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在课堂教学改革视域下,纵观中国当代文学课程教学,其呈现出一些不足的问题.由于涉及较多专业、改革进程中课时不断缩减,一些学校安排课时仅仅为原有课时的一半,教学内容也进行了一定的调整.通常各类学校均将其作为必修课进行设置,呈现出选修课程欠缺丰富性的弊端,课程建设应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则显现了一定的滞后性,对教育对象的发展变化没能全面重视.
二、中国当代文学课程教学状况
中国当代文学具有明显的特殊性,同古代文学具有明显区别,并非一个形态整体封闭的专业学科,而是不具备下限、较为开放的专业.伴随当代文学的不断演变更新,各类新的文学作品、现象不断呈现,教学内容更加多样丰富,因此课程教学应全面把握文坛的新动向,在与时俱进中建设和发展.然而,从中国当代文学课堂教学应用的教材来看,教学内容呈现出了一定的陈旧性,近十年来反映当代文学思潮的文化作品极为少见,成为该领域的空白.无法显现出该学科自身独特的现实关怀性.再加上,中国当代文学课程教学始终关注史的阐释,注重文学思潮以及论证梳理分析,导致教学内容欠缺生动性,无法培养塑造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想象力以及分析感受力.
对于"90后"一代学生,其年龄结构、知识水平、心理承受力同以往学生相比,包含了显着的差别.教育的科学原则为因材施教,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全面注重授课对象新时期呈现出的新变化.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学生们的回答:你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喜爱程度以及你崇拜的当代作家是谁、其代表作是什么等有关问题.最终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表示对中国当代文学知之甚少,喜爱程度一般.而他们最熟悉以及崇拜的当代作家则以郭敬明、韩寒等人为代表.
从中不难看出,更多的青年学生没有对当代文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而较多的"80后"作家以及网络作家才是"90后"学生喜爱的对象.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推动影响下,使通俗文学在学生之中更加深得人心.我们还可发现,当前医学文科专业学生眼界较窄、阅读面有限,通常处在较低的阅读层次.
针对该调查结果,我们应进一步反思,在课堂教学改革的浪潮中,真正制定科学的中国当代文学课程教学策略,方能优化实践效果.
三、有效调整中国当代文学课程教学内容,完善课程体系建设
1.有效调整课程内容.在课程教学改革视域下,课时的一再压缩将对教师课堂教学形成最直接的影响,因此教师需要做好内容调整.不应单纯地删减教学内容,应根据教学目标、具体要求,做好整体教学内容的统筹考量,明确侧重点,确保教学内容能够重点突出,体现良好的启发性,抓住学生们的兴趣点.应尽可能地预防意识形态干扰以及束缚,依据文学史发展系统格局以及当前学生的爱好兴趣,合理地设定课时、调节教学内容.目前来讲,学生们较少接触到五六十年代的文学,因而会形成陌生之感,无法提起学习兴趣.相反,他们会对近年来,尤其是21世纪的一些文学内容充满兴趣.因此,教师应合理地将陈旧年代的文学内容课时做删减处理,增加近期文学创作内容的课时比例.
针对年代久远的文学,应把握精选原则,将一些经典作品予以保留,例如茶馆等.另外,可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经典的台湾文学内容,通过迥异风格文学艺术风格,激发学生分析研究的兴趣.该部分课时比例通常应为四分之一,而80年代文学则应成为当代文学课堂教学的主体内容,可设置约二十课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通过梳理明确当代文坛体现的文学思潮.这样一来,学生便可清晰地掌握20余载的时间中文学的发展以及演变.另外教师还可选择近十年以来渐渐兴盛的网络文学,做好合理的补充,将其看做是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引导他们进一步拓宽学术视野.课时安排虽然较为有限,却可通过引领学生利用课后时间搜寻查阅资料,结合自我形成的阅读感受研究这一新兴的文学现象,进而使学生充满自主学习探究的热情与兴趣.
2.完善课程体系建设.课程体系建设为教育培养人才方案的主体内容.当前,由于当代文学课程体系没能健全完善,在课堂教学改革的影响下,更加凸显了课程体系建设的核心重要性.课程体系的建设应符合人才培养的既定目标,依据学生发展的各个不同时期以及具备的专业能力,进行分层次以及分阶段的设置.专业基础课程应在低年级进行设置,将学习当代文学发展以及具体的创作概况作为主体,培养教育学生阅读定量的经典代表作品,并为今后的学习发展夯实基础.专业课程则应选择在三四年级设置.还可根据教师取得的成果以及专长设置选修课,例如当代小说、文学、港台文学、戏剧、诗歌的研究学习等.该类选修课程对于基础课程可谓进行了全面的补充.教师组织课堂教学进程中应主动吸纳当前新型研究成果,深入探究挖掘文学作品、分析文学现象.这样一来,不仅可扩充学生视野,还可提升他们研究文学文本、判断文学现象的综合技能以及理论素养.
