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章丘市乡村社区环境保护问题探析
【第一章】乡村社区环境保护管理困境研究绪论
【第二章】农村社区环保管理的相关概念和理论
【第三章】章丘市农村社区环境现状及变化原因分析
【第四章】章丘市农村社区环境保护管理现状分析
【第五章】章丘农村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第六章】完善章丘市农村社区环境保护管理对策研究
【总结/参考文献】农村社区环境保护管理优化研究总结与参考文献
3 章丘市农村社区环境现状及变化原因分析
3.1 章丘市自然条件
3.1.1 自然环境
章丘市位于山东省省会城市济南市东 50 公里处,总面积为 1855 平方公里,市中心为明水,城区面积为 23.5 平方公里。章丘市东面与淄博市相接壤,西面连接济南市,南面与泰安市相接,东北紧靠邹平县,西北与济阳县隔黄河相望。地形自东南向西北倾斜。自南向北分别为山区(占全市面积的 30.8%)、丘陵(占全市面积的 25.9%)、平原(占全市面积的 30.7%)、洼地(占全市面积的 12.6%),具体如图 1 所示:
章丘市处于北纬 36°-37°之间,东经 117°-117°之间,属于暖温带季风区的大陆性气候。章丘市春夏秋冬四季分明,雨季和气温最高的时期季节基本相同。春天降雨较小,较为干旱,风量较大;夏天降雨较为集中,高温一般在 33-36 度之间;秋天气温较为温和,较为凉爽;冬天以干冷为主,降雪较多。年降水量一般在 500-700毫米之间,年平均降水量为 600.8 毫米。季风除 5 月份以静风和南西风为主导风外,其他月份以静风和东南风为主;最高年均湿度为 73%,最低年均湿度为 59%,平均相对湿度为 65%.
3.1.2 自然资源
(1)矿产资源。境内矿产资源品种非常丰富,储量较大。在章丘境内有 16 种已探明的矿产,主要是煤炭、铝土、石灰石等。在储量方面煤炭出来那个最为丰富,已探明储量为 2.38 亿吨,可开采量为 1.26 亿吨,主要分布地区为埠村、文祖、明水一带;铝土的存储量其次,已探明储量为 2.38 亿吨,主要分布在桃花山、王白庄等地区;石灰石的储量也较多,为 2.5 亿吨,可开采量为 1 亿吨,主要分布在明水等山区,其他矿产的储量也较多,例如花岗岩已探明储量为 5 亿立方米。
(2)土壤。章丘境内土壤共有 4 个土类,近 90 个土种。四种土类分别为棕壤、褐土、水稻土和潮土。棕壤共 2326.7 公顷,主要集中在垛庄镇官营一带,这类土壤养分贫乏,易流失,多种植花生、地瓜、生姜和松、栎、板栗等农作物。褐土面积 8.8 万公顷,占可利用面积的 70%以上,为境内主要土类,这种土壤土体深厚,构型好,保水保肥性强,适合种植多种农作物。水稻土总共 374.1 公顷,仅仅占可利用面积的 0.3%,这类土壤养分含量高,土体深厚,是境内最优土壤;潮土,在章丘境内总共 3.5 万公顷,占可用面积的 27.6%,主要分布在北部沿清、沿黄地带,埋水浅,结构差,养分含量低,多系低产土壤,经多年冲盐洗碱等。图 2 为章丘境内土壤种类图:
(3)水资源。章丘市水资源丰富,章丘市境内年均水资源总量为 5.7 亿多立方米,可利用量为 4.43 亿立方米。在境内,由于年均降水量可以达到 600 多毫米所以水资源相当丰富,据统计年均地表水水量为 2.12 亿立方米,并且其中的可利用率达到 70%以上。地下水由于处于泉城济南周边,泉水涌水量较多(达到 0.6 亿立方米),所以年均地下水资源总量可达到 3.58 亿立方米,可利用量为 2.88 亿立方米。
(4)生物资源。生物资源包括林木资源、水生动物、水生植物等。其中林木资源方面,共有 54 科,180 余种,比较常见的林木包括松树、柏树、杨树、柳树、梧桐等;果树也有 20 余种,主要包括苹果树、桃树、梨树等。水生动物主要有鱼虾、鳖等,水生植物主要有藕、萍、浮游植物等。其中,可以入药的中药材资源可以达到 560 多种,主要有远志、酸枣、丹参、郁李、野菊等,蕴藏量 200 余万公斤,郎山远志更是闻名全国。
3.1.3 农业生产情况
目前,章丘市农业发展速度非常快,已经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新增千亿斤粮食、土地整理等 34 个重点项目,总投资金额达到 6 亿元。共有 30 多个现代农业园区,主要包括百脉现代农业示范园、章丘大葱文化产业园、东方商人生态农庄等;4 家济南市级蔬菜标准园,5 家农业龙头企业等。
