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水利论文 > 水资源论文

白城市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6-11-10 共6772字
  第 6 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本文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资源-社会-经济-生态和谐发展为基本原则,以实现白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主要目标,在熟悉白城市自然地理条件、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社会经济状况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方法对白城市水资源量进行计算,针对白城市 2002~2011年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采用 DEA方法进行资源利用效率评价。针对白城市水资源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特点,建立了白城市水资源优化配置系统动力学模型,按照模型调整思路和参数调整策略,不断调整敏感参数得到水资源优化配置结果。具体研究成果总结如下:
  
  (1)白城市多年水资源总量为 213901 万 m3/a,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 35672万 m3/a,地下水资源量为 193238万 m3/a,地下水可开采量为 160499万 m3/a.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重复计算量为 15009 万 m3/a.江河过境水量为 213.3亿 m3,其中分配给白城市的过境水可利用量为 21.4 亿 m3/a.
  
  (2)采用 DEA模型对白城市 2002~2011 年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进行资源利用效率评价的结果是:到 2011年从区域上看,各市县资源利用效率排序为:通榆县>大安市>洮北区>白城整体>洮南市>镇赉县,白城市整体资源利用效率达到66.46%.结合产业结构分析,DEA 资源利用效率与农业比重呈一次负相关关系,与工业比重、第三产业比重呈一次正相关关系。从系数绝对值来看,农业比重对资源利用效率影响权重最大,工业比重次之,第三产业比重对资源利用效率基本无影响。
  
  (3)在充分认识白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按照系统动力学建模步骤,通过因果关系图理清水资源系统各因素间的因果反馈关系,建立了白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系统动力学模拟模型,模型共包括 46个变量。通过对模型的有效性检验可知:模型中各变量间的因果关系准确,结构方程式合理,量纲统一且具有现实意义,模拟结果与历史统计数据的拟合度能够满足要求,可以较好的反映系统的真实特征。在灵敏度分析过程中确定了对模型运行模拟结果有较大影响的 8个敏感参数,即工业水重复利用率、灌溉水利用系数、污水处理率、地表水开发利用程度、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过境水利用量、工业用水定额、灌溉用水定额。
  
  (4)按照模型调整思路和参数调整策略,在保证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得到白城市水资源优化配置模拟结果:①洮北区地下水开采利用程度由2010 年的 187%降至 2030 年的 90%,地下水超采得到遏制,同时其余县市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白城市整体地下水开采利用率在 2010~2020年持续降低,到 2020年降至 70.56%,2020年之后又缓慢增加,到 2030 年增至75.08%,低于现状年 78.16%的水平。②洮北区地下水超采严重,大力开采过境水来缓解供水压力,其过境水开采量由现状年的 3.46亿 m3增至 2030 年的 4.20亿 m3,镇赉县、大安市通过提高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即可满足未来用水要求,不必进一步加大过境水开发利用,白城市整体过境水利用率由 30.36%提升至45.16%.③优化配置后到 2030 年白城市万元 GDP 用水量平均水平在 100m3/万元,与 2010 年比有明显提高,每万元 GPD 节约水量达 280m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由 2010 年的 54m3/万元降至 2030 年的 35m3/万元,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 19 m3/万元;亩均灌溉用水量由 2010年的 328m3/亩降低至 240m3/亩,亩均节约水量 88m3;工业用水量比重由 2.83%增至 8.13%,农业用水量比重由81.01%降至 77.86%.
  
  6.2 建议
  
  (1)加强地下水开采管理,建立地下水水位水质监测网。地下水作为白城市的重要供水水源,优化结果显示未来会有进一步开采,有必要建立地下水水位水质监测网,对在地下水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治理。
  
  (2)做好水资源优化配置,提高过境水在供水资源量中的比例。结合水资源的质量和数量分布特点,对水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各行业根据各自的特点和功能,对水资源进行优水优用。加大引水蓄水工程投资建设,提高过境水利用量。
  
  (3)白城市应加强污水处理能力,加大节水力度。加大对污水处理工程和设备的投资和维护,提高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的处理率;提髙工业水重复利用率,适当降低工业用水定额;推广节水灌溉方式和节水灌溉制度,提高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使用水从用水效益低的产业向用水效益高的产业转移。


  参考文献
  
  [1]杨雪英。可持续发展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4.
  
