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章 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4.1 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必要性。
4.1.1 影响国际格局变革。
就历史经验总结,一个国家对能源有着主导优势的国家,必然对全球政治结构起着主导作用,是国际格局变革中的主要力量。20 世纪 70 年代,欧佩克成立之后,美国曾面临能源的供应危机,美国的石油能源主要是从中东地区进口。然而中东地区一直战争不断,增加了美国进口能源的成本。之后,美国通过两次海湾战争,控制了石油的主要产地和运输石油的重要航线。因此,美国在这一阶段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一跃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国际格局的变化往往伴随着国际能源主力的变化,能源对于一个国家的安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现实角度出发,全球能源市场正在发生变化,逐渐的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以前是有资源就有话语权,现在是谁有购买力谁就有话语权。这种变化取决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石油资源是有限的,大量的开采和使用已经造成部分地区石油资源的枯竭,因此石油危机制约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化石能源利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已经不容忽略。另一方面,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开发新能源的技术水平也在逐渐的发展。对于新能源来说,谁掌握了开发新能源的技术,谁拥有话语权。因此,能源权利格局的变化影响国际体系的变革。
4.1.2 优化中国产业结构。
中国特色的三大产业结构的特点:首先,第二产业在产业结构中占据主导位置,尤其是重工业。在能源消费结构中,2012 年第二产业能源消费总量占总能源消费的 72.81%,是能源消费的主要产业。2013 年与 2012 年比有所下降,2013 年第二产业能源消费量占总消费的 72.39%.其次,第三产业在中国产业结构中的地位逐渐上升。第二产业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也在增加,2012 年第三产业能源消费量占总量 25.15%,2013 年第三产业占比有所增长,为 25.72%.虽然占比增长缓慢,但意义非常重大。目前,在一些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发展的非常快,第三产业能源消费量占比很大,意味着中国第三产业能源消费量会不断攀升。 最后,第一产业在产业结构中比重较小,能源的消费量有不断下降的趋势。
中国产业结构不合理导致低效率、高污染的问题越来越得到了重视,中国的产业结构已经不能满足快速增长的经济发展的需要。产业结构不合理一方面体现在能源的消费结构不合理上面。因此,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有利于中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4.1.3 缓解环境污染问题。
工业革命以来化石能源被大量的开采和利用,工业化的道路上伴随着高消耗和高污染。现在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不再见到之前的青山绿水。之前大家可能能霾这个字都不认识,现在雾霾已经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由于这些现象的出现,人们的保护和节约意识也在逐渐提高。国家也在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入。但要治理好生态环境不知道我们需要花多少力量和时间去治理。
而且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是行不通的。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符合低碳经济的发展思路。新能源干净、无污染,且中国新能源储量丰富,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将成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动力。
核能发电过程中不产生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有害气体排放也远少于化石燃料。在同等规模下,2000 万千瓦的核电站工作一年,能节约消耗约 0.5亿吨标煤,能减少 75 万吨氮氧化物的排放,减少 165 万吨的二氧化硫,以及1.65 亿吨二氧化碳的排放,相当于 30 万公顷森林 1 年的吸收量。核电的废气排放量仅高于水电和太阳能,远远低于煤炭和天然气发电(表 4.1)。2009 年12 月 18 日,温家宝总理代表中国政府在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变化大会上,向全世界承诺 "2020 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 2005 年下降40%至 45%".因此,为了完成碳减排的目标,需要发展新的清洁能源。
4.1.4 带动汽车行业新发展。
新能源汽车的开发和利用是全球汽车行业发展的大走向。"十二五"中规定,新能源汽车是中国战略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主要只有燃料电池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以及纯电动汽车。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推动中国生产过剩或落后产业的发展,如钢铁产业。带动老牌产业的发展,创造了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中国发展电动汽车符合当今产业结构转型的大趋势,也是未来科技的发展方向,未来汽车充电设备将覆盖全国,成为公共基础设施。
2015 年 6 月,中国新能源汽车生产 2.50 万辆,同比增长 3 倍。2015 年 8月,中国新能源汽车生产 2.45 万辆,同比增长近 4 倍。2015 年 12 月,中国新能源汽车生产 9.98 万辆,同比增长 3 倍。2015 年累计生产新能源汽车 37.90万辆。纯电动商用车生产 14.79 万辆,同比增长 8 倍,插电式混合动力商用车生产 2.46 万辆,同比增长 79.
