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P2P公司人力资源风险管理优化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6-10-09 共4844字
  第 6 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P2P网贷是当前最热门、发展前景最广阔的行业之一[60].然而随着P2P网贷企业逐渐发展壮大,P2P网贷企业在人力资源方面的风险已经成为其控制经营风险、提升市场竞争力优势与保持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文章以P2P网贷企业人力资源风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当前P2P网贷企业的人力资源风险现状进行了访谈了解,指出当前P2P网贷企业人力资源风险的主要表现形态。在对人力资源风险的成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识别出当前P2P网贷企业人力资源风险指标,并构建出P2P网贷企业人力资源风险评估的指标体系。结合层次分析法确定了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了P2P网贷企业人力资源风险评估模型并结合Z网贷平台的实际进行了案例分析。为了有效应对P2P网贷企业人力资源风险,文章最后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P2P网贷企业人力资源风险管理对策。
  
  本研究主要得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结论:
  
  (1)P2P网贷企业人力资源风险不容乐观。文章通过对P2P网贷企业的从业者进行访谈分析,发现当前P2P网贷企业人力资源风险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P2P网贷企业人才供需失衡、P2P网贷企业岗位分析设计与人岗匹配的不合理、P2P网贷企业监督机制与激励机制的双向缺失、P2P网贷企业员工存在严重的道德风险倾向、P2P网贷企业人力资源忠诚度的缺失及P2P网贷行业竞争风险间接性引发的人力资源流失等问题。
  
  (2)文章对P2P网贷企业人力资源风险指标进行了识别与细分。其中风险层指标有人才供需失衡风险、委托代理风险、岗能匹配风险、忠诚度风险、行业竞争风险,具体的细分子风险层指标有:人才缺口总量激增、行业外人才供给滞后、未形成企业内部人才培养机制、人才流失严重,员工保留率低、委托人监督体系的缺失、委托人激励机制不健全、代理人道德风险,岗位分析与设计的不准确、岗位职能的虚拟性、企业文化薄弱,员工归属感弱、薪酬差距难以彰显公平、内部沟通阻滞、新进入者威胁及同业恶性竞争威胁共14项。
  
  (3)文章根据识别出的人力资源资源风险指标构建了P2P网贷企业人力资源风险指标体系,并围绕该风险指标体系构建了属于P2P网贷企业人力资源风险的评估模型。该模型可应用于企业的人力资源风险评估实践当中,对P2P网贷企业人力资源风险管理提相关的依据。
  
  (4)为了切实应对P2P网贷企业人力资源风险,文章针对当前P2P网贷企业存在的高危问题给出了对策与建议。针对人才供需失衡引发的人才供需风险,P2P网贷企业应建立内部培养与保留机制、拓宽外部人才引进渠道;针对岗能匹配风险,P2P网贷企业应加大岗位虚拟性引发的技能空白区的培训投入,此外还应重新梳理企业内部架构,依照岗能匹配配置人岗;针对P2P网贷企业存在的委托代理风险,企业应该建立健全企业激励机制,贯彻落实企业监督机制,在员工入职前执行背景调查制,严把员工进门的第一关;针对忠诚度风险,P2P网贷企业应在企业忠诚文化塑造、实行薪酬保密制度,加强在企业内部沟通渠道建设等日常工作中培养员工忠诚度。针对行业竞争风险,P2P网贷企业应建立行业联盟以抵御行业的恶性竞争风险。
  
  6.2 展望
  
  由于P2P网贷企业人力资源风险管理涉及面广,人力资源风险管理研究又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研究课题,再加上笔者的知识水平及研究能力有限,文章在许多理论与观点上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与论证。本研究当前尚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作进一步研究:
  
  (1)在P2P网贷企业人力资源风险的现状分析上,文章采用的是基于访谈法进行现状分析。由于受访谈对象对人力资源风险现状的主观认识差异性等原因,可能对P2P网贷企业人力资源风险未能进行一一阐释与分析。
  
  (2)文章关于P2P网贷企业人力资源风险评估模型的研究是针对当前我国P2P网贷企业整体层面。这就要求企业将评估模型转向实际应用时,充分结合实际,以保证P2P网贷企业对人力资源风险管理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邓小峰。 P2P 网贷平台发展的多维度分析[J]. 商业经济研究, 2015 (18): 83-85.
  
