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低碳经济背景下火电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第一章】火力发电企业绩效评价机制研究绪论
【第二章】低碳经济与绩效管理相关理论基础
【第三章】火电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现状
【4.1 - 4.2】基于改进的BSC火电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的构成
【4.3】绩效评价指标的处理
【4.4 4.5】绩效指标权重的确定
【结论/参考文献】低碳经济下火电企业绩效评估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20 世纪下半时期,工业得到了迅速扩张,世界各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其中包括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我国改革开放之后,在以工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中,给我国的国民经济带来了飞跃的发展,GDP 每年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但,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随着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不可再生资源如煤炭、天然气、石油、矿产等得到了大量的消耗,在使用、开发的过程,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其次,随着大规模的工业开发,人们改变了原来的自然环境,生态系统遭到不可恢复性的破坏。尤其是近 2 年来,在全国范围内频繁爆发的雾霾天气,再次把环境保护提到公众、政府的面前。经济的发展,使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但在环境治理以及碳排放问题上,也担负着重要的责任。基于环境、能源短缺以及碳排放的压力,我国经济也面临转型期,政府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经济发展的观念由原来的资源消耗型向资源可持续发展转变,走低碳绿色的发展道路。这种经济背景下,发展低碳清洁高效型能源,成为我国解决现在环境问题的关键。而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火力发电企业,成为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经济的主力军。但是,减排任务是比较艰巨,仅仅碳排放量这一项,电力行业每年的排放量就占据全国石化能源碳排放的 40%左右,所以是我国国民经济行业中减排的重点关注的对象。在“十二五”期间,电力的结构进行了调整,随着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新型能源的不断发展,预计煤炭的消耗量所占比重将会下降,但是,由于受自身资源条件的影响,在短期内我国火电企业对煤炭的需求量是很难得到改变。
随着我国受到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限制,对火力发电企业的发展形成了硬性的约束条件。在这种背景下,火电企业如何在激烈的外部竞争以及国家环境指标强制要求中获得生存,其只有通过不断的改进技术,由传统的煤电消耗模式向绿色清洁煤电的概念转变,同时,在企业的战略管理中把低碳经济的思维纳入其中,并深入到企业的每个层次流程中,把低碳、节能、减排成为企业战略目标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并将环境指标纳入企业绩效评价中,对火电企业的绩效进行评价,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对企业未来发展给予指导。本文在低碳经济理论的研究背景下,从战略的高度试图构建一个基于低碳经济的绩效评价体系,来对火电企业的绩效进行更全面更系统的评价。
1.1.2 研究意义
伴随着“低碳经济”的到来,世界各国对环境的保护意识逐渐增强,作为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在低碳减排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我国政府承诺到 2020 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 CO2的排放量要比 2005 年下降四十到四十五个百分点。而以煤炭作为主要能量来源的火电企业,是碳排放的主要大户,成为国家实现减排任务的重点关注行业。随着我国政府以及民众低碳意识的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为绿色低碳环保的产品及服务投票,一场关于低碳经济的“绿色革命”正在企业间悄然升起,企业要想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其需要把绿色可持续的低碳经济纳入到企业的战略管理中,将环境问题上升到战略高度来认识,并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来彻底改变企业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实现低排放、低能耗、高效益的现代企业可持续发展模式。
