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城市是一种新的城市发展模式,这种模式注重资源、经济、人口、环境的和谐,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出发,以高层次规划为龙头,协调自然资源、经济开发和人口增长高效有序发展,从而实现经济与环境的良性循环。
一、呼和浩特市环境状况
1、水环境现状
1997年全市工业废水排放总量2020万吨,其中市区1674万吨,工业废水处理量365万吨,达标排放量955万吨,工业废水处理率为21.08%,市区废水排放达标率56.4%.城市地表水监测中,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为COD、BOD、挥发酚、石油类、氨氮,并均超标。
1998年进行的第二次全市排污申报登记结果表明,48家重点企业中,大部分所排废水均有多项指标超标,全市工业污染源COD达标率仅为37.20%.
2、气环境现状
工业大气污染由燃料燃烧和工艺尾气构成。1997年全市工业废气排放总量241.9亿标立方米,其中城区213.1亿标立方米。燃料燃烧过程中废气排放量191亿标立方米,经过消烟除尘的173.5亿标立方米。生产工艺过程中废气排放量50.7亿标立方米,经过净化处理17.8亿标立方米。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25190吨,去除量1257吨,烟尘排放量19434吨,工业粉尘排放量222.53吨。目前,在78.98平方公里的建成区内,分布着锅炉2000多台、茶浴炉1500余台、商业网点1.5万个、居民炉具15万个左右,年耗煤320万吨,是北方同类城市耗煤密度的3~4倍。再加上我市特殊的地形地貌,冬季西北风逆温现象较高,大气污染物扩散能力在全国属最差,因而污染严重。城市大气环境质量以TSP污染为特征,冬季四个监测点TSP平均值均超标,TSP、SO2年日均值都超过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二、城市环保规划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城区功能划分不太严格,城市结构性问题突出
由于长期各种因素的影响与积累,我市城市规划中对于城区功能划分不太明确,或者说即使对于城区功能进行了区分,但执行的也不太好,造成了居民区与工业区严重混杂,文化区与商业区界限模糊。城市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工业布局与结构不太合理,没有形成多元中心的格局。城市交通拥挤、住宅开发不规范,城区四周被大青山与工业区包围。东部是如意开发区和一些轻工、机械、电子企业;西部是金川开发区与化工、电厂、焦化厂、炼铁厂等重点污染大户;东南部是以炼油厂、化肥厂为龙头的石化工业区。因而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首府形象受到了较大损害。每到冬季取暖季节,由于这些污染大户排放量大,再加上呼市污染物扩散能力弱,使得城区烟雾迷漫,大气中悬浮微粒严重超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的1.6倍。
2、城市环境建设水平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
过去,城市是工业生产的代名词,视工业项目在城市集中为十分自然的现象,很少考虑城市环境容量与自然生态状况。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市民除要求经济需求得到满足外,还追求生存质量的提高。近几年来,城市市民环境意识迅速提高,环保上访数量迅速增加即是此种趋的突出反映。由于过去较多注重经济因素与工业生产,忽视了城市环境功能的保护。环境基础工程适应不了迅速发展的经济与人口增长的需要,如污水与垃圾处理举步维艰,形成了反向制约因素,对城市下一步的发展设置了障碍。
3、城市与农村之间缺乏必要的生态环境过渡
城区以工业为主,周边农业生产常被工业污染严重破坏,如内蒙古发电厂与周围农民的矛盾,炼油厂、化肥厂周边地区与呼市八拜乡及什拉乌素河流域等十几个村农业生产的严重矛盾。仅1997年,由于这些村民使用被两厂外排工业废水污染的什拉乌素河水浇地就造成268万元的经济损失,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不同功能之间缺乏绿化隔离带和过渡带所造成的。
4、环境管理体制不顺
