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促进太阳能光伏发电发展的制度构建
【引言】中国光伏发电建设法律体系研究引言
【2.1】我国光伏发电推进法律机制现状
【2.2】光伏发电产业发展法律机制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典型国家光伏发电促进法律机制分析
【第四章】我国光伏发电促进法律机制的完善对策
【结论/参考文献】中国光伏发电促进法律机制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结 论
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太阳能光伏发电开发利用的法律法规,光伏产业发展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我国技术落后,立法也滞后,目前还处于发展初期。而我国正处于经济飞速发展、能源转型的关键时期,开发利用光伏发电是经济发展鼎盛时期的必然选择。而传统能源的日益枯竭,也迫使我们不得不把目光放在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领域。而实践源于理论的充分认证,为了对光伏发电有更加充分的了解,同时也希望笔者的绵薄之力可以为我国光伏产业发展提供些许帮助。
光伏发电产业在最近几年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家出台了相关法律文件、规定和通知等鼓励地方企业或者个人家庭用户开发利用太阳能发电。这不仅仅是缓解传统能源紧张局面的需要,更是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我国在 2014 年更是首批公布了光伏发电扶贫县名单,针对具备太阳能资源优势地区给予优惠政策,激励开发利用太阳能。而针对光伏发电项目运作和管理,多余电量上网电价等方面也出台了相关规定,真正做到光伏发电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目前,在我国可再生能源立法层面尚未有专门针对光伏发电的具体规定,而已有的相关规定比较零散、法律位阶较低,当出现冲突时难以确定法律依据,导致在实际操作中带来不必要的麻烦。首先,笔者建议在以后立法时机成熟之际,结合我国相关光伏发电的“通知”、“规定”和“意见”等,能够在《可再生能源法》中加入光伏发电开发利用的具体法律规定,为光伏发电开发利用提供更高位阶的法律依据,同时也要细化光伏发电项目各个环节的法律规定,完善配套措施,给光伏发电系统投资者以信心。其次,完善光伏发电相关保障措施,从固定上网电价、费用分摊措施、经济激励措施等三个方面着手进行具体措施的落实,光伏发电者的最终目的是获益,上网电价的制定必须兼顾发电方的利益需求,否则,光伏发电前期市场很难开发出来。费用分摊方法的合理性则可以为发电方提供资金保障。同时,采取经济激励措施,鼓励对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开发利用。光伏发电的开发成本毕竟相比较于其他能源较高,故需要经济激励措施的支持,但是其收益率高,故在完善相关保障措施下会大力推动光伏发电的开发。最后,从监管层面也提出具体的完善对策,良好的一套开发系统的运行必须有完备的监管措施。这样光伏产业才可以做到可持续发展。
光伏发电产业是一个阳光产业,经济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未来能源改革的方向。近年来传统能源所带来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公众也认识到能源改革时代的到来是大势所趋,尤其是雾霾污染问题的严重性再次将社会舆论推向了能源领域,本文试图初步界定光伏发电促进法律机制的内涵,介绍我国光伏发电促进法律机制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比较了德国、英国和美国的光伏发电促进法律机制的先进措施,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对策。对各项机制的运行环境和法律效果缺乏细致的研究和描述,但是,也希望本文的研究为太阳能的开发利用提供一些支持,如有机会,我将继续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力求取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一、着作类
[1] 沈宗灵主编:《法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年版。
[2] [美]博邓海默:《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版。
[3] 张文显主编:《法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年版。
[4] 张文显主编:《法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年版。
[5] 王启富等主编:《法律辞海》,法律出版社 1998 年版。
[6]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律辞典编委会编:《法律辞典》,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3 年版。
[7] 孙佑海,李丹,杨朝霞着:《循环经济法律保障机制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13 年版。
[8] 杨宗科着:《法律机制论--法哲学与法社会学研究》,西北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
[9] [英]麦克维着:《太阳能--太阳能应用导论》,国防工业出版社 1984 年版。
[10]吕薇主编:《可再生能源;发展机制与政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8 年版。
[11]程荃着:《欧盟新能源法律与政策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2 年版。
[12]吕红着:《英国新能源法律与政策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2 年版。
