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2 构建完善的农村公共资源利用机制
如今,在黑龙江的很多农村,利用公用资源时有失公平,对青年农民自身的利益造成了损害。对于村民来说,公共资源是全村共同的财富,例如医疗基础设施、教育资源、土地资源等。在农村,如果不能合理利用公共资源,就会极大阻碍构建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所以,如今最重要的就是构建完善的农村公共资源利用机制。可以通过以下几点实现:
首先,要全面整合教育资源。从教育资源上看,黑龙江省的农村与城市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都有着很大的差距。实际上,城市学校的教学设施不但完善并且有着数目众多的优秀教师。而黑龙江省的农村学校的教学环境非常差,一些地方甚至将土质房屋当做教室进行教学,而且教师也非常少,就更谈不上优秀教师了。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公平就使得农村的教学质量普遍较低。因此,就要求教育部门重点关注农村的教育,对其合理分配教育资源。针对农村教育制定合理的优惠政策,并鼓励优秀教师积极下农村进行教学。
其次,要有效使用土地资源。在村委会、镇政府使用土地资源时,必须受到监督,务必使土地得到有效利用。对于农村生产来说,土地资源是最重要的保障,所以,一定要保证有充足的土地进行耕种。对此,在利用农村土地上,国家已制定明确法规,严禁个人及单位对土地资源进行浪费、禁止非法征地。
我们常常会看到镇政府通过手中职权批准大量农田进行开发,从本质上来看,这种动机是好的,可是土地征用之后常常会陷入闲置状态,而且青年农民也得不到应有的补偿金。通过监督村委会、镇政府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可以有效制止资源浪费现象的发生,从而使青年农民可以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
最后,要完全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目前,农村医疗资源暂时处于不足状态,为此国家制定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一步步缓解青年农民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合作医疗制定应当在农村被彻底落实。另外,还要重视基层医院治病能力的提高,举例来说,在农村诊所当中,要有医治水平较高的医生,并且还要多建立几所乡镇医院,这有利于青年农民就近看病,而不是无论得什么病都要去城里看。
5.3.3 建立公平正义的农村社会秩序
“公平正义农村的表现之一为社会主义和谐农村,对群众监督与舆论监督进行进一步强化,使得公平正义的监督体制不断完善,对其内部不同群体间的利益关系进行协调,方可确保农村社会以稳定的步伐发展”.
①要实现农村的公平与正义,一定要保证民众的监督权,在面对不公平与不正义的行为时,舆论力量可以变得十分强大,使得农村公平与正义得到真正的维护。
首先,村务和政务要实行人民群众监督公开制度。农村村委会村务与镇政府政务的不透明,使得青年农民的知情权受到侵犯,青年农民对其的监督力度要不断强化,真正实现村委会和镇政府的政务公开与政府行为的公正。例如,监督公共资源的配置与土地的处理、计划生育指标等。在使用监督权时,需批评有关责任人不合适的做法,如果有必要,可采取处罚,情况恶劣时,对其追究刑事责任。
其次,要发挥新闻媒体的监督权且用到实处。之前的报道中,有些新闻媒体的记者对政府的贿赂选择接受,政府中所出现的违法行为也假装不知道,相反,对其不重要的事情、政绩等进行报道,且还对该政府进行表扬。如果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没有真正发挥出来,那么个别政府的违法行为就会变本加厉。
对政府来说,全农村的监督氛围是一种巨大的压力。在全民监督的氛围中,政府对自己自身行为就会逐渐的进行完善,在现实中,对社会公平与正义进行维护。
5.4 加强文化建设、积极提高青年农民素质
美国学者英克尔斯认为“在决定一个人现代性之中,教育本身是一个非常强有力的直接的独立因素。”①为使农村的教育水平得以提升而免费进行农村义务教育的过程中,还应该加强对学习气氛的营造、学习类型家庭的创建、知识型青年农民的培养等方面的重视。为青年农民之间互相的学习沟通和增长见识创造合适的场所和途径。一些青年农民价值观念落后的关键因素就是信息闭塞以及日常活动空间有限,所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缩减城乡间的差距对于提升青年农民的价值观念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几年,随着政府各级主管部门的日益重视,像“村村通工程”、“三下乡活动”、“文化资源共享工程”等各种形式的普及农村文化的活动取得的效果也越来越显着。为了更好地提升和革新青年农民的价值观念,在今后的农民教育工作中,要继续通过不同的方式方法来拓宽青年农民的视野。
5.4.1 增强文化基础设施投入