至 2014 年,全市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 81.3 亿元,比上年增长 4.3%.粮食生产实现连续十二年增长,截止到 2014 年,粮食种植面积达到 12.0 万公顷,比去年增长长 0.4%,粮食总产量 73.5 万吨,比上年增长 0.9%,尤其是夏粮产量增长比率达到 1.2%.在所有农作物中棉花产量增长最为突出,为 4987 吨,比上年减产 21.8%.另外,油料,蔬菜及食用菌总产量,肉、蛋、奶产量,猪、牛、家禽存栏量,水产品产量与上年相比均有不同程度增长。
3.2 章丘市环境质量现状
3.2.1 章丘空气质量情况
章丘市城区环境空气共设监测点位 2 个,主要监测四项污染物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 NO2),监测方式都采用的是隔日 24 小时连续采样监测。
2014 年章丘市城区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日监测浓度范围为 0.014-0.232mg/m³,平均浓度为 0.086mg/m³;细颗粒物(PM2.5)年日监测浓度范围为 0.017-0.527mg/m³,平均浓度为 0.058 mg/m³,二氧化硫(SO2)年日监测浓度范围为 0.001-0.206mg/m³,平均浓度为 0.047 mg/m³,二氧化氮(NO2)年日监测浓度范围为 0.008-0.085 mg/m³,平均浓度为 0.031 mg/m³,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二级标准要求。但是对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除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的浓度达到二级标准外,另外两项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分别高出二级标准的 1.23 倍和 1.66 倍。
根据济南市环保局的公布的 2015 年 1 月份环境空气质量情况资料显示,章丘市的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污染物浓度月均值分别为 0.183 mg/m³、0.086 mg/m³、0.107 mg/m³、0.052 mg/m³,济南市全市四项污染物浓度可吸入颗粒物(PM10)0.193 mg/m³、细颗粒物(PM2.5)0.107 mg/m³、二氧化硫 0.092mg/m³、二氧化氮 0.070 mg/m³.从中可以看出章丘市 2015 年 1 月份的除二氧化硫外其余各项指标均低于济南市平均水平,但仍远远高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年均二级标准。
3.2.2 环境水体
(1)河流水环境。
章丘市境内的河道主要有黄河、小清河、绣江河等,境内大部分的河道属于小清河水系,以下是章丘室内主要河流情况一览表。
除上述主要河流外,在闫家峪乡天苍岭南部、垛庄镇西南部、在普集镇东北部瓦屋、孟白一带仍然有几条属于大汶河水系、黄河水系和小清河水系的河流。
章丘市流域内现有 28 家重点水污染企业,这些企业的污水主要通过三条渠道排放,分别是:东巴漏河-漂河、西巴漏河-绣江河和章齐排水沟。这些污水通过这三条支流排放后最终汇入小清河,以至于目前小清河流域水质非常差。小清河干流除源头睦里庄段符合国家地表水的 IV 类标准外,其余河段的水质都较差,均为劣 V 类水质。2009 年监测结果表明,小清河出境断面的化学需氧量为 59.15mg/L,超出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 V类标准 0.48 倍;生化需氧量为 16_mg/L,超标倍数为 0.6 倍;氨氮为 10.00mg/L,超标倍数为 4 倍;总氮 4.52mg/L,超标倍数为 10.3 倍;总磷 5.2mg/L,超标倍数为 1.6 倍。
沿河农户使用污染后的河水浇灌后,不仅造成大量农作物减产,而且沿河村庄的村民在引用受污染的地下水、食用受污染的农作物后,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威胁。
(2)湖泊水环境。章丘市主要有两大湖泊,其中境内主要湖泊为白云湖,跨境湖泊为芽庄湖。白云湖,总面积为 17.4 平方公里,水面积为 7.5 平方公里,位于章丘西北部的白云湖镇。芽庄湖,总面积 5.38 平方公里,位于章丘的东北角,和邹平县相交,在章丘境内面积为 2.9 平方公里,水面积为 2.17 平方公里,湖容量为 1500 万立方米。
