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以两性和谐为导向的女性生涯规划(3)

来源:学术堂 作者:朱老师
发布于:2016-09-06 共6329字
  作为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家庭同样由男女两性共同构成,面对工作与家庭的矛盾,女性要突破单打独斗的思维局限,学会借力,整合资源,依托社会的支撑和男性的参与,共同实现平衡。首先,男性的积极参与是重要的。正如《消除对妇女歧视宣言》( 1967) 所指出的: “鉴于妇女对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生活的重大贡献及其在家庭方面,尤其在儿童教养方面所负的任务,深信一国的充分与完全发展,世界的福利及和平大业,均需要妇女与男子同样尽量参加所有各方面的工作。”超过 50% 的职业女性表示最满意配偶能帮助分担家务和提供经济保障,而能照顾女方情绪,帮忙照顾小孩也是较受女性认可的两个优点[13].在担负家庭责任中,女性是重要但不是唯一的角色,应当鼓励男性承担家庭责任和父亲的角色,从而提升女性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品质。同时,借助社会化力量分解家务劳动。联合国世界妇女大会通过的《为实现国际妇女年目标的世界行动计划( 1975) 》第 154 段指出: “社会服务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可以预先防止迅速现代化和工业化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并减少事后补救措施的需要。通常这些问题对妇女的影响,比对男子的影响大,尤其是在发展过程的初期。”联合国世界妇女大会倡导: “为使妇女平等( 更充分) 参加社会上的一切活动,应建立和维持社会上组织的服务以减轻家务劳动,特别是对她们的子女提供服务。”( 《为实现国际妇女年目标的世界行动计划( 1975) 》第 16 段)社会的进步使得家务劳动的社会化成为可能,并且越来越便捷。作为职业女性,要懂得时间管理,合理分配和分解个人在家务劳动上消耗的时间。
  
  第三,塑造正向性别形象。大众传播媒介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推动社会变革,并发挥重大的影响力,帮助消除偏见和固定看法,使人更迅速同意让女性负担不断扩大的新任务并促进她们成为平等合作者参与发展过程。目前,大众传播媒介往往赞同传统的态度,女性形象常常处于被消费的地位,男女在社会发展中的任务没有得到客观地反映。男女两性存在的不平等,“对女性自身而言,这不但直接关系到眼下她们社会地位的改变、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变革,而且涉及她们最终的全面解放……对整个人类而言,女性应如何认识自己的处境,如何改变自己的地位,这个问题不单单关系到占人类一半的女性,也关系到所有的男性,甚至关系到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3]序5.对于女性而言,要进行有效的和科学的生涯规划,离不开健康的外部环境,因此,塑造积极正面的女性形象是女性的首要责任。
  
  女性首先要成为自身生涯规划的决策者和责任承担者,要表现对生涯规划的积极态度。根据英国学者琼·普莱尔的需求分析,得出关于女性需要发展的 7 个主要先决条件: 即如何创造和维持组织文化以及如何部署权利以形成价值和行为的意识,尤其是和性别有关的意识; 形成和展现属于自己的管理风格; 发展在组织文化中有效的管理技能和行为策略; 发展对影响和改变组织文化有效的策略和技巧; 发展自我表达的技能,能够自信地描述自己的观点; 探索如何成功地行使权力的方法; 思考自己想从作为一种持续生命进程的职业中得到什么,并制定策略以达成所选择的各种生命角色目标[14].根据以上 7 个条件,可以给女性进行自我生涯规划提供思考的方向。同时,女性还需要在大众传播领域提升发言权和主导权,积极参与传播机构内各级的政策制定和决策过程,主动利用传播工具进行性别平等的教育方案和宣传活动。
  
  妇女和男子共同创造了人类文明,推动着社会进步,女性还在人类的再生产方面作出特殊贡献。男女两性没有理由不在资源、权利、参与发展等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作为学科发展的社会性别研究视父权制为不公正的社会制度,力求通过文化和政治行动、学术反思加以改变,以实现两性平等( gen-der equality) ”[6]5 - 6.相信,随着制度规范的完善,经济发展的变迁,“二元对立”的模式将逐步淡化和瓦解,而女性生涯规划也必将拥有一个更为宽松和理性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外国女权运动文选[M]. 北京: 中国妇女出版社,1987: 205
  [2] 刘建中,孙中欣,邱晓露。 社会性别概论[M].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6
  [3] 许春荣。 女性与社会变革---唯物主义女性主义研究[M]. 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
  [4] 陈仲常,张 薇。 女性劳动力就业向高层次产业转移的实证研究[J].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4( 5) : 515
  [5] 马克思。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0:80 - 81
  [6] 佟 新。 社会性别研究导论[M]. 2 版。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7] 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M]. 4 版。 北京: 商务印书馆,牛津大学出版社( 中国) 有限公司,1997: 612
  [8] 王 政。“女性意识”“社会性别意识”辨异[J]. 妇女研究论丛,1997( 1) : 19
  [9] Bureau for Gender Equality,ILO,Gender: A Partnership of Equal,Geneva,2000: 5
  [10] 薛宁兰。 社会性别与妇女权利[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前言: 26 - 27
  [11][美]约翰·罗尔斯。 正义论[M]. 何怀宏,等,译。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3
  [12] 岳素兰,魏国英。 女性人力资源与开发[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10 - 11
  [13] 宋宁华。 压力大“金融女”职业满意度低[N]. 新民晚报,2015 -01 - 30( B4)
  [14] 刘 薇。 关于女性职业生涯规划的文献综述[J]. 现代商业,2007( 26) : 264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