在各级政府部门的领导下,在乡镇的基础上,以村为工作重点,建设以服务农户为目的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创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立健全各级村镇单位的文化活动和娱乐设施与场所。政府各级主管部门以及社会各界对经济困难、发展落后的部分村镇地区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更应该重视并积极建设。
对于大龄青年农民的文化教育来说,可以利用夜校、农村图书馆、文化站点等地来完成,同时给予青年农民精神文明方面的教育,使广大青年农民可以在健康的学习氛围下学习。与此同时,我们要对以农业知识为主要内容和以“农民夜校”、“村图书室”等为主要形式的传统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做出改革,在教育内容上,以提升青年农民的文化素养为目标,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作为乡村建设文明教育的内容之一。将视频、地方戏等更容易为大众所接受的形式应用到教育上,使青年农民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接受教育。最后,在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达到提升青年农民文化素养的目的,从而创建新型的农民价值观。
5.4.2 推动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此文化创新就要制造出更多提倡和谐文化、满足和谐要求的优秀产品,从而满足民众对于精神文化日益提高的新要求,并使农村实践得到满足。①因此,需要树立能够感动人心、鲜明的艺术形象。在新型价值观的建设时期,需要持续加入实质性的崭新内容,这样才可以使农村的文化符合时代发展与社会生活的脚步。而且在建设农村文化时,还要对不符合当下形势的机制体制进行改革,使其可以在文化市场中全面发挥应有的作用,促进社会各个阶层主动参与,使农村文化资源得到全面利用,积极发展农村的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从而提供给农村更好更多的服务与文化产品,进而满足青年农民对于精神文化提出的新需求。
5.4.3 丰富青年农民精神文化生活
在黑龙江有些农村,“三俗”文化活动能够得以迅速流行,最主要的原因是很多青年农民工作之余的生活十分单调、贫乏,价值观缺少正确的引导。由于农村地处偏僻,信息与资源的渠道不够畅通,青年农民在工作之余主要是靠自己找有趣的事情做,业余时间将很多收入用于赌博、迷信等活动,基本上不会花钱去看演出与电影。为此,社会各方力量、各级党委政府应当积极开展文化、科技、卫生活动,也就是“三下乡”,主动指引青年农民移风易俗、破除迷信、崇尚科学、抵制封建残余思想;积极推动电视广播进入农村当中,在电视台、广播加入与农村息息相关的栏目、节目以及播出时间,为他们提供更好更多的文化产品;在农村,做好电影的放映工作,增加投入的专项资金,增加电影的数量,加快改造电影院,提高固定放映点的数量;对于有利“三农”进步的书籍,推动其出版发行;对于党刊党报,在农村基层组织当中做好赠阅与发行工作;加快村村通工程的建设,合理降低上网费用,使农民都可以上网获取信息;积极开展集会、赛歌会、文艺演出等活动。综上所述,就是要让先进文化进入到农村文化当中,抵制腐朽封建文化,并对落后文化进行改造,如此才可以在青年农民当中建立科学的价值观,进而培养青年农民成为建设新农村文化的主要力量。
5.5 发挥基层党组织、基层干部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体现党员的领导带头作用,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培养青年农民价值观的前提。基层党组织必须要提高凝聚力,在提升党员本身素养,不求回报方面多做工作。榜样的力量非常大,无论怎么说和讲都比不上将事实当做榜样,青年农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青年农民是最公正的。在培育价值观期间,党员干部必须发挥引导带头作用,体现出个人的榜样力量,这样就能更好的领导青年农民,同时他们就会主动遵守,从而能让各项政策得到落实。从进一步增强农民党员干部教育着手,着重开展理想信念教育项目。正确的信仰是培养青年农民群众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的基本前提,否则,这一切都是徒劳无功。培养青年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关键的就是树立精神信仰以及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树立科学的信仰。必须要从农村党员干部的信念培养着手,让他们学习大量的科学理论知识,从而反映出科技特派员、农村指导员以及讲师团的正面作用,向他们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同时使用他们愿意接受、喜欢主动参与的方法,借助于农村远程教育、专门为农村青年群众编着读本,采取快乐教学的措施,确保理想信念教育的效果,从而实现解决难题、激励人心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