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公共关系学论文

社区人际关系与社区管理效能探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浦云霞
发布于:2022-11-26 共11691字

摘 要

  社区管理效能是指在政府的指导下,运用各种科学管理的手段、制度和载体,调动社区职能部门、社区单位、社区居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社区的各项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进行的自我管理的效率和能力。和谐社区建设有赖于社区管理效能的提高。高效能的社区管理的特征为:组织体系完整;运行机制良好;管理内容全面、服务到位;居民自我管理意识强、参与程度高;居民的需要得到满足;法律体系健全;社区人际关系和谐。目前社区管理中存在着:运行机制的不合理、自治水平较低、管理理念与“以人为本”相偏离、人际关系不和谐等问题。解决以上问题,提高社区管理效能的对策是:理顺政府与社区的关系、深化“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构建和谐的社区人际关系、居民自身强化主体意识。

  关键词:社区 人际关系 管理效能

The research of community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and community management efficiency

Abstract

  Community management efficiency is the self-management efficiency and capabilities forvarious public affairs and public welfare of a community. The self-management is under thegovernment's guidance. It mobilizes the enthusiasm, initiative and creativity of communityfunctional departments, organizations and residents by various scientific management means andinstitutions. The building of harmonious community depends on the improvement of communitymanagement efficiency.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the community is characterized by integratedorganizational system, well operation of mechanism, good management and services, residentshave high sense of self-management and activity, the need of residents to be satisfied, a soundlegal system and harmonious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in community. At present, there areseveral problems in community management, like irrational operation of mechanism, low levelof self-management, management logos departure from “people-oriented” and disharmonious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and improve community managementefficiency 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several countermeasures, for example, straighten outrelationship between government and community, deepen the “people-oriented” logos, makecommunity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harmonious and residents should strengthen the sense ofself-management.

  Key words: community;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efficiency

目 录

  1.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社区人际关系和管理效能的意义
  2.相关概念的界定
  2.1 社区人际关系
  2.2 社区管理
  2.3 社区管理效能
  3.高效能社区管理的基本要求
  3.1 社区管理组织体系完整,运行机制良好
  3.2 社区管理内容全面,服务到位
  3.3 居民自我管理意识强,参与程度高
  3.4 居民的需要得到满足,生活质量和素质得到提高,整体利益得到维护
  3.5 社区管理遵循的法律体系健全
  3.6 社区人际关系和谐
  4.和谐的社区人际关系在提高社区管理效能中的作用分析
  4.1 和谐的社区人际关系具有激励的功能
  4.2 和谐的社区人际关系具有社会整合功能
  5.社区管理效能现状及成因分析
  5.1 社区管理运行机制的不合理
  5.2 社区自治水平较低
  5.3 管理理念与“以人为本”相偏离
  5.4 人际关系不和谐
  5.4.1 人际关系功利化
  5.4.2 人际信任度低
  5.4.3 人际交往缺乏频度和深度
  6.促进社区人际关系和谐,提高社区管理效能的对策和建议
  6.1 理顺政府与社区的关系,促进社区管理机制的良好运行
  6.2 树立并深化“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6.3 构建和谐的社区人际关系
  6.4 居民自身应强化主体意识
  结语
  参考文献

  1.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社区作为现代社会的基本单位,是社会的细胞和“缩影”,被喻为社会稳定的减压器和基层民主的推进器。因此,社区和谐成为社会和谐的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把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区作为重要切入点。[1]我们要充分认识并充分发挥社区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基础地位,并寻找和探讨促进社区人际关系和谐,提高社区管理效能的方法和途径。

  1.2 研究社区人际关系和管理效能的意义

  从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看,目前我国在和谐社区建设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一些因素还严重制约着和谐社区的建设和发展。如对和谐社区建设的认识不到位、社区服务水平滞后、社区管理效能不高等,其中社区管理效能不高是影响建设和谐社区的主要因素,表现在:运行机制的不合理、自治水平较低、管理理念与“以人为本”相偏离、人际关系不和谐等。本文即是在厘清社区管理效能和社区人际关系概念的基础上,明确高效能社区管理的要求和和谐的社区人际关系对提高社区管理效能的作用,找出社区管理效能的现存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以促进和谐社区建设。

