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会计论文 > 管理会计论文

货存相关概念界定与存货管理方法概述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6-10-22 共8031字
  第 2 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存货管理方法概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存货的定义
  
  《企业会计准则第 1 号--存货》将存货定义为: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物料等。企业的存货具体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原材料
  
  原材料指的是通过加工处理能够转变成产品主要部分的原料、材料、辅料、半成品、备件、燃料等等。而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建设各项工程需要的相关材料不能算作企业存货,因为这种材料是专门为了企业建造各项工程而非用于生产加工,所以按照企业存货的定义,是不能将其作为存货来核算的。
  
  (2)在产品
  
  在产品指的是企业生产过程中还未完全完成的产品,比如正处于生产线上等待加工的产品以及完工但未接受检验的产品等等。
  
  (3)半成品
  
  半成品指的是已经生产完成并检验完毕且存放在仓库的产品,是介于在产品和产产品之间的中间体。
  
  (4)产成品
  
  产成品指的是已经生产加工完毕且完成入库的产品,并且能够根据相关订单合同派送到指定买家手中或是直接对外进行销售的产品。不仅如此,企业为其他单位进行维修或加工的产品在进行完维修或加工程序后并验收入库的产品也是产品的类型之一。
  
  (5)周转材料
  
  周转材料指的是企业加工生产过程中可以反复使用的材料,但是这种材料并不属于企业的固定资产,比如用来包装的各种工具、各种玻璃器皿、管理道具、钢模板、脚手架等等可以反复使用的材料。
  
  (6)商品
  
  商品指的是流通企业外购或委托加工完成验收入库用于销售的各种商品。
  
  2.1.2 存货管理的定义
  
  王化成《财务管理学》第五版将存货管理定义为:企业的存货管理指的是在产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对物资采购、储备以及使用等方面进行管理的行为。
  
  谢玉梅(2010)认为存货管理是指在一个组织中与存货的流入、流转、流出相关的一系列计划、协调和控制活动[41].范丽梅和董超(2010)认为存货管理是指存货信息管理和在此基础上的决策分析,进行有效控制,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以最低的成本提供维持生产经营活动所需的存货的目的[42].
  
  百度百科将存货管理定义为:存货管理是将厂商的存货政策和价值链的存货政策进行作业化的综合过程。
  
  从狭义的观点出发存货管理普遍被认为是主要针对仓库的物料或产品进行盘点、数据处理、保管、发放等,通过实施防腐、温湿度等控制,以达到使保管的物品存货保持在最佳状态的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它完成的仅仅是对实物存货进行管理的一些日常性事务活动,只是存货管理的一种表现形式,或者可以称之为实物存货管理。
  
  论文从广义角度去理解存货管理:存货管理应该是为了达到企业的财务运营目标,通过对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中的各种物品、产成品以及其他资源进行管理和控制,在保证企业生产、经营需求的前提下,使其储备保持在合理经济的水平上。由于存货具有品种繁多、流动性大、分布广泛等特点,且需经过企业生产、经营、供销全过程的各个环节,涉及到企业多个职能管理部门和人员,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加强对存货的管理。当前,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竞争已经从过去企业之间的竞争往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过渡。整车企业追求的是最大利润最小浪费以及一种无库存或者最小库存的生产模式,因此,A 汽车零部件公司要根据整车企业的要求,在需要的时间,提供需要数量、需要质量以及需要品种的零部件,这就要求 A 汽车零部件公司变传统的生产管理模式,保证一定的稳定性和柔性。
  
  传统的存货管理,主要任务是设置管理存货水平的政策和控制机制,从企业的内部进行成本优化。论文认为在供应链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传统的存货管理视角已经不能适应当今市场的需求,企业的存货管理行为应贯穿整个供应链,在此基础上采用适合自己的管理模式来让存货规划更加有效。因此论文结合 A 汽车零部件公司存货管理的业务流程,从存货的采购、供应商的分类、存货入库、存货生产以及仓储这几个方面对公司的存货进行管理。
  
  2.2 存货管理的内容与原则
  
  2.2.1 存货管理的内容
  
  结合存货管理的定义,从存货的采购、存储、领用、生产等方面入手,阐述企业存货管理的相关内容。
  
  (1)存货采购管理的内容
  
  1)请购存货
  
  确保企业所制定的存货采购计划能够有效执行:企业采购部门会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采购计划并列出采购单,根据此计划为相关员工分配具体的工作任务,把相关支出计算清楚后递交给主管部门进行审批。
  
