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研究生论文撰写过程对人生格局教育的现实意义

时间:2014-05-07 来源:未知 作者:傻傻地鱼 本文字数:4342字
论文摘要

  一、研究的缘起与比较的意义

  菊农在谈论人格与教育时说:"我们不妨老实的说,我们以为人生的理想便是教育的理想,理想的教育实现,便是理想的人生实现.人生的各个方面便是教育的方面,绝不能离开人生谈教育."我自己是一名社会学专业的教师,多年从事研究生教育工作,对研究生教育有了些许的体会,也积累了一些经验.
  "写论文犹如写人生"的观点是我在一次与社会学硕士研究生谈论文写作时提出的,具体时间记不清了,但从那以后我就结合自己的研究生教育实际以及对人生的体验逐渐把这个观点加以整理和细化.把论文的方向与人生的目标相比较;把写论文的态度与人生态度相比较;把写论文的努力与人生的付出相比较;把论文的修改与人生之改过相比较;把论文的收获与人生的收获以及自我价值实现相比较;这样逐渐形成了"论文与人生:研究生教育与人生格局的比较"这篇文章.希望能给正在读研究生的学生们和指导研究生的教师有一点儿帮助或者启示.研究生论文如何可以与人生相比较,我认为研究生论文的完成是一个以时间为序列的过程,它不仅有选题的过程,开题的准备,调研的辛苦,写作的艰辛,有劳动与汗水的付出,也会有成功后的喜悦与幸福,当然也免不了问题、挫折与错误;它不仅要有明确的研究方向,更要有思想和灵魂,没有思想和灵魂的论文一文不值.如此种种与人生的幼年、青少年、中老年成长过程很相似,均可与人生成长过程相比较.在这种比较中既达到了"教书"的目的,又实现了"育人"的效果.

  二、论文与人生格局之比较

  (一)研究方向与人生目标
  研究生教育的关键一环是学位论文的撰写.研究生入学以后,导师给学生的第一堂课就是与研究生一起制定详细的培养计划,重点剖析自己的研究方向,让学生们尽早地明了什么是研究方向.当学生们明确了研究方向以后,导师要按照自己的研究方向布置重要的必读书目.比如导师的研究方向是农村社会分层,那么《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分层结构》《中国社会分层》《农村社会学》就是学生必须涉猎的书目.
  通过学习《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分层结构》《中国社会分层》《农村社会学》,让学生了解中国社会分层的特征、标准以及社会转型带来的新变化,同时掌握中国农村社会的初级社会群体的特征及其变化、农村社会组织结构及其变迁、农民的社会流动与社会分层等.这样就可以避免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时偏离导师的研究方向,可以少走一些弯路.
  研究生明确了研究方向就犹如明确了人生目标一样,人生有了目标,就会方向明确,行动简约,奋斗路径清晰可见.导师把学生引导到自己的研究方向上来,学生就会在学习中沿着研究方向去读书求索、观察发现,在学习实践的博弈中始终牢牢把握住研究方向,获得学习与研究的主动权,通过查阅大量本研究领域内的文献,并加以分类整理逐渐找到属于自己的研究目标.导师与研究生能够在研究方向上达成共识对于研究生在研究的道路上走得更远也很重要.
  《第三次浪潮》的作者托夫勒曾说过:"社会急剧变迁造成人类最大的危机是在人类心灵上丧失了三件东西---共识、程序与意义.缺乏共识就会产生误会、冲突、距离、仇恨;缺乏程序就无规范、纪律、伦理、组织;缺乏意义就使生活无目标、无方向以致困惑迷失."托夫勒的话启示我们师生有共识、社会有共识、人类有共识,必将成为和谐的基础,成为知识创新与社会前进的动力.