  2.相关概念的界定

  2.1 社区人际关系

  社区人际关系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在一段过程中,彼此借由思想、感情、行为所表现的吸引、排拒、合作、竞争、领导、服从等的互动关系。[2]人是社会动物,每个个体均有其独特的思想、背景、态度、个性、行为模式及价值观,所以人际关系对每个人的情绪、生活、工作有很大的影响,甚至对组织气氛、组织沟通、组织运作、组织效率及个人与组织的关系均有极大的影响。

  2.2 社区管理

  社区管理是指在政府的指导下,社区职能部门、社区单位、社区居民对社区的各项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进行的自我管理。1社区管理的内容包括社区服务、社区卫生、社区文化、社区教育、社区环境、社区治安、社区经济等,目的是促进社区经济的发展,满足社区居民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全面提高生活质量和社区居民的素质。[3]

  2.3 社区管理效能

  社区管理效能是指在政府的指导下,运用各种科学管理的手段、制度和载体,调动社区职能部门、社区单位、社区居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社区的各项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进行的自我管理的效率和能力。[4]

  3.高效能社区管理的基本要求

  3.1 社区管理组织体系完整,运行机制良好

  社区管理的主体应该是多元的,包括街道党工委和街道办事处、政府职能部门的派出机构、社区企事业单位、社区中介组织、物业公司、社区居委会和广大居民。社区管理不是单纯的政府行为,也不是单纯的民间活动,而是在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整合社区内企事业单位、居民群众和社会中介组织各种力量共同建设社区的过程。社区管理中良好的运行机制应该是:党委和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社区居委会主办、社会力量支持、群众广泛参与。

  3.2 社区管理内容全面,服务到位

  首先,社区管理的内容包括社区建设的方方面面,《民政部关于在全国城市推进社区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社区建设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拓展社区服务,发展社区卫生,繁荣社区文化,美化社区环境,加强社区治安。[5]其次,社区管理内容的各组成部分相辅相成,共同满足居民的需求,促进社区建设,所以社区管理的内容应得到全面落实。

  3.3 居民自我管理意识强,参与程度高

  社区管理的性质是群众性的自我管理。社区参与是一种公众的参与,意味着社区居民对社区责任的分担和成果的共享,它使每一个居民都有机会为谋取社区的共同利益而施展和贡献自己的才华。社区居民的广泛参与可以节省社区管理的成本,为社区管理提供人力、物力、财力,还有利于培育社区意识,提高社区凝聚力,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

  3.4 居民的需要得到满足,生活质量和素质得到提高,整体利益得到维护

  社区管理的目的是促进社区经济的发展,满足社区居民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要,全面提高生活质量和居民的素质,维护社区居民的整体利益。社区及社区管理对社区居民的意义在与此,如果居民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生活质量没有得到提高,或是整体利益没有得到维护,则说明社区管理的效能很低,投入和产出不成比例,运行机制不合理。

  3.5 社区管理遵循的法律体系健全

  首先,由法律划分好社区管理主体和管理对象之间权、责、利,职权明晰,就不会出现管理主体之间相互推诿,只争权、利,而不负责任的现象。其次,只有程序上的合法才能保证结果的合法。再者广大居民有法律赋予的监督权,对社区管理的各项行为措施进行监督,可以对不符法律规范的活动提出调整意见,并杜绝违背居民整体意志的行为,从而提高管理效能。

  3.6 社区人际关系和谐

  社区作为现代社会的基本单位,是社会的缩影,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对于和谐社区建设来说,居民是社区管理中最广泛的主体,社区管理的所有事务都围绕居民的需求和利益而进行,而处理好社区人际关系,是和谐社区建设的基础。社区管理效能是质与量的统一,和谐的人际关系可以使社区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合理配置。投入较少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获得较大社区管理成果,达到社区管理的高效能状态。

