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邓禹家族的政治家文学及其历史影响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刘德杰
发布于:2017-07-06 共8270字
  【提要】邓禹家族是东汉世族中 “可以为后世法”的文化典范。他们注重德行与文学教育,培养了矜重内敛、好尚学问而不弃武略的家风。邓禹家族文学主要是政治家的文学,以严密的理性分析见长,彰显了邓氏政治家经纬天下的胸怀与韬略,对汉魏政治、经学、文史之学影响很深。
  
  【关键词】东汉文化 邓禹家族 世族典范 文德教育 文学成就。
  
  清人唐甄 《潜书·鲜君》说:“世族贵家,其子孙鲜有贤者。” 邓禹家族 却 不然。邓禹是东汉 “元功之首”,孙女邓绥为和帝皇后,终身临朝称制,这个兼功臣与外戚身份的大家族代有良才,兼资文武。由于政治地位非常显赫,历来关于邓禹家族的研究往往集中在政治方面,对其 “文学”方面罕见关注。东汉的 “文学”观念,实以经学为主而涵盖史传、文学、谶纬各科,其“审美意义在于以道德、礼义的教化价值作 为 评 判 依据”. 邓禹家族注重德行与文学教育,培养了矜重内敛、尚文好学的家风,成为世族中 “可以为后世法”的文化典范。邓氏家族文学主要是政治家的文学,以严密的理性分析见长,彰显出了邓氏政治家经纬天下的胸怀与智慧,对汉魏政治、经学和文史之学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邓禹家族的文化典范性。
  
  在东汉功臣家族中,邓禹家族是敦励儒学的典范。光武帝好儒术,功臣亦多儒者。 建武十三年 (公元37年),全国统一,光武帝 “欲偃干戈,修文德,不欲功臣拥众京师”,贾复、邓禹乃 “并剽甲兵,敦儒学”,“既还私第,阖门养威重”, 其他功臣群起效仿,光武帝偃武兴文之国策由此得以顺利实施。贾复,字君文,南阳冠军人。“少好学,习 《尚书》。事舞阴李生,李生奇之,谓门人曰: ‘贾君之容貌志气如此,而勤于学,将相之器也。’”贾复为人刚毅方直,多大节,为 “云台二十八将”之一。贾复子宗,字武孺, “少有操行,多智略”,“兼通儒术, (章帝)每宴见,常使与少府丁鸿等论议于前。”邓禹,字仲华,南阳新野人。十三岁能诵 《诗》,游学长安,与光武 帝刘 秀 相识。天下初定,邓禹 “常欲远名势”, “笃于经书,教学子孙”. 贾、邓二人可谓通儒鸿才,在东汉功臣中具有非同一般的典范意义。可以说,东汉功臣从军功起家到经学世族的转型正是从邓、贾开始的。然而,贾复早卒,其族亦人丁不旺,家族代表性不强。邓禹家族则不然,人丁兴旺,俊才辈出,成为东汉世家大族之翘楚。 《后汉书·邓禹列传》曰:“邓氏自中兴后,累世宠贵,凡侯者二十九人,公二人,大将军以下十三人,中二千石十四人,列校二十二人,州牧、郡守四十八人,其余侍中、将、大夫、郎、谒者不可胜数,东京莫与为比。”笔者依据范晔 《后汉书》、袁宏 《后汉纪》、陈寿 《三国志》统计了东汉邓禹家族入史传者,包括汉末邓芝在内,传衍六代以上,总计50男、2皇后,其中31人封侯,3人官至三公,与范晔的说法基本吻合。《隋书·经籍志二》曰: “后汉有 《邓氏官谱》……晋乱已亡。”这是迄今所知最早的士族族谱,虽内容不详,但至少说明:邓氏家族仕宦显达,足以列出谱系。东汉士大夫罕见不通经学者。邓禹家族有如此庞大的官吏队伍,也就意味着有如此庞大的儒士队伍。东汉世家大族无不以经学为传家之本,邓禹家族的典范性不言而喻。
  