电力企业由于其输出产品的特殊性,且属于国家管制的资金技术密集型的基础产业,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导致企业在战略定位及绩效评价方面存在明显的滞后性,而且随着全球低碳意识的增强,发展清洁高效能源成为趋势,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火电企业,更需要改变传统的评价体系,站在战略的高度,把低碳环境因素融入在火电企业的绩效评价中,并对火电企业的财务与非财务方面进行考核,帮助火电企业分析战略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长板及短板,促使火电企业不断完善自身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本文的研究就是基于,用发展的眼光从低碳的角度看待企业的绩效评价,并对现行的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改进,试图构建一个嵌入低碳经济的绩效评价,其有理论与现实两方面的意义。
在理论意义方面,本文的研究将为在低碳背景下的火电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方面奠定理论基础。本文以低碳经济、绩效管理以及战略管理等理论基础为依据,采用规范研究和模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传统企业绩效评价进行改进,并在其中纳入低碳环境思维,尝试构建火电企业绩效评价体系,进一步的加大对我国火力发电企业绩效评价的研究深度及广度。
在现实意义方面,随着国家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强制要求,注重环境绩效方面的评估,不仅短期内有利于火电企业对自身经营管理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以及内外风险因素,找到新的增长点,而且从长远方面考虑,有利于火电企业在更高的层次上加强在环境保护及社会责任感方面的意识,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低碳经济相对与企业绩效评价是一个较新的研究领域,人们对低碳经济理论的认识源于日益变暖的全球环境问题,低碳经济虽然只是 21 世纪初在英国政府的白皮书上首次提到,但之后就获得大量学者青睐。相比之下,绩效评价的研究比较成熟,在二者的结合方面各国学者也进行了一定的研究,提出不同的看法。
1.2.2 低碳经济研究现状
(1) 国外研究现状
西方学者对低碳经济的理论研究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成果。低碳经济-这一新兴理念最先在英国政府白皮书-《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一文中出现,由当时任首相布莱尔发表,其规划到 2050 年二氧化碳排放量要比 1990 年减少 60%,建设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低碳经济社会,并认为低碳经济是通过资源较少的消耗以及较少的环境污染来实现较大的经济效益,其经济模式为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2006 年,前任世界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 Nicholas﹒Stern 在发表的报告-《气候变化的经济学:斯特恩报告》一文中,从经济学的角度指出全球气候变化对各国经济成本的影响是重大,并指出在环境保护方面,我们应较早的采取行到,全球如果每年投入 GDP 的百分之一,那么能避免未来 GDP 的百分之五到百分之二十的经济损失,其搁置成本高昂,在文中倡导各国的经济理念努力向低碳经济型转变。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紧随其后,2007 年在第 4 次评估报告中再次提出,面对全球的气候变化,各国必须采取一致的行动来面对挑战且行动越早越好。国外学者关于经济增长与 CO2排放量两者之间的联系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Panayotou(2000)通过研究发现,排放的部分环境污染物与经济增长成倒“U”型关系,并以环境服务倾向视角解释经济增长导致产业结构的变化,随着社会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环境日益恶化的现象将会减少或者消失。Koji Shimada 等(2007)以日本为研究对象,构建出一个低碳经济发展的长期路径,经过一系列的技术和创新措施来降低碳排放同时实现经济的增长。Salvador Enrique Puliafio 等(2008)从经济增长的角度,通过定性与定量模型的分析研究碳排放与人口,GDP 以及能源消耗之间的关系。De laTorre(2009) 指出发展中国家尤其应该注意环境的保护,走低碳发展的道路,在文中,他以拉丁美洲等国家为例,深刻探讨这些国家在发展低碳道路的同时,如何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由于全球变暖属于一个外部性问题,基于公共部门视角,对于治理环境问题,政府部门开始对污染进行征收,并对环境的治理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Andrew (2010)等人认为,碳税作为一种矫正税,是国家进行治理污染的政策手段,不需要激进的政治变革及经济社会,其主要原因是其来源于社会和经济活动对二氧化碳减排的自身需求,这一观点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
综上所述,国外的学者主要是对低碳经济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联动性,进而具体到地区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并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
(2)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对于低碳经济的研究相对国外而言,发展较晚,但是也对其进行了积极的探讨并取得了一定的学术成果。但研究视角与国外不同,我国对低碳经济的研究重点主要在宏观层面上。通过对知网检索发现,李文虎(2004)对英国的绿色能源战略进行了介绍,将绿色能源战略的思想引入我国。随后学者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对低碳经济进行研究。