我市环保执法系统不完善,体制不健全,执法人员素质不高,多头执法、重复执法、罚款额度差距大等现象时有发生。同时,一些部门自恃地位高,环境管理难以落实。
三、建设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城市的主要措施
1、合理匹配人口资源与环境因素,定期对城市整体发展状况进行生态环境适宜度评价
生态环境适宜度评价,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对人口、资源、经济、城市基础设施等状况进行综合分析,找出有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并适当调控经济布局与人口发展的一种管理方式。吉林市、秦皇岛市、大连市、平顶山市、马鞍山市等在制定环境规划时,都进行了土地利用的生态适宜度分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对城市总体发展状况进行生态环境适宜度评价,是以宏观上控制城市发展趋的一种有效方法。它可以避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分散型管理方式,做到对城市人口规模、主要自然资源(如水、矿物质、基础原料)数量、城市支持与基础系统主要构成心中有数(如供水能力、污染物),避免经济与人口盲目发展,而导致环境的损害。
为此,必须尽快组建由专家、学者和专门管理人员等专业人才组成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决策咨询机构,人员以20-30人为宜,根据呼市的市情及资源与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精心制定科学的长远发展指标体系,使可持续发展观念进入决策程序,在重大经济、技术政策和区域开发项目及产品结构调整决策出台,使环境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深入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2、实施总量控制、扼制污染恶化的趋
到2000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1995年的水平,是我国制定的“九五”环保目标。结合国务院1996年印发的《关于加强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1999年我市制定了“双达标”实施方案和二氧化硫控制方案,主要措施如下:精心组织实施日元环保贷款工程。
日元环保贷款工程是“蓝天绿地”工程的骨干工程,经过近五年努力,争贷圆满成功,今年将全面启动实施。包括11个项目,总投资9.08亿元,其中贷款4.3亿元。工程实施后,可以削减烟尘22764.7吨/年,工业粉尘44064.9吨/年,二氧化硫10332.2吨/年,一氧化碳49259吨/年,环境效益十分突出。包含热力二期、煤气二期两个基础设施项目和化工总厂、糖厂、焦化厂、炼铁厂、橡胶厂、化纤厂等9个具有清洁工艺性质的环境治理项目。开展大规模限期治理,确保我市工业污染源到2000年全部达标排放
今年对313个企事业单位的602台锅炉、48个单位的工业废水进行限期治理,届时没有达标的锅炉将全部治理达标。市政府以下达限期治理令的方式,向各治理单位下达了限期治理通知,市委将此项工作纳入领导干部实绩目标考核当中,并实行一票否决。
大力度推广使用精煤,减少锅炉污染
推广使用精煤是“蓝天绿地”工程的重要补充措施。与传统烟煤相比,精煤具有低灰、低硫、低磷及高热值的明显治污优势,且不增加用户负担。在去年推广工作的基础上,今年安排推广使用精煤123万吨,可取代传统烟煤165万吨,推广范围主要是城区、近郊区所有生产、采暖用炉和部分茶浴炉、食堂大灶。要组建统一的煤炭市场,凡在市区、近郊区经营煤炭的业主必须入市交蝗,以降低精煤价格,保证精煤质量。
限期淘汰落后的工艺和设备
根据国家经贸委、环保总局、机械工业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公布第一批严重污染环境(大气)的淘汰工艺与设备名录的通知》,我市已制定出淘汰工艺和设备名录,将按要求限期淘汰。这项工作对工业布局的优化与企业技术水平的提高都将产生较大影响
3、改善能源利用方式,从源头控制环境污染
针对我市由煤炭直接燃烧造成严重污染的实际,逐步改变能源利用方式,节约使用能源。集中供热和联片供暖是节省能源、解决煤烟型大气污染的重要途径。
到97年,呼市市区房屋建筑总面积2300万平方米。采暖由热电厂、区域联供、工业供热及分散供热锅炉房提供。其中集中供热面积为615万平方米,占总供热面积的35.21%.
