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历史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中民族文化传承意识培养的策略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12-25 共4603字
论文摘要

  二○一四年玖月上半月防城港是北部湾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区, 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 例如, 史前文化、 骆越文化、 中原汉文化、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文化、 南珠文化、 紫砂陶文化、 京族文化等等。

  〔1〕但由于长期的经济、 教育发展滞后, 信息闭塞, 致使壮族、 京族、 瑶族等边远地区的优秀民族文化传统不但没有得到弘扬和传承, 反而在生存的巨大压力下被扭曲和淡忘。 因此, 在历史教学中加强保护当地的民族文化, 探寻当地民族文化传承的有效途径十分必要。 特别是时下国家把防城港地区的开发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落实这些战略的定位, 教育事业必须有新发展,〔2〕面对边境地区的群众文化需求, 防城港地区的教育必须进行全面开拓, 从而构建新型的海洋文化城市和民族文化城市, 以适应防城港地区战略升级的需要。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 历史教师在教学中需采取相应的策略, 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传承意识和民族文化认知感, 推进地方民族传统特色教育产业发展。

  一、 历史教学中民族文化传承的意义

  民族文化传承的内核是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发展, 是一个民族发展的根脉, 是凝结民族情结的纽带, 而现阶段的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正确民族意识和民族文化的认同感。〔3〕有鉴于此, 笔者认为利用历史的学科资源优势担当起民族文化传承的责任十分必要, 其作用主要有:

  (一)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学校是文化交流和传播的平台,挖掘、研究、传承民族文化是其不可推卸的重要职责、在历史教学中灌输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观,对于防城港地区壮族、瑶族、京族等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开发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在学校这个大的文化平台下,历史教师要做到学有专长,着眼于壮族、瑶族、京族等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让学生了解壮、瑶、京等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困境和任务,培养更多民族文化传承人,最终使民族文化得到更好的保护和有效应用.
  
  (二)有利于突出办学特色和影响力

  个性化、特色化的办学,有利于促进学校的发展,拓展学校的影响力、历史教学在传播民族文化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即通过对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传承,能够突出学校的办学优势与特色,形成比较优势,促进学校的发展,提高学校的影响力、除此之外,历史教学立足防城港的地域特点、文化传统、学生发展要求与教学现状,有利于搭建学校多样化发展新平台,推进新型综合高中和特色高中建设,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机会和资源,形成独特的教育风格和学校文化.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民族文化素养

  民族文化往往表现出多方面的情感既有欢快活泼、热烈奔放的内容, 也有诙谐幽默、 庄严凝重的内容。 在历史教学中传承和发展这些民族文化内容, 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陶冶学生的情操。

  〔5〕另外, 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及培养民族文化传承人都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四) 有利于民族团结和边境安宁

  防城港地区有着多样的民族和丰富的文化, 同时还存在漫长的陆、 海边境。 特殊的地域和民族环境决定了在该地区进行民族文化传承的必要性, 有助于增加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进而增强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荣誉感, 最终能够实现民族团结与边境和睦。 因此, 身处该民族地区的教育工作者, 特别是历史教师, 要发挥学科所长, 把历史与民族、 爱国情感紧密结合, 要在历史课堂教学中采取相应措施传承与发展民族文化, 让更多的学生全面认识民族文化的内涵。 这对于把握少数民族文化的精髓、 保护多元文化、增加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 促进民族团结和民族认同,以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富民兴边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6〕
  
  二、 历史教学中民族文化传承意识培养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防城港市地处中越边境, 近些年来社会经济发展较快,但仍属于欠发达地区, 由于种种原因, 历史教育落后于广西其他地区。 归纳起来, 历史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 思想观念重视程度不够

  在教学过程中, 一些任课教师将主要精力放在历史事件、 人物、 时间等方面, 而对民族文化的内容、 时代环境考虑较少, 忽视了民族文化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给历史教学带来不利影响。

  (二) 历史教学模式存在不足

  由于受到传统观念、 师资等因素的制约, 历史教学中目前主要采用集体授课的方式, 难以照顾到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 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存在不足并忽视了自身的课堂训练。〔7〕学生在民族文化学习中产生分化, 部分学生自信心提高, 并真正掌握了所学的民族知识, 而其他一些学生则忽视民族文化内涵的学习。 在千篇一律的大课堂环境下, 缺少教学实践活动, 限制了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提高, 从而使历史教学陷入被动的局面, 缺少实质的影响力。

  (三) 历史教材编写存在缺陷

  历史教材缺乏特色, 对民族文化的内容编排较少, 所占比例不多, 不能适应教学的需要, 也影响到民族文化知识的认知和普及。 需要改变这种局面, 在编写完善的教材的同时也要提升民族文化内涵的深度, 以便更好地指导教学工作, 从而全面、 深入地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 让学生真正地认知民族文化和提升民族情感。

  三、 历史教学中民族文化传承意识培养的策略

  (一) 转变思想观念, 提高思想认识

  在历史课程教学中, 任课教师要转变思想观念, 认识培养学生民族文化传承意识的重要性。 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 将骆越文化、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文化、 京族文化、 现代革命文化等内容更好地融入课程教学中, 进而加深学生对这些内容的了解, 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使民族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二) 改进课堂教学模式,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首先, 重视民族文化知识的讲解, 向全班学生讲授民族文化相关的教学内容。 可以通过播放视频, 展示图片等,加深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识, 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兴趣。