在低碳经济内涵研究方面,庄贵阳(2005)指出低碳经济其实质是为建立一种绿色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在这个过程中是通过依靠技术的创新以及一系列的政策实施来实现。随后,庄贵阳(2007)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指出发展与环境友好的低碳经济,其实质是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以及发展清洁能源,作为能源消耗的大国,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我国经济的转型和对我国的环境的保护。李胜等(2009)对低碳经济分别从四个环节进行描述-低碳生产、低碳流通、低碳分配以及低碳消费,目的是通过政策的指导,技术的创新来达到低碳、节能、减排的目的。范建华(2010)在对低碳经济的含义进行研究时指出,发展低碳经济的主体是企业,而节能减排是其路径,从而得出低碳经济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在低碳经济发展的必要性方面,李俊峰和马玲娟(2008)则是通过介绍丹麦低碳经济转型的发展历程,来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进行启示,并对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方式方法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将要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等方面进行指导。宋德勇(2009)认为,发展低碳经济是作为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必然选择,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我国将在高碳的生产消费方式中付出惨痛的代价。陈诗一(2012)从我国低碳经济转型的角度提出发展低碳经济对我国经济影响的重大性,其通过运用低碳经济分析理论机制,构建一个动态评估指数,来对我国各地区的低碳经济转型的程度进行分析预测,其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尚处于不稳定的初级阶段,需要政府以及企业一起来对低碳经济转型做出努力。
在实现低碳经济方式的选择方面,张坤民、龚建文等人从经济发展的模式上来对低碳经济进行思考。张坤民(2008)指出,低碳经济未来发展的模式其实质是要发展一种“低排放、低污染、低能耗”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并将成为一种革命,涉及到人们生产生活以及价值观的根本性改变。龚建文(2009)指出,在当前,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重点应该放在降低能源强度上,积极发展新型能源、绿色能源以及循环经济上,其发展的模式是对生态经济理论现实应用。王文军(2009)在总结国外低碳经济发展的经验上,对发展低碳经济的范式上进行研究,提出应分别从法律,制度,技术和教育四个方面做好工作。王璟珉,聂利彬(2011)在对低碳经济研究的现状进行分析后发现,将来的低碳经济研究更注重微观方面,将从规范性到通过依靠实证研究检验的方式,来实现对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研究。张倩(2013)将低碳经济与上世纪七十年代兴起的环境会计进行结合,并探讨之间的关系,提出在低碳经济模式下进行环境会计的必要性。
1.2.2 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现状
(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对企业绩效评价的研究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发生在十九世纪初至二十世纪初为成本绩效评价阶段。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企业的规模及结构上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为了更好的获得利润,提高效益,美国铁路等商业部门的管理者根据各自行业的特点,建立了一系列以成本为主要控制目的的绩效评价指标。标准成本制度就是在这一时期产生的,1911 年,美国的一名会计工作者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这一制度,帮助企业对经济活动的成本进行管理与控制。第二个阶段要追溯到上世纪初到八十年代的财务性绩效评价阶段,它是企业绩效评价发展过程比较重要的一个时期。随着工业革命的飞速发展,当前的绩效评价已经满足不了企业的要求。1903 年,杜邦公司开创了新的评价标准,是以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等财务指标对企业各层次及整体进行评价,从而提高企业的预测和控制能力。1930 年在美国全面爆发的经济危机,使企业对财务指标的评价更加依赖,随后又发展以投资报酬率以及净资产回报率在内的绩效管理指标,而这一时期则主要从财务角度对企业进行评价。第三个阶段是 1980年至今,随着全球经济的无国界发展,企业的各部门之间的配合作用对企业的发展愈来愈重要,单纯的关注财务指标已经满足不了管理者以及企业长远战略的要求,同时,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不再单单是企业的管理者,其涉及到政府,社会公众等,所以非财务指标对企业的评价得到更加重视。早期具有综合财务管理度量性质的经济增加值,由于在可口可乐等世界着名公司的成功,逐渐得到企业的认可,但是存在偏重于对企业短期效益评价的缺点。1990 年,Mc Nair 从战略管理的视角提出业绩金字塔模型,指出业绩指标体系之间的因果关系,这个模型反映了企业自上而下的战略目标与自下而上的业绩指标之间的互动关系。