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改革大学语文教与学的策略和途径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09-15 共4474字
论文摘要

  大学语文是面向高中毕业后继续深造的大学生的课程,但长期以来究竟如何定位,如何处理与中学语文的衔接和提高的关系,应该持怎样的教学宗旨,确定怎样的课程标准,采取怎样的教学法,一直困扰着大学语文教育界。对此,本文尝试做一些新的探索。

  一、大学语文的本质追求

  从学科来说,语文是一个以研究语言表达为本体的涉及言语、文字、文章、文学及文化的综合体系,是一门研究语言表达艺术规律和语用能力原理的学问。从课程来说,语文是一个以文本和言语案例为要件,以探寻如何提高语文素养和语用能力为核心,兼习人文文化知识而获得人文精神陶冶的综合性教学过程。

  1. 大学语文教学实施的是以汉语言文本为本体的母语高等教育

  语文素养是一种语言潜质开发与后天母语文化学识共同形成的综合素养,包括语用过程中所体现的学识、文风、情趣等人格涵养。语言运用能力,指主体规范语感的积累而形成的语言模因在实践中的良好表现。中小学语文通过一定时间和数量的听说读写的教学与实践,培养了学生基本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大学语文是在中学语文基础上的更高层次的母语教育,须通过督导学生阅读经典和学习语言文化,以获得更丰富和高雅的人文精神的熏陶; 要促使每一位学生能够准确使用母语,对未达标的学生起到补课的作用; 更要努力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努力达到优雅使用母语的境界,这是大学语文的基本定位和教学追求。

  语言促进人认知的发展,而人认知的发展决定着人语言的进步。洪堡特说: “人是通过自生的语言并且使用语言去认知和把握世界的。语言的生成,包括具体语言的相互产生或汇合,是一个决定着人类精神发展过程的最重要的事实。”

  ①语言的掌握和运用,使人提升认知的深度和高度;语言也使得前人的智慧和精神代代传承,生生不息。人通过语言创造了多维的意义的世界,也获得更加丰富的精神世界。所以,语言对于人类和人的个体发展与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言不但会影响人的生活质量,而且还会影响人的生存空间和创造能力。作为母语高等教育核心课程的大学语文,就是在这样的文化关系中显示出其特殊的价值。一个民族的兴盛与其语言文字的兴盛密切相关; 一个人的心智发展也离不开语言的发展。索绪尔认为 “思想表达离开了词,只能是一团模糊不清的没有定型的浑然之物。”

  ②语言模塑心智思维模式,思维反构语言心智模因。正如马克思所说 “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这里的语言主要指母语。伽达默尔强调: “一般说来,语言能力只能借助自己的母语才能达到。”

  ③母语是积淀心智和文化血脉的基因。学习母语就是接受华夏文明的滋润; 母语能力越强学习其他科学知识的效率越高。哈佛前校长德雷克·博克认为: “所有本科生都应该首先提高表达能力,特别是精确而优美的书面表达能力,其次是清晰而有说服力的口头表达能力。我们很难找到其他哪门大学课程能像口头和书面表达课程那样,让如此多的本科生终生受益。”

  ④汉语文字是从象形文字出发,构成的一种富有艺术性的字符系统。索绪尔认为,对汉人来说口说的词和表意的文字都是观念符号。在中国人看来,文字似乎是第二语言。

  ⑤汉字不但是形音义兼备的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文字之一,而且是一种具有概念意义的益智的语言文字。语言是构成思维的器官。智力活动本身必须与语音建立联系,否则表象不能上升为概念,思维也就无法明确而顺利地进行。因而,智力活动与语言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⑥所以,学习和使用汉语,不但要学好用好言语,还要学好用好具有“概念标志”价值的汉字,能够写出规范的文章。《文心雕龙·章句》说: “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要立足于经典文本,从语和文 ( 字) 两方面下工夫。不但要帮助青年学会自主学习,提高审美阅读能力,而且还要在精确而优雅地使用母语能力方面多做有效的训练,以提高大学生的表达沟通能力和写作能力。这正是语文教育与哲学、历史、思品等课程不同的价值之所在。