  2)签订存货采购合同
  
  确保存货采购工作得到了主管部门的授权并按照相关合同执行:企业主管部门首先要对采购部门提交的采购计划进行审核,负责人同意后签字授权,然后采购人员根据授权计划进行相关工作,对其他未得到主管部门授权的其他合同无权擅自处理,并将相关合同内容拷贝一份递交给企业会计部门留存。
  
  3)存货验收和入库
  
  确保存货采购工作能够按照采购计划要求进行,从物资品种、数量、质量等方面入手,做到品种正确、数量准确、质量优秀,并将已经采购完毕的物资及时送入仓库储存。仓库方面应严格按照采购合同标准进行物资验收,仔细核对其是否达到相关要求,检验相关物品是否存在损坏。验收完毕后,验收部门根据订购单出示验收单据,以此作为商品得到检查和验收的证据。
  
  4)编制付款凭单
  
  产品入库后,采购人员应仔细核对购货单、相关发票是否一致,编制相关账单,将其递交给企业财务部门审核,财务部门审批通过后计入公司账簿中。
  
  5)付款
  
  企业会计部门进行付款时,要检测公司资金充足与否,并严格按照合同要求核对付款条件。并且要将每一笔开支详细记录到账簿中去,在签发支票过程中要仔细审核有无发票、凭证或公司领导人的签字,处理完成后把支票递交给供应商。
  
  6)会计记录
  
  在公司总账簿中详细记录付款凭单、付款凭证、支票记录等方面的明细。
  
  (2)存货存储管理的内容
  
  1)储存已验收的存货
  
  通过将采购和存货保管进行职权分离能够有效预防采购风险,特别是能够有效遏制未得到主管部门授权的采购行为,让各个商品储存区之间保持相对独立,禁止闲杂人等靠近。
  
  2)存货盘点及处理
  
  确保存货和仓库记录相匹配,保管员应定期点验仓库中的存货,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找到应对措施予以解决。企业财务部门应定期检查存货盘点表,将没有转让价值的存货汇总交由管理部门集中处理,还应多和仓库保管员进行沟通,确保存货的账实相符。
  
  (3)存货领用管理的内容
  
  1)存货计划领用审批
  
  企业生产部门按照订单要求进行产品加工生产工作,销售部门应对产品的存货需求进行市场预测,管理部门根据销售部门提供的预测授权生产,及时补充库房物资,并且生产部门工作人员领用存货物资时必须有相关负责人签字授权。
  
  2)存货发出
  
  确保相关工作人员领用存货过程中不出现差错,领用手续一应俱全。仓库保管员在发放存货时必须严格审核领用单据,根据单据发放指定数量的物品,并盖章签字。存货发放出去后,保管人员要做好材料转出记录并将相关记录递交到企业财务部门记账。
  
  3)存货领用核算
  
  确保存货领用单据真实可靠,并且在发放过程中也无任何差错。仓库保管员在发放存货后做好发货记录,财会人员根据发料汇总表进行合理物资分配,将材料成本差异进行分摊,做好所有财务信息的记录工作。
  
  4)存货领用稽核
  
  仓库保管员要确保存货质量良好,仓库物品记录无误。企业稽核人员在对收发凭证以及存货单据进行审核时,仔细核对收发记录以及财务账目记录,检查相关单据是否准确。
  
  (4)存货生产管理的内容
  
  1)制定生产管理计划
  
  生产管理计划主要是指月计划和日计划。原则上,生产部门要以营销部门的销售计划为基准来确定自己的生产计划,否则在实行时就很可能出现产销脱节的问题。
  
  2)掌握材料的供给情况
  
  虽说材料的供给是采购部门的职责,但生产管理部门有必要随时掌握生产所需的各种原材料的库存数量,目的是材料发生短缺前能及时调整生产并通报采购部门,以便最大限度地减少材料不足所带来的损失。
  
  3)把握生产进度
  
  为了完成事先制定的生产计划,生产管理者必须不断地确认生产的实际进度。起码要每天一次将生产实绩与计划作比较,以便及时发现差距并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
  