  在东汉外戚家族中,邓禹家族是以 “文”、 “德”传家的典范。东汉一代,兼有功臣与外戚双重身份的世家大族有阴兴、马援、窦融、邓禹、梁统五家,各家的开国功臣皆通经史传记,子孙亦不乏着名文士。光武帝阴后、明帝马后、章帝窦后、和帝邓后、顺帝梁后皆有才学,马后与邓后均为着名贤后,博学能文,有文传世。阴、邓两家皆出南阳,以敬慎礼法与谦退俭约着称;马援、窦融、梁统来自关西,谨约自守,而三家子孙皆有豪奢、恣肆、不拘礼法之习,关西豪放不羁之风在他们身上时隐时现。阴氏家族本为齐管子之后,楚汉之际迁于楚,居新野。阴氏家族既好神仙,又好巫术,阴子方祭灶神,阴长生求仙问道,和帝阴皇后迷信巫蛊之术,道家与道教之风在阴氏身上表现明显。邓氏家族则是秉礼好儒之家,和熹邓后甚至坚决反对巫蛊与淫祀,表现出清醒的理性精神。马援与邓禹在谋略、学识、教育子孙等方面皆可媲美,少时所习也同为 《诗》。马援家族亦人才辈出,马援子马廖、马防,从子马严,马严子马续、马融,皆通经艺,晓武略,亦可与邓禹家族之英才并驾齐驱,在文学上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东汉一代,马、邓两家堪称兼容功臣、外戚、文化三重身份的世族 “双璧”.然而,马援生长关西,靠近西北边地,范晔论其一生行事,谓之 “伏波好功,爰自冀、陇”,精确地概括了马援的文化性格及其地域渊源。邓禹生长于楚夏之交的南阳,范晔说他 “元侯渊谟……静其如愚”,“渊”、 “静”二字正抓住了邓禹文化性格之根本。楚夏之交在战国时期即为老庄道家文化覆盖的重点区域,邓禹的 “渊静”、“常欲远名势”,或许正是源自南阳悠久的老子文化。总之,从东汉尊儒重文、尚德轻功的主流倾向看,邓氏比其他功臣外戚家族更具代表性;自文化的地域倾向而言,东汉朝廷推崇矜重守礼的人格风范,是典型的中原文化,邓禹家风正是如此,马、窦、梁三大家族却有明显的豪放尚功的关西文化倾向。显然,邓禹家族的文化性格更能代表东汉人文思潮的主流倾向。
  
  二、邓禹家族的文德教育。
  
  邓禹家族突出的文化性格是与其世代相传的文德教育分不开的。邓禹是其家族教育传统的开创者。两汉之际,邓禹家族已是郡县着姓。刘秀经营河北,邓禹策马相追,与其 “谋谟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成为名副其实的 “元功之首”.建武初拜大司徒,封高密侯。建武十三年 (公元37年)退隐。建武中元元年 (公元56年),光武帝封禅泰山,特征邓禹行司徒事随行。明帝即位,拜为太傅。永平元年(公元58年)五月卒,年五十七。
  
  光武帝尊崇儒术,多举用经学博通之士入参朝政。儒学首重修身与齐家,以邓禹为首的功臣群体本以儒者居多,国家统一后,他们率先成了敦励儒学、修养礼法的典范。东汉社会,“户习七经”, “士民秉礼”, 光武君臣率先垂范,功莫大焉。 “元功之首”邓禹是光武帝功臣中最为杰出的一员。
  
