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河曲县农业发展现状
2.1河曲县基本情况概述
2.1.1河曲县自然条件
河曲县地势东高西低,东部最高海拔达1500米,西部黄河沿岸海拔仅800米左右,境内丘陵起伏,一般海拔在1000米以上,属黄土高原腹地。由于流水切割,地表破碎,沟塾纵横,植被稀少,水土流失比较严重。与神府煤田、准格尔能源富集区、朔州工业区等大工业批邻,正在成为联结晋陕蒙金三角区域经济文化的枢纽和中心。
河曲县辖4个镇,9个乡,全县现有耕地73万亩,粮食作物以谷子、高粱、土豆、小麦、玉米为主。经济作物有辣椒、芝麻、花生、大蒜等。林业用地面积120.96万亩,木材总储积量达6万多立方米,育苗面积5千多亩。主要树种有杨、柳、榆、槐树等。宜林荒山荒地58.5万亩,森林覆盖率14.6%.果园面积1.3万多亩,年产量300多万斤,主要种类有苹果、梨、葡萄、大専、沙果等。河曲县境内矿藏丰富,主要有煤、硫磺、铁、铅土矿等。其中以储煤量最大,约为119万亿吨,分布面积400平方公里。工业有煤炭、火电、化工、机械等生产行业。
河曲县历史悠久,春秋为晋边地,战国属赵,汉及唐时属太原,是北宋杨家将和元曲大家白朴的故籍。相传汉文帝和其母薄太后被吕后艇于县城东北7.5公里黄河中流的一个小岛上,此后该岛取名为“娘娘滩”,该岛在黄河上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个有人居住的岛均。明清年间河曲就是北方重要的黄河渡口和晋商“5它道”汇合的货运集散地,曾有“水旱码头”之称,是历史上“走西口”的地方,同时也是草原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汇地带,是“国家首批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河曲名歌、二人台艺术发祥地,着名的二人台剧目《走西口》就产生在这里,素有“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的美誉,一曲《走西口》使天下人都知道,黄河拐弯处有一座叫河曲的古城②。
2.1.2河曲县经济条件
河曲县经济发展突出好、追求快、好中求快,财政收入节节攀升,2003年突破1亿元大关,2004年突破2亿元大关,2005年突破3亿元大关,2006年突破4亿元大关,2007年越过7亿元大关。六次跳跃,充分体现了河曲经济运行的高质量、快速度。从下图可看出,2012年全县财政总收入15.40亿元,比2008年增长19.48%.从下图可看出,2012年全县财政总收入15.40亿元,比2008年增长19.48%.全县居民储蓄存款从2008年开始持续增长,增长率也在逐年升高,到2012年末,全县居民人民币存款余额达54.15亿元。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773.11元,比上年增长17.19%;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3963.30元,增长32.62%.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019.18元,增长18.69%;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576.04元,增长19.51%.城镇占调查总户数20%的低收入家庭人均可支配8079.03元,增长17.52%;农村占人口 20%的低收入者收入1637.23元,增长18.47%.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27.09%,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33.62%.
2012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1019.2万元,增长16.05%.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78274.2万元,增长19.6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2745万元,增长5.10%.按消费形态统计,商品零售额85717.7万元,增长15.39%;餐饮收入额15301.5万元,增长19.88%.全县全年海关进出口总额490万美元,增长13.0%.其中出口额490万美元,增长13.0%.
工业方面r 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7.85亿元,增长11.75%.规模以上工业实现17.05亿元,上升1.12%;实现利润9.47亿元,下降7.23%.
2.2河曲县农业发展现状
2.2.1产业结构角度
2008年,全年全县总产值34.7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占4.7%,第二产业占62.2%,第三产业占33.1%; 2012年,全年全县总产值59.13亿元,第一产业产值2.95亿元,占生产总值5%;第二产业产值41.04亿元,占生产总值69.4%;第三产业产值15.14亿元,占生产总值25.6%.
第一产业主要是种植业、养殖业。主要作物是高山、半山区杂粮糜子、马铃薯、黑豆、油料。沿黄河一带种植作物有蔬菜、瓜果、玉米、花生。养殖业主要是奶牛、肉羊;第二产业主要以煤炭、电力等,其中煤电产业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第三产业以服务业为主。第一产业结构比例很小,从业人员多,但是收入很低;第二产业占国民经济比例很大,但从业人员不多,收入较高。第三产业占国民经济约三分之一,收入水平与财政供养人员持平。
2012年全县农业增加值16272.7万元,在农作物种植结构上,还是以传统作物为主,尤其是谷类和豆类保持逐年增产,薯类的生产种植,由于引进脱毒种薯的培育种植技术,种植面积和产量也在逐年增加,而且也增加了全县农民的收入。为了进一步发展壮大河曲的农并,该县必须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加大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使用。【1】
从数据显示来看,河曲县的农作物还是以传统的瓜果蔬菜为主,棉花等经济作物的种植还是比较缺乏。
2.2.2产业进程角度
在农业龙头企业项目上,2009年河曲县依托兴农科技有限公司,建成占地43亩、年产200万粒微型薯的脱毒种薯繁育基地;2010年河曲县财政投入290万元,落实微型薯种植面积827亩,原种播种面积6000亩,建设5处共计面积3354平米的储藏窖2011年河曲县财政投入561万元,落实微型薯种植面积1133.4亩;到2012年,全县微型薯种植面积达到1265亩。
到2012年,全年全县总产值59.13亿元,比上年增长13.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5亿元,增长0.6%;第二产业增加值41.04亿元,增长15.3%;第三产业增加值15.14亿元,增长9.5%.第三产业中,金融保险业增加2.09亿元,增长11.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3.89亿元,增长12.6%;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90亿元,增长17.8%.
2013年全县在强力推进农业龙头企业和项目两项建设的同时,培育发展瓜果蔬菜、脱毒马铃薯、优质杂粮三大产业,建成四大基地。通过实施“234”战略重点做好做实5项工作,已经全面完成粮食产量0.9亿斤,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以上,农产品企业销售收入1.95亿元的任务指标。河曲县充分发挥瓜果蔬菜种植的传统优势和沿黄河现有5万亩水饶地、引黄灌溉工程引水到县城后的水源优势,在河曲县平川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及瓜果蔬菜生产。争取马铃薯“一县一业”项目,将脱毒马铃薯种植作为全县高山区的主导产业,并纳入忻州市30万亩马铃薯产业规划带。县里还重点做好农技培训、新农村建设、种植大户家庭小农场扶持奖补、“一村一品”发展、农产品生产基地等5项工作。结合国家加大对农村的支持力度,农民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耕种土地、经营山林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农业发展步入历史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