  [2]北京大学中国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可持续发展之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3]LeleS.M.Sustainable Develo Pment:AeritiealReview[J].Wbrld Develo Pment,1991,19(6): 127- 135.
  
  [4l 牛文元。可持续发展的系统解析[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5]牛文元。可持续发展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
  
  [6]荣绍辉。基于 SD 模拟模型的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1.
  
  [7] Forrester J W. Industrial dynamics: a major break through for decision makers [J].Harvard Business Review , 1958, 36( 4): 37- 66.
  
  [8] Forrester J W. Industria l dynamics [M]. Cambridge Mass: MIT Press, 1961.
  
  [9] Forrester J W. World dynamics [M]. Cambridge Mass: MIT Press, 1971.
  
  [10] Forrester J W. Greetings to the 1991 System Dynamics conference in Bangkok [A].Supplemental Proceeding of the 1991 Inte. System Dynamics Conference [C].1991: 1-3.
  
  [11] 唐启升,苏纪兰。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研究与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J].地球科学进展, 2011, 16(1): 5- 11.
  
  [12]龚健。基于系统动力学和多目标规划整合模型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研究 [D].武汉:武汉大学,2004.
  
  [13] 王建军,李润方。齿轮系统动力学的理论体系 [ J].中国机械工程, 1998, 9(12):55- 58.
  
  [14] 张力菠,韩玉启,陈杰,余哲,马义中。供应链管理的系统动力学研究综述 [ J].系统工程, 2005, 23(6): 8- 15.
  
  [15]刘爽。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大城市交通结构演变机理及实证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9.
  
  [16]胡大伟。基于系统动力学和神经网络模型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模拟研究--以江苏省建湖生态县为例 [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6.
  
  [17]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全国水资源综合协调规划技术大纲[Z]. 2003:58-63.
  
  [18]Faisal,I.M.,Young,and J.W.Warner.An integrated economic hydrologic model forgroundwater basin management.Fort Collins,Colorado:Colorado Water ResourcesResearch Institute.1994.
  
  [19]Willis,R.L.,and W.W.G.Yeh.Groundwater systems planning and management.Englewood Cliffs,New Jersey:Prentice-Hall.1987.
  
  [20]Booker,J.F.,and R.A.Young.Modeling instrastate and interstate markets forColorado river water resources[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Management 1994,26(1):66-87.
  
  [21]Ximing Cai.A Framework for Sustainability Analysis in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and Application to the Syr Darya Basin[J]. Water Resources Research. 2002.VOL.38, NO.0, 10.1029 /2001 WR000214.
  
  [22]Daene C.McKinney,Ximing Cai,Mark W.Rosegrant,Claudia Ringler and Christopher. A Scott Modeling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at the Basin Lever:Reviewand Future Directions.International Water Management Institute,1999.
  
  [23] 张世法,汪静萍。模拟模型在北京市水资源系统规划中的应用[J].北京水利科技, 1988, 34( 4): 1- 15.
  
  [24] 刘健民,张世法,刘恒。京津唐水资源系统供水规划和调度优化的递阶模型[J].水科学进展, 1993, 4( 2): 98- 105.
  
  [25] 翁文斌,蔡喜明等。宏观经济水资源规划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研究及应用[J].水利学报。1995, (2):1-11.
  
  [26] 冯尚友,刘国全。水资源持续利用的框架[J].水科学进展。1997,8(4):301-307.
  
  [27] 赵建世,王忠静,翁文斌。水资源配置系统的复杂适应原理与模型[ J].地理学报,2002, 57( 6): 639- 647.
  
  [28]尹明万,谢新民,王浩等。基于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用水的水资源配置模型[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2004, 24( 2): 4- 8.
  
  [29]董鹤。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佳木斯市水资源优化配置仿真模拟[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14.
  
  [30]中国水利电力研究所。西北地区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研究[J].中国水利, 2001, 32(5): 9- 11.
  
  [31]杜超,肖长来等。基于 Bossel 框架的双城市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0, 40(2): 331- 336.
  
  [32]窦明,王偲。基于“三条红线”约束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J].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13.
  
  [33]黄强,畅建霞,霍磊。基于“三条红线”的陕西渭河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探索[J].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13.
  
  [34]崔屾,涂欢等。 基于“三条红线”的陕西省水资源管理探讨[J].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13.
  