另外,白云湖和芽庄湖都具有很强的蓄水功能,多年的平均蓄水总量为 4500 万平方米,可利用量为 4000 万立方米。
(3)地下水环境。根据章丘市内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将境内地下水分为四种类型,分别为砂岩裂隙水、山丘区变质岩、火成岩风化裂隙水、石灰岩裂隙岩溶水。根据相关资料显示,章丘境内地下水资源总量为 2.88 亿立方米,可开采利用量为 2.73 亿立方米。
境内泉水资源丰富,有“小泉城”的美誉。百脉泉泉群为境内主要的泉群,着名的泉点有百脉泉、东麻湾、墨泉、梅花泉、西麻湾、净明泉、虎踞泉等,其中,百脉泉、东麻湾、西麻湾、墨泉、梅花泉和净明泉 6 处名泉列为济南新七十二名泉。
章丘市水资源储量特别丰富,但现在却成为严重的缺水地区,其原因就是过度开采地下水、矿坑排水等造成地下水和泉水的大量流失浪费。
章丘市地下水源地监测点位是圣井水源地、贺套水源地、西麻湾水源地。监测指标共 17 项。在对这 17 项指标进行评价的时候,选用综合污染指数法,按照《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进行测评,发现这 17 项指标均没有超出国家标准。从综合污染指数看,
式中,ci为某项污染物检出浓度的平均值;cio为某项污染物的评价标准;xm为某污染物的超标率。17 个监测项目的 xm均为 0,故 pj= 0.说明章丘市的地下水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并没有出现严重污染的情况。
3.2.3 环境噪声
2014 年章丘市环境监测站对市区网络测点的监测结果表明: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55.7 分贝,夜间平均等效声级为 44.1 分贝,达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的 II 类标准。
3.3 章丘市农村社区环境污染现状
3.3.1 农业污染
(1)化肥。化肥和农药的大量不合理的施用,造成了农田越来越多的污染。农民为了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会盲目加大对化肥的使用量。
据相关资料分析,章丘市全市的农业耗用化肥量为 3.86 万吨,其中氮肥 2.1 万吨、磷肥 7250 吨、钾肥 6350 吨、复合肥 4000 吨,化肥用量每亩平均 50 公斤,比全国平均水平的 24 公斤,高出 108%.但是虽然农民在土地中施用这么多的化肥,却只有 30%的肥料被植株吸收,剩余的 70%有 5/7 是流失在水体中,有 2/7 是残留在土壤中的。
根据国家统计局 1994-2013 年的化肥施用量和农业粮食产量的统计数据(如表 2)可知,我国农业生产方式仍然非常传统,化肥施用量基本在逐年增加,从 2006 年之后已经超过了 20 公斤/亩。国家 2001 年以来,化肥施用量在稳步增加,但是,粮食产量和化肥施用量并不成正比,甚至在 2001 年和 2003 年出现负增长,这说明过量的化肥的使用并不一定会引起粮食产量的增加,还可能使得粮食产量减少。
从图 3 化肥增加量与粮食增加量关系图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化肥增加量与粮食增加量不成正比关系,在 1994-2003 年粮食增加量的变化幅度比化肥增加量的变化幅度要大的多,但随着时间变化,随着化肥总施用量越来越多,粮食增加量随着化肥增加量的变化幅度在逐渐减小,这说明化肥在粮食增产中的效力在减小。章丘市农民每亩化肥用量约 50 公斤,这不但可能不会增加粮食产量,而且可能会导致土质严重超标,污染环境,影响今后粮食的生产。
(2)农药。2014 年,章丘市全年的农药施用量为 1900 余吨,其中除草剂的施用在1000 吨以上,每亩平均农药施用量超过 1 公斤,但是全国的农药却仅仅为 0.67 公斤,可以明显看出章丘市农药使用量严重超标。
但是农药的利用率平均为 20%,剩余 80%的部分是不能被吸收利用的。在农药施用量如此大量的情况下,未吸收利用的农药,将会通过挥发进入空气、流入水源、沉降在土壤等方式对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