  [2]李克强。 2015 年政府工作报告[I].
  
  [3]网贷天眼。 2015P2P 网贷行业年度报告[I].
  
  [4]N, Holden, D Torrington.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the international challengeof change [J]. Personnel Review, 1992, 21(2): 19-30.
  
  [5]P M Rosenzweig, Nohria N. Influences on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practices in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1994: 229-251.
  
  [6]Macduffie J P. International trends in work organization in the auto industry: national-level vs. company-level perspectives[J]. The comparative political economy of industrial relations, 1995: 71.
  
  [7]Napier Nancy K, Vu V T. International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n developing andtransitional economy countries: A breed apart?[J].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Review, 1998, 8(1): 39-77.
  
  [8]Aycan Zeynep, Kanungo R N, Sinha J B P.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Practices The Model of Culture Fit[J]. Journal of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 1999, 30(4): 501-526.
  
  [9]Janet Walsh.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n foreign-owned workplaces: evidence fromAustralia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2001, 12(3): 425-444.
  
  [10]Minbaeva D, Pedersen T, Bj?rkman I, et al MNC knowledge transfer, subsidiary absorptive capacity, and HRM[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2003, 34(6): 586-599.
  
  [11]Patrick M. Wright, Scott A. Snell, Lee Dyer. New models of strategic HRM in a global context [J].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2005, 16(6):875-881.
  
  [12]Palmer D. Tackling Malawi's Human Resources Crisis[J]. Reproductive Health Matters,2006, 14(27):27-39.
  
  [13]Chris Brewster. Comparative HRM: European views and perspectiv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2007, 18(5):769-787

    [14]Iles Paul, Chuai X, Preece D. Talent management and HRM in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in Beijing: definitions, differences and drivers [J]. Journal of World Business, 2010,45(2): 179-189.
  
  [15]罗洋,王艳,许可。 微型金融的新趋势: P2P 在线贷款模式[J]. 黑龙江金融, 2009 (9): 80-81.
  
  [16]马翘楚。 民间借贷网络平台法律问题研究 [D].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 2011.
  
  [17]艾金娣。 P2P 网络借贷平台风险防范[J]. 中国金融, 2012 (14): 79-81.
  
  [18]沈良辉, 陈莹。 美国 P2P 网贷信用风险管理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 征信, 2014, 32(6):61-65.
  
  [19]佚名。 P2P 网贷的风险与防范[N]. 国际金融报, 2014-9-22.
  
  [20]熊劲, 马超群,姚铮。 P2P 网贷担保认证服务对借款的影响--以人人贷为例[J]. 管理现代化, 2015, 35(4): 1-3.
  
  [21]周佳丽。 基于博弈和演化视角的我国 P2P 网贷模式分析[J]. 北方金融, 2015(2):31-34.
  
  [22 俞林, 康灿华, 王龙。 互联网金融监管博弈研究:以 P2P 网贷模式为例[J]. 南开经济研究,2015(5):126-139.
  
  [23]林洪藩, 周霞。 人力资源的风险管理研究[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1999 (2):97-100.
  
  [24]王增民。 基于风险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证分析[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04 (10): 9-13.
  
  [25]李伊, 程静。 企业人力资源风险管理的流程和策略[J]. 中国劳动, 2011, 11: 023.
  
  [26]成玉萍。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风险管理方法[J]. 企业导报, 2012 (16): 64-65.
  
  [27]梁学慧。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风险管控[J]. 中外企业家, 2014(3):100-101.
  
  [28]李涛李, 乐明。 风险管理应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风险管理[J]. 中国科技产业, 2000(1):17-18.
  
  [29]张亚莉, 杨乃定。 企业内部人力资源风险防范[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1, 22(11):68-70.
  
  [30]孙泽厚, 李冬梅。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风险管理[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02 (9): 32-35.
  
  [31]蒋新, 杨乃定。 人力资源管理的风险研究[J]. 软科学, 2003, 17(6): 53-55.
  
  [32]钟碧忠。 人力资源管理的风险及其防范措施[J]. 行政论坛, 2005, 4: 6l-63.
  
