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农业推广硕士论文

推进农村城镇化的困境与对策绪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12-09 共6124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我国农村城镇化建设问题探究
【第2部分】 推进农村城镇化的困境与对策绪论
【第3部分】农村城镇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原因分析
【第4部分】农村城镇化的发展对策
【第5部分】农村城镇化发展问题分析结论与参考文献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从农村发展到城市的整个历史过程就是城镇化,其重要的一个途径是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经济结构完善发展,城镇化可以作为对地区或国家衡量的标准。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化建设逐渐成为我国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发展模式也从被动转向了主动。

  我国根据农村生活水平和城镇化发展的具体情况,在党的十六大上明确指出:

  提高农村经济水平,促进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从而对城镇化建设的地位进行进一步的确立和加强。在党的十七大上明确提出:要根据城乡发展、土地节约利用、功能和布局等一系列原则,来较小的城镇和城市进行调节、控制和发展。实现城乡统筹优化,提高城镇化的发展速度是促进我国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原则之一。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促进社会主义市场快速发展,加快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以"一个中心,六个强调"为核心重点内容。其中心是以经济建设为要点;而六个强调主要包括:强调创新发展,相互协调,共同创新;强调城镇化和工业化协调发展,信息化和工业化相互融合;强调增加国内需求,加快经济增长;强调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强调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提高我国经济水平;强调深化改革经济发展模式。在实现"两个加快"的同时,更要对政府和市场的定位有一个清晰的理解,坚持两个绝不动摇的的方针,施行新型发展政策,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

  现今,我国城镇化发展明显落后与发达国家,由于城市人口没有合理分布,不但对我国城镇化发展有着严重的阻碍作用,限制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也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加。优化城乡经济发展结构,加大农村城镇建设规模,推进城镇化发展进城,对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协调城乡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二〉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1.研究意义

  农村城镇建设是我城镇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落后于一般城市,但在农村中算是比较先进的,主要作用就是使农村经济和城市经济产生连接性。促进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提高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从农村到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应该是一步一步的从农村到小城镇然后再到城市的发展模式,能促进城市化建设的系统化和理论化。城镇化的扩散和发展对我国城市体系的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中,扩大城市的发展规模。创新城镇发展模式,加快人口流量,扩大城市人口数量,为农村教育和科技推广创造有利条件。把各个公司企业聚集到城市中去,合理分配,达到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效果。加强资源利用效率,实现资源的系统管理与合理配置,有利于转变城乡经济发展模式,提髙城乡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

  2.研究目的

  我国是人口大国,农村人口更是占据了我国很大的一部分,在短时间内是不可能实现城镇化建设的。向着城镇化转变的过程中,以集镇为基础对城镇进行建设,大力宣扬农民到城市发展,创新出一个新型的适合本地农民居住的城市,这对于降低城市的压力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

  对于庞大的、复杂的城镇建设,需要投入庞大的人力物力和资金,因为其具有长远性,所以建设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有的人认为城镇建设就是一级升一级比如:县改区、乡改镇等;有的理解为发展城镇就是农村城市,农民变市民,做一些城市建设;有的却非常盲目,不考虑实际情况,胡乱定义,这样就算市场能够建设,也只是有场无市,纯属浪费;有的只看重自身利益,不注重经济与社会环境和谐发展,忽视社会、生态效益,严重影响了城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有的不考虑居民的反应,不注重调査,纸上谈兵私自制定一些措施和计划,结果造成严重错误,影响城镇建设。对一定会遇到的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制定措施进行解决。正是因为考虑到城镇建设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因为对城镇建设重要地位的认识,设计这一课题研究,希望对山东省在城镇建设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有一个系统的全面的了解,并制定出相应的措施,从而促进城镇化的快速发展。

  (三)国内外的文献综述

  1.国外文献综述
  
  1957年谬尔达尔发表了《经济理论和不发达地区》?,其中提出了非常有影响力的循环累计理论,被称作地理中的二元经济。他认为,由于回流效应和扩散效应地区之间会产生一种经济上的差异,这种差异就是产生二元经济的重要原因之一。

  1958年赫希曼出版了《经济发展战略》主要阐述了发展中出现平衡的不可能性,并在文件中明确论出了不平衡增长在区域间传递的理论。他说过:发展中出现的最理想的结果就是"导致偏离平衡".这是因为过去的不平衡发展会导致以后的每天连续的发展,在过程中会产生新的不平衡,需要更进一步的发展。

  1964年舒尔茨发表了《改造传统农业》?,对农业改革提出了诸多新的理论,第一次深化研究了投资农民教育对加快农业转变、增加劳动生产效率的重要影响和作用。舒尔茨对农业社会有着独特的看法,他认为传统农业社会就是一个没有没有完整系统的、没有技术含量的经济社会,在传统农业社会当中,最多能达到实现要素分配和实现经济均衡,农民更是在这种社会模式中出于低级的生活水平当中。

