抽样调查最小样本容量的要求,对三所代表高校 300 名教师,600 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教师问卷 300 份,收回有效问卷 272 份,问卷回收率为 90.6%;学生问卷 600 份,收回有效问卷 552份,问卷回收率为 92%.
2、问卷的设计本次调查设计了两类调查问卷--针对教师的调查问卷和针对学生的调查问卷。教师的调查问卷包括 20 个题目,其中考察学校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办学理念及意识的题目有 3 个,主要内容是学校对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重视程度如何,学校是否建立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专职机构,学校是否重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信息网络资源建设等;考察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学校管理过程中的运用的题目有 2 个,主要内容是学校开展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是否有相应的激励机制,学校管理过程中是否注重降低管理成本与资源消耗;考察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教学状况的题目有 10 个,主要内容是学校是否设置了环境相关专业,环境专业是否设置了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课程,学校可持续发展领域的课程是否编制了相应的教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课程的教学形式,学校开设绿色课程教学的师资情况,学校环境专业的学生人数以及非环境专业参加可持续课程学习学生人数,学生参与环境与其他可持续领域的各类竞赛,创新设计及获奖情况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情况等;考察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科研状况的题目有 1个,主要内容是介绍学校绿色示范基地的建设情况;考察学校绿化状况的有 1个题目,主要内容是学校是否注重校园绿化;考察学校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社会资源及政策支持情况的题目有 2 个,主要内容是学校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建设是否有相关主管行政部门的配合支持以及是否有外界社会资源的支持。
学生的调查问卷包括 20 个题目,分别考察学生的环境知识,环境情感,环境意识,环境行为四个方面。其中考察学生环境知识的题目有 5 个,主要考察学生对世界环境日,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教育,温室效应,环境污染,酸雨等环境事件和概念的知晓状况和理解程度;考察学生环境情感的题目有 5 个,主要考察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以及学生是否具有参与环境保护的道德意愿;考察学生环境意识的题目有 4 个,主要考察学生环境公正意识,题目是"假如您是一名重化工企业的管理者,对于您所在工厂造成的"三废"问题,您的态度是?",环境责任意识,题目是"您认为环境保护是一件十分紧迫的事吗?",环境平等意识,题目是"您对'我们有义务保持能源、保护生态环境,给后代平等获得幸福的机会'的观点是怎样的?",绿色消费意识,题目是"日常购物时您会随身携带绿色环保袋或选择有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吗?";考察学生环境道德实践行为的题目有 6 个,主要考察学生自身环境行为,对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看法,对破坏环境的行为态度等。
问卷采用了综合型结构,即题目主要以封闭型为主,根据需要设计了少量的开放型题目[1].封闭型问题是指答案要从试题中所有备选选项中选取[2],开放型题目不受题目答案选择范围以界定的限制,按被调查者对问题的理解回答[3].
3、调查方法首先以内蒙古大学、包头师范学院、赤峰学院为确定问卷信度与效度的预调查院校,调查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分别发放了《内蒙古地区高校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教师调查问卷》90 份,《内蒙古地区高校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学生调查问卷》150 份。回收问卷后,运用专家法及因子分析法确定了问卷的效度,运用系数法确定了问卷的信度,两份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均达到 80%以上。
在确定了问卷的信度与效度的基础上,调查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内蒙古赤峰职业技术学院三所高校分别随机发放了《内蒙古地区高校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教师调查问卷》100 份,共 300 份;发放了《内蒙古地区高校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学生调查问卷》200 份,共 600 份。
调查于 2014 年 9 月 20 日在内蒙古科技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赤峰职业技术学院依次展开,到 2014 年 12 月 20 日结束。在问卷调查过程中注意尊重受访者的意愿,实行了严格的质量控制,调查均为现场发放,收回,检查问卷,减少调查误差。
(三)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1、各高校间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发展不均衡在高校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办学理念、机构方面,仅有内蒙古师范大学建立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专业的科研机构-内蒙古师范大学可持续发展教育中心,内蒙古科技大学以及内蒙古赤峰职业技术学院均没有设立这样的专职部门。在校园网络及信息资源建设方面,内蒙古师范大学建立了可持续发展教育专题网站,网站包括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最新资讯","工作动态","科研课题","信息资源"等,较全面的介绍了学校以及区内外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情况,为学校师生了解和学习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知识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内蒙古科技大学、内蒙古职业技术学校没有建立类似这样的信息资源网页。
在校园管理方面,内蒙古师范大学注重运用清洁技术管理校园,降低资源消耗与管理成本。学校使用了太阳能提供学生日常用水,启动了校园绿化,节能减排工程,学校还主张无纸化办公。