  4)了解产品的品质状况
  
  衡量产品品质的指标一般有两个:工程不良率及出货检查不良率。产品的品质不仅仅要求生产管理者去了解关于不良的数据,而且更要对品质问题进行持续有效的改善和追踪。
  
  5)生产管理绩效
  
  生产管理绩效是指生产部门所有人员通过不断丰富知识、提高技能、改善工作态度,努力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及工作机会,不断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员工士气、降低成本以及保证交期和安全生产的结果和行为。
  
  6)按计划出货
  
  生产管理者按照营销部门的出货计划安排出货,如果库存不足,应提前与营销部门联系以确定解决方法。
  
  2.2.2 存货管理的原则
  
  企业存货管理的原则主要包括四个方面:限制接近原则、定期清查盘点原则、授权管理原则和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
  
  (1)限制接近原则
  
  限制接近原则指的是企业管理层应禁止一切闲杂人员接触仓库存货。尤其是当仓库中存货是较为贵重的物品时,更应制定严格的制度,严禁没有得到授权的无关人员接触到存货,以此来保证存货的安全。
  
  (2)定期清查盘点原则
  
  在企业内部应制定严格验收制度。不管存货是否外购、货款是否已经支付,但凡是入库的物资均要进行物品验收。
  
  (3)授权管理原则
  
  企业内部必须建立健全存货收发、保管、报废、损坏、赔偿、摊销管理制度和办法,正确核算存货收入、发出和结存。
  
  (4)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
  
  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指的是企业内部通过将采购和存货保管职权分离来有效预防采购风险。它的主要内容有存货验收职务和采购职务分离;存货明细登记职务和仓库保管员分离;账实核对职务和发货授权职务相分离等。
  
  2.3 存货管理的方法
  

  2.3.1 ABC 主次因素分析法
  
  意大利经济学家 Pareto 首创 ABC 分类法,这种方法又称帕雷托分析法,也叫主次因素分析法。它主要是通过将事物的主要特征描绘出来,然后依次作为分类的主要依据,判断主次,将分析对象依次分为 A、B、C 三类。这种方法不仅是因为它能够十分准确地将对象构成反映出来,还能制定出科学的存货管理制度,目前已经在各个领域得到了普遍使用。但是这种方法的最大缺陷在于只能针对单一特征的对象,如果存在多种关键特征,则难以使用 ABC 分类法进行很好地分类,因而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这种方法的主要步骤如下:首先,找出存货成本中每个存货所用资金的比重,从大到小排列,以此将所有存货分成 ABC 三类。一般而言,将成本较高的货物定为 A 类,这种物品不仅数量较少,而且种类较多,通常情况下 A 类存货的成本占七成左右,但实际货物量却只有不到两成;C 类存货是品种多、数量大而价值低的货物,所用成本占比不到 10%,但实际货物量却超过了五成以上;B 类物品则处于 A 类与 C 类之间,它的存货成本约为两成左右,货物量也在 20%左右。其次,将各种存货根据其特点采取针对性管理方法,比如对于 A 类货物,应缩短检查周期,在管理上应更加严格。对于 C 类存货则可以稍微宽松一点,直到存量明显不足时再去进行货物采购。针对 B 类货物则可以介于 A 类和 C 类之间,灵活处理。
  
  2.3.2 JIT 及时生产制模式
  
  JIT(Just In Time)译为及时生产制模式,日本是全世界最早提出零存货管理模式的国家,通过这种管理模式让日本企业得到了迅速发展[43].零存货指的是严格按照市场需求进行生产,从物料采购到生产加工最后销售的过程中,不涉及到产品的存储,而是完全意义上的周转。在“零存货”管理模式中,保持仓库中的存货数量一直为零,也就意味着没有任何库存,相关物资的市场储备十分充足。这种模式是一种极其特殊的攻击方式,通过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零存货来让企业的经济效益达到最大,在这种模式中,企业不仅可以大量减少存货成本,有效提升资金使用率,还能够确保对生产质量的控制.JIT 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完成上述目的:
  