  美国知名汉学家施坚雅在1997年《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②一书,这本书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它对农村城镇化建设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与理解,并探索其发展规律,就地理环境、意识形态和我国经济发展对中国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检验和论证。

  2001年,日本著名大学教授田浩之出版的的《城市经济学》③一书中,明确提出了城镇化的发展可以分为两方面内容:第一方面是,我国经济属于初级阶段的城镇化;第二方面是,属于我国上层社会的城镇化建设。

  近年来,国外诸多知名学家都对中国城镇化建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对中国城镇化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和研宄,分析其发展模式,并研宄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他们对中国进行城镇化建设的方针和政策也略有研宄,分析了农村城镇化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有着怎样的影响。

  2.国内文献综述

  (1)动力方面的发展

  冯海发在2004年发表了《农村城镇化发展探索》④一书。其中明确指出:农村中的工业化建设为城镇化建设创造了动力,工业化造成了城镇化,城市有着必然的联系,相互连接,相互作用,没有城镇化就不会发展工业化,没有工业化也就不可能存在城镇化。朱文明在发表相关文件中也对城镇化建设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他认为:个人、企业和政府在农村城镇化建设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发展市场和政府相结合的发展战略。对城镇化发展具有推动作用的机制有市场导入型、政府推动型、政府与市场的混合型三种。不但有上层政府的大力扶持,而且有下级企业和个人的主动推动能力;不但有市场发展的力量,还有工业化推动的力量。市场作为推动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我们不但要发展工业化,更要大力推动市场化的发展,从而实现城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李龙和张子龙在2005年发表了《小城镇建设与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提出了:农业剩余为城镇化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假如农业不给城镇提供充足的粮食、人力、材料等城镇化建设根部不可能发生。我国社会和农村经济对城镇的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靳晓娜在2010年《农村城镇化的制度创新初探》②一文中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有独到的见解,认为把农村发展为城市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巨大动力。更是对现今的土地、就业、教育、行政等制度进行了深入的研宄,发现其错误,须制定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

  李晓东在2001年发表的《加快实施农业集约化和农村城镇化的战略思考》③这一文献中举出了一些新的战略方针,强调施行"两化"战略,把农业集约化作为中心环节,大力推进城镇化快速发展,其中城镇化是重点内容,有各种渠道和因素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农业集约化水平。陈朝银在2013年《试论合理配置水资源是水资源短缺地区农村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④就水资源利用和城镇化发展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宄,并得出论证。他认为,城镇化发展必须和我国的基本国情相结合,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城镇化的建设经常遇到水资源短缺等水利设施问题。

  所以,水资源不足农村地区的城镇化建设是一重大难题,这就需要我国突入一些人力物力对这些因素加以解决。

  (2)思路方面的发展

  冯海发在2004年出版了《农村城镇化发展探索》⑤一书,书中主要对农村城镇化发展进行了探讨了论证,他认为工业化和城镇化是农村城镇化发展的基础,要对农村工业化进行合理配置,改变其原有的分散形态,发展集中型农村工业化模式,小城镇要依附于大城市,并把乡村作为中心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张子龙、李龙在2006年发表的《小城镇建设与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⑥一书中,明确提出:要对小城镇的发展进行深入的研宄,了解其内部的结构和差异性以及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分配性,从而制定出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解决。要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增加市场竞争力,促进经济快速发展,为农村城镇化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增加动力。王建刚针对中国城镇化建设也提出了一些论证。他认为,应该把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市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这三种集中模式作为重要的略方针,对于城镇化建设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可能在实施做种模式时会遇到政治上、体制上和政策上的重重阻碍,但为了城镇化的实现,就应该不怕困难的走下去。只有坚持不懈的走下去了,才能看到希望,才能实现城镇化。仇保兴在2005年《国外模式与中国城镇化道路选择》?-文中提出:如要实现城镇化建设必须把"五个统筹"作为基础,而且要与现代城市规划相结合,用长远的阳光对城镇化建设进行合理配置。陈荣在2009年关于《农村小城镇建设的几点思考》②对农村城镇化建设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思考,并提出了相关论证。他认为:农村城镇化建设是我国发展最重要的方面之一,关系着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必须有高层政府的重视、有关部门的配合、市场的引导和社会的参与等。所以,要利用有效设备加大对城镇的建设。苗华楠、陈锦富、于倩倩三人2013《基于城乡协同发展的小城镇规划建设模式创新一陈贵镇发展现实问题的思考》?对城乡协同发展的关系进行了论证。他们把城镇看作是乡村和城市的互相联系所产生的结果,若单纯的建设城镇模式,只追求城镇化建设速度,就是违背了我国的城镇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方针。

  (3)发展道路的选择

  王建平在2005年发表了《论中国未来城镇化道路的选择》④一文,其中明确提出:城镇化建设应该以市场为主导,大小融为一体,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作为方针。

