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脑筋急转弯?简单来说就是不能以通常的思路来回答的智力问答题。脑筋急转弯有自己特色,答案出乎寻常的简单,让人在经历了智慧的挑战后,有一种茅塞顿开之感。
脑筋急转弯作为一种娱乐方式,是一种十分大众化的文字游戏,日常生活中被人们广泛使用。这种现象存在的主要原因是:一方面脑筋急转弯是对汉语各种要素的灵活使用,是对一些特殊语言现象的利用;另一方面它具有的幽默效果,可以促使人们日常交际的和谐进行,同时也丰富了人们的交际形式。
而留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汉语知识之后,通过脑筋急转弯的练习,一方面通过与他人进行文字游戏获得成就感,增进对汉语的兴趣,另一方面能够提升自身对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语用等各方面的掌握、理解和运用能力,并能从新的角度了解汉民族的思维方式。
但需要强调的是,脑筋急转弯的练习必须是建立在掌握了基础的汉语知识之后的,否则就会因为基础知识掌握的不牢固而导致“误入歧途”,将解答脑筋急转弯的非常规思维习惯作为自己认知汉语的思维定式。
依据母语使用者自身的经验可以发现,通过对一定量脑筋急转弯的掌握,就能够找到解决脑筋急转弯的“窍门”,解决大多数类似的题目,也就是说脑筋急转弯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一现象为给留学生讲解脑筋急转弯的可能性提供了现实基础,只需要将脑筋急转弯归类,再将每类脑筋急转弯的构建模式和运行机制理清楚,并以此为理据辅以对外汉语教学,便可帮助留学生更加生动形象地掌握一些汉语知识。
现有的脑筋急转弯的分类方式五花八门,普遍的分类方法都是以汉语是第一语言的人群为受众而区分的,因而不适用于对留学生教学使用。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脑筋急转弯分类,应着眼于汉语的各语言要素。通过对网络上一版“脑筋急转弯 3 600 题”的分析,现将其涵盖的脑筋急转弯大致分为如下八大类。
1 语音类脑筋急转弯及其应用
语音类即在脑筋急转弯中运用了语音手段,如“二三四五六七八九--缺衣少食”,谜面上全是数字,而且是最简单的数字。在最初学数数的时候就是从这些最基本的数字开始的,从一到十。谜面中缺少的“一”和“十”,恰好是“衣”和“食”的谐音,这样缺少“一”和“十”就转化为俗语“缺衣少食”.此类脑筋急转弯的数量非常多,因为汉语中存在极其普遍的同音现象。现代汉语普通话的音节数量约为400 个,远远少于现代汉语中汉字的数量,这样就会存在大量的音同或音近的字和词。正是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这种特质,使得脑筋急转弯可以大范围使用语音手段来实现自身的效果。而脑筋急转弯作为一种口头的交流方式,也促成了利用语音手段达成效果的脑筋急转弯的存在。如:“狼来了(打一水果名)--杨桃(羊逃)”“一群羊(打一水果名)--草莓(草没)”“羊跑出圈了(打一歌手名)--王力宏(往里轰)”“羊又跑出来了(还打一歌手名)--韩红(还轰)”由于现代汉语的音节数量有限,导致现代汉语中存在大量的音同或音近的词语,此时便可以利用语音类的脑筋急转弯辅助教学。如:“中国最早的姓氏是什么?--善,人之初,性本善。”“性、姓”同音,在讲授这一对同音字,或者是学习过这两个汉字之后,可以利用这个脑筋急转弯分别讲解这两个字的具体含义,分析细微的差别,对比的同时全面掌握,以免混淆。
除此之外,语音类的脑筋急转弯还可以有助于区分音近字所构成的多音节词。如:“狼来了(打一水果名)--杨桃(羊逃)”这样的脑筋急转弯可以直接地显示出“杨”和“羊”以及“逃”“桃”的不同,并且在学习时,这种音近字搭配出的音近词在语义上的千差万别较细微差别更易掌握。
2 语义歧义类脑筋急转弯及其应用
此类脑筋急转弯利用的是现代汉语中一词多义和多词同义现象。
