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历史教学论文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灾害史教育

来源:学术堂 作者:万老师
发布于:2019-11-11 共9163字

历史教育硕士论文精选优秀范文6篇之第六篇:高中历史教学中的灾害史教育

摘要

  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自古以农业立国,所以对自然现象格外重视。而我国由于自然和人文等多种原因,自然灾害频发且影响严重,因此几千年来,古人对自然灾害有了充分的认识,积累了许多防灾救灾经验,并创造了许多实用的防治措施和制度。当今世界气候恶化,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威胁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

  因此,开展灾害史教育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工作。论文首先对灾害史教育及其相关概念进行了介绍和界定,并在阅读大量相关书籍和文献资料后,确定了进行灾害史教育需要遵循的理论基础。其次,从国家、历史课程标准、历史学科和学生自身几个方面论述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加强灾害史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再次,通过调查学生、访谈教师并对调查及访谈数据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发现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中灾害史教育的现状并不乐观,存在教材中灾害史内容不足、教师灾害意识薄弱、学生防灾意识不足等问题,进而从教材、教师、学生这三个方面具体而深入地分析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

  最后,针对发现的问题及问题存在的原因,提出了恰当选取灾害史素材,灵活运用灾害史教学方法,全面认识灾害史的影响,着重培养学生的防灾意识等加强灾害史教育的对策,并进行了灾害史教学案例设计与反思,在案例中贯穿了对灾害史教育的认识和实践。进行灾害史教育,通过对灾害史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前人与自然灾害英勇斗争的精神和灾害思想,吸取前人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的经验教训,借鉴前人在防灾救灾时采用的措施和制度,从而提高防灾救灾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关键词:灾害史,灾害史教育,高中历史教学

历史

Abstract

  China has a vast territory, a vast territory and a large population. Since ancient times, it has established a country with agriculture, so it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natural phenomena. Due to various reasons such as nature and humanities, natural disasters occur frequently and have serious impacts. Therefore, for thousands of years, the ancients have fully understood natural disasters, accumulated many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lief experiences, and created many practical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and systems. The world's climate is deteriorating and natural disasters are frequent, which seriously threatens human survival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herefore, it is very necessary and important to carry out disaster history education.

  The thesis first introduces and defines the disaster history education and its related concepts, and after reading a large number of related books and literature materials, determines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education of disaster history. Secondly, it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strengthening disaster history education in high school history teaching from the aspects of national and historical curriculum standards, history subjects and students themselves. Thirdly, through surveying students, interviewing teachers and analyzing the results of surveys and interviews, it is found that the current status of disaster history education in high school history teaching is not optimistic. There are insufficient content of disaster history in teaching materials, weak teacher disaster awareness, and student disaster prevention. Insufficient awareness and other issues, and then specifically analyze the causes of the above problems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ers, and students. Finally,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found and the reasons for the problem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appropriate selection of disaster history materials, flexible use of disaster history teaching methods,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impact of disaster history, and focuses on cultivating students' awareness of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other measures to strengthen disaster history education. The case design and reflection of the disaster history teaching was carried out, and the understanding and practice of disaster history education was carried out in the case.

  Through the history of disasters,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disasters, students can understand the spirit and disaster thoughts of heroic struggles between predecessors and natural disasters, learn from the experience and lessons of predecessors in dealing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and learn from the predecessors in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lief. Measures and systems adopted at the time to raise awareness of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lief, establish a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promote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Keywords: Disaster history, Disaster history education, Senior high school history teaching