  4.和谐的社区人际关系在提高社区管理效能中的作用分析

  社区管理效能的提高有赖于社区人际关系的和谐,和谐的社区人际关系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在一段过程中,彼此借由思想、感情、行为表现出以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特征的互动关系。和谐的社区人际关系在提高社区管理效能中的作用为:

  4.1 和谐的社区人际关系具有激励的功能

  美国管理学家埃尔顿·梅奥认为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人们的行为并不单纯出自追求金钱的动机,还有社会方面的、心理方面的需要,即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友情、安全感、归属感和受人尊敬等,而后者更为重要。“社会人”假设有如下三个特点:

  一是,在劳动中同其他人进行交往,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管理者忽视人际关系的调整,必然造成生产中的重大问题。二是,一个工人进入工厂以后与同班组其他人的关系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这个工人的工作表现,并直接地影响其才能的正常发挥。三是,管理人员一旦抛弃认为工人群众是群氓的错误假设,重视企业内部的人际关系的不断调整,就能获得惊人的效果。

  所以,当社区管理者运用多种手段把社区的人际关系调整成和谐的状态,一方面能满足居民在社会方面、心理方面的需求,即追求人与人间的友情、安全感和受人尊敬等,从而增强社区意识,提高社区凝聚力,促进社区人际关系的进一步融洽、和谐;另一方面能够激励广大居民在社区管理中发挥个人才能,有利于有意愿和有能力的居民在自我实现的需要上得到满足,也能够提高居民整体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参与程度,从而提高社区管理的效能。

  例如,北京丰台街道育仁里社区打造“立体四合院”是社区的和谐品牌。传统四合院寓意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和睦和和谐。“立体四合院”就是要把这种情怀带到楼房和社区,使人们找回熟人社会的感觉。开展走门串户做朋友的活动,克服住楼房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局面,打破楼与楼之间、门与门之间、层与层之间的界限,使社区真正成为立体四合院。交流、奉献、展示、分享,这里的居民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找到了发挥自己作用的岗位,找到了久违的住四合院的感觉,大家相互倾吐心声、交流思想、建立友谊,增进了邻里感情,人际关系变得友善和谐。育仁里社区已然成为一个积极向上、温暖和谐的大家庭。[6]

  4.2 和谐的社区人际关系具有社会整合功能

  社会整合是指社会不同的因素、部分结合成为一个协调统一的社会整体的过程,亦称社会一体化。1和谐的社区人际关系的建立,可以使各种组织活动的定期性、经常性成为可能,这样就增加了社区内各群体的交往机会,使他们有机会相互沟通与理解。这一整合功能特别地体现在社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上:使城市居民逐步抛弃对于流动人口的成见,坦诚地接纳他们,塑造良好的居民心态;而流动人口也可以确立文明、开放、权利平等的观念,突破血缘、地缘、业缘关系基础上的同质交往局限,主动融入城市的社会交往之中,并接受城市现代的文化与生活方式,积极参与社区的建设与发展。这样的整合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社区对流动人口管理中可能出现的冲突和矛盾,有利于节省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7]

  据了解,北京市丰台街道北里社区在建设平安社区活动中就体现出和谐社区人际关系的社会整合功能。在平安社区建设中,流动人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社区居委会根据本社区人际关系和谐的特点,适时地组织流动人员参加社区开展的各项活动,使他们通过社区组织的活动顺利地融入社区。为充分发挥流动人员的积极性,社区号召居民主动关心流动人员,说贴心话、做贴心事,为流动人员提供就业服务等信息,为他们提供有效的服务和宽松的环境,教育和引导他们增强法制观念,引导他们诚实守信,做文明的打工者。这样增强了社区中流动人员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让不同身份的人平等和谐相处,共同参与社区建设。[8]