卡普兰和诺顿(1993)为了解决传统的企业绩效评价过于偏重财务指标而忽略非财务指标的问题,提出了将两者 - 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评价相结合的平衡计分卡(BSC),其中包括四个指标维度,财务指标维度,客户方面指标维度,内部业务流程指标维度以及学习与创新指标维度,并从股东和客户的角度对企业内部与外部进行综合全面系统的评价。2000 年,Andy Neely 与安达信咨询公司共同研究开发的棱柱绩效模型(Performance Prism),其是一种三维立体的绩效评价体系,从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出发,用棱柱的 5 个方面来对企业进行评价-利益相关者的满意、利益相关者的贡献、组织战略、业务流程以及组织能力,这个模型的最大创新之处是在于双向性,既强调了要求各利益相关主体对企业的做出有效的贡献,同时,又关注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但是存在计算较为麻烦,各利益相关者部分主次不分等缺陷。
(2)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对绩效评价的研究,严格意义上来说,是我国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变之后,由于过去单一的考核机制满足不了企业的需求,学者逐渐开始将西方较为先进的绩效评价的思想引入我国。1999 年,由财政部等四部委联合颁布的《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规则》和《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操作细则》,在占我国企业大部分的国有企业中开展,其是我国新型企业绩效评价的雏形,2002 年进行修订,但由于跟不上时代变化及发展趋势,于2006 年废止。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绩效评价大致经历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以考核企业产值、利润等财务指标的阶段,进入 90 年代,开始以比率指标作为评价的标准阶段,比如企业投资报酬率,以及从 90 年代末到现在的综合绩效评价阶段,开始注重战略方面的评价。我国对企业绩效评价的研究主要是对评价模型的构建以及绩效评价过程中指标权重确定方法的选择等问题上。
在评价模型构建研究方面,孙世敏等(2004)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认为绩效评价应该站在战略的角度,来注重对企业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进行双重评价,并充分考虑企业的外部竞争因素的影响,并采用卡普兰的平衡计分卡(BSC)对企业业绩进行综合的评价。徐光华等(2007)在企业绩效评价模式探讨上,嵌入企业社会责任(CSR),并认为长期以来企业社会责任被大家所忽略,并构建以绩效的共生性、战略相关性以及均衡性为原则的时钟绩效模型,其包含 3 部分--经营绩效、财务绩效、社会绩效构成企业战略绩效体系。接着,徐光华等(2008)从合作共生与共赢的角度,对企业绩效评价进行研究,他们认为企业共生绩效评价体系是由经营绩效、财务绩效以及社会绩效三部分构成的一个良性永续循环闭合的绩效链。夏有章,陈玥(2010)在分析当前企业绩效评价的基础上,提出在社会责任层面构建一个融合企业经营绩效、财务绩效以及社会绩效的新的战略绩效评价。施政,王晨(2010)从企业柔性的视角,构建一系列的柔性战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对企业绩效进行评价。卢亚群(2013)基于平衡计分卡(BSC)构建企业战略绩效评价体系,同时指出在实施的过程中应注意加强沟通宣传、完善企业治理机制等方面的问题。孟学勤等(2011)从战略绩效评价与传统绩效评价比较的角度,分析了战略绩效管理体系的运行程序。在权重确定方法的选择方面的研究上,王韬等(2010)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研究,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同时为其中的指标权重赋值,从而有效的回避了传统意义上的通过专家对权重进行确定所带来的主观性误差。张浩等(2011)指出绩效评价对企业的战略控制至关重要,在构建战略控制框架上时应选用平衡计分卡(BSC)进行设计,而在权重的系数的选择上,应选用更加客观的熵值法对系数进行客观赋值,克服传统评价方法的不足。
1.2.3 低碳经济与企业绩效评价相关的研究现状
随着生态环境的变化,市场全球化的发展,竞争变得日益激烈,单纯追求业绩增长的企业绩效评价已经落后,而把低碳经济思维纳入到企业绩效的评价才能真正的使企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使企业在未来低碳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任高飞(2012)在对低碳经济进行系统的介绍之后,从绿色经济及国际发展的视角,运用层级分析法构建一个低碳经济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的方法,将碳源消耗、碳排放量、碳汇建设与交易、碳排放权交易以及低碳意识与行为作为一级评价指标进行评价。逯晶晶(2012)则是把低碳经济的思维引入到企业的战略绩效评价中,并对钢铁行业进行探讨,同时提出在钢铁企业中开展低碳经济绩效评价时,存在的困难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徐泓等(2013)在对企业的社会责任评价时,将低碳经济的思维引进,把其划分为四个责任层-经济责任、慈善责任、伦理责任、法律责任,并据此构建一套易操作的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
1.2.4 文献述评
