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农学论文 > 渔业论文

国内外海洋渔业发展的经验借鉴及启示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6-12-19 共7959字
  第 3 章 国内外海洋渔业发展的经验借鉴及启示
  
  3.1 国外海洋渔业发展的经验借鉴
  
  3.1.1 挪威海洋渔业发展经验借鉴
  
  挪威地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部,海岸线大 2.1 万公里,控制的水域面积是其陆域面积的 6 倍多,独特的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为挪威渔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海洋渔业资源,200海里经济专属区也挪威海洋渔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海水养殖,捕捞,栽培等经济活动所必须的海域空间范围。挪威作为海洋经济发展的较为突出的国家,其海洋海洋渔业发展的成功之处值得我国学习。
  
  首先,挪威较为完善的渔业法规法律体系规范了渔业的生产、经营、销售等经济活动。挪威对海洋渔业发展十分重视,对其海洋渔业资源的保护先后出台了诸多政府政策旨在保护挪威海洋渔业资源,提高其海洋渔业发展的可持续性。《捕捞参与法》、《专属经济区法》、《外国渔船在挪威专属经济区捕鱼法》、《海洋渔业法》、《网目法》、《鱼类可捕标准》、《船舶运营规定》、《船上作业环境与健康安全》、《船舶安全法案》、《渔区的开发、关闭时间》等等许多有关海洋渔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对于有效保护渔业资源,规范渔业生产和作业,规范渔业市场等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这些法律法规体系以及后续的有关海洋渔业的法律法规政策加快了挪威渔船管理制度建设,渔业资源保护力度也有所提升,对于控制渔业捕捞总量以及渔业强度,保护渔业资源,实现挪威渔业经济更快更好发展具有助推作用。还有许多关于海水养殖的相关法律政策,比如《关于海洋牧场的规定》、《关于三文鱼繁殖授权的规定》、《关于饲料的规定》、《关于渔产品质量的法规》等政策法规对于规范挪威海水养殖业,实现海水养殖业法制化,助力挪威渔业经济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现代技术及装备在渔业发展领域的应用推动了挪威渔业经济的发展。随着现代技术及装备的不断升级与进步,挪威海洋渔业发展迎来了巨大的机遇。渔船监控系统的建设以及渔业船舶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对于渔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渔业船舶监控体系,挪威渔业局开发了新的渔业管理功能来应用到海洋捕捞与养殖活动中,与传统渔业方式相比,电子渔业极大的提高了渔业效率,对于渔业捕捞和养殖信息的收集与整理,能有效掌握渔获量和养殖量的动态数据,便于渔业局同意管理。受现代技术在渔业领域应用的影响,挪威渔业养殖也应用现代技术提高了其养殖的效益,促进了挪威海水养殖业的发展。比如,渔业饲料投放,渔业生产环境及灾害监控,渔业捕捞等都实现自动化,推动了挪威海洋渔业的升级与发展10.
  
  最后,控制渔业捕捞数量和强度,鼓励渔民转产转业。一方面,通过控制渔业捕捞数量和强度合理配置海洋渔业资源,促进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缓解渔业资源衰竭问题。其次,通过鼓励渔民转产转业,释放渔业发展压力,缓解渔业发展空间与环境承载量,带动与海洋渔业发展相关产业的形成与发展,形成新的产业增长极。进而不断带动海洋渔业发展。
  
  3.1.2 日本海洋渔业发展经验借鉴
  
  日本是一个典型的岛屿国家,四面环海,独特的地理特点既是日本的劣势-自身的资源禀赋有限,同时也是日本的优势-拥有广阔的领海和专属经济区,蕴藏着巨大的海洋开发潜力。日本的国土面积仅有 38 万平方千米( 居世界第六十一位) ,而领海及专属经济区的面积则达到了 447 万平方千米( 居世界第六位) .因此,海洋渔业的发展对日本经济的增长至关重要,渔业发展水平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1.注重环境保护,实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良好的养殖渔场环境可以抑制鱼病的发生,是渔业发展的基础。在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以牺牲资源和环境的代价进行经济的高速发展,这产生了一系列不良影响和后果。其中海洋石油泄漏,渔民过渡捕捞以及海洋环境保护不足导致日本海洋渔业发展受限,特别随着海洋污染事件发生,渔业资源迅速减少,海域水体破坏严重,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而,针对这种情况,日本政府大力推动和重视环境保护,加大了对海洋环境的保护力度,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对于海洋资源的开采和利用以及捕鱼作息制度等做了巨大努力,有效的保护了海洋渔业资源以及海洋渔业环境,为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基础条件。比如日本政府制定了《1990 年海洋开发推进计划》,计划中提出要开发海洋防污技术和装备,规避海洋开发进程中形成以及产生的环境污染和海洋生态破坏。随着政府对海洋环保的重视不断加大,日本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越来越规范化,制度化,高效化,成为海洋大国之一。
  