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内蒙古师范大学设置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等环境相关专业,在这些专业中开设了可持续发展方向的选修课--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在非环境专业中,学校设置了包含可持续发展教育方向的高等教育学专业,开设了可供全校学生选修的"贝迩绿色示范课程"课程,在教材建设方面,内蒙古师范大学编制了高校适用的教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通过在内蒙古科技大学的调查发现,在外国语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等文科类学院中,均没有设置与环境保护相关的课程,也没有相应教材。在化学与化工学院、矿业与煤炭学院等一些理工类学院中,一些课程虽然涉及到环境保护教育内容,但是其所占比例非常小,这些专业中也没有开设专门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课程。内蒙古赤峰职业技术学院情况更不乐观,无论是在环保专业还是非环境专业都没有这类课程。这表明,在调查的大部分高校,在非环境专业没有开设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选修课的院校屈指可数,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方向的课程并未普及,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体系有待加强与完善。
在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课程主要的教学形式方面,内蒙古师范大学有70.1%的教师选择了师生研究与讨论,可见,内蒙古师范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课程的教学形式是比较丰富的。在与其他专业结合教学方面,内蒙古师范大学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课程与地理,化学,生物,教育学等专业开展了合作教学,可见,内蒙古师范大学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学已经重视跨学科合作。
在实践活动方面,内蒙古师范大学开展了学生社团活动,如地球日,爱水宣传日等活动,还有户外考察形式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活动;内蒙古科技大学环境与工程学院成立了环境保护协会等。
在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科学研究方面,内蒙古师范大学建立了两个绿色示范基地--"污水处理厂"以及"节能控制中心".这两个示范基地涉及环境化学与能源等专业领域。该校还完成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内蒙古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环境道德保障体系研究》,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构建内蒙古可持续发展教育框架体系的研究》等多项科研课题。2006 年,该校承担了致力于在正规教育体系中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中国中小学绿色教育行动"等多项国际合作项目,开发出版了 20 多种各类可持续发展教育资源,包括专业刊物、相关图书、课程培训手册及 VCD 等。可见,内蒙古师范大学在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方面具备较强的科学研究实力。
在校园绿化建设方面,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内蒙古赤峰职业技术学院分别有 90.3%,70.2%,63.6%的教师认为,学校注重校园绿化建设。可见,三所学校都较注重校园绿化建设,具备一定的环境保护和环境育人的意识。
在国家相关政策及行政主管部门扶持方面,内蒙古师范大学得到了国家环境保护部、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厅等多部门的支持,开展了多项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工作。2008、2010、2013 年,国家环境保护部宣教中心的领导多次莅临学校指导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工作。2012、2013、2014 年,该校教师多次应邀出席"亚太地区可持续发展教育专业区域中心会议""全球可持续发展教育(RCE)大会"等国际会议。
环境保护部门以及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部门和教育部门的支持与合作,促进了内蒙古师范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工作的开展,使学校相关工作有了更高的起点和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因此,政府部门的支持与配合在高校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总体来看,分布于内蒙古东部、中部、西部的三所高校中,内蒙古师范大学在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学校建立了专职部门及教育基地,开设了相关的课程,开展了丰富的实践活动,建立了科研基地并参与了大量科研项目且取得了丰硕成果,一定程度得到了学校及政府部门的支持。但是内蒙古师范大学也存在着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体系尚不完善,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够等问题。
内蒙古科技大学与赤峰职业技术学院尚未在全校范围内建立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只是在环境相关专业中分布了一些环境保护课程与实践活动,这些专业的教师具备一定的环境知识与意识,但学校多数教师环境知识与能力薄弱,学校也没有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学校的办学意识,管理过程,科学研究,人才培养都没有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体现,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亟待建立。
2、各高校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科研能力差异悬殊,师资缺乏内蒙古师范大学于 2005 年建立了可持续发展教育中心,该中心成立之后,整合了地理科学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蒙古学学院、社会学民俗学系、政治经济系等院系不同专业的教师组成教学与研究队伍,积极开展科研及项目工作,并加强与当地教育、环保等部门的合作。