  2. 大学语文课程是以人文文化知识为主要内容的人文教育核心课程

  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文化大体可分为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人文文化教育与科学文化教育两者应该交融互补,缺一不可。

  传承人文文化知识的载体主要是文、史、哲、艺、宗教等方面的著述,大学语文课程的内容集中在人文文本教学中,所以是有效落实人文教育的最佳平台。

  语文课程内容最大限度的容纳了中国优秀文化知识,而且主要以文学的手段承载和展示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品。

  作为生命工具的语文,本质上是一种文化构成,是文化的存在。因此,朱自清说: “大学国文不仅是一种语文训练,而且是一种文化训练。”大学生只有熟悉或掌握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才会真正从灵魂深处热爱祖国,才会从文化自觉走向文化自信。

  大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督导学生读书和语用训练。语言是民族精神的外在表现,民族的语言就是民族精神的载体,民族的精神就是民族语言的体现,二者的密切程度超过了世人的任何想象。

  ⑦大学语文教学教材精选的文本都是历代文化精英心血的结晶,集中了中国历代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文化精髓,通过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加阅历,激发民族豪情,提升生命的感悟。读书的过程就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化的过程,足以改变人的气质。学习语文,就是思索生命的意义和价值,通过阅读体悟,获得人性教化,培植审美情操,净化道德心灵,提升人文品位。大学语文教学有利于智慧的提升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育本质上是语言艺术教育,涉及丰富的艺术想象,渗透着丰富的直觉思维、艺术联想和灵感妙悟,是启迪创新智慧的最好媒介。一个人通过语文学习,与民族的、自然的、审美的、感情的和理性的东西构成触突网络,形成文理通融的思维模式,从而育成健全的人格; 只有满怀创新激情和想象灵气的生命体,才能成为有创新智慧的生灵。

  二、改革大学语文教与学的策略和途径

  面对经过新课标语文教育的有更高期待的大学生,大学语文不能止于美文欣赏和文学史知识的介绍,而必须指导研读经典,着力提升语用能力和人文修养。我们可以用一组关键词来概括大学语文的核心理念和任务: “经典,语感,生命,觉悟。”因此,我们倡导 “言语语用”和 “人文语文”的大语文教育观,积极进行对话式的研究性教学。

  教育理念上,倡导 “冰山理论”。人的言语技巧表现如同冰山浮在面上的部分,真正的能力基于水下部分的庞大的人文积淀和涵养,教师最重要的责任是督导学生积累和历练,探寻通过实践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最佳途径和方法。教学策略上,坚持 “框架理论”。教学方法上,强调“坎儿井理论”。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选择几口经典泉眼抉英探胜,示范方法,沿波讨源,激发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寻找源头活水。教师责任上,主张 “导游教练观”。法朗士揭示文本阅读的意义时认为,文艺欣赏和批评是灵魂在杰作中的寻幽访胜或探险。教师的责任只是传授方法,做好示范和进行指导,激发和培养学生自己去探索和研读的兴趣及其能力。为此,我们主张采用 “经典/美文———专题/ 拓展———教练 / 研讨” 的模式进行教学,并落实教学目标。

  1. 文化专题研讨———贴近生活、生命、心灵,拓宽视野,升华精神

  语文教学要着眼于语言艺术文化,力求通过专题的形式梳理出古今中外语言文学和精神文化发展的主要脉络,为大学生搭建起合理的人文文化知识结构。同时,发挥语文乃人学之特性,阐发力求贴近生活、生命和学生心灵,吸引学生,启迪学生,使之不断地感悟,从而获得身心健康。可以参照 “百家讲坛”模式,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地评价相关大师、学派、思潮以及语言艺术表现形式,再辅之以多元化的情景问题设计,组织研讨,督导践行体悟,帮助学生拓宽文化视野,汲取语言运用经验,最终获得审美艺术的享受和精神品味的提升。