  2.重视技术开发
  
  技术作为重要的经济要素在日本海洋渔业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日本政府重视海洋技术的开发以及应用,积极将先进技术武装到海洋渔业开发利用过程,从硬件和软件上提高海洋渔业开发效率以及海水产品生产和捕捞产量。
  
  一方面,在渔业捕捞方面,捕捞量受到自然资源量及环境因素的影响,为了提高渔获量,日本研发出了快速测定海域渔业资源量的技术,并且加大对海水产品保鲜技术开发的投入以保证海水产品的鲜活度,加强自动化智能化的捕捞技术研发和使用,提高海洋捕捞的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海洋渔业产量和产值。此外,加强声呐探测、深海作业、卫星遥感定位以及其他相关技术的研发力度,不断保持日本海洋渔业发展的科技含量和科技水平,提升日本海洋渔业的科技武装力量。
  
  另一方面,在渔业资源增殖方面,日本每年投入 200 多亿日元用于增殖业,发展栽培渔业,加强海上渔场开发,不断推进和提高海洋渔业增殖流放技术,提高网箱养殖水池质量,也研发一些新兴技术应用与海洋渔业发展,以此提高日本海洋渔业经济进步。
  
  3.开发海产品加工业及观光渔业
  
  多数水产品是经由产地市场和消费地的批发市场,供给消费者。而加工用的水产品由产地市场或经过渔业经营者供给加工企业,现阶段因为这种直接交易方式的简便、快捷,正在逐渐取代传统零售商的交易方式。日本政府重视海洋渔业加工制造业的发展,通过这种海洋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融合发展,创新海洋渔业发展的形态,激活了海洋渔业发展潜力,通过开发海产品加工业,海洋水产品的初级产品得到深加工,海水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得到提高,有利于扩大海洋渔业发展质量,提高海洋渔业经济总量,提升日本海洋渔业竞争力。对于海水加工品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日本政府也做出了相关的标准和规章制度规定,保证其海水产品质量安全。此外,观光渔业的迅猛发展也带动了海洋渔业的新发展,这不仅包括海洋世界等主题公园的参观,观赏鱼品种的出口,潜水参观等项目也有助于发展海洋休闲渔业,成为推动海洋渔业发展的一部分。而且,垂钓也是日本人民喜爱的一项休闲娱乐项目,以此日本也拥有“钓鱼王国”之称11.
  
  3.1.3 韩国海洋渔业发展经验借鉴
  
  韩国海洋渔业发展曾是其重要的支柱型产业之一,与农业的经济地位一样重要,而且在出口贸易中占据了中较大份额。但由于一度的无序捕捞和海洋生态环境的恶化,使得韩国的海洋渔获量呈现下降的趋势。韩国渔业发展的衰退引起了当局者的重视,政府亦随即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激发海洋渔业发展活力,引导韩国海洋渔业经济的发展,韩国海洋渔业发展得到有效改善并且发展越来越好,其海洋渔业发展的经验值得参考。
  
  1.高效的海洋渔业资源管理制度
  
  1996 年,韩国成立了海洋水产部,作为针对海洋开发和保护的重要机构,其对于韩国海洋渔业发展与进步产生重要的积极作用。海洋水产部的成立,意味着韩国海洋渔业的管理由原水产厅、农林水产部、海运港湾厅等多部门综合管理体制转变为一元化协同管理组织模式,有效避免了多头管理的固有弊端,提高了海洋渔业管理的效率。
  