4.2 新能源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4.2.1 中国能源消费需求量大。
2014 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 42.6 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 2.2 个百分点 ,而生产总量 3.6 亿吨标准煤。从 2005 年到 2014 年间,中国能源生产总量总是低于能源的消耗总量,中国能源的消耗总量也在逐年增长。中国对能源的需求量增长将超越国际增长率,2011-2035 年中国能源需求的增长速度为 2.23%,高于国际能源署( IEA)新政策情景下的 1.9%,而同期能源生产的增长速度1.97 % ,也高于 IEA 的 1.49.中国一直在不断地改变能源消费结构,也出台一系列政策减少对煤炭等化石能源的使用,大力推进使用新能源。但现阶段而言,煤炭和石油在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仍然占主体地位。2014 年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 66.0%,石油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 17.1%水电、风电、核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 16.9%.
4.2.2 中国能源对外依存度高。
中国对能源需求量大,是能源消耗大国,能源大多却依靠进口让人感到担忧。中国煤炭无论在储量和生产量都位居世界前列,但中国却大量进口煤炭,这令人十分惊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价格,因为进口煤价格便宜,即使是加上煤炭的运输费用进口煤的价格也比国内煤炭的价格便宜很多,这就是进口煤的优势,也导致国内消费更倾向于进口煤。对于石油、天然气而言,对外依存度也有增长的趋势。下面以石油为例,介绍中国的能源依存度。
近年来,中国原油进口量逐年增长。2009 年原油进口量大约 1.9 亿吨,2010年超过 2.2 亿吨,2011 年原油进口量达到 2.3 亿吨,2012 年原油进口量接近2.6 亿吨,2013 年原油进口量增长幅度最大,大约增长 0.2 亿吨,2014 年增长速度略有缓和,原油进口量达到 2.9 亿吨。可见,中国原油的进口量在不断加大,对外依存度也逐年攀升。2014 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达到 58.7(图 4.4)。
中国原油进口量增加的原因,一方面政府放开对原油进口权,一些民营资本进入使得原油进口量迅速增加;另一方面国内产油基地老化现象严重,而且国内原油开采难度大,这也是导致原油进口量大原因。
4.3 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
4.3.1 新能源政策的不断推出支撑新能源产业。
2006 年开始新能源相关政策开始逐渐增多,2012 年达到最多的 31 项。从政策出台的领域来看,政策重点关注风电和光伏,生物质、海洋能等发电形式很少。原因是风电和光伏发电的开发成本相对较低、技术相对成熟、应用范围相对较广。分阶段来看,2008 年之前出台的政策基本是风力发电方面,2009年开始光伏发电政策密切出台。接下来几年相关政策相应密集出台。
今时今日,"雾霾"已经成为环境污染的代名词。之前我们连霾是什么都不清楚,现在"雾霾"已经成为人民茶余饭后的话题,雾霾的影响范围已经从北京向南北两个方向散去,而且雾霾的持续时间更长,雾霾严重影响空气的质量,威胁人的身体健康。对此,国家不仅仅出台了治理雾霾的政策,也发布了关于发展新能源的政策,利用是新能源、减少污染已经上升到国家高度,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2015 年,《新能源产业振兴和发展规划》中指出了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战略规划,以及对传统能源的变革。国家财政部和工信部也相继出台了关于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4.3.2 分布式能源发电技术发展迅速。
中国新能源丰富的地区大多在中国的西部,西部也是中国的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西部距离常规电网较远,如果延伸电网来解决西部地区用电的问题,需要投入很大的财力,这是不现实的。因此,发展分布式能源10能够有效解决西部偏远地区居民用电难的问题。而且小型风电体型小、便于安装、使用灵活方便,虽然小型风电在稳定性上存在一些问题,但对常规能源起到了很重要的补充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分布式能源发电技术也有很大的进步,随着其规模的不断扩大,小型风电的成本不断降低。离网式新能源发电能够满足中国偏远地区对电力的需求,在中国西北、东北、西南远离常规电网。
因此,中国分布式能源发展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以天然气分布式发展为例,探索中国新能源分布式发展之路。天然气分布式利用主要是指以天然气为原料的一种利用方式。主要是通过冷、热、电三种方式,利用天然气发电后产生的烟气热气,实现供热和发电。这种发电方式大大节约其他电器用电,所产生的电可根据就近原则选择上网,能取代一部分煤炭发电,综合利用率在 70%以上,进而达到环保、节能的目的。分布式能源为不适合建设大型电站的区域和电网不能覆盖的区域提供能源,为当地的居民提供高质量、可靠的清洁能源。在雾霾肆虐的环境下,国家加大对环境的治理力度,这样中国对清洁能源的需求加大,给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带来很大的发展契机。再加上中国积极与国外签订协议,扩大对天然气的输入量,国内天然气管网也在不断完善,为天然气的应用打好了基础。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关注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的发展,很多企业也开始对分布式能源展开投入。