中心以人才培养为主,同时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学术研究和信息资料交流,从2005 年起,中心先后承担了六项国际合作项目;2009 年,内蒙古师范大学被教育厅、环保厅确定为"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培训基地";于 2009年、2011 年、2013 年与国家环保部宣教中心共同举办了三期贝迩(BELL)绿色示范课程; 2012 年,内蒙古师范大学被联合国大学授权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呼和浩特(RCE)区域中心";2013 年 11 月,在"第八届全球可持续发展教育(RCE)大会"上,魏智勇教授主持申报的"高校对内蒙古区域可持续发展教育推进与创新"项目,获得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联合国大学(UNU-IAS)联合颁发的"2013 年度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教育贡献奖".内蒙古师范大学可持续发展教育中心为改善内蒙古的生态环境,普及环境教育知识,提高当地各族人民的环境意识作出了积极努力。
在内蒙古师范大学承担可持续发展教育课程的教师中,具有环境相关专业背景的教师有 8 人,占学校专职教师人数的 0.57%,且副教授所占比例最大,可见,学校已具有一批素质与实力较高的师资队伍。但是,内蒙古科技大学与赤峰职业技术学院却尚未有专门从事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专职教师。
3、非环境专业教师对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关注度不高。
在调查中,内蒙古师范大学 40.8%的教师并不知道学校建立有专门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部门--可持续发展教育中心。在内蒙古科技大学,文科专业 98.1%的教师没有听说或不知道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而在环境与能源工程等环境相关专业中,教师较注重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教师会在讲课的过程中渗透环境保护知识,例如,教师会提醒大家不要乱扔垃圾,节约水资源等。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还成立了环境保护协会,40.7%的教师是该协会的会员。
可见,环境相关专业的教师具备较高的环境意识与责任。非环境专业教师对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关注度不高,缺乏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系统知识;在教学中注重教授本专业知识,缺乏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知识及观念融入到教学过程中的意识。高校非环境专业教师的环境意识和能力薄弱,环境素养亟待提高。
4、学生的环境保护知识不全面调查发现,内蒙古高校的学生虽然具备一定的环境保护知识,但是这种知识并不全面。例如,在"世界环境日是哪一天?"这一问题中,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内蒙古赤峰职业技术学院分别有 60.1%,76.9%和 54.4%的学生选择了正确答案;在"你知道温室效应吗?"这一问题中,三所高校分别 92 %,98.9%和 92.8%的学生选择了"知道温室效应"; 在"你是否知道环境污染会严重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这一问题中,三所高校分别有 98.9%,98.3%和 96.1%的学生选择了"知道",这些基础知识的回答正确率较高,但是,一些常识问题则有较少学生了解,例如在"1992 年出现的新的教育发展方向--为了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教育,你对此了解吗?"这一问题中,内蒙古师范大学有 3.8%的学生选择"十分清楚",69.2%的学生选择"略有耳闻",22%的学生选择"从未听说";内蒙古科技大学有 7.1%的学生选择"十分清楚",50.5%的学生选择"略有耳闻",26.9%的学生选择"从未听说";内蒙古赤峰职业技术学院有 4.9%的学生选择"十分清楚",43.9%的学生选择"略有耳闻",50.1%的学生选择"从未听说".
5、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不高,但是环境行为意愿呈现较高水平在对环境问题的关注这一问题的考察中,学生对环境问题有一定的关注,但是关注程度并不高,有的学生甚至不关注环境问题。例如,在"遇到环境问题相关方面的新闻,您的态度是什么?"一题中,三所高校共有 27%的学生选择"认真的看或听",60.8%的学生选择"大致看或听",12.2%的学生选择"只看标题或结果"(如图 1-1);在"你是否较关注内蒙古地区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如荒漠化、沙尘暴等问题"一题中,三所高校共有 35.6%的学生选择"非常关心",54.9%的学生选择"一般",9.5%的学生选择"不关心".
在环境行为意愿的考察中,学生呈现出较高的环境行为意愿。例如,在"您是否会主动参加或组织环境保护的相关活动?"一题中,三所高校共有有 85.3%的学生选择"愿意",14.7%的学生选择"不愿意"(如图 1-2);在"你愿意参加学校的环保征文、演讲等活动吗?"一题中,三所高校共有 61%的学生选择"愿意",38 %的学生选择"不愿意";在"你是否参加过有组织的环境保护活动?"一题中,三所高校共有 21.4%的学生选择"参加过",活动的组织单位一般是学校,如内蒙古科技大学绿色联盟、内蒙古科技大学数理学院青年协会、内蒙古师范大学植树活动等,仅有一位学生参加了内蒙古包头市环保联合会组织的环保活动。6、学生具备较高的环境道德意识学生具有较强的环境公正意识、环境责任意识和环境平等意识。例如,在"如果您是一名重化工企业的管理者,对于您所在工厂造成的"三废"问题,您的态度是?"一题中,88.7%的学生选择"十分重视,采取治理措施",在"您认为环境保护是一件十分紧迫的事吗?"一题中,97%的学生选择"确定是",在您对"'我们有义务保持能源、保护生态环境,给后代平等获得幸福的机会'这一提法,您的观点是?"一题中,98.3%的学生选择了"非常支持".
在"日常购物时您会随身携带绿色环保袋或选择有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吗?"一题中,30%的学生选择"会",61%的学生选择"有时会",9%的学生选择"不会".可见,学生的绿色消费意识不强,有待提高。
7、学生环境保护行为不稳定,受个人需求影响较大学生的环境行为受个人需求影响较大,当环境保护行为对日常生活影响较小时,学生表现出良好的环境保护行为,例如,在"在公共场所没有发现垃圾桶,但有垃圾要扔掉,你会怎样做"一题中,37.7%的学生选择"随手将垃圾扔掉",60.3%的学生选择"等找到垃圾桶再扔".当环境保护行为对日常生活有较大影响或带来不便时,学生的环境保护行为则表现较弱,例如,在"您一天大约用几个塑料袋"一题中,73.5%的学生选择"0 个",22.6%的学生选择"1-3 个",1.8%的学生选择"4-9 个";在"如果你有使用过的废旧电池,你会怎样处理"一题中,三所高校共有 49.4%的学生认为应分类处理,集中销毁,如 "收集起来,集中处理","统一放进回收站","不乱丢弃,放在不可回收垃圾箱内","用有机塑料纸包好,投放进不可回收垃圾箱"等,共有 50.5%的学生选择"直接丢到垃圾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