[13]陈淑芬着:《国际法视角下的清洁发展机制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1 年版。
[14]郑英淘着:《新能源革命与发展方式跃迁》,大风出版社 2011 年版。
[15]杨泽伟着:《发达国家新能源法律与政策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1 年版。
[16]邸成光主编:《未来希望:新能源》,延边人民出版社 2006 年版。
[17]俞佩琛,徐世延主编:《新能源》,吉林人民出版社 1984 年版。
[18][美]杰里米·里夫金着:《第三次工业革命》,经济新潮出版社 2013 年版。
[19][美]斯泰格利埃诺着,郑世高(译):《美国能源政策:历史过程与博弈》,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8 年版。
[20][美]约瑟卡。P.托梅因理查德。D.卡达着,万少延译:《美国能源法》,法律出版社 2008 年版。
[21]张爽着:《世界能源战略与能源外交·美洲卷》,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1 年版。
[22]肖兴利着:《国际能源机构能源安全法律制度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9年版。
[23]黄进主编:《中国能源安全问题研究--法律与政策分析》,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年版。
[24]周珂着:《环境法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 年版。
[25]李晓辉着:《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经济法律制度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 2011年版。
[26]赵庆寺着:《美国能源法律政策与能源安全》,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 年版。
[27]张仕荣着:《新时期中国能源安全体系研究》,九州出版社 2012 年版。
[28]王启业着:《公证律师实用辞典》,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9 年版。
[29]孙国华主编:《中华法学大辞典--法理学卷》,中国检察出版社 1997 年版。
[30]李放主编:《中华实用法学大辞典》,林业大学出版社 1988 年版。
[31]Mary D.Archer, Robert Hill ,Imperial Press,2011 年版。
[32]澳门国际清洁能源论坛着:《国际清洁能源发展报告(2013 版)清洁能源蓝皮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3 年版。
[33]许勤华等着:《低碳时代发展清洁能源国际比较研究》,世界图书出版社 2013年版。
[34]杰里·麦克纳尼,马丁·奇克着,彭文兵、杨俊宝译:《清洁能源发展----美国经验与展望》,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3 年版。
[35]莱楚尔着,潘庭龙,吴定慧,沈艳霞译:《为了能源:对我们地球更佳的、可持续的和无污染的方案》,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 年版。
[36]栗宝卿着:《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中国税务出版社 2010年版。
[37]王伟,郭伟煜主编:《低碳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的政策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1 年版。
[38][美]巴里·菲尔德着:《环境经济学》,原毅军等译,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0年版。
[39]杨泽伟着:《中国能源安全法律保障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9 年版。
[40]林伯强着:《中国能源经济的改革和发展》,科学出版社 2013 年版。
[41]陈岳,许勤华主编:《中国能源国际合作报告》,时事出版社 2012 年版。
[42]江泽民着:《中国能源问题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8 年版。
二、期刊类
[1] 张晓景:“从低碳经济看太阳能开发利用前景”,载《科学与财富》2013 年第 5 期。
[2] 刘晓佳,安海忠,丛琳等:“东盟国家新能源政策及启示”,载《资源与产业》2013 年第 6 期。
[3] 张文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法律机制”,载《中国检察官》2006 年第 4 期。
[4] 陈玲珍:“光伏发电”并网难“考验激励机制”,载《中国经济周刊》2013年第 10 期。
[5] 时璟丽:“光伏发电大国近期经济政策的调整及分析”,载《中国建设动态(阳光能源)》2008 年第 10 期。
[6] 吴达成:“光伏发电市场继续政策法规的强力推动”,载《中国建设动态(阳光能源)》2007 年第 3 期。
[7] 段心鑫:“光伏业的并网救赎”,载《21 世纪经济报道》2012 年第 2 期。
[8] 任暟:“环境生产力论:马克思”自然生产力“思想的当代拓展”,载《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3年第2期。
[9] 马胜红,李斌,陈东兵等:“加速开拓国内光伏市场、促进产业发展的措施与激励政策的研究与建议”,载《太阳能--产业论坛》2010年第5期。
[10]朱玉知,孙海彬,杨静:“家用光伏发电政策认知与需求的调查研究”,载《经济纵横》2012年第5期。
[11]新华网:“江西支持鼓励屋顶光伏发电”,载《农村电气化》2013年第11期。
[12]赵振宇,范磊磊:“可再生能源法规、政策分析及其对发电结构的影响”,载《可再生能源》2010年第4期。
[13]李琦:“利益的法律分配及其保障”,载《厦门大学学报》1998年第4期。
[14]阳芳,周源俊:“利用光伏上网电价政策促进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思考”,载《价格理论与实践》2010年第8期。