  此外,海洋水产部下设水产政策局、渔业资源局等海洋渔业部门,主要针对海洋海洋渔业的发展情况,制定海洋渔业发展政策,海水产品流通政策以及加工政策等,提高政府对海洋渔业发的政策支持力度。通过这些部门对海洋渔业资源可以进行有效保护,制定和执行海洋渔业养殖管理制度,完善海洋渔业环境相关法律与制度,提高海洋资源的利用效率,并且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海水产品贸易活动。由此可见,高效的海洋渔业资源管理制度等一些政策规章对于推动韩国海洋渔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2.扩大海洋渔业资源
  
  韩国采取增殖放流,建造人工渔礁的手段有效扩大了海洋渔业资源,实现了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自 1971 年开始,韩国相继建成了 19 个国家级和地区级育苗设施,生产了 20 亿尾鱼种。此外,通过加大海洋增殖流放技术的投入,不断改进和完善海洋增殖流放技术,保护和恢复韩国海洋渔业资源及生态环境,有利于韩国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此外,通过增殖放流和建造人工渔礁方式对海洋环境的建设,有效的扩大了韩国海洋渔业资源,使韩国的渔业生产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由早期的重捕捞粗放渔业转变为耕海牧渔的精细化渔业生产12.
  
  3.提高渔民权益
  
  20 世纪 60 年代韩国提出优先发展工业的战略,在此背景下,韩国渔业发展速度远落后于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对于渔民的吸引程度不断加大,大量的渔民进行转移,从事工业及其他行业部门活动,造成渔业劳动力锐减,海洋渔业发展缺乏青壮年劳动力资源,阻碍了韩国海洋渔业的发展。城乡差距的不断扩大给渔民的权益保障问题带来了挑战,加大了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因此,政府当局提出新农村运动,政府援助渔民修建交通道路以及交通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渔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对海洋渔业发展的国家保障以及投入,借此激发渔民进行渔业作业和发展的积极性,保障和提高渔民的权益,不断缩小城乡差距,渔民和城市居民的差距。在新农村运动阶段,韩国的大批渔民实现了转产转业,既提高了渔民的收入,缩小了城乡贫富差距,又支持了韩国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通过相互合作的方式促进了技术的推广和知识、信息的传播。
  
  3.2 国内海洋渔业发展的经验借鉴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加深,我国与国际间的交流亦不断提高,在此过程中,沿海地区的区位优势逐渐显现出来,海洋渔业的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东省、广西省、浙江省都是沿海地区,在其海洋渔业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的成功经验,值得滨海地区学习借鉴。
  
  3.2.1 山东省海洋渔业发展经验借鉴
  
  山东省作为东部沿海重要省份之一,位于黄河下游,东临渤海、黄海,具有先天的渔业发展优势。但从 2006 年开始,山东省海洋渔业产值的比重开始逐年下降,渔业发展呈现优势弱化的状态,具体表现在:海洋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从而阻碍了渔业养殖的发展,近海渔业资源的减少抑制了水产品的捕捞量。针对山东省海洋渔业发展出现的问题,当局提出了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促进渔业发展,山东省渔业资源得到有效恢复,并实现了经济增长、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
  
  首先,山东省渔业发展过程中不断改善海水养殖品种。据统计,2014 年一年,山东省放流淡水鱼、蟹类苗种 2.86 亿单位,约为 2013 年的 1.6 倍。并且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了名、优品种的养殖比例,同时,积极推进水产品包装、运输、加工等产业的发展,加快养殖业高附加值开发的进程,不断推动海洋渔业资源的规模化产业化养殖、生产及开发利用14.
  
  其次,提高濒海以及近海渔业资源保护力度,不断促进远洋渔业发展。受近海渔船数量上升及生态破坏的影响,山东省许多近海渔场的捕捞量已经急剧下降,为了实现海洋渔业的持续发展,远洋渔业的发展受到更多的重视。同时,山东省开始控制管辖区内的捕捞渔船数,严格执行休渔期制度,遵守相应休渔期的管理秩序,以实现近海渔业资源的恢复。
  
  最后,发展海洋循环经济,控制海上环境污染,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前提下实现渔业资源的减量化。山东省实施生态净化工程,在全省范围内推行了民众性生态建设活动。具体的操作方法是在城市水系通过放鱼养水的手段,提高普通群众的参与积极性。放鱼养水作为一种生物手段,符合生态发展的客观规律,并且对于修复水体生态系统,促使海洋生态系统实现其正常功能具有重要价值15.
  