(3)塑料薄膜。章丘的大棚蔬菜在 20 多年的发展中,在全国已经小有名气,其章丘大葱更是葱中之王,名、优、特三字兼备。鲍家芹菜、明水香稻,龙山小米等在济南市公布的“十佳农产品”中也位列前几位。由于近年来农业生产中大棚的使用越来越普及,大棚使用后的地膜残留在土地中,使得农用塑料薄膜给土地带来了极大的污染。一方面它可以破坏土壤结构,阻碍农作物根系对水分、养料的吸收利用,致使土壤不能发挥足够的效力;另一方面,残存在土地中的地膜在分解时,会产生铅、锡、酞酸脂类化合物等有毒物质,这种物质对农作物的生长、对微生物的存活都有严重的影响。根据章丘市环保局的统计结果,该市的农用薄膜残留率高达 45%以上,这些残留的农用薄膜会通过以上两种方式影响作物的增产、增收。
3.3.2 畜禽养殖污染
对于畜禽养殖企业来说,畜禽粪便清理不及时,粪便乱堆乱放,使得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尤其到夏天更为严重。目前,我国每年因为畜禽养殖增加的废弃物总量已经超过 17 亿吨,但是这些废物却很少通过处理后再利用,据调查大约 97.8%-99.5%的废物是没有处理的。据国家环保总局相关人员描述,畜禽养殖产生的污水污染大约等于工业所产生的污染总和。据农业部相关资料显示,我国农村畜禽养殖产生的污水污染非常严重,仅鸡、猪、牛等几类畜禽每年的排放量就高达 30 亿吨,并且其中超过 30%没有经过有效处理直接排放。粪便在分解后化为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有机酸等在内的固体形态有机物和氨、硫化氢、挥发性脂肪酸等恶臭气体物质。伴随的微生物包括病原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卵等,这些废弃物通过地表流入水源、渗透进入地下水,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章丘市有多家大型的畜禽养殖企业,但是 70%~80%左右的饲养场没有牲畜粪便排泄处理设施,畜禽养殖中产生的废物基本都是直接排放、堆放在河边或其他地方,这种处理方式很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同时粪便中的氮、磷等元素却不能得到有效利用。其中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首先,章丘市养殖场过于集中,在某个地方企业过于集中,排放的污染物远远超过环境负荷。章丘北部的刁镇,是章丘市养鸡大镇,该镇饲养蛋鸡 15000 只,为了饲养方便,很多农民把鸡棚都建在村头闲散的空地里,粪便等基本都是采取空地堆放的方式,造成水源和空气的污染。
其次是养殖场养殖中对畜禽的粪便采取干湿不分离的方法,这种方法对环境的污染十分严重。
3.3.3 工业排污
章丘市 2013 年完成生产总值 755.2 亿元,比上年增长 12.0%;完成地方财政预算收入 40.89 亿元,由全省最末尾升至接近中游水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 500 家以上,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306 亿元、利税 140.9 亿元,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
全市共有各类市场主体 50800 余户(总注册资本 329.4 亿元),其中内资企业 1300 余户、私营企业 7100 余户、个体工商户多达 4100 多户、农民专业合作社 1000 余家。
章丘市内存在四家大型煤矿开采企业,分别是李福煤矿有限公司、丁家埠煤矿有限公司、东风集团、鑫月集团,煤矿开采破坏了矿场地表的生态环境,诱发地质灾害,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另外各农村工业企业污染排放以及废弃物不处理及时,也会污染当地环境,导致环境恶化。
3.3.4 农村生活废弃物
3.3.4.1 生活污水污染
有关资料显示,章丘市生活污水日排放系数为 12.5L/(人·d)。章丘市生活污水排放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排放面广、较为分散。在章丘市南部的村庄一般比较分散,污染物排放比较分散,回收较为困难;(2)排放源较多。从家庭生活方面来看,洗衣粉、洗洁精、肥皂等是主要的污水污染物,除此之外,人类粪便、厨房垃圾等也都是重要的污染源;(3)污染增长速度快。近年来的环境污染速度明显加快,这可能与化学类生活物品的普遍使用有很大的关联;(4)污染处理率低。章丘市的生活污水基本都是直接排放,并没有加工处理在排放或者加工处理后再利用的状况,这对当地的环境产生了非常严重的影响。
