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应用型本科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08-23 共4046字
论文摘要

  一、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现状及问题分析

  当前高校经济学专业在人才培养上普遍注重理论研究能力的提升,培养的学生更适合进行理论深造,但对如何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经济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却重视不足。而事实上,普通高校的经济学专业毕业生进行理论深造的比例甚微。本文以发展经济学为例分析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而探讨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与对策。

  1.教学方式传统,过于注重理论教学
  从教学方式上看,多数高校经济学专业依然采用传统的培养模式,以理论研究型人才培养为追求和目标。以理论知识系统教授为主,培养的学生理论功底扎实,知识面广而不精;学生课堂上反馈学习效果和发表个人见解的机会不多,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理论上,基于这种传统教学模式,教师能够清楚、高效地传递课程内容,学生也能够系统地接收学科的知识体系和知识点,但实践证明,学生通过传统教学模式的学习,能力并未得到有效提升。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就业形势下,采用这种模式培养的经济学专业人才往往不能有效适应社会需求,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日益凸显。

  2.理论内容脱离实践,所学知识无的放矢
  发展经济学理论大多是基于西方经济学家对发达国家发展历程的考究,以及部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学家针对发展中国家的一定历史阶段的发展规律探讨,其理论背景、假设条件与当前发展中国家实践迥异,自然其模型结论和政策含义都要加以考量或修正。但教师往往以模型和理论的讲解为授课重点或全部,而不是立足于发展中国特别是我国经济问题和现状,这种理论与实际脱节的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学设计与学习规律相悖,对学生能力提升乏术
  好的教学是通过暂时的解决问题来激发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他们自觉地走上自己的问题思想之路。传统的教学方式是通过知识的讲解和剖析来构建发展经济学知识结构,教学过程即是机械性的知识灌输过程。而科学的教学理念则要求首先呈现问题,将问题作为教学的导入点,依照“问题探究—问题解决———获取新知———新问题探究”的逻辑不断深入。基于发展经济学理论研究与实践的脱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更加重视课程理论体系的完备性,即使引入案例,也多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多年前的案例,与我国当前国情差异很大。研究对象特征与我国实际情况之间的巨大差异,使学生对学习发展经济学的价值产生怀疑,进而导致部分同学学习兴趣不足,不便于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不利于学生应用能力的提升。

  4.考试方式单一,不能反映教学目标
  作为教学全过程的重要环节,考试的形式必须体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教学要求。但传统的发展经济学考试内容大都局限于教材所涉及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分数比重超过 70%的考题属于答案固定的客观题,而可以留给学生进行探索的开放性试题偏少, 缺乏对实践能力和学习过程的考核,很难体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差异,更多的是学生短时记忆能力的体现, 无助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5.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学生发展缺乏个性特征
  在发展经济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忽视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交流互动,学生将学到的发展经济学原理和规律套用于实践的过程中,会发现二者之间无法对接,容易产生挫败心理,失去进一步学习的动力,甚至对理论产生怀疑。这种传统方式培养的学生缺少专业特色和个性特征,就业竞争中不容易受到青睐,毕业生就业时,专业性强的岗位没有机会竞争,对专业性不强的大众化岗位趋之若鹜,形成明显的结构性就业压力。

  二、经济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要求

  人才培养规格是高等学校各专业教育培养目标的综合素质要求。经济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通过课程教学着力使学生具备下述规格要求:

  1.学做结合,适应岗位
  教学过程要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包括理论学习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知识联系任务、在实践中学习的能力,能够进行社会调查、社会经济现象诊断和预测,具备完成实际任务的职业能力,能够胜任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的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经济管理等方面工作。

  2.自主学习,创新性强
  要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积累知识与更新知识,并具有向经济学相关领域扩展渗透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够独立发现相关领域问题、系统分析问题和合理解决问题。

  3.知识面宽,视野开阔
  面向应用的经济学专业培养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经济学基本理论和相关的基础专业知识,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熟悉党和国家的经济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中外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了解经济学的学术动态,具备人文和科学素养。

  4.善于沟通,乐于合作
  要求学生具有较好的沟通能力,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事业心,具有团队合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一定的管理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为事业发展打下基础。

