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水利论文 > 水资源论文

武威市农业产业化发展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6-12-13 共4373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武威市农业发展中水资源利用问题探究
【第一章】农业产业化下水资源合理运用研究绪论
【第二章】 武威市农业产业化发展
【3.1 3.2】武威市水资源现状
【3.3 - 3.5】武威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结论/参考文献】武威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二章 武威市农业产业化发展
  
  2.1 武威市概况
  
  武威市位于甘肃省中部,河西走廊东端,地处东径 101°49′~104°43′,北纬36°9′~39°27′之间(图 2-1)。东靠白银市的景泰县、兰州市的永登县,南倚祁连山与青海省为邻,西与张掖市的肃南县、金昌市的永昌县、金川区相接,北与内蒙古自治区相连。全市分属石羊河、黄河两大流域,南北长 326 km,东西宽 204km、总面积 33 238 km2,占全省面积的 7.4%,其中石羊河流域 29 135 km2,黄河流域 4 103 km2.山区面积 11 192.74 km2(包括北部低山残丘),占土地面积的33.67%,平川区面积 5 639.61 km2,占总面积的 16.96%,沙漠面积 16 405.7 km2,占总土地面积的 49.36%.
  
  武威市内除祁连高寒山区外,大部分地方气候干燥,降水稀少,多年平均降水量为 266.4 毫米,总的降水趋势是由南向北,随着海拔高度的降低而降水量减少,民勤县年平均 116.2 毫米、武威市 217.1 毫米、古浪县 332.1 毫米、天祝县的乌鞘岭 411.2 毫米。由于降水少,日照长,近地层空气中水汽含量少,空气干燥,蒸发强烈。平川区年蒸发量为 2 020-3 040 毫米,是年降水量的 12-23 倍,其中沙漠边缘地区达 2 640-3 040 毫米。祁连山区年蒸发量为 1 600-2 000 毫米,为年降水量的4-11倍。年蒸发量最大值出现在六月,平川区和山区分别达310-450毫米和 220-250 毫米,年内日蒸发量最小值出现在一月或十二月,为 37-67 毫米。
  
  2.1.2 武威市农业农村发展概况
  
  武威是甘肃传统的农业大市,但却不是一个农业强市,由于气候干旱、土壤沙化等因素的影响,农业生产效益不高,据统计 2013 年全市人口 191.02 万人中,仅农村贫困人口数量就超过 90 万人。2010 年以来,武威市强力推进主体生产模式建设。据统计,仅 2014 年武威市新建设施农牧业 19.2 万亩、特色林果基地 33万亩、养殖场(小区)358 个,新发展规模养殖户 1.22 万户。全市牛、羊、猪存栏量分别达到 83.5、593.2、153.4 万头(只),肉蛋奶总产量达到 30.8 万吨。推广旱作农业 72.2 万亩、高效农田节水技术 252.4 万亩。加大标准化技术规范体系建设,制定和推行番茄、辣椒、肉羊、皇冠梨等 31 个出口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大力拓展国内外市场,设施农产品外销量占总产量的 70%以上。
  
  如图 2-2 所示,2013 年,武威市全年实现生产总值 381.18 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2.8%.三次产业结构由2009年的27.7∶38.3∶34调整为23.5∶42.7∶33.8.按常住人口计算,2013 年人均生产总值 21 057 元,比上年增长12.25%.三次产业结构由 2012 年的 24.22:44.04:31.74 调整为 23.4:43.6:33,第一、第二产业的比例下降分别为 0.82 和 0.44,而第三产业所占总比重则上升 1.26 个点。
  
  2013 年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 181.02 万人,比上年减少 1.04 万人,人口自增率为 5.31‰。其中,城镇人口 58.54 万人,乡村人口 122.48 万人,城镇化率达32.34%.人口构成如表 2-1 所示。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 6 963 元,较上年增加 828 元,增长 13.5%;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4 517 元,增长 25.86%(表 2-2、表 2-3、图 2-4)。
  
  2.2 武威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2010 年以来,武威市以农民收入增长为目的,在全市现代农业战略规划中通过政策引导、科技支撑、装备保障和后勤服务保障等措施推动传统农业发展向现代农业发展。武威市为了产业升级,拟建或已建成设施农业发展基地、特色林果业基地和国家级设施农业示范区中国葡萄酒城等。
  