3.3.4.2 生活垃圾污染
据有关资料显示,章丘市的生活垃圾排污系数为 0.42kg/(人·d)。生活垃圾基本集中于一下四种:(1)可回收垃圾,包括废纸、废金属、塑料、玻璃渣等,这类垃圾可以进行回收,加工处理后进行二次利用,同时可以有效节约资源。如回收 1 吨废纸,可再生产好纸 850 公斤,可节约生产等量好纸所使用的木材 300 公斤,但是却比用木材生产减少 74%的空气污染;回收塑料瓶可获得聚乙烯等原料,每回收 1 吨塑料瓶可回收0.7 吨的二级原料;另外还有每回收 1 吨废铁,可炼钢 0.9 吨,比直接用原材料生产节约近一半的成本,但是却减少了 75%的空气排放,减少了绝大部分的水污染物和固体废物。(2)厨房垃圾,包括剩饭剩菜、骨头、随手丢弃的菜根菜叶等,这类垃圾通过发酵进行分解,可以作为土地肥料处理,1 吨的厨房垃圾可生产 0.3 顿左右的肥料。(3)有害垃圾,主要包括废旧电池、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等,这类垃圾在丢弃后会严重污染周围环境,产生对有毒物质。
3.4 章丘市农村社区环境污染成因分析
3.4.1 农村生产生活方式落后
目前,农村生产生活方式落后是导致章丘市农村污染的普遍性原因。章丘市农业仍然采用依靠化肥、农药、农用塑料地膜等传统的耕作方式来提高农产品产量。章丘市人均耕地 1.5 亩,耕地数量并不多,故大多数农民为了能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会采取多施化肥、多打农药等错误的方式。他们认为化肥的施用量、农药的使用量是与粮食的产量成正比。因此农药残留引起的急性食物中毒时有发生,而慢性中毒也可能引发癌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疾病。
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落后另一个表现是农村生活垃圾及畜禽粪便粪水等废弃物的处理。据相关资料统计,章丘市每年产生的生活垃圾有近 460 万吨。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产生这么多的生活垃圾与某些村集体的经济发展水平是相关的,某些村集体发展较慢,没有建立统一的垃圾回收、垃圾处理体制,以致垃圾经常随意倾倒。有一部分的村集体发展较快,设立固定地点进行垃圾收集,但是这些垃圾并没有进行分类,也没有防渗防漏的措施,这都有可能污染地下水源,降低当地水质。另外,章丘市农村 70%以上的村民使用非卫生厕所,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不到 14%,粪便等无处排放,基本采用自然渗漏的方式处理,因此严重污染了地下水。
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落后同样影响章丘市农村的大气环境。农村的取暖方式与城市普遍不同,他们大多采用烧土暖气的方式来取暖,这种方式产热少,却污染严重,因此农村地区通过燃煤对空气产生影响导致章丘市大气产生严重污染。同时,由于章丘市气候干旱,降雨量小,所以大气环境受到污染后,自动清洁速率慢,进而影响村民的健康。
3.4.2 农村相关主体环保意识薄弱
一是农民。我们在对章丘市埠村、刁镇、丁家埠村等实地调查的时候发现,绝大多数的村民不知道什么是农业非点源污染,他们没有“污染”的概念,更不会联想到农田中的化肥、薄膜,畜禽的粪便等会导致土壤和水资源的污染。对于农膜、秸秆等,大多数村民还是会选择就地焚烧。对于农药的使用也大多数认为越多越好。这种薄弱的环保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恰恰是生态环境变得脆弱的重要原因。
二是地方政府。如果村民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薄弱还有情可原,那么政府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忽视就难辞其咎。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进行合理宣传和引导,另外一个是对环保政策实施实行监管。但是,章丘市农村地区村民对环保的意识并不高,政策的落实也只是差强人意。这也会造成农村地区的环境质量严重下降。
