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目:中、西方人力资源管理发展历程及我国的发展趋势
目 录
摘要(详见正文)
关键词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若干概念
二、人力资源管理的中、西方发展历程
(一)人力资源管理在西方的发展历程
(二)人力资源管理在我国的发展
三、我国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问题及对策
(一)我国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问题
(二)我国在面临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时的对策
四、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趋势
(一)打造高素质人力资源管理团队,使其成为企业文化代言人
(二)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实施柔性管理模式
(三)实现人力资源转型,将人力资源发展为人力资本
(四)搭建发展平台,创新激励机制,构造企业和员工的双赢关系
五、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以下是正文
摘 要 二十一世纪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力资源的竞争,拥有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并能够充分地加以开发和使用,生产出高品质的产品并最终占领市场,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而想要准确、全面地把握人力资源管理的真实面目,就必须将人力资源管理放回到其形成与发展的具体历史环境中去观察。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的管理、开发与应用遇到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人力资源管理必须进行全方位变革,才能适应形势发展需要,才能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保障。本文以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中、西方发展的历程、现状及问题、发展的新趋势为线索,去诠释人力资源的对现今社会的意义,使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更好的体现出来,为现代企业管理和发展而服务。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 现状及问题 解决方法 发展趋势
一、 人力资源管理的若干概念
人力资源管理这一概念,是在德鲁克1954年提出人力资源的概念后出现的。1958年,怀特?巴克(Wright Bakke) 出版了《人力资源职能》一书,首次将人力资源管理作为管理的普通职能来加以论述。此后,随着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发展,国内外产生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各种流派他们从不同侧面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进行了阐述,综合起来,可以将这些概念归纳为五类:
第一类。主要是从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出发来解释它的含义,认为他是借助对人力资源的管理来实现对组织的目标。
第二类。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或承担的职能出发来进行解释,把人力资源管理看成是一个活动过程。
第三类。主要揭示人力资源管理的实体,认为人力资源管理就是与人有关的制度、政策等。
第四类。主要是从人力资源管理的主体出发解释其含义,认为它是人力资源部门或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工作。
第五类。从目的、过程等方面出发综合进行解释。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是指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一定物力相结合的人力进行合理的培训、组织与调配,使人力、物力经常保持最佳比例,同时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恰当的诱导、控制和协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以实现组织目标。
二、人力资源管理的中、西方发展历程
(一)人力资源管理在西方的发展历程
1.现代人事管理的产生和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
20 世纪20 年代, 泰勒(Taylor)的科学管理理论在美国被广泛地采用,它对人事管理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导致了现代人事管理理论和实践上的一次革命。泰勒提出了科学管理的新原则,他宣称企业如果遵循这些原则, 会给员工和管理者双方带来繁荣,员工会获得更多的收入,企业也会获得更多的利润。 然而,泰勒提出的科学管理理论由于没有考虑到员工的感受, 仅仅把员工作为和机器设备一样的生产资料来对待,使员工对工作开始产生不满, 因此, 影响了其激励效果的发挥。尽管科学管理及其相关理论由于时代的局限存在许多在今天看来是相当不合理的成分。但是,它第一次将科学管理的观念引入到人事管理中,揭示了人事管理与劳动生产力以及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 说明通过有效的人事管理是可以提高员工的劳动能力和工作绩效,从而达到提高企业绩效的目的。
2. 霍桑实验和人际关系运动
由于科学管理理论中关于金钱是激励员工和提高员工生产力的惟一因素的理论在实践中难以得到证实, 20 世纪30 年代的霍桑实验研究结果使人事管理从科学管理转向了对人际关系的研究。1924 年到1932年, 哈佛商学院的梅奥(Mayo) 等人发现员工的感情、情绪和态度受到工作环境的强烈影响, 它包括群体环境, 领导风格和管理者的支持等,而这些情感又对员工的生产力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一研究成果导致了行为科学理论在人事管理中的广泛应用。主管培训、 强调对员工的关心和支持、 增强员工和管理人员之间的沟通等人事管理的新方法被很多企业的人事管理所采用。人事管理人员主要负责设计和实施上述的各项方案。人事管理的职能被极大地丰富了。
3. 人力资源的提出
20 世纪50年代以前, 人事管理理论的研究对象和人事管理活动的实施对象都是建立在经济人, 而不是社会人的基础上。当我们进入后工业化社会以后,组织中员工的素质和需求发生了变化, 具有相当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员工大量出现, 经济需求不再成为人们的惟一需求, 员工在组织中的人性地位发生了变化, 曾经作为组织生产资料的劳动力即组织的员工开始成为组织的一种资源。因此,人事管理也就开始向人力资源管理转变,但是这种转变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时间, 并且现在仍然在进行之中。
4. 人力资源管理的形成
在彼得?德鲁克提出人力资源的概念以后, 怀特?巴克( E. Wight Bakke) ,一位研究培训和跨学科工业关系的社会学家在1958年发表了《人力资源功能》一书,详细阐述了有关管理人力资源的问题,他是把管理人力资源作为管理的普通职能来加以讨论的。他认为,人力资源的管理职能对于组织的成功来讲,与其他管理职能如:会计、生产、金融、营销等一样是至关重要的。
根据巴克的观点, 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包括人事行政管理、劳工关系、人际关系以及行政人员的开发等各个方面。彼得德鲁克和巴克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都非常强调管理活动,认为这种管理活动是建立在企业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是有价值的资源这一基础之上的, 而且还必须对他们进行全面的管理。彼得德鲁克和巴克关于人力资源管理的早期理论,使我们看到在20 世纪50 年代初至60 年代人事管理开始向人力资源管理转变,这种转变适应了后工业化时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因而也是必然的。虽然,早期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仅仅从人事管理职能和管理活动的变化来阐述人力资源管理,但它毕竟将人事管理理论推到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人力资源管理。
(二)人力资源管理在我国的发展
1.我国古代人事管理的思想。
中国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在古代文化典籍之中蕴藏着丰富的人事管理的思想,有关人才的重要性、如何选拔人才、如何使用好人才等方面都有过精辟的论述。例如:关于人才的重要性,唐太宗的名言“为整治要,唯在得人”就把“得人”看做“为政”的关键。
2.我国近代的人事管理的概况 鸦片战争后中国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这时的人事管理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大部分的人事管理处于相对被动的状态,多半由于雇主与员工的阶级差异比较大致使人力资源管理的形式状态偏向管理层。
3.新中国建立以来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 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的人力资源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我国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同时也确定了计划经济体制,这个时期我国根本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人力资源管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企业的劳动人事工作也在不断地进步。进行了国有企业人事管理的改革,为人力资源管理在我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