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社会互动理论、社会角色理论及社会分层理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6-12-12 共3147字
  第一章 本研究的社会学理论基础
  
  社会学研究具有现实性,针对现实社会生活中的教育事实。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就是这样一个真实存在的社会事实,具有地域性特点,并处在不断变化之中。同时,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因此,采取综合性的分析方法,从社会学视角出发,以整体的、有机联系的观点,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放到社会大系统中,分析社会对学生专业认同形成产生的影响。所以,在社会学理论的选择方面,需要多个理论作为基础。本研究选择的理论主要有社会互动理论、社会角色理论和社会分层理论。社会学家认为行为是社会角色依据社会情景的反应,因而行为具有“社会性”.社会行为都涉及两个以上的人之间的互动。社会学家用“地位”和“角色”的概念来分析这种互动,那么就是社会角色理论和社会分层理论。而学生的专业认同是学生在多种社会环境中的社会动因互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的,因此可以选择这三个理论作为理论基础。
  
  一、社会互动理论
  
  “社会互动”即社会相互作用,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关系背景下,人与人、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等在心理、行为上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
  
  社会互动理论的主体至少有相互作用的两方,但每方的人数没有显着,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群体,因此互动在个人或群体都可以发生。进行互动的主体之间存在一定形式的接触,可以为语言,也可以为身体感官或其他媒介等非语言,即互动的“符号”.每个主体都能够理解“符号”的意义并作出一定的回应。
  
  人们在社会互动中的主要形式有:交换、合作、冲突、竞争和强制。通过一系列的互动,形成自己的角色定位,与他人建立共同的意义系统,并不断分享认知、情感与行为上的共鸣,也会影响到社会发展和文化变迁。交换指的是个人或群体为了获得一定回报而彼此交往,这样的关系就是交换。回报不一定有明确目的,也不一定有形,更多是无意识地期待别人的感激,但多数社会交换都遵循互惠原则。合作是为了共同目标而联合行动的人或群体采取的互动形式,功能主义理论认为,合作是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冲突是由于认知、情感 、行为等的差异而产生的互动,冲突有正面效果,可以成为促进紧密团结的力量;冲突也可能导致社会变迁。竞争是指行动者之间为了共同目标而展开的较量,是社会互动的常见方式,是遵循某些规则的一种合作性冲突,这种形式的互动目的是达到追求的目标。强制以物质力量或暴力威胁为基础,将一个人或一个群体的意志强加于他人,通常被看作一种负面的社会互动形式,但也有正面的社会功能。
  
  社会互动理论强调相互性和动态性,互动发生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既强调认知的参与,也强调行为的参与,注重社会环境的作用和影响。通过互动,人们逐步建立自己的认知、价值体系、行为准则等。因此,互动既是人们学习与认知发展的源泉,也是交往的基本形式。个体的存在是经过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的互动而获得意义的,个体在与外部世界的互动中逐渐形成自我意识,通过互动学习与反思,获得个体存在的价值与意义,统整出一个真正的我,确认自己应该承担什么样的社会角色、自我是个什么样的人、具有什么价值等。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作为社会个体,也通过与其他社会个体或群体的互动建构自己的认知,决定自己的行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四年的学习阶段中,通过与自己专业相关的社会群体、组织或个人的互动,获得自己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认识,定位自己的专业角色,获得自己的专业价值和意义,从而逐渐形成的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认同。随着互动次数的增加以及互动方式的多样化,学生的认识和情感都会进一步发生变化,并产生相应的行为回应,在互动中逐步建立自己的专业认同。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会通过社会互动,接收有关学前教育专业的各种信息,对专业自我进行初步定位,对自己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社会角色进行初步的认知。随着专业认识的加深和专业情感的变化,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于专业自我的认知始终处在动态变化之中,当遇到影响学生专业认识、专业情感或专业行为的因素的作用时,学生对于专业自我的定位可能会与专业认识、专业情感以及专业行为的表现出现偏差,造成专业身份的冲突。
  
  此时学生会通过与社会个体、群体或组织及外部环境的不断互动,寻求自己的专业认同,最终达到一个动态平衡,学生的专业自我也会发生转变,即形成专业身份的适应。
  
  二、社会角色理论
  
  社会角色理论是一种以角色概念为核心来探究人的社会行为的研究取向。“每个人都在社会上占据着由社会规定的一个或者更多的位置,这样的位置被叫作地位。社会上的每种地位都有一套被期待的行为模式、义务和特权--换句话说,即一种角色。”
  
  因此,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是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个体从一个角色进入另一个角色的过程成为角色转换。人的一生有多种角色转换,主要包括生理上的自然角色的转变和社会角色的转变。对于社会个体来说,主要探讨的是社会角色的转变。
  
  “在社会上,没有一个人是不承担一些社会角色的。当一个人具备了充当某种角色的条件,去担任这一角色,并按照这一角色所要求的行为规范去活动时,这就是社会角色的扮演。”
  
  社会作为一个大舞台,任何社会成员都有其角色扮演的问题,人们每承担一种角色就会以某种形式去扮演,这是社会对社会成员的要求,也是社会成员应有的权利及应尽的义务,是社会正常运行的基础。社会学家戈夫曼认为,进入社会角色的条件有三个,一是获得了承担某种角色的认可;二是表现出扮演这一角色所必需的能力和品质;三是本能或积极地在精神和体力上均投入这一角色。
  
  如果社会个体没有完全具备这三个条件,在扮演角色时就无法进入角色状态,角色行为与社会期待就会产生矛盾,遇到障碍甚至遭遇失败。
  
  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来说,进入学前教育专业之后就要扮演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角色,为今后成功扮演幼儿教师这一社会角色而努力。如果学生在认知、情感及行为上没有表现出扮演这一社会角色所需的条件或没有将自己投入到这一社会角色中,就会出现专业认同感的降低,从而更不利于自身社会角色的定位,出现角色混乱。因此,引导学生积极认知与投入自己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角色身份,实现期待与角色的统一,有助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形成与提高。
  
  三、社会分层理论
  
  社会学家认为,社会存在着各种差别和不平等,无论是人与人之间还是集团与集团之间,都如同地质结构一样分为不同的等级层次,社会学家利用这样的形容来分析社会的结构。
  
  在社会上,不同的个体或群体之间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差别,除了性别、年龄、等生理差别,还有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社会差别,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社会地位的差别,这种差别不仅影响了人们多种资源的占有,还造成了人们生产生活以及价值观念的差异,出现一种有高低等级差异的社会不平等现象,也就是社会分层。
  
  “社会分层是各类人的结构性的不平等,人们由于在社会等级制度中的地位不同而有着不同的获得社会报酬的机会。”因此,社会分层是社会固有的现象,在社会资源不均等分配的现实下,把社会上的不平等进行了一定的制度化,社会分层具有四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每一个层次的社会个体之间都具有相似的社会地位、经济水平、受教育程度以及社会声望等;二是不同的层次之间存在纵向上的等级关系;三是这种不平等的等级关系建立在一定的规则和制度的基础上;四是社会分层既是一种社会现象,又是一种动态的社会过程。
  
  从分层意义上研究就是要分析同一层级的社会个体之间的特点或不同层级的社会个体之间的差异,并据此分析出现的社会现象。那么从社会分层理论来研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就要从存在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社会活动中的各种分层现象入手,探讨不同方面的分层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认同是否产生作用,不同层级的划分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又有何种影响。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