  邓禹笃于经书,非常重视子孙的文化与德行教育。邓禹有清醒的家学家风意识---令十三子各守一经,“既以武功书之竹帛,兼以文德教养子孙”. 《后汉书·邓禹传》曰:“禹内文明,笃行淳备,事母至孝。天下既定,常欲远名势。有子十三人,各使守一艺。修整闺门,教养子孙,皆可 以 为后 世法。资用 国邑,不修产利。”范晔在 《邓寇传赞》中说,邓禹 “勋成智隐,静其如愚”.“内文明”既指有自知之明与知人之明,也指富于内省精神,正所谓 “静其如愚”,宠辱不惊。邓禹有自知之明,知己功高权重,恐逆光武帝之志,遂与贾复 “剽甲兵,敦儒学”;邓禹有知人之明, “每有所举者,皆当其才,光武以为知人”.《后汉纪》卷14曰: “(和熹邓后)与叔父邠及诸兄语,常问祖父禹为布衣佐命时事。邠为说结发殖业,着名乡闾。遭世祖龙飞,杖策归德,征伐四方,天下大定。功成之后,闭门自守,事寡姊尽礼敬,训子孙有法。……后未尝不叹息流涕,言: ‘立德之苦,乃至于斯。’”邓绥所谓 “立德”,实包括建功、立德、 “殖业 (研习经学)”在内。可见,邓禹在子孙教育方面用心良苦,他以身作则,亲自训导,建立起功德与学识并重的家教观念,于家族发展泽被久远。邓禹儿子中,少子邓鸿好筹策。汉明帝与邓鸿议论边事,认为他具将才,就拜为将兵长史。章帝时,邓鸿为度 辽将 军。和帝初,鸿随窦宪击匈奴,有功,征行车骑将军。从上引邓邠教育邓绥的话可以看出,邓邠也是德行学问并修之士。
  
  据 《后汉书·邓禹传》载,邓禹十三子中,惟第六子邓训 “不好文学”,此处所谓 “文学”主要是指章句之学,邓训的文、德修养都不错。邓训今无文章留存,不过,《后汉书》本传记载了他劝说部署安集羌胡的一段话,略可管窥其文学素养。其文曰:“今张纡失信,众羌大动,经 常屯 兵,不下二万,转运之费,空竭府帑,凉州吏人,命悬丝发。原诸胡所以难得意者,皆恩信不厚耳。今因其迫急,以德怀之,庶能有用。”这段话以四言为主,简劲生动,体察人情,恩威相济。 《论语·季氏将伐颛臾》曰:“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邓训的安边策略体现的正是儒家文德思想。不仅如此,邓训对子弟的德行与学业修养,要求严格,甚至苛刻。《后汉纪》卷14曰 :“(邓)训,闺庭甚严。诸子进见,未尝赐席。至于 (和熹邓)后,事无大小,每辄咨之。” 《后汉书·邓训传》亦曰:“训虽宽中容众,而于闺门甚严,兄弟莫不敬惮,诸子进见,未尝赐席接以温色。”《后汉书·和熹邓后纪》亦载 :“六岁能 《史书》,十二通 《诗》、 《论语》。诸兄每读经传,辄下意难问。志在典籍,不问居家之事。……父训异之,事无大小,辄与详议。”可以看出,邓训家中,子弟从小都要接受严格的文学教育,兄弟姊妹之间,讨论问难,切磋琢磨,学风很好;同时,邓氏家教,宽严相济,形成了良好的自律传统。从邓训对待子女经传研习的态度看,邓训所谓 “不好文学”,应当是指不好死守 “家法”的章句之学,对于经世致用的博通之学,他是不排斥的。邓训有五子一女:骘、京、悝、弘、阊及邓绥。邓骘今存一文,严 可 均《全后汉文》题名 《上疏自陈》。邓弘少习 《欧阳尚书》,入授安帝,诸儒多归附之。邓绥好学成习,终身不辍。《后汉书·和熹邓后纪》云:“太后自入宫掖,从曹大家受经书,兼天文、算数。”邓后今存自拟诏书若干篇。
  
原文出处:刘德杰. 东汉邓禹家族的文德教育与文学成就[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2,(03):107-112.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