目 录

  绪论

  (一)研究背景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生产力不断进步,人类社会的发展突飞猛进,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与此同时,人类活动对自然和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也日益严重,这导致全球气候恶劣,变化无常,自然灾害频发,又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威胁。仅以2010年以来部分自然灾害为例:2010年,海地发生7.3级地震,造成27万人死亡,48万多人流离失所,370多万人受灾;同年,智利发生了8.8级特大地震,并引发大海啸,802人死亡,近200万人受灾,经济损失达300亿美元;2013年强台风"海燕"席卷菲律宾,造成6009人死亡,27022人受伤,1779人失踪,有1600多万人的家园被夷平或毁坏;2015年尼泊尔发生8.1级强烈地震,造成9000多人死亡,2.2万多人受伤,还使尼泊尔文物损毁严重;2016年斯里兰卡的暴雨引发了大规模泥石流,洪灾及山体滑坡造成14万人无家可归,受灾人数逾35万;同年10月,飓风"马修"侵袭美国东南海岸,造成美国5个州共27人死亡,近200万家庭和企业电力中断,经济损失高达670亿美元;2018年6月,印度东北部连遭暴雨和洪水袭击,造成至少23人死亡、45万人受灾。由此可见,自然灾害给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威胁,"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指出:教育是减轻灾害计划的中心,知识是减轻灾害成败的关键。①因此,全球都越来越重视进行灾害教育,而灾害史教育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受自然和人为灾害影响严重的国家。我国国土辽阔,气候多种多样,地形地貌复杂多变,人口众多且分布密集,而且我国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边缘,这些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都导致我国的自然灾害具有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等特点,从而使我国受灾面积大,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危害,影响广泛。因此,进行灾害史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灾害史学就是对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区发生的各种自然灾害和其他灾害现象进行研究的科学,目的是借鉴和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和对策,同时,也探索灾害的发生规模、规律、特点等。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各种灾害的发生。因此,灾害史学的意义还在于,它是整个人类历史的一部分,它不仅能够佐证某些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梳理历史发展的脉络;而且它还可以成为研究从古至今人与自然关系发展的事实依据,从新的角度解读人类社会的发展轨迹。在中国历史上,主要有四个灾害群发期,分别是夏商时期、两汉时期、明清时期和清末。据资料统计,从公元前206年至1936年的2142年间,各种灾害总共5150次,平均4个月一次。以水旱灾害为例,旱灾1035次,平均约每2年一次;水灾1037欢,平均约每2年一次。在我国历史上造成灾荒的旱,水、风、地震、雹,虫、冻雪、歉饥、瘟疫等灾害中,主要造成的后果是农业灾害或是由于农业灾害引起的灾荒。①我国历史上水灾、旱灾和蝗灾被称为"三大灾害"②,它们对农业发展和生产造成的毁坏和损失最为惨重。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展,蒸汽时代的到来,生产力得到大幅提高,但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加剧,导致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更高,对人类和社会的危害程度进一步加深。建国以来,我国自然灾害的威胁日益严重,像1954年、1976年、1998年的特大洪涝灾害,1966年河北邢台地震,1976年唐山大地震等等,但这并没有引起人们对灾害足够的反思和重视。自2008年我国南方冰冻灾害和5·12汶川大地震发生以后,重大自然灾害的发生、救助和灾后重建就逐渐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2018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在2017年,全国地质灾害共发生10997起,其中泥石流652起,滑坡8194起,各种地质灾害共造成593人受伤、362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35.94亿元,各种自然灾害造成农作物受灾绝收面积高达2.9亿公顷,受灾人口多达1.9亿人,失踪死亡1700多万人。因此,开展灾害史教育,培养人们的灾害意识从而达到防灾、抗灾、减灾、救灾的目的,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工作。

  教育是培养公民灾害意识的主要方式,学校是进行灾害教育的重要场所,高中生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加强高中生的灾害史教育刻不容缓。虽然我国部分学者对灾害教育作了一定的研究,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对灾害史教育的研究还比较少。灾害史教育既能让学生认识到灾害的特征和发展情况,还能学习到抗灾救灾经验、救灾思想和救荒制度等等;灾害史既可以对历史学术进行研究,也可以与现代灾害学相衔接,完善现代灾害学理论,从而指导当今和未来的防灾减灾工作,培养公民的灾害意识和防灾救灾技能。因而,进行灾害史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内容方面,历史学科比其他学科更广泛,更具人文性,具有进行灾害史教育的优势。高中历史教师可以通过发挥历史学科的学科特点和独特优势,在历史教学中加强灾害史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灾害意识,实现历史学科的人文教育功能。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历史教材涉及内容少,历史教师灾害史知识欠缺等各因素的影响,忽视灾害史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切实加强高中防灾减灾教育,提升高中生的灾害意识和防灾自救能力,是进行灾害史教育的重要环节。

