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称谓语、称呼语的界定
关于称谓语和称呼语的关系问题,学术界众说纷纭。目前,代表性的观点有三种:一种认为称呼语就是称谓语,是人们用来表示被称呼者的身份、地位、职业等的名称,如孙维张(1991)指出“称谓就是称呼,就是人们在交际中怎样称呼别人和自己”;第二种观点认为称谓语包含称呼语,称谓语是人们用来表示彼此间的各种社会关系及身份、职业等的名称,而称呼语是称谓语中那部分可以用来当面招呼的名称,如《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对称谓语和称呼语的释义;第三种观点认为称谓语和称呼语部分重合、部分相离,是两种有联系又有差异的不同词汇现象,如曹炜(2004)认为称谓语着眼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及人们所扮演的社会角色等,是人们间的各种社会关系及所拥有的身份、职业、地位等在词汇中的体现,它可以是面称用语---这时候的称谓语同时也是称呼语,也可以不是面称用语---这时候的称谓语就只是称谓语而不是称呼语。称呼语着眼的是人们当面招呼的言语。
从以上三种观点中,我们了解到目前学界对称谓语和称呼语二者界定的分歧,但称谓语和称呼语是两个不同的词汇集合,这一点则是学界共识。第一种观点抹杀了二者的区别和差异;第二种观点未注意到称呼语中不表示彼此间的社会关系的称呼语,如“小张”“王强”等;而第三种观点较准确地揭示了称谓语、称呼语的特点和本质,反映了实际情况,且从某种意义上诠释了语言形式与社会意义之间的联系。因此,本文对现代汉语中的夫妻称谓语、称呼语的探讨是在接受第三种观点的前提下进行的,即认为称谓语是用来表示彼此间的各种社会关系,及所扮演的社会角色等所使用的名称;称呼语是彼此间当面打招呼时所使用的名称。
二、夫妻称谓语、称呼语考察分析
在笔者了解的范围内,将搜集到的现代汉语中的夫妻之间的称谓语、称呼语列表如下:那么,依据前面对称谓语、称呼语内涵的界定,我们将现代汉语中夫妻称谓语和称呼语的关系表示如下:【1】
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就称谓语、称呼语③自身而言,现代汉语夫妻之间的称谓语、称呼语在使用上都与不同阶段的年龄有关。如“老伴(儿)”“老头(儿)”“老东西”“老太婆”主要适用于年长的夫妻之间;“老公”“老婆”“媳妇”“宝贝(儿)”“心肝儿”等主要适用于中青年夫妻之间。然而,二者之间的差异还是非常明显的。称谓语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社会性、书面性。如“夫”“妻”(后来双音化为“丈夫”“妻子”)是汉语中出现得最早的表示配偶关系的称谓语,至今依然使用;再如“先生”“太太”“夫人”等称谓,虽然建国初期由于这些词具有“有身份”“有地位”的语义特征而在使用范围上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外来文化的影响,人们不再耻谈地位及金钱,这些词语的使用范围也逐渐扩大,给人一种文雅而又带有敬仰的感觉。这都表明称谓语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而称呼语比较灵活,口语性比较强,它大多不是全体社会成员普遍使用的,使用什么样的称呼语与说话者生活的地域、自身受教育的程度以及表达时的言语环境等都有很大的关系。如“老 dēng”“老 kuǎi”的称呼仅在我国东北农村使用较为广泛;“孩子他娘(妈)”“孩子他爹(爸)”则在西北农村使用较为普遍。而且由于夫妻关系不同于普通的亲属关系,夫妻二人既地位对等又关系微妙,因此在夫妻称呼语中也经常出现“反语式”和“错位式”的称呼,前者如妻子称丈夫为“死鬼”“挨千刀的”“老不死的”,丈夫戏称妻子“黄脸婆”“(傻)丫头”,夫妻之间互称④“猪头”“傻蛋”“笨笨”等;后者如夫妻之间以兄妹相称“哥哥”“妹妹”,或者称“大叔”“大婶儿”“哥们儿”等。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以及女性地位的提高,夫妻之间的称呼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趋势,这一方面表现在用于女性的称呼语数量上比男性多,如“爱妻”“宝贝(儿)”“心肝儿”“乖乖”“甜心”等,通常都是丈夫用来称呼妻子的,而一般不用于“互称”,也没有相应的“对称”⑤.这体现了丈夫对妻子的疼惜与怜爱,反映出女性在男性心目中地位的提高。另一方面表现在曾经用于男性身上的称呼语现在也经常用于女性身上,如“当家的”“掌柜的”等向来是中国妇女对丈夫的称呼,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男性开始称呼自己的妻子为“当家的”,有时丈夫甚至称呼自己的妻子为“老板”“领导”“局长”“内政部长”“财务部长”等,这说明随着妇女走出家庭和经济上的自主与独立,她们开始在家庭中掌握一定的经济大权,在夫妻关系中男女地位日趋平等。