  2.2.1 主体生产模式有效推进
  
  2014 年,武威全市农业增加值为 94.7 亿元,达到甘肃省第一位,增长幅度大 6%;其中农民纯收入达 7 834 元,增长 12.5%,均列全省第 6 位。预计减贫12.65 万人;全市森林覆盖率由 2009 年的 12.06%提高到 19.32%.2014 年新建设施农牧业 19.2 万亩,累计达到 78.7 万亩,全市养殖暖棚户均达到 2.28 亩;新建特色林果基地 33.04 万亩,累计达到 121.23 万亩,人均达到 0.8 亩。酿造葡萄种植基地达到 25.39 万亩,约占全国的 13%、全省的 80%以上,成为全国九大酿造葡萄产区之一。“武威酿酒葡萄”、“民勤羊肉”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认证。蔬菜产量达到 225.9 万吨,水果产量达到 18.07 万吨,肉蛋奶产量达到 30.8万吨。农民收入 50%以上来自“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的主体生产模式,设施农牧业已成为农民持续增收的主要渠道。
  
  2.2.2 现代营销模式逐步建立
  
  在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武威市积极探索现代农业营销模式,结合本地特色农产品优势,发展优势产业营销战略。近年来,武威荣华、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武威分公司、达利食品、莫高、长庆现代农业产业园、陇原中天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武威分公司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了转型升级、做大做强。逐步发展并建成了农产品物流中心,完成了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改造并大力推动冷链物流体系的建设。陆续建成了昊天农产品批发市场等 7 个县乡农贸市场,新增冷藏库容3.3 万吨。设施农产品外销量达到 70%以上,部分设施农产品出口中亚等国。
  
  2.2.3 现代畜牧业强力发展
  
  如图 2-5 所示,截止 2014 年底,武威市全市牛饲养量 116.1 万头,羊饲养量达到 1 068.7 万只,猪饲养量达到了 359.9 万只,鸡和獭兔饲养量也分别达到1239.9 万只和 68.4 万只。
  
  推广种植甜高粱 12.42 万亩,完成人工种草 72.43 万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78.1%.以荣华绿洲、古浪长庆、陇原中天、凉州黑牛等为代表的现代畜牧业建设快速推进,成为引领农业现代化的强劲龙头。凉州区被确定为全省肉牛产业示范县,民勤县、天祝县被确定为全省肉羊产业示范县,古浪县被确定为全省草地农业试点县。
  
  2.2.4 高效节水与旱作农业成效显着
  
  2014 年武威市农作物粮经比调整为 54.3:45.7,粮食总产量达到 105.5 万吨,创历史新高。在灌溉区推广高效农田节水技术 252.4 万亩,亩均节水 60 立方米,节约农业用水 1.5 亿多立方米。以山旱区为重点,推广旱作农业技术 72.15 万亩,亩均增产 15%.
  
  2.2.5 农业机械化水平显着提高
  
  市县乡各级政府 2014 年落实农机购置补贴 5 360 万元,农机总动力达到398.84 万千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 62%,比上年提高 2 个百分点。水、电、路、渠设施配套水平提高。黄花滩水利骨干工程建成发挥效益,南阳山片下山入川生态移民小康供水工程实现通水,杂木河毛藏寺水库枢纽工程建设加快推进。综合治理中小河流 12 条、152 公里,新建堤防 180 公里,完成了 10 座小型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工程。严格落实占补平衡政策,近五年实施土地整治开发利用项目 120 个,新增入库耕地 7.5 万亩。
  
  2.3 武威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成效
  
  2.3.1 生态环境持续好转
  
  2.3.1.1 石羊河流域后期治理提前完成
  
  提前 6 年实现了国家规划确定的 2020 年生态目标。民勤蔡旗断面过水总量达到 3.19 亿 m3,控制地下水开采量在 0.85 亿 m3,连续 5 年完成规划指标。青土湖地下水位上升 0.82 米,地下水埋深低于 3 米的旱区湿地总面积达 106 平方公里,其中小于 1 米的旱区湿地达到 35 平方公里,形成了 22 平方公里的水面。
  
  区域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沙尘暴范围缩小、时间缩短,次数显着减少。据国家气象资料记载,1981 年到 2010 年,民勤县沙尘暴年平均次数为 17.9 次,2011 年至 2014 年平均不到 1 次。
  