  (二)选题意义

  1.理论意义

  丰富灾害史教育相关方面的理论体系。历史学科具备很强的人文性,学科内容博古通今,较其他学科更加广泛,对于进行灾害史教育具有独特的学科优势。目前,学校开展灾害史教育还没有明确可行的理论支持,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授理想的灾害知识和技能是很难达到的。本论文希望通过对这一领域的探索和研究,能够丰富灾害史教育相关方面的理论体系,并对高中历史教师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2.现实意义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进行灾害史教育,强调灾害史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吸取前人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的经验教训,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对国家、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忧患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让学生们学会关爱自然、关爱环境,因此,灾害史教育有助于拓宽、深化历史教育的德育功能。而且通过灾害史教育,增强学生防灾减灾意识,培养学生生存技能,当灾害发生时能做到自救、互救,尽可能使损害降到最低点。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

  灾害威胁着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所以灾害逐渐走进各国的研究视野。在生态危机和环境保护主义的影响下,环境史研究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兴起,它的研究对象是历史上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动,探讨自然在人类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灾害史一直备受环境史学界的关注,像农业灾害史就是美国环境史研究的重要内容。随着美国唐纳德·沃斯特《尘暴:1930年代美国南部大平原》,美国卡洛琳·麦茜特《自然之死--妇女、生态和科学革命》,英国克莱夫·庞廷《绿色世界史:环境与伟大文明的衰落》等等环境史著作的问世,让环境和灾害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

  为了让灾害研究走进大众人民的生活,进行灾害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国外进行灾害教育的研究要比国内开展的早,在1989年,第44届联合国大会决定从1990年至2000年开展"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活动,规定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三为"国际减灾日".

  200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改为每年10月13日。因此,对于灾害教育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例如,日本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自然灾害频发,因此日本政府对国民的灾害教育尤为重视,进行全民灾害危机教育,开展各种各样的防灾减灾模拟演练。并且将灾害教育纳入了学校教学体系,开设防灾减灾的相关课程,从幼儿园到大学不同的教学阶段有不同的灾害教育内容,注重学生对灾害防范意识的养成和自我保护能力的提升。在京都建有市民防灾教育中心,能够让参观者亲身体验和感受灾害,教育手段多样化、生动有趣。美国颁布了一系列灾害教育法律规范,保障美国灾害教育的发展。学校提供实际的灾害案例进行教学,教师在日常课程教学中融入重要的灾害安全教育,向学生传授知识与技巧,定期对学生进行灾害疏散演练,让他们学会做好防灾准备,灾害教育课程生动多样。并且美国还注重建设"防灾型社区",以社区为基本单位,制定社区的防灾减灾计划,推动公民防灾教育工作的开展。当今科学技术水平的飞速提高,推动着灾害的监测、预报和防治技术不断进步,许多发达国家对于灾害的研究和进行灾害教育都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理念和体系,这对于我国开展灾害史教育具有极大的学习和借鉴意义。