  [35]梁士奎,毛翠翠等。河南新乡市“三条红线”控制指标与水资源综合协调规划[J].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13.
  
  [36]肖长来,李培等。白城市地下水总量控制实时动态管理方案研究[J].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13.
  
  [37]梁士奎,左其亭。基于人水和谐“三条红线”的水资源配置研究[J].水利水电技术。2013, 44(7)1- 4.
  
  [38]吴泽宁,张亮。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背景下水资源合理配置探讨[J].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13.
  
  [39]于淑玲,李秀军等。小兴凯湖水质评价[J].湿地科学。 2013, 11(4)。
  
  [40]刘春玲。吉林省西部地下水开发风险评价 [D].长春:吉林大学,2007.
  
  [41]冯波。吉林省西部地下水化学特征演化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7.
  
  [42]郑佳。白城市地下水数值模拟与评价 [D].长春:吉林大学,2006.
  
  [43]曹国忠。松花江流域西部地区水文特性及变化趋势分析 [D].长春:吉林大学,2011.
  
  [44]封灵。吉林省西部砷中毒病区地下水砷的赋存及富集规律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7.
  
  [45]范伟。吉林省平原区地下水功能评价[D].长春:吉林大学,2007.
  
  [46]卞玉梅。吉林省西部地下水动态研究 [D].长春:吉林大学,2006.
  
  [47]冯波。下辽河平原地下水可更新能力及水量实时预报模型研究 [D].长春:吉林大学,2010

        [48]姜秋香。三江平原水土资源承载力评价及其可持续利用动态模拟研究 [D].黑龙江:东北农业大学,2011.
  
  [49]林学钰, 廖资生, 赵勇胜等。 现代水文地质学[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2005.
  
  [50]王大纯, 张人权, 史毅虹等。 水文地质学基础[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1995.
  
  [51]肖长来, 梁秀娟, 王彪等。 水文地质学[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
  
  [52]陈梦熊, 马凤山。 中国地下水资源与环境[M]. 北京:地震出版社, 2002.
  
  [53]林柞顶。 我国地下水开发利用状况及其分析[J]. 水文, 2004, 24(1): 18-21.
  
  [54] 成洪山。广州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系统动力学研究 [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7.
  
  [55]张冬冬。基于权变理论的鸡西市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模型研究 [D].长春:吉林大学,2009.
  
  [56]许斌。白城市地下水资源保护研究 [D].长春:吉林大学,2010.
  
  [57] 白城市水资源管理办公室 . 水资源公报 [R]. 白城市水资源管理办公室,1986-2013.
  
  [58] 白城市水资源管理办公室 . 地下水动态简报 [R].白城市水资源管理办公室,2000-2013.
  
  [59]白城市水利局。白城市“十一五”水利规划报告[R].白城市水利局,2005.
  
  [60]白城市水利局。白城市“十一五”水资源保护规划报告[R].白城市水利局,2005.
  
  [61]白城市水利局。吉林省白城市地下水资源评价报告[R].白城市水利局,1995.
  
  [62]白城地区行署水利处。吉林省白城地区地下水专业区划报告[R].白城市水利局,1984.
  
  [63]白城地区行政公署水利处。白城市农田水利区划报告[R].白城市水利局,1984.
  
  [64]卞亦文。基于 DEA 理论的环境效率评价方法研究 [D].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
  
  [65]丁婕。北京市经济环境人口协调发展系统动力学模拟 [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2.
  
  [66]戚峰,吴帅等。基于 MATLAB 求解有权重限制的 DEA 模型 [J].统计与决策,2011(9)152-155.
  
  [67]钱文婧,贺灿飞。中国水资源利用效率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2)54-60.
  
  [68]谢极。水资源对我国工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建议[ J] .节能与环境保护, 2004, 4:16 -18.
  
  [69]熊国强,成建萍。DEA 方法在城市社区建设绩效评价中的应用[Jl.运筹与管理。2003.12(4): 120-123.
  
  [70] 朱乔 . 数据包络分析 (DEA) 方法综述与展望 [J]. 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 ,1994.3(4): l- 9.
  
  [71]魏权龄。数据包络分析(DEA)[J].科学通报,2000.45(17): 1793- 1808.
  
  [72]肖长来。吉林省西部地下水资源评价与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 [D].长春:吉林大学,2001.
  
  [73]张银平。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济宁市节水管理决策模型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 2013.
  
