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论文是高校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同时也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其重要性、必要性勿庸置疑。重视提高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质量,不仅对高校整体的师资队伍水平和教学管理水平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大学生的学术、科研水平及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亦有一定的提升作用,为其继续深造或日后的工作奠定基础。毕业论文的质量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加之法学专业又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教师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及实践经验指导本科生进行科研,对毕业论文质量的提升有显着作用。
一、 教师指导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对提升法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作用
(一)使论文选题、研究方向清晰明确
法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学生在课堂上能接触到的、仅部门法就有二十多门,如何确定选题、研究方向是一个难题。很多学生对选题领域和研究方向迟疑不决,耽误了论文的研究、写作时间,仓促之作缺乏广度和深度。有些学生单凭兴趣或是无所谓的态度,没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一旦进入到具体的写作阶段就会问题多多。学生在申请科研项目时,为确定课题就对相关内容进行过认真细致地梳理、研究。在确定毕业论文的选题和研究方向时就可以做到清晰明确,有的放矢。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过某一方向的科研训练,那么在此基础上再做以深入的研究,对论文写作质量的提升将是事半功倍的事情。
(二)使论文的研究方向与指导教师的科研方向吻合,论文质量得到切实保障
在前期的本科生科研训练中,指导教师都是选取与其科研关联度较高的项目进行指导。在后期的论文写作中,学生仍然跟随指导教师作相关选题的深入研究,所谓“术业有专攻”,指导教师在自己所擅长领域,关注并掌握相关领域的最新学术成果和前沿动态,才能对学生进行更专业、更有学术含量的指导,学生的论文质量才能得到保证。
(三)使学生的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明显提高,为论文的顺利完成打下基础
1. 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对科研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从查找资料、确立选题、考察调研、归纳总结、完成项目等环节,都有教师的参与。在选题阶段学生可以了解教师的思想脉络、相关领域的最新动态,感受到浓厚的科研氛围,树立对科研的兴趣。在项目进行中,可以全面掌握科研的具体过程,学习各种研究方法、手段并加以运用。对于未知领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学习解决,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学习积极性被进一步激发。在项目总结阶段,一篇有观点、有创新的论文将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调研及应用文献资料(包括外文资料)的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及撰写规范化等方面。一个科研项目的完成是对学生诸多能力、水平的全方位提升,为日后毕业论文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法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在科研项目的完成中,还需要有一定的实践能力,而这方面的能力又不是书本上可以学来的。需要学生的积极投入、教师的亲身指导及经验传授。一个科研项目的完成,学生的法律实务操作能力和法律应用能力将大大提升。
3. 卓越法律人才的教育,以提高法律人才培养质量,培育创新创业理念为核心,主要体现在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业能力等方面。在指导学生科研的过程中,指导教师将有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树立“创新是科研的灵魂”的理念,要求学生将这一思想贯穿到科研的始终。
(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提升
在研究过程中由于有指导教师的全程参与、深度管理,学本科毕业论文是高校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同时也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其重要性、必要性勿庸置疑。重视提高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质量,不仅对高校整体的师资队伍水平和教学管理水平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大学生的学术、科研水平及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亦有一定的提升作用,为其继续深造或日后的工作奠定基础。毕业论文的质量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加之法学专业又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教师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及实践经验指导本科生进行科研,对毕业论文质量的提升有显着作用。
二、教师指导本科生完成科研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一)注重提高教师、学生两方面的参与热情
目前就笔者所在学院,教师指导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一年立项不超过十项,为保证科研质量,一个项目成员以三到四人为宜,最多不超过五人,也就是说能够接受教师指导的学生仅数十人,占学生总数的10%左右。究其原因,教师与学生两方面的参与热情都有待提高。参与到科研中的学生越多,将直接影响到毕业论文整体质量的提升。
教师在本科生科研项目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对科研、教学任务繁重的教师来说是很大的负担,且多数情况下回报与付出不成正比。除了教师本人对工作的热爱、奉献之外,学校应出台有关政策支持此项工作,在保证科研质量的基础上,扩大立项范围和数量,合理折算教师指导科研工作量,使教师的付出得到重视。还应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对在指导工作中表现突出的指导教师予以表奖,充分调动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学生是科研训练项目的主体,所有的工作都要占用课余时间完成,对于课业繁重的学生来说也是很大的负担。学校也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学生多参与、多申请,如项目结题后就能申请创新学分,在创新学分的使用、折抵等方面多给优惠政策,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
(二)指导教师要确保科研项目的全程指导监督,不能流于形式
教师指导本科生科研是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过程,从文献查阅、选题、过程研究到撰写结题报告等各环节的管理都要真正落实到实处。教师通过课堂讲授、课下讨论等形式把自己所擅长的研究领域或近期的课题方向引入到教学中,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选取有研究热情并能够驾驭的选题进行申报,增加了教师指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于法学文献资料的查阅和检索方法,教师需要做耐心地讲解和介绍,帮助其了解和掌握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最新动态,介绍科研思路和研究方法,使学生在科研中找准方向,尽快进入工作状态。在过程研究中,首先,要求学生有时间观念,在每一个时间节点要完成的工作都要有督促、有落实;其次,对于学生在研究中遇到的难点问题要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多与学生沟通,帮助克服畏难情绪,增强自信心。要善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创新意识;最后,要帮助学生协调好科研与学业之间的关系,不能顾此失彼,而应互相促进。通过科研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理论知识的深入、实践能力的提高又会促进科研任务的顺利完成。
(三)注重学生整体科研素养的提高
一个科研项目的完成是对学生整体科研能力的考察。就目前学院专业课程设置来说,大多数本科学生在立项之前都没有受过任何系统的学术研究方面的教育和培训,提交上来的文件也是相当粗糙且不规范,甚至词不达意。所以指导教师除了对学生科研意识及科研精神的培养外,还要对具体的科研方法做认真的讲解和训练。立项申请书的撰写、结题报告及学术论文的撰写,从形式到内容,从文章结构、框架到注释、参考文献等格式的规范化,从文章的条理、逻辑性到文字表达的准确、流畅等等方面,都要做耐心、细致地指导,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科研素养。
教师指导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对提升毕业论文质量、培养学生的科研综合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提高教师、学生的参与热情,注重细节,深化管理,加强对学生整体科研素养的培养是未来教学工作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