  5.社区管理效能现状及成因分析

  5.1 社区管理运行机制的不合理

  就理论和法律层面而言,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是指导和被指导的关系,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甚至完全相反。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新旧体制交替,新旧观念交替,就不可避免地产生矛盾和冲突。政府职能转变滞后于社区的发展需求,还没有完全从全能主义中脱离出来,对社区的管理仍旧是“划桨”而非“掌舵”。这种情况下,居委会的工作只能向政府负责而不是向居民负责。政府的许多职能部门为了使居委会更好地完成自己委派的工作,实现本部门的工作目标,习惯于用政府部门的体系对居委会工作进行考核、评比,这样就造成了居委会工作与居民实际的脱离,远离了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本质,使居委会成为代表政府管理社区的力量,成为基层政权的行政化组织。[9]

  以上海市卢湾区五里桥街道为例,其特色是把社区建设与“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相结合,强化街道办事处的权利、地位和作用,将社区定位于街道,形成“街道社区”,注重政府在社区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强调依靠行政力量,通过“街居联动”发展社区的各项事业。这样的模式并没有改变“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格局,居委会行政化色彩浓厚。“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体制强化了街道办的管理职责,街道办逐步将居委会纳入行政组织的基层网络之中,即“四级网络”。街道办将相当多的行政工作往下转移到居委会身上,居委会承担的行政职能越来越多,实际职能也逐渐向行政组织靠拢。随着居委会行政性的加强,街道办对其的控制也逐步加强,居委会很大程度上受街道办的指挥和考核,实质上成为街道办行政领导的下属机构。[10]

  笔者在对常熟部分社区的调查中发现,当居民有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首先想到找居委会或街道的仅占 8%,而大多数人倾向于自己解决。这样的情况反映了居委会与居民的生活实际脱离了,居民对社区工作人员产生了距离感,把居委会当成了街道办行政领导的下属机构,认为这样的机制运行方式远离了社区管理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本质。如下图:

图1

  5.2 社区自治水平较低

  《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居民委员会的主任、副主任、委员由居民选举产生,选举可以采取直接的方式也可以采取间接地方式。[11]但目前居委会选举往往是走形式,不能充分体现居民群众的民主权利。随着政府管理中心的下移,政府把职能转移到街道办,街道办又把任务下派到居委会,以至于居委会负荷不断增加,而居委会又疲于应付上级的各种检查和考核,就无法把大量的精力放在管理和自治上。

  居委会的经费来源主要有三种,一是政府拨款;二是政府委托社区办事,费随事转;三是社会捐赠。但目前居委会并无任何财务管理权和支配权,其收入都要交到街道办,支出均有街道办酌情拨给。如此,居委会财务不独立,社区自治缺乏强硬的资金支持,且资金使用上需要时间成本,这就直接影响了社区管理的效能和自治水平的提高。

  虽然目前大多数社区情况如此,但在社区建设中,居民自治水平正在不断提高,例如北京市东城区九道湾社区。从 2002 年起,九道湾社区的居委会采用直接选举的方式产生。为了巩固社区直接选举的结果,制定了《九道湾社区自治章程》。章程明确社区成员的资格、社区成员的权利和义务;确定了社区成员会议、社区成员代表会议、社区居民委员会的体制;把监督的权利切实交给代表。在社区自治章程中,强化社区代表会议的职能,加强社区代表的权利,并给予代表一定的工作补助;把社区中介组织定位介于社区居民委员会和居民个体之间且在社区自治章程规范的范围内活动的社会组织;社区还成立了发展基金管理委员会,使社区在资金方面具有一定的自治权。[12]

  根据笔者对常熟部分社区的调查,居民对街道和居委会办事能力的评价中有 70%表示只能暂时解决问题;有 20%表示解决不了问题,任由问题继续存在;仅有 10%的居民认为街道和居委会能彻底解决问题。这样的情况表明,社区工作者由于各种原因没有把大量的精力放在管理和自治上,社区管理效能和自治水平还有待提高。如下图:

图2

  5.3 管理理念与“以人为本”相偏离

  目前的中国城市社区建设过多地偏重于经济建设、市政建设等针对“物”的硬件管理,而忽视精神文化建设、公共服务等以“人”为中心的软件管理。社区管理的目的是促进社区经济的发展,满足社区居民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全面提高生活质量和社区居民的素质,维护社区居民的整体利益。在对常熟部分社区的走访中笔者发现,很多社区不仅缺乏在文化、教育方面的服务与管理,生活上必要的公共服务也不够完善。