  [74]蔡林。系统动力学在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应用[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9.
  
  [75]黄林显。基于主体功能区的辽宁省水资源承载力 SD 模拟[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9.
  
  [76]阿琼。基于 SD 模型的天津市水资源承载力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9.
  
  [77]林洪孝。用水管理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
  
  [78]魏强。长春市可持续利用水资源系统动力学定价模型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2.
  
  [79]郑慧娟。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 SD 模型与前景预测[D].兰州:甘肃农业大学,2005.
  
  [80] 钟淋涓 . 水资源、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关系研究 [J]. 水利经济,2007,25(3):4-7.
  
  [81]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水资源所编。水资源大系统优化规划与优化调度经验汇编[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82]唐德善。黄河流域多目标优化配水模型[J].河海大学学报,1994,22(1):46-52.
  
  [83]翁文斌,王浩。宏观经济水资源规划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研究及应用[J].水利学报,1995, 14(2): 1-11.
  
  [84]朱海伦。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动力机制研究-以嘉兴市为例[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5, 12(1): 34.
  
  [85]付强,崔海燕,邢贞相。基于投入占用产出理论的黑龙江省水资源经济分析[J].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2010,1(1):34-39.
  
  [86]王浩。我国水资源配置的现状和未来[J].水利水电技术,2006,5(2):7-14.
  
  [87]尤祥瑜,谢新民,孙仁军等。我国水资源配置模型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2004,12(2): 131-140.
  
  [88]华士乾。水资源系统分析指南[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8.
  
  [89]康绍忠,蔡焕杰,冯绍元。现代农业与生态节水的技术创新与未来研究重点[J].农业工程学报,2004, 20(1): 1-6.
  
  [90]Smith.D.V., Systems analysis and irrigation planning[J]. Irrig, 1973,37(99): 89-107.


  致 谢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瞬间三年的研究生学习生活随着论文的完成即将落下帷幕。回顾三年的学习生活,有过快乐,有过困难,也有过收获,在这期间我得到了师长、同学以及亲朋的关心与帮助,不仅使我在学习上取得进步,在生活上懂得更多为人处事的道理。
  
  首先感谢我的恩师梁秀娟教授。在学习生涯中,我为自己能成为梁老师的学生感到骄傲。在这三年的学习生活中,梁老师给予我无尽的关怀、指导和帮助。
  
  在学术上,梁老师知识渊博,思维敏锐,治学态度严谨和科研实践经验丰富,这些深深的感染着我,促我奋进,使我能够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上有很大的进步。在生活中,梁老师慈母般的关怀与照顾,不顾自己的繁忙为我排忧解难,时常教诲我做人的道理和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科研项目研究和论文写作过程中,梁老师毫无保留传授我专业知识与技能。从论文选题、定题到章节设置、论文撰写,梁老师从始至终都认真指导,开拓我的研究思路,激发我认真求实的态度,对我的论文进行反复修改,最终不负梁老师的关怀与指导,我的毕业论文得以顺利完成。无论是学术上还是生活上梁老师的谆谆教诲将使我受益终生。我将继续努力,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不负恩师对我的期望与培养。在此向对梁秀娟教授致以由衷的感谢。
  
  其次要特别感谢肖长来教授在这三年研究生学习和生活中对我的谆谆教诲。
  
  肖老师严谨求实,学识渊博,不仅在专业知识比较精深,而且对其他相关领域都有涉猎。同时肖老师为人正直,真诚,友善,是我们学习上的好老师。曹剑锋老师、鲍新华老师在我研究生学习中也给我指导和建议,在这里一并表示感谢。
  
  我还要感谢我的师兄刘金峰、肖宵、危润初、张先富、刘博、田浩然、代维,师姐张端梅、姜雪、邱淑伟、张楠、尹继娟、王蕾、姜薇、闫佰忠、黄鹤,我的同窗杜川、陈昌亮、赵琳琳、张茜、刘婷、王雅男,我的师弟师妹刘泓志、张岩祥、乔雨、王宇博、郝洋、孟凡傲、姜兴明、顾学智给予我的帮助。感谢他们在这三年在学习和生活上给我的支持和帮助。无论到何时何地,我都会怀念我们一起走过的日子。
  
  特别感谢我的父母及家人、朋友对我这么多年来默默的支持,你们永远是我前进的动力。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