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项目管理论文

BT项目的经济法律风险防治探究绪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6-03-18 共4237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BT项目存在的风险分析及防范研究
  【第一章】BT项目的经济法律风险防治探究绪论
  【第二章】BT项目的基本情况
  【第三章】BT项目主要风险分析
  【第四章】BT项目风险控制对策
  【第五章】某市某BT项目风险控制实例
  【结论/参考文献】BT项目风险管理探析结论及参考文献

  第 1 章 绪 论

  1.1 研究的背景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逐步提高,人们的吃穿住行必然要求地方高速公路四通八达、大型娱乐设施的修建、广场商场、机场码头等关乎公众生活的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建成,以提升公共服务,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但是,要完成基础设施的建设,推动经济发展,需要巨额投资,而且周期较长,这种以国家财政资金投入为主的传统模式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新形势的基础设施建设要求,解决不了其所需的巨额的资金需求和先进的施工要求,于是,从上个世纪 80 年代开始,西方发达国家就开始引入民间资本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大大加速了经济发展及其他公共设施的建设,这种新的投资模式就叫 PPP(英文 Public-Private Partership),其 BT、BOT、TOT就是 PPP 在项目运作中采取的具体模式。BT、BOT 模式自上世纪 90 年代引入中国,由于 BT 模式投资建设周期短,投资回报率稳定,且不像 BOT 有经营期的不能预知的风险,因此,BT 模式目前广泛应用于国内基础设施建设,这届政府又提出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战略,仅靠政府财政收入无法满足快速的城镇化建设,有很多民营企业、国企专门成立了投资公司运作各地的 BOT、BT 项目,因没有统一的 BT项目运作规范与立法,还有个体认识不足以及管理差异,导致了许多不规范甚至不合法的 BT 项目,对公众的价值也无法体现。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 BT 项目研究及实践发展20 世纪 70、80 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由早期的国家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开始转向将民用资本引入基础设施建设,将资本市场与建设领域结合,这种 BT 模式促进了西方国家经济的发展。后被许多发展中国家借鉴,也成为一些发展中国家进行公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手段之一。因此,不只是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国家也兴起了 BT 模式建设基础设施的热潮,像菲律宾、泰国、土耳其等国家等广泛应用 BT 模式。

  根据 BT 模式的成因和投资回报方式,国外主要存在四种类型的 BT 模式:政策性 BT 模式、无偿性 BT 模式、租赁性 BT 模式和采购型 BT 模式,通过了解 BT模式在国外的应用实践,有助于我们理性地看待国内 BT 模式的应用和发展。

  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法国、英国等国家运用 BT 模式建成了高速公路网,国外对 BT 研究主要方向: BT 项目融资方式、BT 模式本身分类、BT 模式的风险控制、BT 模式的法律法规适用及健全等。菲律宾是世界上第一个对 BT 模式进行法律定义的:“建设--转让为一种契约性安排,项目建议人据此承担授予的基础设施或发展设施的融资和建设,并在建成后将它转让给政府机关或地方政府有关单位,后者按商定的分期付款时间表,支付建议人在项目上花费的总投资,加上合理比例的利润。这种安排可应用于建设任何基础设施发展项目,包括关键设施,由于安全或战略的原因,这些设施必须由政府直接经营。”韩国等对 BT 项目也有立法规定,世界上如英国的英吉利隧道工程是典型成功的 BT 项目,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就在 1985 年建设诺伊达桥收费(运营)项目,即是采用的 BOT 形式,采用了股权融资、债权融资、利用了外资等多种形式。总之,随着 BT 项目带来的多种投资渠道,弥补了政府资金的不足,国外 BT 项目的立法及一整套成熟的模式值得国内借鉴和学习。

  国外关于 BT 项目的立法与实践较国内完善,国外理论学者关于 BT 模式标准化风险防控研究较多,这是在一种市场、法律、实践较完善的情况下的对风险的一种可控的研究,是在一种主体参与、法律完善等不像国内 BT 项目游离于法的边缘,其未知的和不可控的因素较之国内较少,因此国外理论研究 BT 项目的风险更有层次也具有现实性,多侧重于法律、政府、金融风险,尤其是不确定性政治风险研究较多。但是国外理论研究的标准化与中国国内实际并不相符,就全面风险管理缺乏全面性和深度,本文通过结合国内实际,作为一个投资建设于一体施工投资者的视觉,深入实践第一线,结合中国实际,对风险问题进行全面研究并提出解决办法。

  1.2.2 国内关于 BT 模式研究及实践现状随着 BT 模式大规模的兴起,弥补了政府建设资金的短缺,促进了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不同项目、不同地方运用不同的伪 BT模式,进行违规操作,如不经过正常的合法的招投标程序,违法分包,容易产生腐败,垫资施工、政府为政绩而设立的未经过立项论证的不合法的 BT 项目,投资成本大,融资失控,政府缺乏信用拖欠等等,存在问题不少,风险较大,且国内目前没有约束 BT 项目各主体之间以及各阶段的权利义务法规,投资环境尚不能跟上经济发展改革的步伐,BT 项目也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因此关于风险管理、提示、防范方面的研究空间很大,如国内学者清华大学教授王守清在 2014 年的研究成果之一《基础设施公用事业 PPPBOT 项目的风险管理》,全面总结了 PPPBOT的风险及风险管理方式,其中重要的理论提出了以风险分担方式来规避项目承担的风险,这是一种风险控制的新型理论,如王教授提到的主要通过合同结构和合同条款实现风险分担,其理论强调的主要是一种公平合理的分担。对 PPP 项目所涉及的风险也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罗列。这是在国内风险管理理论上的一个巨大提升,但是,根据国内环境看,其公平合理的分担并不适用所有风险,如对投资施工者来讲,政府始终是处于强势地位的,如果我们想全部通过合同结构及合同条款来约束控制风险,这并不现实,有时候甚至合同效力都有待探讨,笔者认为,王教授的理论更适合市场法律环境都较好,各类投资资项目运行较好的情况是非常有益的,当然,这也是我国建筑市场向前发展必然的方向。本文在借鉴王教授的风险分担理论的基础上,主要从投资施工者的角度和施工实践中来规避常遇到的各种风险,不仅仅是合同确定,更重要的是无形的、全面的、相对保护弱势一方的风险规避的具体做法,同时,在保护投资施工者利益的同时,也让处于强势地位的政府适当让利,以及各类参与主体的适当让利。

