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农业推广硕士论文

农业信息化建设推广分析结语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12-10 共3732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济宁市农业信息化建设研究
【第2部分】济宁市农业信息化发展问题探究绪论
【第3部分】农业信息化概述及农业信息化水平测度方法
【第4部分】济宁市农业信息化现状及发展水平测算
【第5部分】济宁市农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第6部分】济宁市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应对策略
【第7部分】 农业信息化建设推广分析结语与参考文献

  结束语

  农业信息化的发展不仅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还为建设新农村做出重要贡献。为了积极响应国家建设新农村的号召,必须大力进行农业信息化的建设。因为农业信息化的建设不仅可以改变农村经济的增长方式,还能提高广大涉农人员的综合素质,是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重要途径之一。大力发展农业信息化对促进国民经济增长、促进社会进步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影响农业发展过程中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过度的重要因素,在农业发展的历史上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本文运用国内先进的测算方法分析济宁市农业信息化的发展现状,总结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应对措施。改革开放以来,在农业信息化方面,济宁市取得较大成绩,但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还落后很多,所以我们必须做到:建立健全农业信息化的规章制度;组建各级组织,落实农业信息化的推广工作;培养新型农业信息化人才;完善农业信息化的服务模式。这不仅是为了加快农业信息化的发展,也是为了建设现代化的农村以适应历史的进步,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

  同时也让我们认识到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本文的研究并不是太全面,也不是很到位,只是大体上对济宁市农业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做了研究和阐述,要想深入了解还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研究分析。
  
  参考文献
  
  [1]朱高峰.论中国信息化之路[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经济论坛)。2003,3:45-48.
  [2]方家平。“一号文件”推进农业信息化[J]中国信息界,2007,01:35-36.
  [3]童有好论农业信息化[J].社会科学辑刊,2002.
  [4]赵其国,叶方。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J]土壤学报,2004,5:449-455.
  [5]卢丽娜。世界农业信息化进程及发展趋势[J].中国信息界,2007,01:39-40.
  [6]郭烯明,胡雨红,郭怀韬。农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农业科技管理,2007,01:25-27.
  [7]刘海林。我国农业信息化障碍与对策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华中师范大学2004.
  [8]俞守华,易雅馨。农业信息化发展重点工作与对策分析。[J]计算机与农业,20035:20-30.
  [9]朱玉春。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问题与策略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5,02:40-49.
  [10]黄贵平等。专家系统及其在农业上的应用[J].种子,2003,1:50-58.
  [11]王康钱。浅议农业信息化在我国的发展。[J]中国科技信息,2005,15:30-33.
  [12]梅方权。当代农业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中医的对策[C].郑州:第四界中国农业信息化高层论坛,2003.3.
  [13]梁海丽。1992-1998年我国信息化水平测度文献研究综述。[JJ图书情报工作,2003,4:67-70.
  [14]王欣,靖继鹏,王钢。国内外信息产业测度方法综述[J].2006,12:03-06.
  [15](美)波拉特。信息经济。[M]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1987:28-33.
  [16]黄婷婷,李德华。我国农业信息化水平的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J].情报科学。2008,4:60-71.
  [17]宋玲。信息化测度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175-190.
  [18]何泳辛。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农村经济,2001.
  [19]金玉国,牟芳华。社会信息化水平统计测度方法评价。[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0,8:04-10.
  [20]陈向东,唐望丁信息化水平测定及其应用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1998,6:3-19.
  [21]时文生,金允汉。世界信息服务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情报学进展1994-1995年度评论。[C]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1995.
  [22]付时延。21世纪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及分析[硕士学位论文]沈阳:沈阳农业大学,2001.
  [23]潘盛洲。关于我国农业信息化问题的几点认识[N].农民日报,2005-03-11.
  [24]汪冰。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1):9329-9337.
  [25]王丹丹。农村信息化建设方案研究[硕士学位论文].2008:8.
  [26]丽晶。农村信息化标准体系框架及管理平台研究。2007:13.
  [27]李道亮。农村信息化发展理论。[J]中国信息界。2008,1:75-79.
  [28]卢丽娜。农业信息化基本理论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7.1:167-171.
  [29]葛翔。就“十五”期间农业发展规划和农业信息化问题的设想[J].中国畜牧杂志,2001.
  [30]王利农。中国农业信息化测度与发展研究[硕十学位论文].2007.5.
  [31]李琴玲。农业信息化体系建设亟待健全。[J]中国老区建设。2003,11:09-17.
  [32]胡纳新。加快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湖南农业大学,2007.
  [33]杨雷。农业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面临的现状及解决途径探讨。金农网。2006.1:27.
  [34]卢丽娜。国外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特点[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7(4):23-26.
  [35]吴锦妫,周秋慧。农业信息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14期。
  [36]高力。从农处信息化的视角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现代农业科技(上半月刊);2006年10期。
  [37]杨长虹。提高新型农民利用信息能力的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0年13期。
  [38]何建平。推进农业信息化促进新农村建设[J];中国信息界;2010年07期。
  [39]杨长虹。提高新型农民利用信息能力的研究[J];益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40]张长利,孙红敏,沈维政,魏晓莉。以农业信息化推进黑龙江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41]刘春华。建设新农村应大力开展农业信息化建设[J];商业经济;2007年06期。
  [42]尚士雄,西宝。农业信息化对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动力机制探讨[J];农业网络信息;2007年08期。
  [43]计惠玲。努力实现农业信息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今日科苑;2008年02期。
  [44]郑国清,段韶芬,乔淑,马中杰。以农业信息化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农业网络信息;2007年03期。
  [45]李道安。现代农业与农业信息化[J].中国信息界2008.
  [46]陈宁,陈安。关系数据库中模糊规则的快速挖掘算法[J].软件学报,2001.
  [47]李伟克。亚洲部分国家农业市场信息系统建设系列简介[J].计算机与农业,2003.
  [48]梅方权。农业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的战略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1.
  [49]梅方权。中国农业信息化建设前景展望[J].计算机与农业,1997.
  [50]赵苹。步入21世纪的农业信息化一信息资源开发理论探讨[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51]吴宝华。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的战略构想[J].计算机与农业,2001.
  [52]冷崇总。以农业信息化增加农民收入[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2.
  [53]王炬。农业信息化进程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3.
  [54]傅洪勋。中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2.
  [55]郑红维。我国农业信息发布问题的理论探讨[J].中国农村经济,2003.
  [56]Shen Ying Developing trends of agriculture infonnalization abroad[J] WorldAgriculture 2001(l):43-45(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57]Blakemore B S. Precisision fanming[J]. Outlood on Agriculture, 1994.
  [58]Holt D A,Somka ST. Virtual Agriculture ; Developing and trans-ferryingAgricnltural.Technology.in.the.21 .Century 2003.
  [59]LiaokJPaulsen MR REID JF Real-time detection of colour and surface defects ofmaize hemds using machine vision[J]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Research,1994,59(4):263-271.
  [60]Borko H,Menon M.J. Index of information utilization potential finalReport of thelUPPilot project. LosAngeles:Graduate School of Library andlnformationScience.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1982.
  [61]Wang Yadong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agricultural in formation in china[J]Journal of the China Society for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2002.21(2):21-24.