经过对低碳经济和企业绩效评价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发现,西方学者对低碳经济的探讨方向多集中在其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联动性上,进而具体到地区进行有针对性的进行研究,并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而我国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宏观层面的研究,且主要在内涵、必要性以及路径实现三方面的研究,忽略微观方面的探讨。在企业绩效评价方面,我国学者主要是在国外的企业绩效评价的研究基础上,对各个评价模型的构建以及评价过程中权重确定方法选择等细节方面进行研究,而在两者结合方面的研究较少。通过对低碳经济与绩效关键词在知网进行全文索引发现,只有 35 篇,可见我国在两者结合方面的研究还存在差距。在对以上文献的研究中发现,低碳经济与企业绩效评价在结合的方法选择上有很大的不同,只是将低碳经济与企业的社会责任会计进行机械的结合,并没有显现出企业的战略目标,同时极少区分行业进行研究。基于以上不足,本文在低碳经济的研究背景之下,结合火电行业的特点,站在战略的视角,对火电企业的绩效评价体系进行构建。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通过对研究背景的介绍,提出本文构建新的火电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意义。在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有目的的对当前火电企业绩效评价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运用改进的平衡积分卡的方法构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在确定指标权重方面采取定性和定量方法相结合方法,试图构建一个适合火电行业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企业绩效评价的体系,力图解决现行火电行业绩效评价只关注财务指标或者只注重自身经济效益而忽略对环境等社会效益影响的问题。
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以及本文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为相关理论基础的介绍,对低碳经济、企业绩效及战略管理等理论进行概述,为构建战略高度的火电企业绩效评级体系奠定理论基础。
第三章对现行的火电企业绩效评价体系进行分析,提出现行绩效评价存在的不足与弊端,为下文构建相对完善的火力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做好伏笔。
第四章是本文的重点章节,基于以上研究,提出在低碳经济背景下,通过改进的BSC 来构建火电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框架。低碳经济的背景下,在传统的四维平衡计分卡的基础上,把低碳环境因素考虑在企业战略目标中进行评价,构成一个五维一体相互作用的企业绩效评价框架,即“财务层面,客户层面,内部业务流程层面,学习与创新层面以及低碳环境层面”,并根据指标体系构建的七个原则性-科学性、全面性、可比性、成本效益型、战略性、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来选取与火力发电企业绩效评价代表性强的指标,构建一套基于低碳背景的火力发电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第五章为结论与展望。通过对本文火电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整体研究内容进行回顾总结,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需要改进的方向。
1.3.2 研究方法
本文在对低碳经济以及企业绩效等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之上,分析我国现行火电企业绩效评价的不足,并寻找解决途径,试图建立以改进的平衡计分卡(BSC)为基础的火电企业绩效评价体系,采取的研究方法有:
(1)文献研究法: 本文在对低碳经济、企业绩效评价以及二者之间结合方面的相关文献进行仔细阅读与分析,归纳总结出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从而找到适合火电企业绩效评价的模型和研究方法来对文章进行撰写。
(2)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在火力发电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的过程中,运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AHP),对指标进行选取以及指标权重的确定等。
(3)比较分析法:通过对现行火电企业绩效评价标准进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同时参考其他的评价方法,对其进行改进,试图站着战略的角度,构建一个适合当今经济发展模式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
1.3.3 研究路线
本文的研究路线,首先对低碳经济及绩效评价的文献进行回顾,然后在其相关理论基础的支持及火电企业绩效评价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建设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的火电企业绩效评价模型,对火电企业进行有效的评价,具体技术路线图如图 1-1:
1.4 本文创新之处
本文基于低碳经济的背景下,对火力发电企业现行的绩效评价体系进行改进,站在企业未来发展的战略的视角下,提出把低碳环境思维嵌入到企业的绩效评价体系中,将传统的绩效评价方法--平衡计分卡(BSC),从四维扩展到五个维度来选取企业财务与非财务角度的指标,对火电企业进行更加全面系统的,以战略为导向的企业绩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