在实地调查过程中,有大约 40%的村民认为政府在环境保护宣传方面的力度不够,村民不能或很少接触到政府的宣传,这说明政府对农民没有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这是政府的重要失职。
三是监管不力。对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管是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各级政府并没有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摆上重要议程,农村一级的环境保护机制更没有完全建立。目前由于政府在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监管上的缺位,纵容了环境污染者,是环境污染加剧的重要原因。例如,2015 年 10 月 21 日,位于章丘市普集镇上皋村的三号废弃煤井,一辆重型半挂牵引车忘废坑内偷排化工废液,现场操作的四名人员中毒死亡,给当地带来了严重的环境影响,这起污染环境事件与当地政府疏于监管有一定的关系。
3.4.3 经济增长方式引导缺失
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大部分地区仍然是处于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经济的增长主要依靠能源的大量消耗、原料的大量投入来实现的。章丘市的经济发展状况也是如此,资源利用率低下,是目前章丘市生产的主要特点,这也是影响章丘市发展的最重要的问题。从增长结构上来看,章丘经济增长主要是平面增长,垂直增长力度不足。从经济增长的质量来看,缺乏核心技术,关键技术也缺乏自主产权,技术创新能力并不强。
这就需要我们改变原先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创新能力促进企业改进生产技术,努力做到在保持经济效益的同时,不断减少对环境的破坏。章丘市近几年扩大招商引资,引进较多石化企业,污染较多,而这些企业多建立在郊区或者农村,政府对其监管较松,因此这些企业的污染越来越多。政府不能仅仅追求经济的发展而忽略了环境的保护,尤其是农村地区。
3.4.4 环保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长期以来,政府是环保资金的重要投入者,政府负担着环保的绝大部分费用,但是在实行分税制改革之后,县级财政越来越少,很难自己负担环保事业。例如 2007 年,章丘市环保财政投入为 1600 余万元,占当年财政投入的 1.3%;2008 年投入 2200 余万元,占当年财政的 1.5%;2009 年投入 4500 余万元,占当年财政的 2.3%;2010 年投入6500 余万元,占当年财政的 2.8%;2011 年投入 6800 余万元,占当年财政的 2.5%.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投资力度并不大,这些资金对于农村地区环境问题的防治作用更小。但就目前来看,私人对于环保的投资并没有完全调动,如何解决环保资金投入问题是目前的重中之重。
3.4.5 农村社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章丘市农村社区环境污染严重,并且污染呈现出包括大气、地表、地下的立体型污染状况,虽然政府近几年来做出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措施,但是生态环境污染依然比较严重。章丘市是一个农业市,正处在有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重要时期,农村环境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愈加突出,能否在保持经济发展的同时解决农村环境保护的问题,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农村水污染能否得到解决,农村居住环境能否摆脱脏、乱、差,农村生态环境能否得到进一步恢复等等,都成为制约章丘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