如“书呆子买了一本书,第二天妈妈却发现书在水盆里,为什么?--他认为那本书太枯燥了。”“‘枯燥’一词有两种基本含义:一种是指干枯、干燥,说的是具体的物体水分含量下降或湿润度降低;另一种是指单调、无趣味,形容人或与人有关的事物毫无生气,呆板乏味,干涩无聊。”在这一脑筋急转弯中,书本的枯燥是这一词的第二种义项,是说书的内容无趣,而将书本放在水盆中所使用的是“枯燥”这一词的第一种义项。
语义歧义类的脑筋急转弯,通常是故意曲解词语的正确含义。当一个词语有多种义项时,通常采用与本身不符的义项作谜面,使得谜面看上去无厘头。此类脑筋急转弯举例:“为什么一只非常饥饿的猫看到老鼠拔腿就跑?--不跑怎么抓老鼠。”“跑”可以指“跑向”也可以是“背离”,通常理解为“逃跑”,而此题中使用的就是“奔向”这一义项。
以上是多义词的示例,除此之外还有利用同义词现象的语义歧义类。例如:“世界上最洁净的‘球’是什么球?--卫生球”,“洁净”和“卫生”是同义词,但是“卫生球”并非是将“卫生”和“球”这两个词的含义简单相加。
相较于单义词,现代汉语中多义词有绝对的优势,而且多义词的教学也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难点,每个义项都有其相应的使用环境,而这一词多义的各个义项之间往往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想要准确掌握是非常难的,光靠理论上的讲解不易消化吸收。而这时就可以引用语义歧义类的脑筋急转弯,可以学习很多语言知识,将原本单薄的基础扩充,使得其更丰盈,并且充满乐趣。如:利用此类脑筋急转弯中第一例的谜面谜底便能结合具体的语境讲解“枯燥”的两个义项了,而且这两个义项之间有一定的引申关系。“事物缺水”是这一词的字面基本含义,而有事物缺水可以引申出事物缺乏生机,不活泛,便是“枯燥”一词的抽象义。这类脑筋急转弯总是使用关键词的两种不同含义,而且含义之一为关键词的常用义,另一义为关键词的字面义。这样的安排方便了老师讲解常用义--以字面义为纲,讲解常用义的辐射或引申方式。并且这两个义项都在题目中有显现,相应的联系及不同也能得到表现。
3 字谜类脑筋急转弯及其应用
字谜类的脑筋急转弯比较少,因为此类题目很容易偏向纯粹的猜字谜。比方说所参考的这个“脑筋急转弯 3 600 题”中有这样一例“一人站门内”,这就是纯粹的字谜,不应该归在脑筋急转弯中。
而此类脑筋急转弯的典型示例,会明显区别于纯猜字的谜题,例如,“小王说他会在太阳和月亮永远在一起的时候去旅行,你说可能吗?--可能,是明天。”太阳和月亮怎么会永远在一起呢?它们根本不会在一起。依据谜底进行倒推发现,“太阳”“月亮”分别是“明”这个字的“日”“月”两个部分,因而将“太阳和月亮永远在一起”转化为“日”和“月”组合在一起的时候。就可以得出正确答案了。
再如:“把冰变成水的最快方法是什么?--去掉俩点。”这里的“冰”和“水”指代的并非是两种自然界的事物,而是“冰”和“水”这两个字。去掉“冰”字上的两点变成为了“水”字。忽略词义,割断词与事物的联系[1].字谜类的脑筋急转弯虽数量较少,但是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课堂上意义非凡,较之纯粹的字谜也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字谜如:“门里站个人--闪”“一点一横长,一撇飘南洋,南洋有个人,只有一寸长。--府”,这些字谜较一笔一划的讲授汉字略显新意,但不过是对汉字的拆分,罗列各部件。“闪”字略能显示出部件同字之间的联系,而“府”字则是单纯的将各部件拆分出来。而字谜类的脑筋急转弯就大大不同了,如“怎样能最快灭火--在‘火’字上加一横。”有谜面谜底,趣味性大增,而且“火”和“灭”这两字在意义上的联系也被巧妙地利用了,较之纯粹的字谜此类脑筋急转弯更简单、直接、巧妙。汉字的教学作为汉语教学的老大难,亟需此类灵活、生动并且趣味性十足的方式帮忙解决,故而可以说这类脑筋急转弯在汉语教学的课堂上举足轻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