  例如, 在学习京族文化的相关内容时, 可先给学生观看一段具有京族文化特色的民族表演, 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京族文化的印象, 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 提高教学效果。 又如, 在学习近代西方文化的时候, 要结合防城港的具体情况, 将学生引入到现代文化的学习当中。 防城港中山路保存一些骑楼建筑, 融西方建筑精华和传统岭南建筑结构于一体, 在教学中可以采用设置悬念的方式引导该部分内容的学习。

  〔8〕先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这些建筑风格, 然后提出问题: 这些建筑有哪些特征? 大约修建于何时? 有怎样的历史背景? 通过采用设置悬念的方式, 引导学生对这些内容的学习, 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印象, 使民族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 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其次, 重视学校历史教学传承工作, 防城港有很多优秀的历史文化, 在教学中要注重对这些问题的传承, 包括京族文化, 疍家文化,客家移民文化, 海洋文化等。

  〔9〕教师要采用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历史教学模式, 加深学生对防城港民族文化的认知, 从而达到文化传承的目的。

  (三) 重视历史教材编写, 指导历史课堂教学

  根据历史教学的需要, 完善教材体系设置, 在教材中增加民族文化的内容, 将民族文化内容巧妙融入到教学体系中, 降低教材的专业性和难度, 更好地适应教学的需要。

  还可以邀请专业人士, 熟悉防城港民族文化的专家开展专业讲座, 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培养学生对防城港民族文化的热爱。 此外, 课任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 制定完善的教学计划, 并考虑学生的不同情况, 坚持因材施教、 循序渐进的原则, 对民族文化内容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安排,〔10〕促进各项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使民族文化的魅力得到进一步弘扬。

  (四) 开展特色课外活动, 提高民族文化影响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 要加大实践教学环节, 拓展民族文化实实在在的影响力。 例如, 鼓励学生组织学校艺术节和联欢会, 给学生以更多的实践机会,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同时在校内外展示防城港地区的民族文化。 在展示京族文化时, 展示唱哈、 竹竿舞、 独弦琴等内容, 在演出的时候进行表演; 在宣传近代西方文化的时候, 要展示当地的建筑类型, 修建时期, 历史背景等内容; 在宣传反侵略文化的时候, 也要宣传事情的参与者、 地点、 意义等内容。〔11〕通过生动、 有特色的教学活动加深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理解, 有效促进民族文化传承。

  (五) 提高任课教师素质, 加强民族文化科研

  学校要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工作, 注重对高素质教师的引进, 同时可以聘请知名专家进行授课。 历史教师要加强学习, 注重对历史知识和民族文化理论的研究工作。 学校也要加强教学管理, 合理安排历史教学课时, 进一步完善民族团结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在民族学校教学中适量安排双语教学 (壮、 汉教学, 或京、 汉教学)。 促进民族间语言和习俗在学校中的传播, 推动边境地区汉族与少数民族及少数民族之间的交流, 盘活和发展现有的民族文化, 深化校本教研, 增强民族文化知识的创新和服务能力。

  (六) 发挥新媒体作用, 提高民族文化传承效率

  民族文化不仅是历史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同时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 其作用的充分发挥和内容的有效传承不仅依靠课堂教学, 还要借助互联网、电视、 广播、 校报等媒介。 学校在充分利用已有的传播媒介的基础上, 还要对不同的媒介进行有效的整合, 建立优质民族资源共享平台, 以加大对民族文化的宣传力度, 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从而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效果, 扩大民族文化的影响力。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 微博、微信也逐渐成为学生日常生活中获取信息的重要媒介, 在民族文化传承中应该加以合理利用, 建立民族文化信息获取、 分享、 传播平台, 以便扩大民族文化的覆盖范围, 提高历史课堂教学工作的效率。 在历史教学中充分利用新媒体的灵活多样的宣传方式, 发挥媒体的窗口作用, 多层面多角度地展示少数民族文化, 以达到传承与发扬的目的。

  〔12〕民族文化的发展是民族精神的一种传承, 而这种精神蕴含着民族的发展力, 正如钱穆先生所说: “所谓民族争存, 底里便是一种文化争存, 所谓民族力量, 底里便是一种文化力量。” 如若失去了民族文化精神, 则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13〕因此在少数民族和边境地区, 要大力弘扬这种民族文化精神, 认清少数民族文化的多元性, 从而进一步彰显出民族文化精神的最大价值。 当然, 民族文化的传承是一个系统的过程, 也是一个渐进过程, 更是家庭、社会、 政府、 学校全力协作过程。 在历史教学中, 教师应该认识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 引导广大师生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观、 民族观、 宗教观, 不断夯实各民族大团结的基础。 建设民族团结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丰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增强中华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14〕真正契合时下历史教学所追求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并最终彰显出历史教学的本质和使命。
  
  注释:

  〔1〕 吴小玲, 王利, 郭宗全. 环钦州湾历史文化遗产现状及开发利用 〔J〕 . 钦州学院学报, 2008 (2): 31-35.
  〔2〕 〔14〕 防 政 办 发 〔2011〕 186号. 防 城港 市 中长 期 教育 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1—2020年) 〔Z〕 . 2011-10-11.
  〔3〕 朱国庆. 中学历史教学中民族文化意识培养初探 〔J〕 . 中学政史地, 2010 (8): 43-46.
  〔4〕 周国茂. 民族教育应担当起民族文化传承重任 〔J〕 .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 (4): 163-165.
  〔5〕 白 红 梅. 民 族 文化的学 校 传承 和 发展 〔J〕 . 民 族 教育研究, 2011 (1): 10-14.
  〔6〕 栾靖. 中国京族文化的社会教育传承研究 〔D〕 . 南宁: 广西大学, 2013.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