  (二)写作态度与人生态度
  做任何事情,首先是取决于人的态度.研究生写论文也如此.近些年来,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使研究生数量增长远远快于导师数量的增长,这一快一慢的变化,给研究生教育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曾经有报道,有的导师一个人同时带几十名博士和硕士,导致研究生导师与学生的比例严重失衡,这必然给研究生教育质量带来不利影响.因为导师是人不是神,再高明的导师也要受到时间精力和能力的制约,这是生命的规律,违背了规律的高等教育一定受到惩罚.毋庸置疑,这也是中国社会转型期的特殊现象.但学生招来了,导师确定了,那就必须负起导师的责任.
  就拿研究生的论文写作来说,首先要解决的是对待论文的态度问题,如果态度不端正,那就不可能写出好的论文,甚至有可能出现抄袭和剽窃现象.因此,研究生导师必须给自己的研究生上好"对待论文的态度"这一课.我把研究生论文写作的态度比做一个人人生的态度.能够用自己的真诚的心对待论文,虽然不一定能产出一篇高质量的论文,但最起码可以去除掉虚伪和浮夸、抄袭和剽窃等为社会良知和道德所不齿的东西.这是学生的底线,也是导师的底线.曾子在《大学》中开篇就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写论文的至真至诚的态度,足以反映一个人的德行.道盛德至善,因此,导师对研究生对待论文写作态度的教育和管理尤为重要.
  当一个研究生通过导师的教育和培养,端正了对待论文写作的态度,就会对他的人生态度产生重要的影响.

  (三)写作努力与人生付出
  研究生论文与本科生论文最大的区别,一是工作量大,二是难度大、质量要求高.要完成一篇高质量的研究生论文,需要付出许多的劳动和汗水.查阅成百上千的文献资料,看与论文相关的教材和各种学术着作,也包括外文文献和着作.尤其是实证研究的论文,要求作者必须进行大量的实地调查.现代社会的各种欺骗行为被网络或其他媒体披露后,给人们带来了一定的心理暗示和莫名的恐惧感.因此,人们之间的信任度降低,这就直接导致以个人的名义进行的社会调查难度加大.我有一个学生研究一个少数民族---敖鲁古雅使鹿鄂温克族的生态移民困境问题,第一次调研时吃了闭门羹,后来经过寻找一些当地政府引荐才得以深入到社区进行了实地调查,期间付出了许多的波折和辛苦.虽然这是个特殊的个案,但从我多年指导的研究生实地调查的总体情况看,多数调查都不顺利,都要有相应的机构介绍或者中间人引荐才行.另外,到少数民族地区调查,还要学习少数民族的一些风俗习惯,特别是要克服语言的障碍,否则调研的内容就难以深入,有时甚至前功尽弃、半途而废.基于这样的原因,我每次都在研究生进行实地调研之前,与研究生们进行一次谈话,开一个会,一是看学生们关于调研方案的准备情况,二是鼓励学生要不怕困难,知难而进,勇于克服遇到的困难.有时学生在调研时遇到具体问题再通过电话或者网络给予具体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增强信心.我时常在学生们遇到困难时教育我的学生,没有困难,就没有成长,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只有敢于善于克服论文调研及写作中的实际困难,才能在论文的提高中体会人生的意义.那就是,一份汗水一分收获.

  (四)论文修改与人生改过
  一个人的思想总有一个由不成熟到成熟的成长过程,通过不断学习和研究,每一个人都在不断地检验、修正和完善自己的理论体系.任何一篇论文,都需要经过初稿形成后的数次修改,才能高质量地完成.因此,研究生论文的修改是导师的重要任务.重点是论文的理论和方法的运用,以及论文的数据来源是否可靠,逻辑关系是否理顺等.我每次给学生修改论文都以批注的方式,把要修改的内容以及具体的修改意见写在批注里,并要求学生将每一稿的修改意见保存好,以便修改下一稿时对照.这样学生就能清晰导师的修改思路,修改起来会有针对性和方向感.当然,论文修改有时也有师生争论的时候,我的原则是看谁能说服谁.在研究方法方面有时会请更权威的教师帮助把关.我经常对学生们讲,学位论文的修改就如人生的改过一样,每个人都是在不断改正自己错误和缺点中长大的.当然这需要反思的能力与改正的勇气.当研究生论文数易其稿后,逐渐表现出条理清晰,内容充实,数据准确,结论正确,格式规范的状态时,学生们才真正体会到了不断修改的重要.