  (1)适时适量生产
  
  JIT 及时生产制模式的最根本要求是根据客户指定的要求进行生产,并且保证产品的生产周期在合同期限内。首先要让生产同步起来,也就是指让每个生产环节中都能紧密联系起来,上下生产工艺能够达到同步,中间不涉及到任何物资的存放,产品的加工和装配同时进行,前一工序在规定时间内将后一工序所需要的物料生产出来,并且数量按照需求量来。一般在生产开始前会由总装工序将相关信息发放到各个工序中去,前一工序领取物料然后根据后一工序的要求生产出其所需的物料,形成一个同步化生产模式。此外,还可以将生产工序间的交替时间进行缩短,也能够有效缩短生产周期,减少生产批量,降低物品库存。上述过程的一个重要前提便是标准化作业,它包括标准周期时间、标准在制品存量以及标准作业顺序,这种均衡化生产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出人力物力资源,有效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浪费。
  
  (2)弹性配置作业人数
  
  在 JIT 及时生产制模式中,生产线上工作人员的工作配置具有很强的弹性,劳动力分配和产量变化有很大关系,最优的配置便是在最多的生产量中仅用最少的人力,即所谓的“少人化”.该环节的重点在于是否能够处理好操作人员和生产量之间的平衡关系,因此就需要灵活地进行生产设备分配,科学设置人员和产量的比值,即产品产量增多时,把产量降低的生产线员工适当地安排到这上面来,实现产量和工作人员的合理化分配。当然,这样以来会要求工作人员必须熟悉各个生产工艺流程,要求操作员综合素质较高,否则难以适应这种弹性工作配置的基本需求。
  
  (3)质量保证
  
  在 JIT 及时生产制模式,也就是零库存生产模式中,产品从设计到完成过程中都要秉承着质量至上的原则。产品设计初期,要尽可能地让生产工艺简单化,装配工作更加轻松简便,通过采用高科技模块,在原料选择上也尽可能地使用通用件,提高产品生产的自动化程度,为企业的产品质量管理工作带来便利。在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要始终坚持“不传递、不制造、不接受”的理念。
  
  JIT 及时生产制模式是数十年来各种方法的汇总,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生产管理技术。并且准时制生产以降低库存量为主要目的,所以在将其运用到库存管理时就有类似准时制配送、准时制采购等。及时生产制模式和 EOQ 存货模型有一定的差异,它并非后推式管理模型,而是需求拉动式的管理模式。一般情况下,产品的生产主要根据市场的需求,按照客户订单来生产出规定数量、质量的产品。此外,在准时制生产方式中,出现存货的现象并不多见,因为这种现象是资源浪费的一种,存货的出现不仅会占用大量的可用资金,还会浪费一定的劳动力,反映了企业生产经营的低效率缺陷,也让公司信息系统更加复杂化,所以在该生产方式中不允许出现存货现象,也不承认存货成本应该存在,所以会想尽办法将存货降到最低,实现“零存货”传统存货管理和准时制方式的差别对比如表 2.1 所示。
  
  2.3.3 EOQ 经济订货批量采购模式
  
  EOQ(Economic Order Quantity)经济订货批量采购模式以寻找企业安全库存为目的,它强调找到企业订货费用和保管费用的制衡点,在此基础上找到企业的最低存货量,是一种后推式系统。EOQ 经济订货批量采购模式采用单机静态模型,能够运用到间隔进货的存储问题中去。
  
  EOQ 经济订货批量采购模式的计算见公式(2.1)所示:
  
  
  其中,订货成本指订单成本、办公差旅费用等;存货年需求量是指企业每年需要的存货数量。
  
  存储成本指的是企业在保管存货过程中所要花费的保管费用和确保存货安全完整的其他费用之和。主要包括存货的损坏变质费用、仓库保管费用、资金利息以及相关保险费用等。
  
  EOQ 经济订货批量采购模式的宗旨在于让企业的存货量降到最低,因此在使用上要围绕该宗旨进行,然而在实践中使用该模型时必须要遵循一定的假设和规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假设产品在市场中的需求量是能够准确获得的,而且在生产过程中这一需求量保持不变。
  
  第二,假设成本是恒定且已知的。
  
  第三,假设客户能够接受所有产品。
  
  第四,假设客户订单已经下单便能够立即发货,即发货时间和订货时间的时间差是定值。
  
  第五,产品的订购价格不受产品数量的影响。
  
  2.3.4 VMI 供应商管理存货模式
  
  VMI(Vendor Managed Inventory)是指采购商将其从供应商购买的产品直接授权给供应商,让供应商帮其管理,VMI 供应商管理存货模式指的是与此同时采购商将其存货信息以及产品生产销售信息共享给供应商,从而让两者的合作关系更加紧密,进一步降低存货成本,并且还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供应链利润,提升服务质量。
  
