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亨格福特曾这样解释过环境教育的目的:环境教育旨在帮助公民掌握相关的环境知识,并成为愿意以个人或集体的力量推动和维系生活质量与环境质量之间的东太平很的富有能力和恒心的公民。由此可以看出,环境教育对于环境保护具有巨大的推动力。大学生环境保护意识薄弱,主要原因在于环境教育不普及。如何在高校中开展环境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1.开设与环境保护知识相关的必修课,坚持环境保护知识与德育教育并行。
大学期间,无论是选修课还是必修课,涉及环境保护知识的课程少之又少,甚至根本不开设。开设必修课,增加大学生接触环境保护的机会,提高对环境保护的知识与技能,对保护环境意识的增强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
2.积极开展环境保护实践活动,坚持做到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了解环境保护的知识与技能这些理论上的东西,对环境保护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实践,才能更有效地增强大学生环保意识。不断进行宣传,利用国家规定节日开展各种环保活动,积极把保护环境的意识渗透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参加各种义工活动,也不乏为增强保护环境意识的好办法。增强大学生环保意识的同时,提倡正确的消费观,积极引导大学生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除了要在高校积极开展环境知识普及,全面了解“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挑战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加强青少年的环保意识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将环保意识内化为重要的一项价值原则之外,仍需要督促国家加强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加大执法力度。
3.培训具有高水平环境意识的教师团队,全方位构建大学生环境保护意识体系。
要在高校中加强大学生环境意识教育,其中一个重要的条件是高校中要具有开展环境教育高素质的教师团队。高校教师除了要具有专业性很强的教育知识外,还需进行环境教育知识方面的培训,学习具体的环境保护方面系统知识,再通过实践在学生面前起积极带头作用,全面构建大学生环境保护意识体系,让环境保护意识潜移默化的深入学生生活全部,而不仅仅只局限于书本之中。
4.构建大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奖励体制,积极开展提高环境保护水平的相应活动。
全国或者地方政府举行大型保护环境活动,并设有金额不等的奖金体制,鼓励大学生积极加入,并开动脑筋,构想环境保护蓝图。达到大学生学习环境保护相关的知识并付诸实践的效果,从而提高大学生环境保护意识水平。
当代的大学生虽然有较强的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与素质,但是真正落实到生活细节中去的时候,还是缺乏一定的活跃性与积极性。作为国家的核心力量,大学生有责任、有义务在保护环境上一马当先,树立榜样。
[参 考 文 献]
[1]傅华.中国生态伦理学研究状况评述(上、下)[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21-2
[2](美)纳什、杨通进.大自然的权利[M].山东:青岛出版社,1999
[3](美)奥尔多·利奥波德 / 侯文蕙.:沙乡年鉴[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4]徐雅芬.西方生态伦理学研究的回溯与展望[C].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2009
[5]德尼·古莱 / 美国高铦,温平,李继红.发展伦理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10
[6]李兴.德尼·古莱发展伦理学研究[M].河北:河北大学,2014-05
[7]杜亮.国外绿色教育简述:思想与实践[J].教育学报,2011(6)
[8]李铁英.加强大学生环境教育的必要性及措施[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