  [33]孙航。 中小企业如何防范人力资源风险[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10 (6): 33-35.
  
  [34]金丹。 P2P 网络借贷平台的法律监管[D].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4.
  
  [35]竞毅。 我国 P2P 网络借贷运营模式研究[D]. 长沙:中南大学, 2013.
  
  [36]刘旭辉。 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和监管问题研究[D].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 2015.
  
  [37]王嵩青, 田芸, 沈霞。 征信视角下 P2P 网贷模式的信用风险探析[J]. 征信, 2014 (12):49-52.
  
  [38]温红钰。 P2P 网络贷款信用风险研究[D].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 2014.
  
  [39]俞林, 康灿华, 王龙。 互联网金融监管博弈研究:以 P2P 网贷模式为例[J]. 南开经济研究,2015(5):126-139.
  
  [40]乐章。 后危机时代人力资源风险管理--基于 ERM 理念的人力资源风险整合管理框架[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10(6):15-19.
  
  [41]劳东燕。 风险社会与变动中的刑法理论[J]. 中外法学, 2014 (1): 70-102.
  
  [42]钱寸草。 卢曼风险系统理论解析[D].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 2013.
  
  [43]朱正威, 刘泽照, 张小明。 国际风险治理: 理论, 模态与趋势[J]. 中国行政管理, 2014, 4:021.
  
  [44]姜源。 风险管理最新研究趋势综述--全面风险管理[J]. 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 2010 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0.
  
  [45]尤吴晶。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高新技术企业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机制研究[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1.
  
  [46]莫易娴, 刘仁和。 论我国 “互联网金融” 人才的培养[J]. 金融教育研究, 2014, 27(3): 66-68.
  
  [47] 众达朴信。 2014 年 P2P 金融行业薪酬福利调研报告[I].
  
  [48]盈灿咨询。 2015 年 P2P 网贷行业年报简报[I].
  
  [49]秦兵。 基于岗位分析的企业员工绩效评估体系研究[D]. 长沙:中南大学, 2010.
  
  [50]艾亮。 企业文化建设研究[D]. 天津:天津大学, 2012.
  
  [51]刘娟。 波特五力模型下中国网络电视台竞争战略研究[D].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 2012.
  
  [52]杨华。 我国 P2P 网络信贷的发展与监管研究[D]. 长沙:湖南大学, 2013.
  
  [53]张爱英。 互联网金融发展与风险防范--基于《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的思考[J]. 经济问题, 2015(10):53-57.
  
  [54]牟秀华。 试论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J]. 教育教学论坛, 2010(27):145-145.
  
  [55]战一欣。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控制研究[D]. 长春:吉林大学, 2011.
  
  [56]李隽。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角色发展研究[D]. 天津:南开大学, 2014.
  
  [57]邓雪, 李家铭, 曾浩健, 等。 层次分析法权重计算方法分析及其应用研究[J].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12, 42(7): 93-100.
  
  [58]宗文龙, 王玉涛, 魏紫。 股权激励能留住高管吗?--基于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 2013(9)。
  
  [59]申莉。 员工忠诚度培养策略研究[D]. 太原:山西财经大学, 2010.
  
  [60]彭冰。 P2P 网贷与非法集资[J]. 金融监管研究, 2014(6):13-25.


  致谢
  
  研究生的三年马上就要接近尾声了,过去的三年里,我收获颇多。首先,我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他在我的论文中的选题、开题报告、拟定大纲到最终定稿这一系列过程中,都一直细心耐心地指导我给了我许多宝贵的意见,是他渊博的知识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引导了我这三年的前行,让我不仅仅在学术上有所提升,更在价值观和品格方面有了很大的飞跃。
  
  其次,我要感谢我的各位任课老师,他们让我学到了许多领域的专业知识,扩宽了我的知识面,并教会了我如何学习才能收获更多的知识。
  
  再次,我要感谢我的教学秘书和我的同学,他们在我日常的生活、学习与工作中都非常的热心地帮助过我,正是因为有他们我的学习生涯中增添了许多的感动与快乐。
  
  最后,我还要感谢我的家人,感谢他们对我这三年来的支持和理解。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