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国内生物制药行业经营状况评估
【第一章】中国生物制药业发展现状探究绪论
【第二章】数据包络模型与Malmquist生产率指数
【第三章】DEA模型指标的设定及数据来源
【第四章】我国生物制药行业绩效的实证分析
【结论/参考文献】生物制药行业健康发展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5章 结论与对策建议
5.1 结论
本文首先运用BCC模型对我国25家生物制药行业主要上市公司2008-2012年间的经营绩效进行静态评估,根据所得到的数据进行了横向以及纵向比较分析,然后结合了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样本期间内生物制药行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变换进行了动态评价。研究结果显示:
第一,从静态评估来看,首先通过横向比较分析,总体而言,可以得出25家生物制药上市公司的CRS值、VRS值以及SE值均在相对较高的水平值。但就个体企业而言,除少数上市公司外,其他大部分公司均属于技术效率水平无效范围内。
紧接着在进行纵向比较,可以得出,从2008年开始一直到2012年,每一年的技术效率有效的样本生物制药公司的个数趋势基本为先上升后趋于不变,而纯技术效率水平有效的公司个数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与此同时,在2008-2012年,这25家样本公司所表现出规模报酬递增的趋势,是因为该行业属于新兴行业,技术水平在不断开发以及提高,新的技术在不断成熟。由于规模效率明显偏低,样本期间内我国生物制药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普遍不高,亟需改善。可以发现,静态效率评价提供的信息很有限,难以给出明确、有效的政策建议。但是,得到规模效率水平相对较低的结论,可以印证样本生物制药上市公司普遍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的判断。
第二,从动态评估来看,技术水平以及纯技术效率水平的下降呈现变化是全要素效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与此同时技术效率呈现微弱的下降态势也是推动全要素效率下降的原因之一。由Malmquist指数及其分解具体分析,可以得出,有56%的样本公司存在较为严重的单倾现象,即要么技术效率值较高而技术进步值较低,要么技术进步值较高而技术效率值较低,如果再加上两方面值都低的样本公司,该比重将高达72%;那么相对的28%的样本公司其技术效率值和技术进步值均较高的企业数量就明显偏少了。
5.2 对策建议
5.2.1 扩大规模效率水平,发挥自主优势
由上述结论已经知道,由于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处于发展初期,并且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增长迅猛,但大部分生物制药公司存在规模效率低的问题。生物制药公司应在规模报酬递增的状态下,适当扩大生产能力,专注公司核心技术的研发,专心于该核心技术为基础开发的产品的商品化并大力开拓销售,发挥自己公司的优势。以莱茵生物为例,该公司规模效率值较低,且处于规模报酬递增的状态,该公司可通过本身的一整套植物提取物的研发、生产技术工艺,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核心技术为基础,扩大植物提取物产品的生产能力,发挥其公司在这方面的核心优势。
5.2.2 并购获取综合学习基础,加快发展
相较于国外制药公司数十年甚至数百年的发展并沉淀下来的综合学习基础能力,我国生物制药产业起步较晚,那么这方面能力毋容置疑相距甚远。而且,通过上面的实证我们发现,大部分的生物公司的技术能力以及功能能力普遍存在问题。因此,上述的 25 家生物制药公司可利用作为上市公司具有一定的资金融通优势,择机可采取并购的方式,去收购兼并与自身企业的具有相关技术特征的面临破产亦或者资金面临的短缺状态的国外公司,虽然这些公司可能由于确定战略边界失败或者放弃优势战略等种种原因而出现困难甚至破产,但这些国外制药公司沉淀下来的综合学习基础确是宝贵的资源。收购这些公司已获得该公司的综合学习基础能力现时的代价也许比较巨大,但未来为企业所带来的利益却难以衡量的,而且就够加快企业的发展速度。
5.2.3 加强大学合作,增强公司技术能力
跟领先型的生物制药研究型大学的紧密联系与合作,有利于增强我国生物制药公司的技术能力。以 1994 年处于领先地位的美国 25 家生物制药公司为例,此时,到商品化新兴的生物技术开始启动之后将近 20 年。仅 Amgen(安进公司)、Genentech(基因泰克公司)、Chiron(奇龙公司)、Genzyme(健臻公司)、Biogen(生物基因公司)、Immunex(伊芒内克斯)以及 Genetics Institute(遗传基因研究所)7家的收入超过了1亿美元以上,而且只有前4家公司实现盈利。
其中Amgen、Genentech 和 Chiron 3 家公司都与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并因此得到不少帮助。与此同时,Genzyme 的技术能力是在 MassachusettsInstitute of Technology 中得到发展以及 Biogen 和 Genetics Institute 的技术能力都是在 Harvard University 的环境中得到滋养。而上述我国 25 家生物制药公司到 2012 年,仅中牧股份、长春高新、升华拜克、天坛生物、双鹭药业和科华生物 6 家公司的收入额达到 10 亿人民币以上,因此,我国生物制药公司应该加强与我国领先型生物制药研究大学的合作,加大学校对于技术研究的资金支持与投入,以增强公司技术能力。
5.2.4 建设人才队伍,提高员工综合素质
人才在任何时候都是第一竞争力,加强建设人才队伍、提高员工综合素质是降低生物制药公司的成本、提升生物制药行业经营的效率的主要途径之一。一、加强对生物制药企业内现有员工的教育和业务培训,鼓励员工通过多种途径接受教育,如互联网视频课程、课外辅导班、参加业务技能竞赛等,以此来提高员工的业务能力和理论水平,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二、积极引入高素质人才充实到生物制药企业职工队伍中,并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完善的晋升体系,以留住人才,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三、建立必要的奖惩制度和考核机制,实行业绩考核制,将个人收入与个人完成的考核目标进行挂钩,并对业务完成较好的员工给予一定的精神及物质奖励,激发员工继续努力工作的热情。对工作能力较强、表现较好的员工,根据晋升体制对其进行工资晋级、职务晋升,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员工的积极性,增强生物制药行业经营的内在动力。
参考文献:
1.Wade D.Cook,Larry M.Seiford.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Thirty years on[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09,192:1-17.
