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我国企业积极响应国家"走出去"战略,凭借其丰富的资本不断向国外发展。与此同时,美国次贷危机激发的全球经济危机,使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企业都陷入了严重的经营危机,许多欧美大企业市场价值萎缩、流动性相对困难,一些知名大公司的资产在不断缩水,此时我国企业进行并购交易,可以大大降低并购的成本费用。
我国正准备进军海外市场的企业由此看到了机会,这些企业源源不断地加入到海外并购的大军中,掀起了我国海外并购的浪潮。2008 年至 2014 年,我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规模上的增长趋势都非常明显,从 2008 年的 80 起上升到2014 年的 272 起,并购总额达到 1640 亿美元,平均每笔金额高达 6 亿美元。综上所述,我国企业跨国并购市场又开启了新的时间窗。
全球金融危机由虚拟经济扩散至实体经济,汽车行业也受到了直接的影响,世界汽车企业纷纷陷入破产、兼并的困境。通用、悍马、沃尔沃、萨博等大品牌企业深陷经营危机,这为通过海外并购扩大海外市场份额的我国汽车企业提供了绝佳的机会,从而使我国的汽车企业在海外并购方面出现了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北汽收购瑞典萨博部分资产,四川腾中并购悍马,潍柴动力收购法国博杜安,京西重工收购了德尔福部分资产,吉利并购沃尔沃,并购规模和数量都有不断增加的趋势。
虽然从 2004 年我国国内首个汽车海外并购案--上汽收购双龙开始,在短短的十多年间,我国汽车企业就已经发展到可以并购世界知名汽车企业的部分业务或资产、零部件供应商,甚至整车业务的地步。但是我国汽车企业在海外并购方面还处于探索阶段,一些企业并购失败,影响到我国汽车企业海外并购进程,在一定程度上放缓了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在这种背景下,探讨我国汽车企业海外并购的原因及影响因素,进而通过控制这些因素达到并购成功的目的,成为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1.1.2 研究意义。
虽然近年来国内外从不同的角度研究跨国并购的文献呈不断增加趋势,但针对某一特定行业的研究还是非常少,尤其像汽车行业。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规模上,汽车行业的跨国并购都在我国企业跨国并购中占据重要地位,对我国经济发展和海外投资进程产生重要的影响。
通过对吉利并购沃尔沃案例的分析,总结出影响我国汽车企业海外并购成败的影响因素,得出针对性的结论,希望能够给予今后我国汽车企业再次进行海外并购时一些启发,降低并购失败的风险,提高并购交易成功的几率,顺利进军海外市场。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1.2.1 研究思路。
本文首先梳理国内外学者对于跨国并购理论的研究作为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其次描述我国汽车行业的现状以及我国汽车企业海外并购的现状,以此证明我国研究我国汽车企业海外并购问题的必要性;然后介绍我国汽车行业的典型案例吉利并购沃尔沃,分析其并购动因以及并购成功的影响因素;最后得出结论,总结出我国汽车企业海外并购成功的影响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对我国正准备进行跨国并购的企业的启示。
本文内容包括五章:第一章为绪论。在此说明了该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以及贡献与不足。第二章讨论了为跨国并购的基本概念与相关的文献综述。明确海外并购的含义,并从企业海外并购的动机、企业海外并购成功标准以及企业海外并购成败影响因素三方面对国内外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
第三章分析了我国汽车企业海外并购的现状,主要从我国汽车行业现状以及我国汽车企业海外并购现状两方面着手。第四章是案例研究部分,这章是本文的重点部分,在介绍了吉利与沃尔沃两公司的基本情况后,从并购动因、并购绩效以及并购后的整合方面对两公司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分析,总结出影响吉利并购成功的因素。第五章为结论与展望。从宏观环境因素以及微观企业因素两大方面,总结出我国企业海外并购成功的影响因素,得出针对性的结论,为我国准备进行海外并购的企业提供一些指导。
1.2.2 研究方法。
一是文献研究法。通过对企业海外并购动因、并购成败的判定标准以及并购影响因素方面的文献梳理,为本论文研究我国汽车企业海外并购成功的影响因素提供理论上的指导。
二是案例研究法。通过对典型案例吉利并购沃尔沃的研究,分析吉利海外并购成功的因素,进而总结出我国汽车企业海外并购成功的影响因素。
1.3 研究贡献与不足。
1.3.1 研究贡献。
国内外学者对于企业跨国并购的研究非常多,但对汽车企业的跨国并购研究甚少。
通过对汽车行业内的企业并购成功的案例吉利并购沃尔沃的分析,总结出影响我国汽车企业海外并购成败的影响因素,得出针对性的结论,希望能够对我国正准备进行海外并购的企业一些指导,使其在并购交易中降低并购失败的风险,提高并购交易成功的几率。
1.3.2 不足之处。
一是对单个案例的研究,所得结论或许缺乏足够的说服力;二是资料来源于双方公司官方网站及对外公布资料,无法获取公司内部保密资料,可能会使信息资料搜集不全;三是受作者研究能力的限制,很可能研究深度有所欠缺,有必要对此继续进行长期跟踪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