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基于产学结合的辽宁省产业经济学课程改革措施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08-23 共4028字
论文摘要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高速发展,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结构与层次的期望和要求逐渐提高。传统高等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弊端与现代社会人才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美国哲学家和教育家约翰·杜威(John Dewey)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认为,“教育应以满足现实需求为目的,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联系社会生活,还必须结合社会生产;教育应以传授实用的知识和技能为依据,一切为社会生产活动服务;现行教育应为学习者将来进入社会打好理论和技能基础;教育在实施过程中不仅考虑现实生产的需要同时考虑学习者的客观实际需求。”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很大程度上为应用经济学科高等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困境提供了解决途径,也为“产学合作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奠定了基础。根据美国国家合作教育委员会(NCCE)的定义,“产学合作教育是一种独特的教育形式,它将课堂学习与在公共或私营机构中的有报酬的、有计划的和有督导的工作经历(Work Experiences)结合起来;它允许学生跨越校园界限,面对现实世界去获得基本的实践技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和确定职业方向。”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产学合作教育模式在各国得到大力推行并取得巨大成功。

  产学合作在我国的应用可追溯到新中国建立初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结合当时我国的基本国情,提出了由行业部门联合知识分子共同创办行业大学,采用生产劳动与教育相结合的思想与模式,这种思想与约翰·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相符合。这些行业大学曾为新中国输出大批急需的高级应用人才,极大地加快了新中国经济建设步伐。自 1978 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大,高校应用型人才供给不足与社会对其巨大需求的矛盾逐渐显现。由此,产学合作教育模式再次受到高校、企业及教育部门的重视。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曾指出:“有条件的高等院校要以不同形式进入企业或同企业合作,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深化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促进科技、教育同经济的结合。”然而,这种产学合作教学模式目前只在职业教育与中专教育中得到一定程度推行,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仅为少数。

  一、辽宁省产业经济学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辽宁省共有 50 多所高等院校,大部分开设了产业经济学课程,其教学模式均比较传统,以理论教学为主,辅之以少数课堂案例讲解、课外实践则更为缺乏。目前,辽宁省专门的产业经济学实践基地比较匮乏,产业经济人才培养缺乏与市场和企业的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目前,辽宁省高校产业经济学课程教学模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教学课时紧张与庞大的知识体系间的矛盾。近年来,产业经济学作为应用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发展迅速,不仅其研究方法和成果逐渐丰富,并且与其他经济学和管理学科在产业组织、厂商理论、制度经济学、信息经济学、博弈论等许多领域得到了较好的融合、交叉和渗透,使得产业经济学逐渐在拓展其研究领域的深度、维度以及研究视角。因此,除了产业经济学传统理论体系所涵盖的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以及产业政策等核心知识体系以外,学生还需要具备扎实的数理分析基础以及相关交叉学科的理论基础知识,而这则需要充足的教学课时。近几年课程改革的总体趋势是适当控制课时数的同时增加开设课程门数,因此,缩减后的 40 学时或 48 学时对于产业经济学课程而言往往显得不足,辽宁省很多高校都面临着产业经济学课程紧张的课时与日益庞大繁杂的知识体系间的矛盾。

  2.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的脱节。产业经济学的应用经济学科属性决定了其理论课堂教学中的知识只有与实践较好地结合,才能使学生有效地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践中遇到的产业经济问题。而目前省内大多高校的产业经济学课程仅限于理论课程。

  相比之下,其它管理类课程之所以能够得到学生的欢迎,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些管理类课程在设置时充分考虑了其管理学科的微观特点,在课程内容、讲授方式、考核方法等方面,充分将理论教学与生产经营实践紧密结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与学”以及“教学与科研”形成良好循环,使人才培养符合社会的需求。产业经济学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脱节的原因主要归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相对于其他经济学科,产业经济学课程理论体系相当繁琐,其知识跨越程度大、覆盖面广,以及本身的理论缺陷导致其在研究领域中的结论争议较多,从理论到实践的延伸与衔接被拖后;第二,各高校在产业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对课程实践环节未给予充分重视,对于产业经济学的应用经济学科特点的认识和开发不足;第三,产业经济学课程的任课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需要提升,科班出身的产业经济学教师仍为少数,从而造成对产业经济学理论与实践接轨的理解不足。

  3.教学目标与考核模式的冲突。产业经济学课程教学的目标是是期望学生运用产业经济学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前沿发展成果,分析当前经济社会的一些产业问题或现象,并尝试找出问题的解决途径。如今产业经济学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仅局限于传统的考试模式,缺乏对产业经济学实践能力的考核。在现有的课程考核体系中,学生成绩的评估通常是运用加权的方法,即学生的平时成绩占 20%~30%,期末考试成绩占 80%~70%的方式,二者累加。其中,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和课程论文等方面的综合评估是教师评定其平时成绩的依据,在总成绩中占相对较低的比重。在这种考核模式下,笔试成绩更容易决定一个学生的最终成绩,从而使学生进一步忽视课程实践的重要性,背离产业经济学课程的教学目标。