2015 年末,中国已经建设了 1000 多个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并计划建造 10 个分布式能源示范区,由此可见国家对分布式能源的支持。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发展,电气使用范围的扩大,环保压力的不断加大,对天然气的需求快速增长,天然气在能源变革的浪潮中占据重要地位,对中国小康社会的建设,以及实现中国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3.3 新能源产业在电力结构中比例逐步提升。
中国经济在快速增长的同时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在节能节排和供电不足的双重压力下,扩大传统电力工业是行不通的,新能源成为唯一的出路。节能减排使得火力发电投资不断减少,新能源的投资逐步增加,新能源使用使得电源类型朝着清洁方向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的电力企业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供给不足,导致消费系数下降,这对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在节能减排的压力下,新能源在电力发展结构中比例逐步上升。新能源发电一方面能补充以火电为主的电源结构,改善电力供应,优化电源结构,缓解局部地区电力紧张的现状。另一方面,面对资源枯竭的现实,新能源对化石能源的替代将更加明显。在大力提倡低碳经济的形势下,新能源发电对降低环境污染起着重要的作用。
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方式也在从粗放型向集约型增长转变,过去电力企业粗放式、一味追求规模速度的发展方式已经不在适合当前经济的发展。
在新常态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转换思路、顺势发展,走适合自己的路,不断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在发展中要更加注重效率进而质量,基于对清洁能源的需求,能源结构也在不断地变化,未来更加合理、健康的能源格局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新能源企业中,具有优势的企业未来将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4.3.4 新能源产业国际合作态势明显。
能源是经济发展的支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能源,能源安全又关系到国家的安全,能源是支撑经济发展的国之大事。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能源安全问题关系到世界各个国家,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独立解决能源问题。面对全球能源安全问题,以及中国经济转型的压力,中国需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在国际能源安全中积极参与,与世界各国一起解决能源安全问题,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保障本国的安全,促进中国经济的转型。
1993 年,中国成为石油进口国,在全球 33 个国家积极执行了 100 多个国际合作的油气项目,建立了五大国际油气合作区。2009 年以来,中国 3 家石油央企在海外并购支出超过 1000 亿。在全球范围内,石油产业海外并购进入了"中国时代".2014 年,中国在加拿大投资的第一大风电项目并网发电,第一次实现了自主开发和运营。中外合作"遍地开花".2015 年,中核集团投资 128 亿美元,自主研发的华龙一号出口拉美,这标志着中国自主研发的核技术首次"出海".以前中国参与的国际能源合作大多采取并购的模式,这次核电出口的不仅仅是资金,在阿根廷核电项目中,中国核电集团提供了大部分机器设备的供应和技术服务,这样标志着中国自主研发能力的提升。
目前,中国新能源企业"走出去"的时机已经成熟,"一带一路"计划的提出,标志着全方位对外开放。积极推动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上各国之间的合作,拉紧彼此之间的经济关系。"一带一路"也是中国参与国际能源合作的绝佳机会。在"一带一路"上多为发展中国家,大多数国家对电力的需求较大,但都缺乏电力。与这些国家相比,中国企业在电力装备和技术等方面都具备较高的水平,电力企业"走出去",不仅可以帮助这些国家发展电力,弥补供给的不足,而且会带动中国电力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中国电力行业存在生产过剩的现象,然而在东南亚和西亚的一些国家都存在缺电的情况,中国电力企业"走出去"可以消耗国内电力的生产过剩,恰逢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