[15]徐文文:“论绿色电力发展的税收激励法律机制”,载《河北法学》2011年6月第29卷第6期。
[16] 柳旭:“论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与制度创新”,载《决策与信息》2013年第6期。
[17]程芳:“能源环境问题的外部性分析”,载《学术论坛》2013年第6期。
[18]樊向东,崔建忠:“浅析我国光伏发电的法律问题”,载《商》2013年第1期。
[19]海山,栾春娟:“全球太阳能产业法律政策分析及启示”,载《太阳能》2012年第23期。
[20]胡润青,李俊峰:“全球太阳能热水器产业与技术发展状况及启示”,载《太阳能》2007年第2期。
[21]吴志忠:“日本新能源政策与法律及其对我国的借鉴”,载《法学杂志》2013年第1期。
[22]黄鹏,白帆,王学峰:“光伏发电发展趋势分析”,载《中国科技信息》2014年第3、4期会刊。
[23]张剑:“太阳能开发与利用展望”,载《河南科技--能源与环境科学》2013年第12期。
[24]李珊,徐众:“太阳能热利用的研究趋势概述”,载《安徽农业科学》2013年第7期。
[25]施祖麟,戴亦欣:“我国光伏发电产业发展方向及产业政策”,载《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0年第2期。
[26][印度]C.V.J.瓦尔马等:“印度非常规能源发展概况”,载《水利水电快报》2009年第3期。
[43]曹雪:“中国光伏发电产业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载《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 年第 23 期。
[44]SusamiT.Solar - - energy Reach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 stage [J].BusinessJapan.1980,25(9)。
[45]Li ZS, Zhang GQ,Li DM et al,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olar energy inbuiding industry and its prospects in China[J],Energy olicy,2007,35(8)。
[46]Zahran S,Brody SD,Vedlitz A et al,Greeing Local Energy Explaining the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Household Solar Energy Use in the UnitedStates[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2008,74(4)。
[47]Dincer F. The analysis on photovoltaic electricity generation status,potential andpolicies of the leading countries in solar energy[J],Renewable&Sustainable EnergyReviews,2009,15(1)。
[48]Kramer D,Obama calls for increased spending for electric vehicles and solarenergy.Physics Today.2011,64(3);28.
[49]Kramer D.US photovoltaics industry may be too small for Obama's big solarenergy plans,Physics Today.2009,62(6)。
[50]Chen HH,Pang CA.Organizational forms for knowledge management inphotovoltaic solar energy industry ,Knowledge-Based Systems,2011,23(8)。
[51]Munda G,Russi D.Social multicriteria evaluation of conflict over ruralelectrification and solar energy in Spain[J],Environment and PlanningC-Government and Policy,2008,26(4)。
[52]Sharan AM.Replacement of fossil fuel based lighting systems with solar energysystems in india[J],Energy&Environment,2010,22(7)。
致 谢
时光飞逝,三年的研究生生活即将结束,回首过往,历历在目,很感激在法大研院认识了知识渊博的老师、奇葩逗比的室友和那些曾经一起打球的球友,是你们丰富了我的法大三年光阴。
我要感谢所有教导过我、关心过我的老师。感谢环境与资源法研究所的王灿发教授、曹明德教授,希望我们以后有机会还可以继续切磋球技,感谢杨素娟教授,正是研究生入学面试时您的严厉一问,让我怕了您三年。感谢马燕副教授、庄敬华副教授、胡静副教授和侯佳儒副教授。您们为我的学业倾注了大量心血,您们为人师表的风范令我敬佩。
同时,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于文轩教授,从论文选题到写作定稿,期间和于老师进行了激烈探讨甚至争执,感谢于老师的支持和教导。在我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深受老师指导和关心,同时自己也让老师费心不少,在此谨向于老师表示我最诚挚的敬意和感谢!
还要感谢我那群奇葩的室友,沈娅云同学、二姐韩梅同学、姜真同学,谢谢你们三年期间容忍我的诸多无理要求,谢谢你们在我枯燥的论文写作中提供那么多欢乐无比的笑料,支撑我完成我的论文。感谢我的好朋友徐杉同学和丁婷婷同学,在论文写作之余不忘进行“吃货”待遇的慰藉。
最后,我很感激在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认识的你们,同时也感谢这三年以来让我成长、成熟的人和事。道路漫漫,远方很远,值得为之继续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