  (五)论文收获与自我价值实现
  美国西点军校有一句名言:态度决定高度.研究生的论文只有用真诚和尊重去对待,用汗水和付出去经营,用反思和勇气去修正,就能取得丰硕的成果,其实这就是人的自我价值实现.

  三、几点思考

  (一)导师的教育观变革
  "现代教育的大病,在太偏重知识,而忽略人生的别方面;既是知识方面的教育登峰造极,也只是畸形的发展."这是上个世纪初菊农先生在谈论人格与教育时发出的振聋发聩声音.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教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研究生教育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严肃的现实告诉我们,菊农先生所言的现代教育病仍然存在.因此,改革研究生教育刻板化的现状是当务之急.作为研究生导师,必须要不断学习来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实现由知识教育和技能教育为主旨的教育观向以人格和人生教育为主旨的教育观转变.
  教育的真意义,是人格的完善和理想的实现.人无教育,便容易为外物所累,人格难以完善.导师在研究生教育中,不仅要有科学的教育观,也要有科学的哲学观.把人格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价值观教育和人生格局观教育恰当地融入到知识教育和技能教育的环节中去,让知识回归人性,让技能回归伦理,在知识和技能教育的同时完善人格教育,实现研究生教育的人性化回归.复旦大学研究生向室友投毒案例告诉我们,没有研究生教育的人性化回归,高智商就会成为社会的杀手.它带来的后果决不仅仅是两个家庭的支离破碎,而是给校园和社会造成了极度的恐慌,留下了难以平抚的校园之殇.这虽然是一个极为特殊的案例,但血的教训足以警示我们知识和技能教育固然重要,而精神教育和情感教育更为重要,它是教育者永远的使命.

  (二)研究生的价值观转向
  现代学历教育导致一种倾向,大多数人认为,学历高等于职业选择好,职业选择好等于赚钱多,赚钱多等于生活幸福.其实这是一种极大的错误.错误的根源在于对知识和技术的过渡崇拜,忽略了心理健康、人格完善、伦理回归等重大的人生问题.研究生如果陷入了这样的幸福怪圈,将不会有真正的幸福可言.在多年的研究生教育实践中,我和我的团队一直把研究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教育放在了重要的位置.
  通过课堂教学剖析当下拜金主义盛行等社会现象入情入理、情景交融.让研究生通过案例教学和分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学术报告分析当下青年人过度消费、铺张浪费等社会问题,帮助研究生树立勤俭节约是美德的消费观和人生价值取向.利用五四青年节、国庆节、党的生日等重要节日,带领研究生参观杨靖宇将军红色教育基地等活动,把人生的意义、革命的意义等重大命题搬到校内外红色教育基地去上,让研究生通过红色教育之旅净化心灵,升华感恩,实现人性的价值回归和心灵回归.

  (三)导师与研究生在合作中共成长
  曾经有媒体报道,研究生导师把自己的研究生当作廉价劳动力使用.这无疑是违背了研究生教育的"共识性"原则.导师与研究生有教与学的关系,但在某种程度上也有合作关系.导师有重大科研项目,让自己的研究生参与,本来无可厚非,但如果导师把自己的研究生当作廉价劳动力就有悖于师德了.在国内某个知名大学就有博士研究生将自己的导师"炒鱿鱼"的现象.如果导师不能把相互尊重、公平正义、人文关怀这样的理念放在师生关系中去,那就是技术教育至上的工具主义教育观.《中庸》说的"道不远人",值得当代教育者深思和反思.

  参考文献:
  [1][4]张君劢,胡适,梁启超,等.科学与人生观[M].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2009.
  [2]南怀瑾.原本大学微言[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3]李寿荣,黄国昌.从大学之精神谈大学之教育理念[J].高等农业教育,2013,(2):26-30.

    相近分类: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