2.P.N.Subba Narasimba , Sohel Ahmad , Sudhirkumar N.Mallya.Technological knowledge and firm performance of pharmaceutical firms[J].Journal of Intellectual Captial,2003,4(1):20-33.
3.Eduardo Gonzalez,Fernando Gascon.Sources of productivity growth in the Spanish pharmaceutical industry[J].Research Policy,2004,33:735-745.
4.Haritha Saranga,B.V.Phani.The Indian Pharmaceutical Industry-An overview of internal efficiencies using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http://ssrn.com/abstract=5 44802 ,2004.
5.Haruthe Saranga.Multiple objective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as applied to the Indian Pharmaceutical Industry[J].Journal of the Operational Research Society, 2007,58:1480-1493.
6.Akihiro Hashimoto,Shoko Haneda.Measuring the change in R&D efficiency of the Japanes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J].Research Policy,2008,37:1829-1836.
7.Haruthe Saranga,B.V.Phani.Determinants of operational efficiencies in the Indian pharmaceutical industry[J].International transactions in operational research,2009, 16:109-130.
8.Haruthe Saranga,R.D.Banker.Productivity and technical changes in the Indian pharmaceutical industry[J].Journal of the Operational Research Society,2010, 61:1777-1788.
9.H.S.Pannu,U.Dinesh Kumar,Jamal A.Farooquie.Efficiency and productivity a nalysis of Indian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using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J].Int. J.Operational Research,2011,10(1):121-136.
10.Favero,Papi.Technical efficiency and scale efficiency in the Italian banking sector:A non-parametric approach[J].Applied Economics,1995,27(4):385-395.
11.Cummins,Tennyson,Weiss.Consolidation and efficiency in the US life insurance industry[J].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1999,23(2-4):325-357.
12.Jens Schmidt Ehmcke,Petra Zloczysti.Research efficiency in manufacturing- -An application of DEA at the industry.http://ssrn.com/abstract=1460765,2009.
13.时锐。我国造纸行业上市公司的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8.
14.莫再隆。基于 DEA 模型的家电业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研究[D].湖南大学。2008.
15.崔荣。基于 DEA 模型的中国电力上市企业经营绩效评价与实证分析[D].西北 大学。2008.
16.李春顶。中国制造业行业生产率的变动及影响因素--基于 DEA 技术的1998~2007 年行业面板数据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12)。
17.王晓东。中国高科技上市公司经营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暨南大 学。2009.
18.李向前。我国钢铁业上市公司经营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D].重庆大 学。2010.
19.胡东。我国银行业经营绩效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大学。2010.
20.刘玉海,吕坤。中国酿酒业上市公司的效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 DEA-Tobit 两阶段模型[J].财经论丛。2010,(03)。
21.郑杰阳。基于 DEA 的我国节能环保上市公司绩效[D].江苏大学。2010.
22.赵丽红。基于 DEA 的我国旅游上市公司绩效评估研究[D].北京工商大 学。2010.
23.吉生保,周小柯,赵海斌。中国机械设备行业经营绩效评价及影响因素--基 于超效率 DEA-Tobit 模型[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33(01)。
24.钱侃,夏洪胜。基于 DEA 模型的通信服务业上市公司效率的实证分析[J].科技 管理研究。2011,(20)。
25.童梅芳。基于 DEA 模型汽车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1.
26.吉生保,周小柯,赵海斌。中国食品饮料行业经营绩效评价及影响因素--基 于 SORM-BCC 和 Malmquist 的 DEA-Tobit 模型[J].上海经济研究。2011,(09)。
27.程方楠。基于 DEA 的中国寿险业经营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重庆工商大 学。2012.
28.王启凤。我国生物制药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评价[D].厦门大学。2002.
29.李 喜 凤 . 医 药 行 业 上 市 公 司 业 绩 DEA 有 效 性 分 析 [J]. 现 代 管 理 科学。2006,(12)。
30.傅毓维,尹航,杨贵彬。基于混合 DEA 模型的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经营效率相对有效性评价[J].中国管理科学。2006,14(05)。
31.刘健忠。我国医药高新技术产业科技投入绩效评价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9,27(02)。
32.尹学慧。基于 DEA 模型的我国医药上市企业经营绩效评价[J].商场现代化。2009,(574)。
33.刘利新。基于 DEA 模型的医药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研究[D].中南大学。2009.
34.夏立政。医药制造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
35.王蕴翠,张小虎。广东生物医药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基于 DEA 模型的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0,(599)。
36.龚斯闻。我国上市公司生物医药行业业绩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中国商界。2010,(03)。
37.王瑞。我国医药类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
38.宋马林,王舒鸿,汝慧萍,张延海。中国新兴生物企业的生产效率及其不确定性--基于 DEA 和神经网络模拟的面板数据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管理。2010,(10)。
39.张刀锋,马爱霞。基于中国制药业上市公司的综合绩效评价研究[J].经济管理者。2011,(08)。
40.许晶,李野,于艳艳。中国医药制造业7个子行业生产效率实证分析[J].中国新药杂志。2011,20(18)。
41.靳洁。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 R&D 投资影响因素研究[D].燕山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