  致谢

  又是一年阳春三月、樱花飞舞的时节,两年的读研时间转瞬即逝。回想初入学时的兴奋和激动,心,依然会颤抖。在学校的两年里,我不仅对专业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坯结识了在各自领域建树很高的专业课老师和志趣相投的同学。

  时间虽然短暂,但在我的人生道路上,烙下深深的印记。

  在即将离开学校之际,我首先要特别感谢我尊敬的导师潘胜文教授。潘老师知识渊博、性格随和,在我撰写论文的过程中给予我极大的关心和帮助。从刚开始的选题,查阅大量文献,一直到题目确定,制定研究计划,然后收集文献资料,再到整理、分析材料,直至最后的审稿、修改、定稿,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潘老师的悉心教导。跟潘老师每一次的沟通交流不仅让我增长更多专业知识,还学习了潘老师身上的优良工作作风--睿智的才能、严谨的治学态度、宽容的处事风格,都将是我以后努力的方向。在此,学生向潘老师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其次我要感谢对我生活、学习都给予关心和帮助的辅导员周斌老师、教学秘书肖和荣老师以及所有各专业老师,感谢他们的辛勤付出。老师们不仅毫无保留的把知识传授给我们,还教导我们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让我受益匪浅。

  然后我还要感谢我的同学们,谢谢你们两年的陪伴。短暂的相处时光,却结下深厚的友谊,学习上的互帮互助,生活中的彼此包容,让我们的读研生活丰富多彩。

  希望大家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友谊万岁!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家人、同事和朋友,是你们在背后默默的支持和祝福,让我精神饱满、自信心满满,合理安排工作和学习的时间。有这么多人的关心和帮助,我以后会更加努力的学习、工作。在此,诚挚的祝福送给所有人,希望大家每一天都过得幸福快乐!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