  三、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为适应新形势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应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考核评价方法、课程师资队伍建设等几个方面进行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1.教学内容的优化
  发展经济学教学理应由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我国经济发展问题导入,而传统的发展经济学教材并未将当今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国际、国内社会经济环境及面临的问题作为探究的出发点,而是照搬西方经济学家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经验的理论总结及模型阐释,其经济社会背景与当今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我国经济社会的现实大相径庭,所以其理论模型的前提假设、主要结论及政策含义往往经不起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实践的检验。比如,发展经济学理论可以对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给出充分的解释,但对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之后的经济发展却未提出有价值的理论。可见,我国非常具有发展经济学研究价值,也是我国学生最熟悉、最容易获得研究资料、最容易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飞跃的研究素材,理应成为发展经济学的重要研究对象而引入教材。

  2.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
  要克服发展经济学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诸多问题,必须在实施教育过程中改变传统的重视理论讲授、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打破课堂讲授的束缚,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培养学生主动获得知识的能力。实践操作时,可以让学生讲授一些章节,如将 30 个同学的班级分为六个组,每组五人,其中包含一名组长。每组选择讲授一章,每一章用时三个学时,其中第一个学时为学生讲述,后两个学时由教师归纳总结。学生讲述的 1 个学时需要包含理论及模型、发达国家的实践、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实践、中国经济发展与发展经济学的局限性等四个方面的内容。教师推荐教材、参考资料及案例出处,每组学生共同完成课程讲稿并制作 PPT,四名同学分别讲解上述四个方面内容,第五名同学进行总结。

  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要完成教师布置的项目,该过程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包括理论学习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知识联系任务、在实践中学习的能力,以及完成实际任务的职业能力等方面。以团队方式运作的教学安排和课程设计,为了实现项目任务,需要把要解决的问题分解为以系列相互联系的子项目,规划行动方案,有效搜集、整理、组织和利用相关资源,创造性地完成研究成果。在共同目标的指引下,团队成员必须合理分工、加强交流、紧密协作,发挥团队精神,培养团队意识。学生需要自主探究,进行讨论和争论,保证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深入思考和反思,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其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

  3.考核评价新标准的确立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发展经济学考核通常只有一次期末考试,很多学生的应对方式就是死记硬背、突击复习,考试成绩更多的是学生短时记忆能力的体现,无法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无助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经济学专业课程考核评价方法,必须兼顾学生平时表现情况、分组作业情况和期末考试情况。最终成绩包括平时成绩、分组作业成绩和期末成绩,确定平时成绩占 20%,分组作业成绩占 30%,期末考试成绩占 50%。平时成绩的评定包括上课出勤、回答问题、平时作业三个部分,以便真实了解和评价学生学习态度和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分组作业成绩的评定方法是,由全班同学对除自己所在组以外的各组进行打分,汇总后确定各组得分;期末考试除了考查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基本知识外,重点考查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试卷命题侧重于分析题、论述题。

  4.课程师资队伍的建设
  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主讲教师群体长期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结果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评价方法的改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资队伍全体成员的水平和努力程度,课程教学改革首要任务就是搭建和培育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针对发展经济学课程的实践性强、内容广泛,同授课教师的专业局限之间的矛盾,必须通过考核机制、激励机制等制度杠杆,鼓励教师平衡教学与科研工作,积极投身发展经济学相关科学研究,以科学研究充实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从而打造学术造诣高、教学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的教师团队。同时,学院要营建良好的教学交流平台,形成课程组内部和课程组之间的交流机制,对发展经济学课程的不同内容进行深入研讨,尤其是依托其他课程的一些章节授课方式的研讨,需要学院配合课程负责人协调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资源环境经济学、财政学、生态学、金融学、投资学等相关专业的教师来参与和指导,从而以教学研究活动和学术研究提升授课教师的授课效果,保障教学改革的成功。

  参考文献:

  [1]朱炯.土木工程专业创新人才的能力培养途径探讨[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6,21(5).
  [2]赵天娥.高校经济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3(8).
  [3]李维秀.PBGS 教学模式在高职教学的探索与应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5).
  [4]尹守香,李文华.PBGS 教学法在国家税收课程中的应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4).
  [5]郭熙宝,马媛媛.发展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J].江海学刊,2013(1).
  [6]刘铁芳.试论研究性教学[J].天津教科院学报,2003(6).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