  例如寒暑假里没有为青少年提供有益的培训班或集体活动;对于社区中居家养老的老人,特别是空巢老人缺乏生活上的服务和精神上的关怀;对有职业技能培训需要的居民也未能提供相应的支持。

  社区管理理念与“以人为本”相偏离,一方面是由于社区管理机制运行不合理,与社区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社区服务观念落后,对“人”不够重视投入不多,力度不大;另一方面,居委会工作人员素质不高,对社区工作相关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掌握不够系统,工作热情和奉献精神较以往也有所减退。

  据笔者对常熟部分社区的调查发现,当社区居民有困难找街道或居委会帮忙时,马上帮居民解决问题的情况仅占 20%,用忙或其他借口搪塞的情况占 14%,拖拉一段时间后帮居民解决问题的情况占 66%。这些情况反映出社区管理没有“以人为本”,而这样的做法会使得居民对社区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对居委会开展的各种社区活动缺乏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进而导致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缺乏公共性参与。居民对社区的管理工作不关心甚至不配合,很少参与社区事务的决策和管理,制约了社区管理效能的提高。如下图:

图3

  5.4 人际关系不和谐

  人际关系不和谐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5.4.1 人际关系功利化

  社区成员之间并不属于同一组织,因此不存在直接竞争关系,同时也很少有合作机会,所以人际交往主动性较弱。发生交往并建立关系,通常是在彼此需要的时候,以利益互换的方式发生,情感成份较少。这样的趋势导致了社区成员之间交往缺乏真情交流,不易产生社区成员的归属感;在交往中浓厚的功利色彩,使得社区成员在交往对象的选择、交往双方地位的确定等,都较多受到利益杠杆的调节,传统人际交往的“人情味”被严重弱化。

  据笔者对常熟部分社区的调查,有 48%的居民认为周围邻里关系与十年前相比更现实了,有 22%的居民认为更疏远了。人际关系功利化使得居民在参与社区活动时把自身利益放在第一位,参与率和参加活动的热情程度都下降了,如此降低了社区管理的效率,淡化了社区活动的积极效果。见下图:

图4

  5.4.2 人际信任度低

  由于当前社会上不安定的因素太多,治安状况也不是太尽如人意,居民自我保护意识很强,使得社区成员之间交往很少,相互很陌生,传统中国社会中“远亲不如近邻”的邻里关系逐渐淡化,这使得社区成员之间人际信任度日益降低。同时,社区人际交往中的功利色彩也加剧了人际信任度的降低:人们会对交往发起者的动机有着先入为主的怀疑和戒备,认为对方一定是有求于人。

  笔者对常熟部分社区的调查结果中显示,有 42%的居民认为“远亲不如近邻”这句话过时了,有 68%的居民在有困难需要帮助时首先想到的是靠自己,仅有 2%的居民想到要找邻居。人际信任度低使得居民之间产生隐形的隔阂,沟通不畅,对街道和居委会的管理工作和居民之间的交流都产生了负面影响,不利于管理工作的展开和便民服务的实施。

  如下图:

图5

  5.4.3 人际交往缺乏频度和深度

  由于社会竞争压力大,许多人下班后还要继续工作,社区居民很少有闲暇时间与他人交流沟通感情;而社会服务机构的健全和居住条件的改善,住户可以过着吃喝拉撒睡皆可足不出户的生活,有需要可以通过社会服务机构得到满足,这又使得邻里之间一般交往和互助性来往都大大减少,人际交往频度低。

  笔者在对常熟部分社区的调查中发现,60%的居民特别是新社区的居民,对人际关系的看法是“见面只打个招呼”,很少有往来,即便有来往,也都保持着相当的距离,把关系限制在礼貌范围内,人际互动缺乏深度,表现为人际淡漠。虽然 72%的居民比较赞同“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这句话,但是缺乏频度和深度的人际交往使得社区缺乏“家”的感觉,社区建设中居民的参与率不高。如下图:

图6

  6.促进社区人际关系和谐,提高社区管理效能的对策和建议

  根据社区管理效能目前的状况及和谐的社区人际关系的重要功能,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提高社区管理效能,更好地实现社区自治。

  6.1 理顺政府与社区的关系,促进社区管理机制的良好运行

  政府应履行社区管理的“掌舵”功能,社区则应逐渐实践社区的“划桨”功能。明确职能转变和职能下移的区别,勿将职能下移错当成职能转变。政府应转变职能,是释放那些政府不该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情,改变“全域政府”和“全能政府”的状况。

  1而职能下移是政府把任务下移给下一级政府组织,而下级政府组织有的无法承担这些任务,便只好把有些任务再下移给社区,并制定具体的指标来监督实施。这样管理权实质上还掌握在上级政府组织手中,而本来就缺乏自治机制的社区就更缺乏独立性。

  政府应主要负责指导社区工作、拨款支持社区自治、培育社区自治组织,特别强调的是政府应给居委会工作以足够的资金支持,并赋予一定的财务管理权和支配权以保证社区自治资金上的充分性。社区自身则应做好民主选举、社区决策、日常管理、财务管理、内部监督等方面的工作,接受政府指导,在法律法规和政策范围内运用自主权利。

  6.2 树立并深化“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管理就是服务,对社区进行管理就是为社区居民服务。为社区居民服务就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社区管理理念,强化社区服务功能,尽量的满足社区居民不同层次不同种类的需要。

  一方面,从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到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样一个递进的层次来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例如,为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提供及时的帮助;开展培训活动,普及社区安全教育知识;定期组织社区公共生活,增进邻里感情;开展评奖评优活动,给先锋模范人物以精神和荣誉上的鼓励。另一方面,选聘高素质的优秀人才进社区工作,优化社区工作人员结构,提高其整体素质,号召社区中有才华的居民参与社区选举,为社区自治贡献自己的力量;开展针对社区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培训,强化其服务意识,优化服务质量等。

  如上,社区处处为居民考虑,以居民的整体利益为评价工作好坏的标准,居民才会感受到自己被需要,被尊重,才会有强烈的社区意识和社区归属感,才会认为自己是社区的主人,需要积极参与社区各项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管理。这样居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被调动了起来,社区管理的效能自然得到了提高。

  6.3 构建和谐的社区人际关系

  首先,应加强社区公共空间建设,创造良好的社区交往环境。这是构建社区和谐人际关系的物质保障。当前城市社区人际交往有交往场合公开化的特点,人们喜欢在公共场所进行交际活动,而把住宅留给自己和家人作为私人空间。要促进社区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就要为社区居民提供便于交往的环境。在城市社区的规划与设计上,应加强有助于鼓励居民之间交往的公共空间环境的建设,如社区内的文化场馆、中心广场、草地、体育设施等,这些是社区居民人际交往的必备场所,有利于居民社交礼仪的教育、感情的沟通,形成和谐的社区氛围。[13]

  其次,应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活动,吸引居民参与,促进人际互动。仅有交往的场所还是不够的,还必须为社区居民创造共同活动的机会。开展社区活动最重要的一条原则就是形式多样化。社区居民在年龄结构、职业结构、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差异很大,如果所开展的活动单一化,就不能满足各类社区成员的需要,也会减弱活动的吸引力,难以调动社区成员的参与积极性。如:结合各种节日举办不同主题的活动,儿童节的少儿活动、重阳节的老人活动等。又如:根据现代人交往手段现代化的特点,创办社区网页,在网上开展宣传、交流活动等。[14]

  6.4 居民自身应强化主体意识

  目前社区居民的主体意识尚未完全觉醒,大多数人习惯于被动接受管理,一般情况下不会自己争取作为社区管理主体的权利。在这一点上,一方面居委会应做好对居民的思想启蒙,注重培养居民的民主意识和主体意识,建立相关的制度,例如,把居民对社区管理人员的服务态度、工作质量和服务效果的监督,纳入社区管理人员的考核体系中,使监督成为必要地程序,同时规定居民评议在考核中所占的比例。这样,居民就有了监督管理人员的积极性,社区管理的效能也能得到提高,而且居民实际上也是在参与社区管理。