  在总量上,要大力推进小城镇建设,积极建设中等城市,最大城市要合理的发展;在体系中,要小城镇为核心,向着大城镇发展;坚持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城镇化建设道路。詹花秀、陈柳钦等相关学者在2005年在《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⑤提出了,要想实现城镇化健康快速发展,必须注重对环境的保护,要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要把环境保护归入到城镇化建设中,在城镇化建设中时刻注意自然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我国政府也应该对城镇化建设中环境的保护推出相应的政策,建设生态型的城镇模式。赵希男、付永良在2007年《小城镇建设的人才集聚策略研宄》⑥一文中指出,我国城镇化建设中对人才的需要是必不可少的,应大力发展核心建设人才,提高城镇建设的技术含量,加快城镇化进程。李铁平在2011《浅谈凌源市小城镇建设中的绿化措施》年针对浅谈凌源市城镇建设中的绿化措施提出一些论证,他认为城镇绿化的不足在于城市管理人员认识不到位,从而造成了不必要的错误,要想使城镇建设达到国家标准要求,就应该使城镇和森林建设相结合,建立相互促进、相互配合的关系,使城镇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四)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研另1思路

  为了 了解农村城镇化建设对我国发展有怎样的重要意义,为了更好的实现农村城镇化转变,本课题根据实际情况,站在历史中看整个过程,从农村的角度去分析问题,经过详细的调查研究,对农村城镇化建设种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并制定出相应的对策来对问题进行解决。

  2.研究方法

  1、理论与实际理相结合法。将城镇化的发展注入一定的经济学理论,要做到与实际相结合,实事求是,相互比较的进行研究,在实际建设中对城镇化进行理论上的完善。进一步的对建设中的经验和方法进行归类,让其成为城镇化建设中的惯性思维,从而达到对理论的扩展与加深。

  2、规范分析法。把农村城镇化在我国城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结合实际情况和相关理论,对娄底市农村城镇化建设提出相应的观点。

  3、历史分析方法。就是用发展的眼光去看问题,深入了解城镇化的发展历程,对于其不同时期出现的不同问题进行分析和比较,找出重点问题,深入了解问题内部的结构和发展趋势,借鉴国内外理论经验,制定出相应的对策进行解决。

  (五)内容及其创新点

  1.主要内容

  本文共有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是对本文研宄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研宄思路、研究方法、研究创新点和农村城镇化理论的论述,第二章农村城镇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原因分析。主要分析了目前中国农村城镇化发展的现状,出现的问题,还有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第三章,农村城镇化发展的对策,是针对第二章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农村城镇化发展的原则和对策,第四章是总结。

  2.创新点

  全面的分析我国农村现行城市化的情况,并提出所存在的部分重要问题,在此基础上以怎样推动乡村城市化进程提出相应措施。首先施行战略定位、明确体制的建设、全面加强基础性设施的优化建设、快速发展产业、正确的规划以及引导、深化创新性机制建设。

  (六)农村城镇化的基本理论

  1.农村城镇化的意义

  在人类的发展和生产的过程中,由农耕时代过渡为工业时代这就是城镇化的过程,这种转化的过程是必然的。就目前来看,城镇化是受中心城市辐射较弱的地区,它们相对于城市化来说所用资源比较单一孤立,其自身的发展特性比较明显,有一定的差异性。但是在较大的方面开发还属于滞后状态,整合这些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也就是城镇化的主要内容。在农村城镇的发展中经过各个因素的不断整合使其规模不断的扩大,然后就会造成人口不断上升,小城镇的数量也不断地增多。这就是工业为主体的发展模式,也是集聚发展的结果,同时更是演变为现代化工业城市的主要过程。这种由农业为主变迁为现代化的城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内容。

  由此可见,我们就会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农村的城镇化也就是把农村地区逐步的转变为城镇。这也就能够实现农村人口的职业逐渐由传统的农业转变为工业、服务等行业。同时人们的居住地也由农村逐步向城镇聚集。这也就是进一步的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改善人们生活的质量,从而减小乡村与城市人民的生活水平差距。

  2.农村城镇化的主要特点

  我国城镇化总体上有以下几种特征:第一,农民工在城镇中间不断地流动,就全世界的城镇化的过程来讲,这个特点尤为突出。第二,地区的发展差异大;从城镇化的开始到现今,就城市化的布局以及密度来讲,大部分区域内发展不平衡,例如,北京天津等大都市城镇化的发展水平已经达到百分之七十左右。像上海、北京两个城市的人口已经超过两千万以上,但在全国的城市中,平均人口还没达到五十万。第三,我国的城市还没有实行自治的权利,其行政的资源十分聚集,这个特点尤为的重要。从小的城镇到地级市再到大的直辖市,其权利也不断地扩大,在中国的城市中,不全是由市场机制形成的,而且在很大程度上由一定的资源和权利所造成。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