  2.国内研究

  (1)对灾害史的研究

  中国自古以来灾害频发,从有文字记录开始,就有对古代早期灾害的简单记录和描述。像《孟子·滕文公上》中记"当尧之时,天下尤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①《竹书纪年》说:"帝发七年(公元前1831年)陟,泰山震。"②大约从两千年前开始,在中国历代的正史、编年、政书、杂史、地理、方志等文献中都有对灾害发生、危害情况、灾后重建等内容的专门记载,像《灾异》《治水》《除虫》类篇章的灾害事件记录愈来愈多,形成了一个连续且内容丰富的灾害史资料库。这些灾害史料的记载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不仅是全世界最早的,也是最为齐全的,有利于我国开展灾害史研究,国内外灾害史研究者对此都给予高度重视和评价。自20世纪初以来,众多学者开始关注中国古代的灾害问题并进行初步研究,并产生了许多研究成果。例如,邓云特(邓拓)先生的《中国救荒史》(商务印书馆,1937年),第一次从国家宏观层面全面论述了自远古以来至民国历代灾荒的实况、演变趋势、特征和救荒工作,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我国灾害历史的学术性专著。他对历史上发生的各种灾害统一按年次计算,认为"自公元前1766年~公元1937年的3700多年间,发生水灾1058次,旱灾1074次,蝗灾482次,雹灾550次,风灾518次,此外还有疫灾、地震、霜雪、歉饥等,总计5258次"③。直到现在,人们还在灾害史研究中经常引用邓拓的灾害频次统计数据。吕思勉的《隋唐五代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中有一部分涉及到隋唐时期预防灾害的政策、措施,材料较为丰富详尽。90年代以后,灾害史研究步入高潮,研究成果涌现。李文海的《中国近代灾荒纪年》(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年),宋正海主编的《中国古代重大自然灾害和异常年表总集》(广东教育出版社,1992年),袁林的《西北灾荒史》(甘肃人民出版社,1994年),孟昭华的《中国灾荒史记》(中国社会出版社,2003年),卜风贤《周秦汉晋时期农业灾害和农业减灾方略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近年来,随着灾害史研究的深入,相关的期刊、学位论文也不断增加。像王亚利的《魏晋南北朝灾害研究》(四川大学2003年博士论文),夏明方的《中国灾害史研究的非人文化倾向》(《史学月刊》2004年3期),刘丽萍的《唐代陇右地区自然灾害研究》(兰州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朱浒的《中国灾害史研究的历程、取向及走向》(《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6期)等等。灾害史研究的深入和细化,能够让我们更清楚的了解历史上灾害的发生和政府、地方、人民的救灾措施,对树立正确的防灾救灾意识,推动灾害史教育的普及也有着重大意义。

  (2)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灾害史教育研究

  灾害史作为历史学的一部分,具有存史、教化、资政的功能。所以进行灾害史教育也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在历史学科开展灾害教育的研究,己有不少研究者给予关注。但从当前所见到的资料来看,与中学历史教学中灾害史教育相关的文章比较少。李小玲在《浅议历史教学中自然灾害防灾意识培养》(《现代教育科学》2006年4期)一文中,由2004年的印度洋海啸为引,结合历史上的许多案例,提出在历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树立同自然灾害作斗争为人民谋幸福的崇高理想,培养学生防灾重于治灾的责任感意识,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忧患意识。谢韵的《略论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灾害教育》(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对中学历史各版本教材中有关灾害的内容进行梳理归纳,探究了灾害教育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并提出了中学历史灾害教育的途径方法。黄厚龙的《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灾难教育研究》(江西师范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介绍了中学历史教学中灾难教育的意义,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调研了中学历史教学中灾难教育的情况,提出了发展灾难教育的教学方法。徐仁泽的《中学历史教学中灾害史教育问题研究》(天水师范学院2017年硕士论文)梳理了灾害史在历史教材中的分布,提出了优化灾害史教育的对策。赵芹的《中学历史教材中的灾害史与救灾史教学》(鲁东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详细介绍了初中与高中教材中灾害史和救灾史的具体内容,梳理了教材中灾害的后果与救灾措施,提出了中学灾害史与救灾史教学的实施与重构。通过对以上这些与高中历史学科中灾害史教育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分析,笔者认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加强灾害史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目前高中历史教学中的灾害史教育的研究相对较少,灾害史教育还没有形成完备、系统的理论体系进行指导,对于如何加强灾害史教育,虽然研究者们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但有些方法大多局限在理论层面上,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进行的实践操作相当少,所以解决方法是否能够普及,是否适用于大多数高中历史教学还需要大量的教学实践来进行验证。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论

