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生涯管理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对决定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测定,在此基础上确定一个人的事业奋斗目标,并选择实现这一事业目标的职业,编制相应的工作、教育和培训的行动计划,合理规划每一步骤的时间、顺序和方向,高效行动,灵活调整,有效提升职业发展所需的执行、决策和应变技能,使自己的事业得到顺利发展。
职业生涯管理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而出现的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它通过分析、评价员工的能力、兴趣及价值观等,确定双方都能接受的职业生涯目标,并通过培训、工作轮换丰富工作经验等一系列措施,逐步实现员工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
二、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意义
1. 引导大学生确立人生方向和奋斗目标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从入学开始。刚入学时,大学生对专业学习感到茫然,对大学的教学方式还不适应。学校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一方面可使他们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了解所学专业的特点、学习要领和就职基本要求,帮助他们顺利度过适应期。另一方面,引导他们实现自我认知、自我教育、自我成长,促使他们转变学习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努力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达到学业、职业、事业的正向发展。
2. 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和评估自我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引导大学生在了解自身基础上,确定适合的职业方向和目标,制定相应的职业计划。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大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定位,不断评估个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运用科学的方法,挖掘潜能,采取可行的步骤和措施,提升求职能力,逐渐缩小职业理想与职业现实间的差距。
3. 促使大学生确立职业目标和提升职业竞争力
许多大学生到了临近毕业阶段,对自己的职业理想、目标、兴趣、能力及面临的职业环境没有清晰的概念。在选择职业时,往往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和从众性,不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浪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学校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促使大学生尽早确立职业理想和目标,并在目标的指导下,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提升综合素质,为增强职业竞争能力打下基础。
三、职业生涯规划书实例分析
某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书,在“航天杯”首届中国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大赛中获得了一等奖。现对该规划书进行实例分析,相信对企业员工的职业生涯管理具有参考意义,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具有研究价值。该职业生涯规划书中从职业定位、认识自我、职业环境、实施路径及评估调整等方面做了详尽全面的阐述。可以看到该生在职业期望与价值观自我评价的探索动机推动下,对自我和获得职业发展相关的环境因素进行分析探索,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获得相应职业认知和情感反馈的过程,其最终目的是实现职业生涯的自我发展和整合。
1. 职业生涯定位分析
国外职业规划从孩提时代就已开始做性格测试,看其将来适合从事什么职业,以多样化的形式进行职业引导,注重学生对社会工作经验的积累。在我国,由于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和职业心理辅导严重滞后和缺失,导致许多大学生在人生选择的最重要阶段完全跟着感觉走,致使很多人有走错路、入错行,无线悔恨、懊恼。而一旦放弃自己的职业则意味着承担更大的机会成本,同时在心理、家庭等方面也会产生很多问题。职业生涯定位要客观全面认清自我,充分了解自己的能力结构、职业偏好、期望、行为风格、优劣势等。只有正确地认识自己,才能准确选定适合发展的职业生涯路线,对职业生涯目标做出最佳选择。
大学生在实施职业生涯定位时,需要明确三个要点:一是自己希望向哪一条路线发展,主要评估自己的价值、理想、成就和动机等;二是自己适合向哪一条路线发展,主要评估自己的性格、特长、经历及学历等;三是自己能向哪一条路线发展,主要评估自身所处的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家族关系等。该生根据实际情况和面临的职业环境,将整个职业生涯按照时间顺序分三个阶段:大四阶段;基层教师(23-35岁);西部办学(36-60 岁)。
2. 认识自我分析
在该规划书中,该生考虑自身的职业能力、价值观、人格及对个人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进行 SWOT 分析。从个体适应性和终生性的角度看待职业生涯探索阶段的活动,主要体现在探索的态度、职业目标的修正或职业期望调整的动态管理过程中,一旦形成某种相对稳定的职业生涯 PDCA 管理模型,就会持续应用于职业生涯的确立和维系过程中,这也是职业生涯发展理论的新取向之一。
除了正确、客观地认识自我外,还须充分了解所期望的职业机会,以及进入该职业门槛的岗位要求,尤其是一些热门行业,职位对人才素质与胜任能力的要求较高。深入了解行业预期与职位的需求状况,结合自身特点评估外部职业机会,才能选择愿意为之终生奋斗的理想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