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古人笔记《快雪堂日记》中的气象资料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11-25 共2360字
论文摘要

  一、引言

  历史文献主要分为官私文献、地方志、档案、日记四大类。

  日记类文献主要包括文人笔记、日记、书信等。 既往研究主要从文学视角与历史视角两方面入手。 文学视角是通过日记文献对当时的社会风气、文化传播、艺术氛围、文人思想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唐诗宋词反映了当时文人雅士的业余生活;《味水轩日记》、《六研斋笔记》 反映了李日华绘画史观的转变;《畏斋日记》则描绘了清代徽州的乡村环境。历史视角则通过日记反映了当时的政治背景、官场现状等。 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研究主要兴起于 20 世纪 20 年代,由竺可桢发表的 《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拉开研究序幕,之后不断有学者利用历史文献重建历史气候。 21 世纪开始,文人笔记的资料研究开始兴盛:满志敏、杨煜达、刘炳涛、方修琦、张学珍、萧凌波、马悦婷等人利用《己酉被水纪闻》、《湘绮楼日记》、《翁同龢日记》、《味水轩日记》、《畏斋日记》 等文人笔记研究古代的温度、降水、沙尘等气候要素,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改进了量化分析研究方法,对文字描述进行指标化和分等定级,使得历史资料与现代气象要素可以进行对比和转换。 因日记中的资料丰富、记载详细、直观性强、细致度高等特点,日记里记载的气象信息通过提取、整理、统计,在重建历史时期气候方面有利于复原阶段性气候细节、特征以及一段时间内的天气变化过程。

  二、历史气候与古人笔记

  目前,利用古代文人笔记重建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研究内容渗透气象要素的各方面,例如气温、湿度、降水、风等。主要有重建了江西婺源地区的降水与温度,湖南长沙、衡阳地区的春、冬半年温度与梅雨期降水,北京地区的沙尘天气现象与降水,上海地区的冷暖与降水等。

  对利用文人笔记重建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的相关文章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可得出:各项重建内容基本都是研究具有典型特点的时间段,如明清小冰期、相对偏暖的唐代时期等;在研究方法方面,学者们主要使用定性分析法,如文献分析比较法、物候法、半定量分等定级法,对旱涝、冷暖进行先分等级后分析,定量转换法主要是回归方程法、指数法等。在温度、降水、梅雨期、沙尘天气重建方面,古人笔记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料,利用科学的研究方法,为后来学者的学术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经验与借鉴。 因此,古代文人笔记在历史气候研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与价值。

  三、《快雪堂日记》

  《快雪堂日记》 由明代文人冯梦祯所着。 冯梦祯(1546-1605),明代诗人,字开之,号真实居士,今浙江嘉兴秀水人。《快雪堂日记》为《快雪堂集》的卷四十七至卷六十二部分。日记记录了作者 1587 年至 1605 年间(万历十五年至万历三十三年)隐居杭州嘉兴地区的生活细节,期间冯氏两次遭遇罢官:第一次因“夺情”事件,对邹元标表达了同情,而得罪当朝首辅张居正,病免;1592 年复官,后官居翰林院庶吉士、国子监祭酒;1599 年再次遭遇贬职, 遂从此开始了隐居生活。 现如今,对冯梦祯本人的学术研究多局限于文学研究与人物生平研究,如他的《快雪堂集》、《快雪堂漫录》、《历代贡举志》 等着作受到现今文学学者的广泛关注,以及他所收藏的王羲之《快雪时晴帖》也成为研究焦点。 胡玺则在他的论文中详细介绍了冯梦祯的生平、交友、作品及日常生活与环境。

  四、《快雪堂日记》中的气象资料

  《快雪堂日记 》中共有气象记录 1388 条 ,晴雨记录 1278 条,其中晴天 596 条、阴天与多云共 154 条、雨天 528 条;感应记录 437 条,冷暖感应有 331 条,剩余 106 条为风力风向感应记录; 物候记录有 222 条;谚语预报记录与奇异天气现象共 29 条。例如:“阴,闻微雨。裕甫觅笋舆得五,余与伯宏、唐卿先,而王问琴,云台继之上舆,转小巷便有数点雨,已而转疾,旋止。

  登舟即雨,夜,风雨凄然而风尤劲”,详细描述了当天天气由阴转微雨又微雨转疾的一个过程。 “阴,晴。 连日暖”这条记录,不仅描述了当天天气状况,还反映了当天的冷暖状况。 “晴。 徐生滋胄先至,拉游其家冶坊浜园,竹树甚茂,木芙蓉盛开如锦绣,旁带邻坟长松数百树,惜无精舍憩息耳”,通过记录可知植物竹、木芙蓉的物候信息,从而推断当时的气候情况。 “是日,坏牌坊四座,大树拔起不知其数,东池北大柳亦拔起,时宁房亦毁,破头,几至损命”,通过与地方志的比对可知,该记录详细描述了一场台风天气现象。 利用晴雨记录可以重建干湿状况, 感应记录可重建冷暖状况,物候记录可作为复原当时气候状况的辅助信息,而谚语记录、奇异天气现象记录则可加以地方志等其他历史文献的共同分析,重建出当时的极端天气现象。 由此可见,《快雪堂日记》中的气象记录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对复原当时的历史气候具有关键作用。

  五、结语

  通过对《快雪堂日记》中的气象信息进行分析了解,可知文人笔记在历史气候变化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资料与历史价值,晴雨记录、感应记录、物候记录等信息为重建当时的降水、 温度提供了直接参考作用。

  从气象方面解读古人作品, 不仅为了解古人生活环境、古人心境和文学意境等提供了侧写环境,还为重建历史气候提供了宝贵而真实的史料。 因此,对文人笔记的研究,不仅要注重它的文学价值、历史价值,还应关注它的现实价值, 从中提取有用信息为预测、模拟今后气候变化趋势提供历史参考情景。

  参考文献
  
  [1] 满志敏.中国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9.
  [2] 满志敏,李卓仑,杨煜达.《王文韶日记 》记载的 1867~1872年武汉和长沙地区梅雨特征[J].古地理学报,2007,9(4):431-438.
  [3] 杨煜达,满志敏,郑景云.清代云南雨季早晚序列的重建与夏季风变迁[J].地理学报,2006,61(7):705-712.
  [4] 刘炳涛,满志敏.《味水轩日记》所反映长江下游地区 1609~1616 年间气候冷暖分析 [J].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12,27(3):16-22.
  [5] 张学珍,方修琦,田青,等.《翁同龢日记 》记录的 19 世纪后半叶北京的沙尘天气[J].古地理学报,2006,8(1):117-124.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