  2. 经典文本导读———精读中外元典,体悟先贤哲思,启迪心灵智慧

  世界各民族都有一批能经受得起时间考验、长久不衰的经典。每一部经典都是人类生命历程的里程碑。特别是上古轴心时代出现的元典巨著,先贤们的哲思经久不衰,至今依然闪耀着真理的光辉。他们对真理孜孜以求的精神和对学问顶礼膜拜的态度,以及对知识含英咀华的方法,都是现代大学生最好的精神营养。芝加哥大学前校长哈钦斯曾质问: “一个没有读过世界上任何伟大经典著作的人,怎么能称得上是受过教育的人呢?”⑧爱因斯坦也形象的比喻说: “对文学名著、世界名著没有阅读、不愿欣赏的人,等于高度近视而不戴眼镜! ”

  倡导读书,导读经典,是大学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也是被许多经验证明了的提升大学生文化品味的有效方法。

  余秋雨认为: “生命的质量需要锻造,阅读是锻造的重要一环。”因此,语文必须加强经典导读,用经典的思想火花、先贤的智慧启发学生。

  教学过程可以采取 “文化专题”引领 “经典名著”和“精品美文”研读相结合的方式,荟萃精品,呈现思想,启迪心智。导读力求深入浅出,尽可能引录原著精彩片段进行品评论析,使学生观斑窥豹; 有时结合作者评传,活化先贤神采,形象演绎先哲幽思; 介绍一些拓展资料,扩大学生视野,使之触类旁通; 结合名著和人生设计一些情景问题、比较问题和言语使用问题,激发争鸣和研讨,从而培养学生多维思辨的能力。

  3. 督导深思笃行———加强言语实践,在语境中历练提高母语运用能力

  中国传统教育向来十分重视 “知行合一”、 “学思互用”。但是,应试教育造成许多学生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考试书”,严重削弱了其创新思维和语用能力的提升。母语语用能力是职业核心能力的基础能力,应该瞄准职业核心能力市场的需求,做好大学生语用能力培养的教练工作。我们倡导大学语文 “言语语用”教学观,就是强调以言语行为作为研究对象,注重 “语境”的因素,多从社会的角度来对待语言。

  恩格斯十分赞美独立思考的精神,认为思考是人类的智慧,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中学语文强调 “听说读写”,但遗憾的是许多大学生缺乏思想,必然难以做好听说读写。所以,我们更强调 “思”字。大学语文教学的第一要义是要努力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心智。常言说 “言为心声”,“口乃心之门户”,“心之官则思”。同时,更要勤思、多思、深思,才能为说写提供资源和动力。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灵活运用多种方法,营造具有一定情境氛围的现场,以 “场”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此,教师要特别重视在每一个专题和导读之后设计若干富有启发性的作业题。

  题目力求结合现实生活和职场需求,比如要求拓展查阅大量资料,深入探索交流; 或者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实践体悟,总结提升; 或者责成学生进行现实文化策划活动,引导全程自主操作; 或者有意提出几种相左之见,让学生展开论辩; 或者要求学生进行实地调查研究,撰写报告等等。

  总之,努力帮助学生从自然言语实践向自觉言语实践迈进,尽可能多的获得自觉言语实践活动的历练和积淀。

  我们提倡对话式研究性教学,但对话不是简单的提问与回答,关键在于要提出值得思考的问题和提供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示范,要能够督导学生研讨未知,交流所得,相互启发。教师是引导学生对话的导游和教练,与学生一起在古今中外的语言文化中抉微访胜。由此,所设研讨、演练题目要努力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延伸到课外,通过第二课堂、社团活动等多种渠道,积极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融知、情、意、行为一体,使学生丰富人生经历,历练母语应用能力,真正能够在自主历练中获得提高。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