  二、辽宁省产业经济学的产学结合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第一,从产业经济学课程自身属性和特点来看,作为应用经济学科的一个分支,产业经济学主要研究经济领域中产业组织、结构、管理、政策及其发展规律,这些与产业经济活动息息相关。目前辽宁省大多数产业经济学课程均以介绍基础理论为主,仅辅之以一些相关的研究方法,缺乏课外实践环节,使该课程的其应用性未得到充分体现,理论教学与经济实践体验之间存在的较大差距,使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容易感到枯燥、疲倦,缺乏对该课程的兴趣与热情。
  
  第二,从“产学结合”的自身特点来看,它是一种能够为高校和企业带来双赢局面的教学模式,它可将高校与产业部门(企业)各自的优势充分用于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培养适合企业发展、产业进步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该种教学模式的显着特点是能将行业的最新动态、最新的科技成果和最前沿的理论发展传授给学生,同时把生产实践与传统的理论课堂教育环境相结合,以实践验证理论,以理论带动实践,进而达到快速培养高水平高素质人才的产学共同发展的目标,满足社会企业对应用型人才需求,提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水平。可见,产学合作的自身优势将满足由产业经济人才供给不足引发的产业经济课程改革的要求。

  第三,从辽宁省当前经济发展进程来看,在经济体制改革与新型工业化过渡期普遍存在的区域内产业结构不合理,区域间产业发展不平衡,区际间产业同质化严重等问题,亟需相关产业经济理论对实践进行指导。相应地,辽宁省高校产业经济人才培养与产业对人才需求对接矛盾显得尤为突出,而辽宁省在该领域进行的研究和探索还比较滞后。因此,以产学结合教学改革的视角,从辽宁省产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产业经济人才需求特点,提高辽宁省产业经济学理论和实践教学质量显得迫在眉睫。

  三、基于产学结合的辽宁省产业经济学课程改革措施

  产学结合的产业经济学课程改革应确立以为企业服务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思维方式和实践能力为目标进行教学计划的安排和课程的设置,将理论教学与课程实践相结合,教学内容需服务于社会对产业经济人才能力的要求,使企业参与教学过程,教导学生在工作过程如何思考及运用课堂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革:

  1.设计课程、开发教材、编写教学课件。产业经济学的教材应反映当前产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结合最新、最典型的产业案例和产业政策,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设计课程、开发教材、编写教学课件的过程中应主动邀请企业参与,将企业所遇到的最新的关于产业方面的问题、案例及科研成果编写进教材,做到充实案例、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制定教学大纲,编写并出版体系完整、内容新颖、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同时具有辽宁省地域经济特点的产业经济学案例教材,建立产业经济学试题数据库,不断更新和完善产业经济学教学内容。

  2.建设产业经济学实践基地。可由企业提供场地、资金、设备,参照国外的产业经济学模拟实验室,由高校和企业共同建设产业经济学实践基地。在实践基地教学过程中,高教教师可深入企业进行培训学习,同时,在企业内部选派骨干人员担任学科指导教师,负责协助建设产业经济学实践基地、开展产业经济学专业实践实训,使学生在实践基地接触最前沿、最实际的问题,真正达到“教、学、产”一体化。

  3.高校、企业共同参与教学。为弥补高校产业经济学课程的实践教学缺失以及高校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普遍缺乏,高校可邀请社会企业人士进行课堂讲座,或请企业联合高校进行具体产业的经济分析,由于单一企业力量有限,可以由同一地区或同一行业的企业共同参与产学合作的过程。此外,可由高校教师与企业技术骨干人员共同组成专业师资库,按教学进程需要选择教师或研究员承担教学任务,定期为学生讲授专题课程。

  参考文献:

  [1] 汪芳,赵玉林.产业经济学教学改革探索与创新[J].理工高教研究,2007(6)
  [2] 袁平红.产业经济学教学改革创新分析[J].科技经济市场,2010(2)
  [3] 杨美丽.基于市场经济实践的产业经济学教学与实践改革研究[J].改革创新,2011(3)
  [4] 柯颖.我国高校产业经济学教学改革初探[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1)
  [5] 朱玉林,侯茂章《.产业经济学》教学改革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
  [6] 韩玉刚,曹贤忠.案例教学法在产业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J].大学教育,2012(5)
  [7] 任志新.“校企合一,产学一体”—————创业型经济视角下的创业型大学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J].改革探讨,2012(145)
  [8] 赵成.中国产学合作教育发展策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6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