第二,与古代汉语中夫妻之间的称谓语、称呼语相比,现代汉语中夫妻之间的称谓语、称呼语有很多可以对称、互称。对称如“老公”和“老婆”,再如,假如“志刚”和“文华”是夫妻关系,那么“志刚”可以直呼妻子的名字“文华”,“文华”也可以直呼丈夫的名字“志刚”.互称如“爱人”,丈夫可以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妻子时说“这是我的爱人”,妻子也可以在向别人介绍丈夫时说“这是我的爱人”.这样的词语无性别指向,又如称呼语“亲爱的”、既是称谓语又属于称呼语的“老伴(儿)”等都可以这样使用。而在封建社会里,这样对称、互称是万万不可以的,因为封建宗法制推崇男性在家庭中的主导作用,社会以男性为中心,贬低女性的社会地位,“男尊女卑”“夫荣妻贵”“重男轻女”的意识非常强烈。一般而言,无论是直接称呼,还是背后提及,封建社会里妻子对丈夫的称谓、称呼都带有几分畏惧、尊敬的色彩,因此,这些用语既是称谓语又是称呼语,如“老爷、相公、官人、夫君、夫婿”等。
而男子称呼妻子时却用“堂客”“婆娘”,或采用“夫姓+本姓+氏”的形式,如“张王氏”,因为除了大户人家和所谓的诗书之家的女子,女性一般是没有名字的。当丈夫向别人提及自己妻子时也通常用如“家内”“贱内”“拙荆”“糟糠”等一些贬义色彩的词语。
第三,与现代英语中夫妻之间的称谓语、称呼语比较,现代汉语中的称谓语、称呼语比英语中的复杂。在英语中称谓语和称呼语的分界比较分明,一般绝不使用称谓语作为称呼语。英语中的称谓语有“husband”“wife”等,称呼语直接在对方姓氏前加 Mr.或 Mrs. .如在奥斯汀的名着《傲慢与偏见》(Prideand Prejudice)中,班纳特夫妇各以“Mr. Bennet”和“Mrs. Bennet”相称,夫妻之间也可以直呼姓名或以教名相称。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不列颠文化发端于古希腊和罗马文化,英国封建社会的历史时间短,而且很快便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推崇“自由”“民主”“平等”,人们的思想意识里更强调个人价值,而对性别和宗族观念并不十分在意,男女之间地位平等、财产平等。因此虽然直呼姓名,却并不代表夫妻之间不互相尊敬。值得一提的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对外交流的频繁,英语中一些夫妻之间的昵称称呼语进入我国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如“Dar-ling”“Dear”“Sweetheart”“Honey”“Sweetie”“Baby”等。这一方面反映出独立平等的现代意识对封建传统文化的扬弃,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世界各国文化相互融合的趋势。
参考文献:
[1]孙维张。汉语社会语言学[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
[2]马宏基,常庆丰。称谓语[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
[3]曹炜。现代汉语词汇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4]胡文仲。英美文化辞典[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5]钱倩。夫妻称谓语演变之探究[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
[6]丁崇明,荣晶。女子配偶称呼语的历时考察分析[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
[7]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5 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8]尹世超。东北方言概念词典[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