  VMI 存货管理模式最大的优点在于它能够将供应商和采购商间的会计信息有效共享,达到信息对称的目的。供应商通过 VMI 模式能够更加准确地判断自身的存货能力,从而作出正确的决策。但是在实践中难免出现供应商和采购商之间信息不对称现象,这样对 VMI 利益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导致其收益会小于传统存货模式收益。这应该是双方企业努力改进并且达成共识的重点。
  
  在 VMI 存货管理模式中存在一种特殊的关系,即委托代理关系,所以各个企业在使用VMI模式时会出现以下两种情况:首先是代理人和供应商间存在一定的道德风险;其次是委托人和采购商之间存在逆向选择。所以,使用 VMI 模式的企业应适当发挥激励机制让代理人能够更加稳定,比如用价格优势来激励代理人,促使代理人和采购商之间形成一个良好的利益分配体系,从而共同降低产品在生产、销售环节中存在的风险,并且通过信息共享能够有效缓解信息不对称现象,并最终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共赢。
  
  2.4 汽车零部件企业存货管理特点分析
  
  汽车零部件企业产品的特性包括:
  
  (1)零部件品种繁多且要求不一
  
  结合目前的汽车工艺而言,组成一个汽车整体的零部件多达上万种,可谓种类繁多。其中,表 2.2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报对汽车零部件产品分类进行介绍。论文总结如表2.2 所示。
  
  在汽车的几大零部件中,尤其是车身、底盘、汽车电子、通用件以及发动机等方面的零部件,每种都设计到成千上万种小的零部件。其中有些需求量很大,比如车轮胎、邮箱、车表盘等。有些需求量很小,比如枢轴连杆、主动齿轮。这些零部件由于本身特点的差异,导致其采购期存在明显区别,有些零部件的采购期较短,而有的却很长;在采购难度上各个零部件也存在较大差异,有些获取方式十分简单,而有些则相当困难;另外各个零部件的生产成本也不尽相同,如汽车空调中的蒸发器芯体,因为它的重要性以及生产成本,在市场上的价格超过了 10,000 元人民币,而有的小零部件还不到数十元,例如说扁管。因此,汽车零部件的市场十分复杂,可以说它很广阔,因为它品种繁多,每种零部件都占有一定的市场;也可以说它很狭小,因为很多零部件的使用并不广泛,使用频率也极低。所以要根据零部件自身特点来将其分为几类,从而采取针对性措施,进一步降低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库存成本。
  
  (2)供应源分散
  
  国内大部分汽车企业都十分重视产品成本的控制,因此供应商的数量众多,有些企业有自己专门的零部件生产基地,还有大部分企业通过国外进口的方式来购买生产所需的物资。这十分不便于统一管理所有的零部件供应源。
  
  (3)零部件生产周期不同
  
  在生产过程中,有些零件的耗时长而有些短。就拿发动机来说,这是汽车制造企业中常用的一个零件,这就需要企业进行批量生产,生产时难免会瞬间消耗企业的大量时间和资金。试想,如果这个生产周期太长的话,就会导致资金长期被占用,不利于企业开展其他的生产和业务活动;但是若一味地缩短生产周期的话,又可能会出现生产质量得不到保障或是产量过低的现象。
  
  (4)采购风险不同
  
  有时候,企业可能会出现无法按时交货的情况,这与采购风险的防控不到位有着莫大的关系。随着汽车走进千家万户,汽车配套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了出来,汽车零件的制作需要各种原材料作为支撑,而采购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就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埋下了风险隐患,即采购工作稍有停滞,就会大大降低成品交货时间的准确性。
  
  (5)关键性程度不同
  
  在生产制造过程中,每一种零件所处的地位均不相同。在大环境相同的前提下,有些零件对技术、资源的要求更高一些,就拿发动机来说,作为汽车的关键零件,制造企业自然要格外注意这类零件的各个制造环节,除了要保证按时交货之外,还要保证质量。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