正在实施的热力二期工程完工后,可新增集中供热面积510万平方米,城市集中供热率达到56.3%,同时淘汰分散小锅炉359台,拆除低矮烟囱240根,减少烟尘排放量382.4吨/年,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4960.1吨/年(按普煤计算),使半个城区的民用采暖污染基本得到解决。
目前正在争取资金开展集中供热三期工程。热力三期工程以呼市电厂扩建2*20万千瓦供热机组为热源,共投资22.8亿元,计划2005年完成。建成后,呼伦路以西一期供热以外所有区域均可集中供热。届时,全市集中供热将达到80%,市区分散采暖小锅炉基本拆除。
提高城市气化率普及城市煤气供应是建设现代化生态首府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燃气气源由城市管道煤气和石油液化气两部分组成。目前,管道煤气以焦化厂焦炉煤气为气源,97年外供煤气量为16.4万立米/日,用气户数为6.3万户。正在实施的煤气增供和煤气扩建工程,年底完成,可扩大煤气供气量13万立方米/日,煤气用户发展到15万户,可减少烟尘9450吨/年,二氧化硫3360吨/年(以普煤计)。石油液化气由炼油厂提供,97年全市消耗量为7772吨,除去商业网点用气,居民用气户折合3.0万户。届时城市气化率将提高到60%.
另外,现在开始着手论证的引天燃气入呼工程,已得到自治区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目前可供选择的气源地有陕西靖边、伊盟杭锦旗等。陕西靖边气田开发条件成熟,已开始向北京、西安等地供气。气田距呼市约480公里。杭锦旗政府也于98年2月组织由中国科学院、中国石油天然气开发研究院、华北石油局等部门组成专家评审会,通过了《杭锦旗地区上古生界天然气进一步勘探开发的论证报告》,认为该气田是我国中部勘探发现的仅次于陕甘宁气田的又一大型气田,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目前正在加紧进行试气工作。杭锦旗气田距呼市直线距离170公里,若经包头引进,距离为150公里。引气成功,将对我市环境改善产生重大影响。
4、大力提高绿化覆盖率,建立市区、郊区、农村相连的绿化系统
绿化系统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城市的绿化、美化、净化及维持城市生态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城市绿化系统包括市区绿化和城郊绿化两部分,绿化应在城市周围首先展开,各工业小区周围、工业小区与居民区之间也必须设置绿化防护林带。要尽快开展我市“绿色通道”建设工程,呼市与各旗、县政府所在地的公路两侧,要逐步建成绿色通道,在国道和市级干道两侧应开辟10-50M不等的绿化带,这些城郊绿化系统可以直接与市中心的绿化系统联接起来,将郊区的自然生机带进市区,大大改善城市环境质量。除此而外,还应大力开展农田林网建设。在制定绿色规划时,突出地方特色,绿化、美化、净化并重。力争到2010年,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人均公共绿地9M2.把我市建设为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空气清新的现代化首府城市,还“青城”本色。
5、制定出台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优惠政策,尽快控制与改善城区周边的生态环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的私人性与资源、环境的社会性是一个基本矛盾。而要解决农村生态环境的恶化状况,必须研究出台符合市场规律的经济、环境政策,用承包、租赁、拍卖使用权的方式进行广泛的社会动员。如呼市城北大青山的绿化问题,近几十年虽然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如采取承包与拍卖的方式,由单位和个人进行区域性种植与养护要好得多,再加上政府在树苗、技术、贷款等方面的支持效果会更好。武川县大兰旗乡农民贾登科搞的生态股份有限公司,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们承包了近3万亩荒山,进行整体规划与分期开发,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仅社会集资就投入20万元,现在已建成种植、养殖、药材、农田、林网建设的综合工程,受到了内蒙党委书记刘明祖的高度重视。
6、实行源头控制,强化建设项目管理
在加强对老污染源进行治理的同时,要加强对新上项目的把关,严格做到新上项目“四不批”:即不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不批;不符合城市整体规划与环保规划的项目不批;不符合环保法规与标准的项目不批;污染治理措施未落实的项目不批。
在对项目管理时,要实行总量控制,以新代老。总量控制是对传统管理思想的冲击,是现代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在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中的体现,它的核心是增产不增污或增产减污。在具体管理中要按“两不一提高”的要求审批建设项目。即,凡是建设项目所在区域或流域没有环境容量的项目,一律不审批;凡是对大气、水体有严重污染而又无法治理的项目,一律不审批;凡治理技术成熟的建设项目,一律提高污染物排放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