  文通过中国知网、校图书馆、超星等多种途径搜集资料,得到了有关灾害史教育与高中历史教学等方面的文献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了解国内外灾害史教育发展现状,灾害史教育的相关理论,总结出国内外有关灾害史教育的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以及灾害史教育与高中历史教学的结合情况,从而把握目前关于该问题的研究动态。

  2.问卷调查法

  通过对高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全面了解学生对于灾害知识的认识及救灾技能的掌握情况,更深层次的认识到高中历史教学中对灾害史教育严重不足的滞后现状,提升学生对灾害的认识、防灾抗灾的意识,为本论文的研究提供客观的研究资料。

  3.访谈法

  对一线高中历史教师进行访谈,从而了解目前高中历史教学中对灾害史教育的运用情况,发现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灾害史教育进行教学存在的困难及主要问题,为论文提供更多的事实论据及研究资料,为问题的分析和对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4.案例分析法

  论文在理论支撑的基础上结合高中教学实际设计了代表性的教学案例,通过教学案例检验高中历史教学中加强灾害史教育的实施情况和效果,并对效果进行分析,使本研究达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五)创新之处

  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通过高中历史教学中的灾害史教育的现状调查,对调查数据作图分析比较,直观清晰的发现了在教材、教师、学生三方面存在突出问题。然后对高中历史教材中灾害史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针对教材中的具体内容提出具体可行的解决对策,并结合实际教学实践进行灾害史教育,促进了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的灾害意识,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由于本篇文章为硕士论文,如需全文请点击底部下载全文链接】

  一、灾害史教育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一)灾害史教育的相关概念
  (二)理论基础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灾害史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必要性
  (二)可行性

  三、高中历史教学中灾害史教育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一)调查设计
  (二)调查结果和分析
  (三)高中历史教学中灾害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四、高中历史教学中加强灾害史教育的对策
  (一)恰当选取灾害史素材
  (二)灵活运用灾害史教学方法
  (三)全面认识灾害史的影响
  (四)着重培养学生的防灾意识

  五、高中历史教学中灾害史教育案例设计与效果分析
  (一)案例设计
  (二)效果分析

结语

  当今世界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环境污染严重,人类面临着灾害带来的严重威胁,防灾救灾与环境保护成为全世界的共同话题,灾害史教育紧扣当今保护环境与灾害防治的时代主题,尊重人的生存安全需求,具有普遍的社会指导意义,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在人类漫长的进化发展历史之中,灾害始终伴随着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甚至有时是决定人类历史走向的重要因素。

  灾害史是整个人类历史的一部分,它不仅能够佐证某些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梳理历史发展的脉络;还可以成为研究从古至今人与自然关系发展的事实依据,从新的角度解读人类社会的发展轨迹。论文立足以往灾害史教育研究的基础之上,通过问卷和访谈对当前高中生历史教学中灾害史教育的开展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存在历史教材中灾害史内容涉及过少、历史教师灾害意识薄弱、学校教学任务重、应试升学压力和社会关注度不足等多方面的问题,限制了对高中生灾害史教育的开展。

  所以,提出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加强灾害史教育的对策,主要有恰当选取灾害史素材,灵活运用灾害史教学方法,全面认识灾害史影响和着重培养学生的防灾意识四个方面。在对策的基础上结合历史教材内容进行案例设计并应用于教学实践当中,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笔者对于这些问题结合相关的研究提出的这些对策,希望能够为一线历史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一些有效参考建议,为培养高中生灾害意识做出些许贡献。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加强灾害史教育,能够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学科特点和独特优势,通过对灾害史的研究,学习凝聚古人智慧的防灾救灾经验、思想、措施和救荒制度,将前人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的经验教训和思想传承并创新,提高学生的灾害意识和防灾救灾能力。让学生明白,历史既是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历史,更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只有鉴古知今,才能更好地发展未来。通过对历史的沉思,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热爱祖国、关爱自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附 录
  致 谢

点击查看>>历史教育硕士论文(推荐6篇)其他文章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