  3.2.2 广西现代海洋渔业发展经验借鉴
  
  广西省境内海洋渔业资源丰富,其中北部湾海域是世界上海洋生物物种最多的海域之一。此外,广西省经济腹地广,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密切,海洋渔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经济优势。广西省海洋渔业发展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
  
  其一,较完善的海洋渔业发展的设施建设。为了扩大海洋资源的运输途径,自 2004 年起,广西重点对沿海基础设施进行建设,具体措施包括:通往沿海地区的公路、铁路建设,港口码头的设施完善,深水航道、给排水等相关项目的兴建。截止 2013 年,全区共有渔港 20 个,其中 10 个入选国家投资建设项目。这些对于加强广西现代海洋渔业和国外地区的交流和合作起到了重要的平台作用。
  
  其二,国家政策的支持。目前我国海洋渔业的发展进入了由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型的重要时期,针对海洋渔业发展的科技创新能有效推动渔业经济的发展,受到各级政府的广泛支持。建设海洋强国一直是我国的一项战略目标,“十二五”发展规划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大力发展海洋经济,这些政策都为现代海洋渔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其后各级政府又相继出台了针对广西海洋渔业发展的政策,例如《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为广西现代海洋渔业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对其现代海洋渔业发展的成功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16.
  
  其三,对海洋渔业资源的保护。海洋资源过度捕捞是多数地区海洋渔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只有加强对海洋渔业的管理,逐步控制捕捞量,才能实现渔业资源系统的平衡发展。广西通过严格执行海洋伏季休鱼制度,使得渔业资源的数量得以恢复。广西采取了设置人工鱼礁的措施,强化了对海洋渔业资源,尤其是近海资源的保护。此外,通过对种苗的管理,开展人工放流的方式,以实现海洋资源的稳步上升。并且设立了海洋保护区有效实现了对渔业产卵场及养殖资源的保护17.
  
  3.2.3 浙江海洋渔业发展经验借鉴
  
  浙江省素有“中国的鱼仓”的美称,地处我国东海之滨,气候适宜海洋渔业的发展,渔业经济的发展在全省经济增长中占有较大比重。近年来,浙江省海洋渔业实现了快速发展,渔业产量大幅提升,同时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对增加渔民收入,维护社会的稳定起到积极的作用。
  
  其一,通过加强和提高科技创新带动、引导海洋渔业的发展。浙江省通过渔业发展人才的培养,海洋渔业资源的有效配置,逐步实现由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的转型。通过技术创新,加快渔业技术产业的发展,实现了渔业科技成果。采用科技服务的方式,在海洋渔业发展的中间环节设立信息、风险管理、产权保护等机构,促进了浙江省海洋渔业安全化、信息化、数字化的建设。通过科技创新,改进海洋捕捞方式,提高捕捞效率,增加水产品保活保鲜率。此外,浙江省建立了渔业人才培养基地,提高了从事海洋渔业生产人员的素质,加强了技术交流18.
  
  其二,合理的产业结构。浙江省海洋渔业产业结构包括:第一产业,以淡水养殖、远洋捕捞和水产苗种为主;第二产业,以水产品加工业为代表;第三产业,主要指水产运输和休闲观光渔业。2008 年以前,浙江省渔业第一产业一直占有最高比重,而第三产业相对较低。浙江省“十一五”规划中指出,海洋渔业发展应以产业结构调整为方向,提高渔业生产效率,完善生产质量。在此期间,浙江省渔业产业结构不断改进,由第一产业发展逐渐向加快第二、第三产业发展转型,1步趋向合理化。
  
  3.3 国内外海洋渔业发展经验借鉴对天津市滨海新区的启示
  
  3.3.1 建立海洋渔业管理机构,完善海洋渔业管理监督制度
  
  我国渔业管理机构是由各级人民政府渔业主管部门设置的负责渔政监督管理的职能机构。主要由农业部渔业局、部属渔业单位、省级渔业主管部门以及其它有关单位组成。滨海新区的建设中要根据有关国家规定建立相关的渔业管理机构,在在其他地区渔业管理机构的构成和职能的基础上要增加新的部门,强化新的的职能,根据新区的发展对新区的渔业工作进行组织、协调、指导。同时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实施渔业执法,保护新区渔业资源及其水域环境,维护渔民的合法权益,促使新区的渔业和其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新区的渔业管理机构要建立完善监督制度,把机构建设、工作开展放在合理的监督制度之中,一切渔业工作阳光化。新区的渔业管理监督制度要以政府、社会、渔业工作者共同制定、实施、改善,要做到政府出头、社会出面、渔民出力。努力制定完善新区的渔业管理监督制度,有利于新区渔业机构、渔业工作健康、快速的发展19.
  