  企业家葛培健根据他本人的参与的众多 BT 项目得出的实践,于 2009 年其着作《基础设施 BT 项目运作与实务》,其对国内 BT 项目发展的前景做了很好的预测,他重点介绍了 BT 项目的融资实务,也对 BT 项目建设及其风险管理提出了一系列理论,尤其是项目建设的风险管理理论,也提到了政府在建设管理中的风险防范,他是从一个施工建设者的角度分析的建设风险,主要集中在工期、质量、进度等方面,对于 BT 项目的风险管理不甚全面,没有从法律的角度、建设前期、后期以及各种不定因素分析风险,本文以一个施工建设者的视觉,又以一个法律工作者的风险意识切入风险分析及防范全面的风险。

  国内也不乏律师如王登山、周月萍、周兰萍等对 BT 项目从法律的角度分析风险,防范风险,如 2012 年周月萍、周兰萍着作《BT 项目法律风险防范与实战方略》,从一个 BT 模式法律实务的专业律师的角度分析了 BT 模式下的法律风险及防范,她的理论将 BT 项目的所有常见的如政府回购风险、经济风险归类于法律风险,分析得较笼统,有一点实践、法律相互串通融合,对风险分析缺乏层次感和重点,笔者认为,法律风险应是贯穿于各种风险中,是相互交叉,重要的是用合同来规避风险,在 BT 项目的风险管理上应该分层次,分重点进行管理,做到优势的资源管理最大的风险,这是符合收益分配理论的。本文也分析了法律风险,阐明了法律风险是一个贯穿于所有风险的,也提出了防范法律风险的重要的方式合同公证方式。

  各大高校如西南交大、西南财大等硕士、博士甚至我们施工企业内部也在对 BT 项目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分析,总结起来理论上突破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对国内各种 BT 项目模式的实际操作进行了分析,对错综复杂的法律关系进行了厘清。二是如公路工程、城市轨道、市政建设的专项风险进行了分析,并对风险进行了层次性分析,提出了应对策略。三是各大高校法学硕、博士主要从法律风险上提出了应对策略,工科类经济类硕、博士从工程管理上、项目融资上对 BT项目风险提出了分析。这些风险理论都是我国 BT 项目发展不是很健全的情况下所做的各种理论探讨,缺乏一定的实践性,同时也将各种风险隔离分析,没有形成一个完成的风险整体链条,有重复,无实践,因此这些理论有待进一步随 BT项目的发展而发展,本文意在不割裂各种风险的联系交叉,况且可以彼此克服控制的角度从实践、法律的角度规避风险。

  总的来说,因我国 BT 项目是游离于法律边缘上的新型复杂的融资建设模式,没有标准化的模式、也没有立法保障权利义务,因此不能形成统一的最高的指导性的风险管理手册,学者虽意识到了 BT 项目的存在的风险以及风险管理上有很大的研究空间,但是总是不全面,对全面的风险管理理论没有很好的与实践相结合,在风险分担上也没有将法律及合同应用于实际的施工实践中。因此,BT 项目在风险防范及管理上尚未形成成熟的理论,其理论多倾向于风险防范及呼吁立法保护 BT 项目各方权益,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本文借鉴广大学者的研究成果,通过笔者单位的实践,对 BT 项目的风险管理进行全面分析,并就风险管理措施提出一些的新的见解和建议。

  1.3 研究意义

  因笔者系国家大型建筑企业员工,笔者所在单位现从事多种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单位已完成建设的 BT 项目,纵观全国建筑市场的 BT 项目,相对于政府而言,投资者处于弱势地位,笔者旨在捋顺 BT 项目各方经济法律关系,探讨 BT 项目的成功运作模式以及国内法律、政策、投资环境需要完善的地方,防范一系列经济法律风险,保护投资者建设者利益,对 BT 项目的成功运作及营造成熟的法律政策投资环境做一些探讨和建议。
  
  1.4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的是定性研究法,主要使用了如下一些具体研究方法:第一,案例研究法。本人结合近几年来典型的 BT 成功或失败案例,总结出 BT 项目的经济和法律问题研究的意义、研究的范围,研究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而提出完善 BT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建议。第二,比较法。通过中外学者、企业家、律师的着作、经验、立法进行比较,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为我国 BT 项目政策法律经济环境不断完善提供参考;第三,文献法。国内外学者对 BT 项目的分析及法律风险指引研究成果较多,笔者通过收集和整理国内外的理论成果,从而领会其含义,提出自己的观点,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