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书卷汉语语音歧异问题调查研究(2)
来源:学术堂 作者:朱老师
发布于:2016-12-23 共8833字
“鬖、褧”都不是口语词,其今音都与各自的音源不相合。进一步考察,“鬖”的sǎn音之注,只见于个别辞书,在多数字词典和其他注音文献中,都是与反切相合的sān音;“褧”的jiǒn?音之注,则不是一家之言,而是一致性的认同---海峡两岸现行的所有辞书和其他注音文献,只要是收了该字的,一律以jiǒn?音为注。显而易见,“鬖”的sǎn音,属于今音误注现象,不可能归入既成读音的范畴。至于“褧”及其jiǒn?音,其性质的定位,则还要进一步考论。说到这里,有必要提起《国音常用字汇》这部经典文献。该书由国语统一筹备会编纂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④,以收口语字词为主,还酌收有一些较常用的书卷字;语音方面以“现代北平音系”为骨架,依“受过中等教育的北平本地人的话的音”而酌定⑤,从收字到注音,都具有规范性、权威性,对后来的审音注音等方面的规范工作颇有影响。上面提及的“褧”字,就是见收于《国音常用字汇》者,不合律的今音jiǒn?,其所以能成为定谳,就与该字的这一经历有关。《国音常用字汇》的权威性和影响性,给这种不合律的今音提供了“合法”存在的外因条件,使之得以“积非”而“成是”,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生根,这样的今音,不妨视之为既成读音。至此可知:所谓既成读音,包括纯粹的口语音和已有权威性认同的非口语之音,只有口语词和某些具有“特殊经历”的非口语词,才有既成读音可言,异变音现象指的就是这两类字的有关读音。
就海峡两岸的情况来看,正变(异变)现象还有因地而异的情况存在。举例来说,“度”的“揣测”意义,《广韵》徒落切,《汉语大字典》等大陆辞书注作duó,《中文大辞典》等台湾辞书则注作duò。duó、duò之于徒落切,前者为正变音,后者则为异变音。正变(异变)现象因地而异,原因何在?查《国音常用字汇》:
度(忖度)duò⑥
再查《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初稿》(第三编):
度德量力duódéli?n?lì 忖度cǔnduó⑦
至此而知,“揣测”意义的“度”,曾有duò、duó二读⑧,《国 音 常 用 字 汇》审 定 前 者 为 规 范 音。后来,大陆方面改订为阳平,台湾方面则是沿用旧标准,以异变读法为正。
上述有关情况说明,异变音现象的确认,宜乎以《国音常用字汇》所收之字及其注音作为基本参照系,由此进而观照海峡两岸今音审注的有关实际,综合审察核定。
关于语音异变现象的确认方面,还要注意排除一些似是而非的情况。
其一,关于“集体搬家”的问题。举例来说:《广韵》(《集韵》)侧羊切,属于庄母阳韵开口三等,其今音韵母依常理应为开口呼,但事实上却变成了合口呼(“庄、装”之类)。单从这种由开变合方面看似乎不大合律。但这还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联系与之相关的其他方面看,阳韵的由开变合,不只是发生在庄母-阳韵音节,而是庄组声母-阳韵、养韵、漾韵音节的共有现象。从更广阔的历史音变空间看,这类成批地由开变合(或是由合变开)的情况,更是不乏其例。既然是成批的变更,其音素更动方面,即使是跳 跃 程 度 稍 大,也 只 能 算 是 一 种“集 体 搬家”,属于以类相从的音变性质,具有“普遍性”,宜乎视作正常音变,而不宜以异变看待。
其二,关于古 音 异 读 方 面 的 有 关 纠 葛。例 如“饵”字,今为ěr音,《广韵》仍吏切,就此而论,ěr属异变音。进一步考察而知,《集韵》里该字还有一个忍止切的同义异读---ěr音与之相合。既然有相合的中古反切存在,这种今音自然也就不应归入异变之列了。
其三,关于清入声调多歧问题。举例来说,中古同属竹角切的“桌、涿”和“啄、琢”,它们的今音,前者为zhuō,后者为zhuó,存在阴、阳 平 的 歧 异。阳平之读合乎知母入声的调类演变倾向,阴平之读则不合,仅仅就此而论,阴平之读与异变音现象相似。联系汉语语音演变的历史长河来看,清入调类演变方面的倾向性仍带有一定的模糊性,其地位还不能等同于历史音变规律⑨。由此可见,上述不合倾向性的zhuō音之类,不宜作为异变音看待。
据调查,异变音之读约有300多类,涉及200多个小韵,约占《广韵》全部小韵的百分之七,喉牙舌齿唇五音、阴阳入三类韵、两呼四等及平上去入四声,样样俱全,在中古声韵分布方面颇具代表性。
二
300多类异变音,这一大批异类的出现本已从客观上给古-今音审注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加上注音工作中又存在径依同小韵之字类推今音的习惯,因此往往导致相关书卷字的今音误注,并由此引发种种今音歧异。常见情况可分为两类:其一,音源相同的书卷字,在一书之内或依正变规律而折合,或依异变情况而推定,因而导致一书之内的今音歧异;其二,音源相同的一字之音,此书依正变规律而折合,彼书则依异变情况而推定,因此导致因书而异的今音歧异。
下面以《辞源》修订本、《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中文大辞典》这四部古今音兼注的辞书为窗口,就语音异变引发书卷字今音歧异的情况作一个简要考述。
1.《汉语大词典》的内部歧异
蟫2[xún《集韵》徐心切](8-962)
镡[xín《广韵》徐林切](11-1390)
徐心(林)切为邪母侵韵,xín音合于反切,不合于 反 切 的xún音 是 语 音 异 变 所 致:该 小 韵 的“寻”字今音异变为xún,因此在相关书卷字中引发今音误注,以致形成今音歧异。
2.《中文大辞典》的内部歧异
订 丙。[广韵]徒鼎切tǐn?(8-883)
靪 乙。[集韵]待鼎切dìn?(9-1634)
徒(待)鼎切为定母 迥韵 开 口,dìn?音合 于 反切,不合于反切的tǐn?音是语音异变所致:该小韵的“挺”字今音异变为tǐn?,因此在相关书卷字中引发今音误注形成今音歧异。
书内歧异之外还有书与书之间的歧异,这种外乱和内乱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例如:
陟(株)劣切的chuò-zhuó歧异
羊叕(三)chuò《集韵》株劣切(大字典1306)
羊叕 丙。[集韵]株劣切zhuó(中文7-753)
陟(株)劣切为知母薛韵合口,zhuó音合于反切,不合于反切的chuò音是语音异变所致:该小韵的“辍”字今音异变为chuò,因此在相关书卷字中引发今音误注形成今音歧异。
有些口语字词的异变读法,经历了一个曲折复杂的规范过程,由此而引发的书卷字今音歧异,往往带有这种特殊过程的印记。例如:
阻(侧)瑟切的jié-zhì歧异
禾节[广韵]阻瑟切jié(中文6-1705)
禾节zhì《集韵》侧瑟切(大字典1103)
阻(侧)瑟切为庄母栉韵,zhì音合于反切,不合于反切 的jié音 是 该 小 韵 的“栉”字 语 音 异 变 所引发。
查该小韵书卷字,《汉语大字典》jié音1例、zhì音6例,《汉语大词典》zhì音2例,《辞源》修 订 本jié音2例,《中文大辞典》jié音5例。《汉语大字典》等大陆辞书是zhì音占绝大多数,台湾的《中文大辞典》则是全为jié音,两岸各执一端。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