  3.3.2 推进海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海洋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互联网+、大农业时代科技表现的尤为重要,新区渔业的建设要建立一支有高素质、高水平、高技术的海洋工作者,这就需要滨海地区相关部门整合和优化配置渔业科研资源,提高科学技术在海洋渔业中的转化率以及应用率,促进海洋渔业发展中科研机构,海洋渔业部门和公司以及海洋渔业之间的互动以及耦合,切实提高海洋科研对海洋渔业的带动作用。因此,要不断推进海洋高等教育发展,培养海洋渔业专业人才,在海洋大学等高校机构设置专门的学科以及进行学科建设,推进海洋科技人才后备力量的建设和培养,提高海洋渔业从业人员的综合整体素质,特别是创新能力。 强化海水产品加工企业技术投入以及研发部门建设力度,培养一批能够实施渔业良种培育、健康养殖、水产品精深加工、疫病防治等重技术的,适应现代海洋渔业发展需要的高科技、高素质人才20.
  
  3.3.3 加大科研开发投入,提高我国海洋装备的整体实力
  
  滨海新区海洋渔业进一步发展依赖科研开发投入力度的加大以及海洋装备的改进和升级。一方面,加大科研开发投入,主要是加大国家、地方政府对海洋渔业发展进程中关键环节的技术投入力度,建立完善的有效的科研融资机制,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科研创新,使新技术,新工艺能够应用到海洋渔业生产,养殖,流通等各个环节,提高海洋渔业产业的价值链,促进滨海新区海洋渔业高效集约化发展,进一步提升滨海新区海洋渔业的比较优势。另一方面,通过科研创新及开发投入,提高我国海洋装备的整体实力。在海水养殖方面,可以提高海水养殖规模和装备工艺技术。在远洋渔业发展领域,通过关键技术的开发和改进,滨海地区海洋渔业装备可以得到改造和升级,提高其远洋捕捞能力和深海作业技术,进一步提高海洋捕捞产量,通过海洋渔业装备整体实力的提升,远洋渔业生产、保鲜、加工装备能够得到极大改进,也有利于提升滨海新区远洋渔业保障能力21.
  
  3.3.4 保护海洋渔业环境和渔民合法权益
  
  发展滨海新区海洋渔业重要的环节之一即是要不断保护海洋渔业环境和渔民合法权益。一方面,通过保护海洋渔业环境,滨海新区近海海洋渔业资源以及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有助于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在这方面,可以建立新区渔业资源保护区和增殖流放区,加强海洋渔业管理,进行精细化渔业作业,控制渔业捕捞密度和强度,切实保护近海渔业资源和环境。另一方面,要保护渔民合法权益,只有渔民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渔民进行渔业生产和作业的积极性才能得到有效提高,进而推动新区海洋渔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要不断建立健全滨海新区渔民权益保障制度,切实保护渔民合法权益,提高渔民收入水平,维护社会稳定。
  
  3.3.5 发展海洋第三产业,促进海洋渔业转型升级
  
  积极发展海洋第三产业,促进海洋业的调整,是进一步拓宽海洋渔业发展渠道,提升海洋渔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有效方式。滨海新区应该利用其地区优势的海洋渔业资源大力发展海洋垂钓,海底世界参观,潜水以及海洋捕捞体验等第三产业项目,提高海洋渔业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加强海洋渔业与海洋第三产业之间的联系纽带,创新海洋渔业发展模式和特色,促进海洋渔业向生态型,体验型,知识型,智能型转型升级,提高海洋渔业的文化内涵和服务功能,进而推动滨海新区海洋渔业特色化经营,专业化发展,市场化和规模化发展,形成集海洋渔业养殖,生产,流通,参观,休闲学习为一体的新型海洋渔业发展模式,这需要通过不断发展海洋第三产业,推动和引导海洋渔业转型升级,进而促进滨海新区海洋渔业经济内涵式发展22.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