  另一方面居民应明确自身的管理主体的地位,自己拥有监督权和参与管理的权利。

  管理效能的提高有赖于社区管理的科学化、法治化,居民监督系统的完善是保证社区管理科学化的有力手段,也是社区管理科学化的内在要求。从社区管理活动过程来看,决策是根本,而居民监督是良好决策能够得以有效完善、及时实施的根本保证。再者,有主动性才有积极性和创造性,所以当居民充分意识到自己是社区管理主体的一部分,有义务参与社区的管理,参与社区的各种公共活动,有义务维护社区的利益时,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一起为社区建设添砖加瓦,如此,社区管理效能就会空前提高。

  结语

  本文在梳理目前有关社区人际关系和社区管理的相关研究后,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发现在社区研究方面考察的大多数是社区人际关系现状、特征及成因,或是社区管理体制方面的问题,没有考虑到社区管理过程中十分重要的效能问题,也忽视了和谐的社区人际关系对社区管理效能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研究社区人际关系和社区管理效能的意义。在进一步研究中,以理论构想为基础,通过查阅文献与问卷调查,总结出社区管理效能高的特征和社区人际关系和谐的功能。研究表明,高效能的社区管理的基本特征为:组织体系完整;运行机制良好;管理内容全面、服务到位;居民自我管理意识强、参与程度高;居民的需要得到满足;法律体系健全;社区人际关系和谐。和谐的社区人际关系具有激励和社会整合功能。但是,社区人际关系与社区管理效能存在着如下问题:运行机制的不合理、自治水平较低、管理理念与“以人为本”相偏离、人际关系不和谐等。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理顺政府与社区的关系、深化“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构建和谐的社区人际关系、居民自身强化主体意识的对策和建议。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社区人际关系与社区管理效能有显着关系,和谐的社区人际关系对社区管理效能的提高有促进作用。但是,受资料和本人研究水平的限制,社区人际关系和社区管理效能的具体联系及高效能的社区管理对人际关系的作用,有待进一步探讨。笔者将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对文章做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在更广泛更具有代表性的样本基础上,收集目标群体原始资料,进一步验证、补充和修改已有的研究结果,争取达到公开发表水平。

  参考文献

  [1]李燕.创建和谐社区新型人际关系[J].平原大学学报,2006,(12):41.
  [2]http://baike.baidu.com/view/26060.htm?fr=ala0_1_1,2011 年 2 月 19 日 11 时.
  [3][5][9][10][11][12]汪大海,魏娜,郇建立.社区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9,12,54,288,328,333.
  [4]http://baike.baidu.com/view/478365.htm,2011 年 2 月 19 日 11 时.
  [6][8]杨军,李启英,周宇宏.首都和谐社区建设典型案例评析[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132,134.
  [7]邢晓明.城镇社区和谐邻里关系的社会学分[J].学术交流,2007(12):165.
  [13][14]苟萍.论我国当代城市社区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08,(8):37,39.
  [15]李宁.沟通与和谐:人际良性互动的社会作用探析[J].江苏社会科学,2009,(5).
  [16]唐一军.推进现代化和谐社区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基础[J].宁波通讯,2007,(06).
  [17]邵颖春.社会和谐视角下的城市社区建设[J].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07,(03).
  [18]苏彬,张伟.城市社区管理问题探析[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3).
  [19]鄢圣雄.试析城市社区管理模式的创新[J].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4).
  [20]高青.社区经营:社区建设和管理的新理念[J].理论月刊,2007,(09).
  [21]谢晶莹.提升社区自治功能与构建和谐社区[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7,(02).
  [22]刘焕明.建设和谐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J].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7,(01).
  [23]杨宏山.市政管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8).
  [24]唐金林.对建设和谐社区的几点认识[J].兵团党校学报,2007,(03).
  [25]龚志成.论发展社区居民自治是建设和谐社区的必然选择[J].消费导刊,2007,(08).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