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历史教学论文

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意义及其应用方法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08-30 共2472字
论文摘要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让我们了解到,在新标准的引领下,教师必须不断创新其教学方法与模式,做到既可以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加积极、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历史,又能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动力。如果可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适当穿插一些有趣的历史故事,不仅可以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这就称得上是一种很好的历史教学模式,甚至还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历史的一些心理障碍,这种教学方法应该充分运用到初中历史教学中,是一种值得大力提倡的教学方法。

  一、将故事融入初中历史教学的作用

  1. 将故事融入教学可以加强品德教育

  传统德育模式的不足之处就是严重忽视初中生所具有的心理特征,往往在讲完某段历史之后,就模式般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并没有重视学生的心灵感悟与独特个性,这样不仅很难达到德育目的,甚至还会让学生产生抵触、反感情绪。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仅仅依靠教师的说教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感受中自然而然地获得正确的情感体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讲述一些蕴含德育、有趣的小故事,通过故事学生不但可以学到知识,还可以慢慢培养正确的思想情感,这就起到了“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比如,在讲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这段历史时,倘若只给学生讲述烧毁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皇家园林,学生有可能只会觉得非常可惜,内心并没有感到十分震撼。倘若从故事的角度出发,给学生讲述圆明园具有“万园之园”的美誉,其规模之宏大可以跟世界上任何一座宫殿相媲美,建筑设计十分精美,内里摆设也是万分华丽,从而激发学生对圆明园的想象,然后再讲述英法联军将园内的稀世珍宝抢掠一空之后为了销毁其罪行,纵火烧毁了圆明园,大火烧了整整三天三夜,这样讲述的话对学生起到的效果肯定会显而易见。

  2. 将故事融入教学可以增长学生智慧

  着名哲学家培根曾说“历史使人智慧”,从这句话中我们足以看出历史在明智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清华大学非常有名的葛兆光教授也曾说过这么一句话: “历史学家应该做到穿过历史的帷幕,让历史遗迹和历史文物重新复活,并重新想象历史,不应该只是对文献进行归纳、简单地陈列文物,那样只是档案,算不上是历史。”历史不但是人类以前的真实经历,还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积淀。学习历史学生不仅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智慧,还可以培养自己思考问题的能力,能够从历史中不断进行分析和总结,对自己以后的发展大有裨益,甚至可以受益终生。

  3. 将故事融入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通过穿插故事来实施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判断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历史是真实的,丰满多姿的。历史人物的各种活动、所有历史事件的进程只有利用形象思维才能得以生动地再现。倘若缺少形象思维,历史将只会是苍白无力的文字和空洞乏味的过去。历史教材中很多繁琐抽象的内容,利用故事生动形象地讲述出来,能够让学生更容易了解和接受,缩短与历史的距离感,有利于学生形成准确的历史形象,进而加深他们对历史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其历史形象思维水平。因为历史比较久远,我们很难了解到很多历史内容的真实性,所以在学习历史时,可以利用相同历史事件不一样的故事版本,提高学生的思维判断能力,让他们学会从多个角度来看待历史人物、分析历史事件。让学生课下搜集整理历史故事,并在课堂上讲述出来,这就有效锻炼了学生的收集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将故事融入初中历史教学的策略

  1. 明确目的后选择故事

  在历史教学设计中,穿插历史故事的目的是让学生从故事中吸取经验教训,还是加深学生对历史的理解; 抑或是单纯的娱乐,让同学们开怀大笑,以培养他们学习历史的浓厚兴趣,教师在上课之前必须做到胸有成竹。

  所要穿插的故事以及讲完之后所产生的效果,必须以历史学习的教学目标为中心,而且还得十分具体,具有启发性。只有这样学生才更容易理解故事的真正含义,从而去进一步思考并解决出现的问题。在课堂上所要讲述的历史故事必须能够起到为教学服务的作用,不能仅仅是为了给学生讲故事而讲故事,那样的故事教学法毫无效果。不能为历史教学服务的故事是没有用的、是多余的。这就要求历史教师不但要从故事中准确地提炼出相关的历史知识,而且还要让故事充分发挥其作用,既不能在故事中“流连忘返”,也不能对故事“浅尝辄止”,应该做到心中有数。

  2. 合理控制故事的数量与时间

  故事教学法是历史课堂上的一种教学方式,是载体,但并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加深学生对历史的理解。所以,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千万不要把历史课转变成单纯的历史故事课。倘若课堂上大部分时间都用来讲故事,就算最后可以补充落实历史教学目标,但教学效率却大大降低。因此我们不能没完没了的讲故事,而是必须掌握一定的分寸。假如一整堂课都在忙着讲故事或者设置故事情境,不仅学生手忙脚乱,教师也无法完成教学目标,等于浪费了一堂课,在这堂课中耗费学生精力的是故事本身,教学效果也不会好,这种做法恰恰违背了故事教学法的本意。所以在选择课堂故事时需要考虑故事的篇幅,按照故事所要达到的目的科学安排其篇幅,最大限度地在有限的时间内让故事更加精彩,而不单单是为了故事的具体多彩而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

  3. 充分结合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

  在课堂中采用故事教学,假若始终片面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无法有效发挥,毕竟教师才是主要的组织者与指导者。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将以学生为主体理解成“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课堂上仅仅扮演冷眼旁观的看客,这不符合新课改的理念。教师在课堂上发挥着控制课堂秩序、活跃课堂氛围、处理一系列突发事件等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在学生遇见困难时及时给予正确的鼓励与指导,也能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师在讲述历史故事时可以充分调动自己丰富的知识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把教师的思想情感、价值观念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进而达到“润物无声”的人文教育目的; 而且教师还应该将自身在课堂上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科学合理地结合起来,学会控制教学节奏和选择有效的教学手段,把历史故事有效穿插到历史教学中,进而引发学生的灵感并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培养他们大胆提问、善于思考、乐于探究的精神。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