另外,应把握理论教学同实践教学并重的科学原则,全面显现出设置课程的针对性、有效性与可用性.应依据学生自我发展需要以及现代社会特征安排选修课内容,进而为学生进行当代文学研究、创造形成有力的帮助.针对有兴趣从教的学生,可开设当代文学以及语文教学课程,使他们可全面明确语文学科的发展状况以及趋势.针对继续考研深造的学生,则可设置中国当代文学、西方现代主义等课程内容,进而升华其理论知识水平.再者,对于学生们尤其感兴趣的内容,例如通俗文学、网络文学等,则可组织专题课,锻炼学生提升审美意识与能力.
课程设置应同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体会到的人生感悟紧密相连.可设置同人生现实有关的课程内容,将授课对象发展成全校学生,进而达到更广泛的影响力.
四、调整教学方式与实践手段
再课堂教学改革视域下,当代文学课程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掌握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只有熟练地掌握驾驭汉字的能力,才可清晰精准地将自我思想表达出来,方能更好地探究中国当代文学,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因此,实践过程中应突破以往灌输教学模式,将学生作为主体,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形成双向互动的良好教学模式,引入引导启发的科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
1.重视听课笔记.以往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担任讲解的工作,而学生则一边听一边记录.这样一来呈现出机械式听讲记录的弊端问题.往往学生无法抓住重点,使得教学效果显着降低.探究成因不难看出,学生听讲的过程中无法积极的动脑思考.甚至还有一些学生不愿意记笔记,而是将教师教学课件拷贝下来应付考试.在课堂教学改革视域下,虽提倡将教师演讲人的身份与角色弱化,然而记笔记的环节仍旧不可缺少.通过记笔记,学生可将课堂中的听讲、思路、想法进行清楚的摘录登记,是主动积极学习知识、捕捉灵感的核心途径.因此,教师需要定期收取学生听讲的记录资料,引导学生如何巧妙地记笔记,重视记录环节.还可引导学生相互查看、评比,通过互评活动,做到查缺补漏,使学生真正地重视听课笔记,树立认真学习的态度,并持久地处在活跃的思维状态,达到良好的课堂学习效果.
2.做好文本阅读.文学课实践教学,应回归本体,重视作品阅读讲解,进而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当代汉语的内在魅力,由审美欣赏的角度明确当代文学核心价值,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虽然文科专业学生本身便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并饱览了较多文学作品,打下了良好的文学基础.然而,伴随高校的不断扩招,加之文学边缘化的倾向,导致学生整体文学素养持续降低.较多学生不阅读经典作品,欠缺文学感受力.广大教师应充分重视该类问题,积极开展文本阅读训练.在开学初期应要求学生阅读一些必读书籍,通过不断的督促、预留课后作业、自主搜寻等方式,鞭策学生学习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教师还可在课堂教学中引领学生领会作品中渗透的情感,形成思想启迪,渐渐地提升审美感受力,形成良好的审美意识.教师应从旁给予必要的指引启发,通过精心设计的系列化问题,促使学生独立的阅读以及思考,并作出准确的回答.这样一来学生不但了解了作品本身,还掌握了鉴赏不同作品的技巧方法.通过潜移默化的训练,学生阅读水平有了明显增长,形成了良好的研读能力.
3.引领学生说课.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并非教师单向进行知识传输,需要师生之间展开积极的知识交流与双向互动.教师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扮演组织引导者的角色,激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形成良好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可组织学生自主制作课件,并依次在课上进行展示;还可在课前引导学生阅读有关作品,并设计课件.预留一定的时间给学生创造讲解以及展示的机会.教师以及班级中的其他学生则可进行课件点评;还可通过分组讨论形式,课前将讨论内容进行预先布置,并将班级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自由讨论.课堂之中,可委派小组代表进行发言,并展开激烈的辩论评比,最终教师可作出精辟的总结以及归纳,为学生进行合理的指点;另外,还可选择经典的当代戏剧进行讲解,并可选择有特长以及表演天赋、充满兴趣的学生扮演剧中角色,使他们通过亲身演绎体会剧中的真实内容以及传达的精神;还可引领学生转变阅读能力,掌握肢体表演以及语言表达等综合技能.
4.强化写作练习.学生分析阅读技能需要利用写作方能反映出来.实际上,锻炼写作能力渗透至当代文学教学的整体过程中.为此,教师应抓住机会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例如课外阅读做笔记、课件制作撰写讲解稿、课堂讨论拟定发言稿、布置小论文作业等.通过该类良好的训练形式可强化学生创作写作能力.教师则应做好点评,并尊重学生内心感受,进行必要的学术指导.例如辅助学生恰当选题、以独到的视角进行切入、采用有关理论进行作品的分析研究等,进而全面提升文学鉴赏力以及表达创作力.
五、结语
总之,在课堂教学改革视域下,中国当代文学课程教学应把握学科特征,关注教学对象的内心需求、心理、年龄特点.优选教学方式手段、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完善课程体系建设、重视听说读写训练,方能提升学生文化素养,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审美意识,掌握必要的创作技巧,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进而真正实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建军.应用型人才培养之路---新形势下高校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的出路与思路[J].宜春学院学报,2009,(05)[2]周涛.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刍议[J].黄山学院学报,2010,(4):95-97.
[3]邓姿,张站.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培养学生研读能力---中国当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当代教育论坛,2010,(6):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