  2.3.1.2 造林绿化规模大、质量高
  
  2010-2014 年五年完成人工造林 213.4 万亩,是 2009 年前总量的 66%.2014年完成人工造林 63.2 万亩,封山沙育林 36.6 万亩。高标准建成了金色大道、荣生路、红东路等一批生态绿色长廊及荣华颐养园、长庆现代农业产业园、武威保税物流中心等通道园区绿化示范工程。
  
  2.3.1.3 创新治理沙漠成效显着
  
  发展工业治沙和绿色养殖治沙,建成江苏振发 15 万千瓦沙漠生态光伏电站。坚持机关干部职工义务压沙制度,带动压沙治沙。2010 年以来完成压沙 37.6 万亩、治沙造林 78.8 万亩。2013 年全市完成压沙 10.72 万亩,其中机关干部职工压沙 3.92 万亩,治沙造林 24.66 万亩,占计划任务的 180%.累计保存防风固沙林 288.5 万亩。在民勤青土湖、古浪民调渠沿线建成了一批防沙治沙示范工程。新增国有治沙生态林承包到户面积 30 万亩,累计达到 180.9 万亩。
  
  2.3.1.4 污染减排取得新进展
  
  落实最严格的总量控制制度和减排措施,完成减排项目 87 个,实现了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下降和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等四项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达 79.4%.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 329 天,优良率 90.1%.对 6 个城区和 66 个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进行了区划保护,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 100%.全市自来水普及率达到 84%,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 85%,地表水水质达标率 100%.
  
  2.3.1.5 草原和湿地保护进一步加强
  
  全面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草原植被覆盖率达到 42.8%.全市湿地总面积达到 156.3 万亩,居全省市州第 4 位。
  
  2.3.2 农业改革不断深化
  
  2.3.2.1 农村土地流转有序推进
  
  2014 年武威市累积流转土地面积超过 79.51 万亩,占全市家庭承包土地面积的 22%,此项统计数据较 2013 年增长了 31%.50 亩以上规模经营单位达 627 个,规模经营面积 19.13 万亩。
  
  2.3.2.2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扎实推进
  
  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试点 8 个乡镇 1.79 万户、17.28 万亩,设施农牧业产权登记颁证 10.91 万件。林权确权颁证 37.56 万亩,流转集体林地 3.91 万亩。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确权颁证完成权属调查测量 34.82 万宗,占应发证数的 97.9%;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登记发证完成外业调查 0.36 万宗,占应发证宗地数的99.8%.
  
  2.3.2.3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
  
  新增农民合作社 2 689 家,比上年增长 78%,累计达 6137 家。入社成员 6.79万户,占农户总数的 18.4%.
  
  2.3.2.4 水权水价改革继续深化
  
  全市对水权管理实行最严格的管理制度,根据人口定地,分水到户、配水到地,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水权的管理、使用和交易制度,努力优化配置水资源。
  
  2.3.2.5 农村金融改革成效显着
  
  武威农商银行、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金融部门在基层乡镇都设立了分支机构,逐步实现了农村金融服务的全面覆盖。当年发放双业贷款 5.85 万户、76.9 亿元,累计达到 9.58 万户、128.53 亿元;发放双联贷款 1.82 万户、14.45亿元,累计达到 3.65 万户、27.17 亿元。贷款总量和增量均居全省第一,银行信贷资金投入占到设施农牧业投资的 75%.
  
  2.4 小结
  
  近年来,武威重点从推进主体生产模式建设、建立与现代农业相适应的营销模式、推进现代农业与设施畜牧业协调发展、推广以甜高粱等饲草作物为代表的高效节水农业与旱作农业、快速提高现代农业机械制造装备水平等 5 个方向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武威市积极推进“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农业产业化发展取得丰硕的成果。2014 年全市牛、羊、猪存栏量分别达到 83.5、593.2、153.4 万头(只),肉蛋奶总产量达到 30.8 万吨。推广旱作农业 72.2 万亩、高效农田节水技术 252.4 万亩。加大标准化技术规范体系建设,制定和推行番茄、辣椒、肉羊、皇冠梨等 31 个出口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设施农产品外销量占总产量的 70%以上。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