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章 城镇化背景下辽宁省农村物流发展评析
4.1 城镇化发展的要求与辽宁省农村物流评价体系
4.1.1 城镇化发展的要求
城镇化是将传统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服务业、高科技产业和信息产业发展和过度的现代化过程。在这个转移过程中急物流最为重要的助力之一,资源、产业等转移过程方式、效率都将由物流的效率来决定。只有整个农村物流发展到一定程度,实现中国化全面的城镇化也不远了。相比较于城市物流,农村物流发展相对比较晚且比较缓慢,城镇化发展对农村物流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农村物流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现代化于农业经济、工业产业升级、服务业迅速发展,以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农村物流的发展必须置于整个城镇化发展的背景之中,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城镇化发展和国民经济发展。
4.1.2 构建农村物流发展评价体系
发现和识别辽宁省农村物流发展中的问题,构建相应发展对策是研究的重要问题。如何科学的、全面的认识辽宁省农村物流是关键问题,要想解决这一关键问题,我们需要首先确定农村物流评价体系。评价体系的建立是对整个辽宁省农村物流评价的前提。目前关于农村物流的研究相较于城市物流而言仍然较少,关于农村物流评价的更少,一些的学者从各自角度提出了相应评价指标,建立农村物流评价指标体系需要深入理解农村物流的本质内涵,需要准确把握农村物流的各个方面,全方位认识农村物流。国内外尚没有一致的评价标准,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现有农村物流评价指标及相关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农村物流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在选定评价指标的过程中,一方面要体现物流的内涵,另一方面要体现指标的全面性,以及主客观指标的兼顾。
(1)城镇化背景下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城镇化背景下,构建农村物流评价指标体系要遵从以下原则:1)科学性原则。所选取的指标要有科学性,要能真实反映农村物流水平,指标能够服务于评价系统。2)系统性原则。指标构建要有系统性,指标应该能够全面表示评价系统要素,能够全面展示农村物流情况。3)定量和定性兼顾的原则。评价指标要尽可能包含定量性指标,定量性指标由于其可观性较强,评价结果容易被接受,但是由于农村物流的特殊性,很多指标由于缺少数据,很难获得客观数据,此外,定性评价由于其较为贴近评价对象,也是最主要的指标类型之一,因此,在构建农村物流时既要选取定量指标也要选取定性指标。
(2)指标体系的确定
依据前文分析,综合考虑物流、农村物流的特点与辽宁省农村物流的现状,本文将农村物流评价体系分为六个类别,六个类型分别从不同角度衡量辽宁省农村物流的发展情况。这个六个类别指标的具体含义及其所包含的子指标所下所述。
①农村物流业务发展
农村物流业务发展一级指标用于衡量可能的农村物流规模,由于农村物流直接的统计资料缺少,我们只能从侧面角度来衡量农村物流的可能量,尽可能从农村物流规模的角度去分析农村物流情况,可以较为直接的反映农村物流情况,是农村物流发展的基本性指标。查阅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等资料,依据可获得数据,其包括二级指标:农村投递路线长度,从运输投递路径长短的角度直接衡量农村物流;乡镇企业个数,乡镇企业是农村重要的经济命脉之一,乡镇企业的个数间接反映潜在的物流活动的多寡,乡镇企业越多,潜在的物流活动也就越多;乡镇企业总产值,与乡镇企业个数指标类似,从经济价值角度反映潜在的物流活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作为农村物流最主要的服务对象农林牧渔业,其经济总量越大,物流活动也就越频繁,物流发展也就更好;出口农产品数量,从对外流通的角度衡量农村物流的情况。
②农村经济水平
农村经济水平一级指标主要用于衡量整个农村的经济状况,农村的经济状况可以间接反映农村的物流发展情况,是农村物流发展的动力,是从物流宏观需求的角度来度量农村经济。依据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等资料,其二级指标可包含: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指数,农村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地位这三个方面。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可以反映整个农村经济的消费能力,是?
农村物流的发展动力,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对农村物流的需求状况。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指数,与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类似,从农村居民消费趋势的角度衡量农村物流的发展动力。农村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地位,其中选取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作为衡量因素,反映农村经济状况,进一步反映对农村物流需求的动力。
③农村劳动力状况
农村劳动力状况从人力资本的角度来反映整个劳动力的素质,间接反映农村物流劳动力的素质。由于缺少直接的与农村物流相关的统计数据,我们只能借助于乡镇企业从业人员数、农村居民家庭劳动力文化状况和人员培训来度量农村劳动力状况。其中,乡镇企业包括集体企业、股份合作企业、联营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私营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农村居民家庭劳动力文化状况主要分不识字或识字很少、小学程度、初中程度、高中程度、中专程度和大专及以上几个等级,在这里我们选取初中程度及以上所占比例来衡量劳动力的文化水平。人员培训主要是指劳动力参与与物流相关的培训活动情况。
④农村物流信息化水平
信息化水平是整个物流水平的重要衡量指标,物流的发展对信息化发展提出要求,信息化发展有进一步促进物流的发展。其下设二级指标:信息系统建设,信息共享和信息系统使用率。信息系统建设指标反映了农村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情况,信息系统的建设可以为物流的高效运行提供平台支撑。信息共享指标反映了农村物流信息的发布与信息流通情况,如农产品需求信息共享等。信息系统使用率直接反映了信息系统带来的使用价值,在实际运作层面可以看到,很多信息系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去建设,但是建成以后很少使用,并没有发挥信息系统的价值,因此,信息系统的使用率可以从一个侧面来体现信息化水平。
⑤政府与政策支持
农村物流的发展除经济等各因素影响外,也受政府支持强度和支持性政策的多少有关,以及法律的健全程度影响。农村物流发展,尤其是农村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府的支持与投资。农村经济与农村物流也受宏观政策的影响,如各种惠农政策对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有很大的帮助,中央和国务院出台的惠农政策极大地带动了农村地区的发展。此外,法律与法规的健全程度也为农村物流的良性快速发展提供保障。
⑥可持续发展能力
农村物流的发展需要保持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整个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农村物流可持续发展能力包括以下二级指标:绿色发展、标准化程度和物流整合水平。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重点在于绿色化发展,采用绿色技术、绿色原料、绿色工艺等手段提供农业水平。农村物流的绿色化发展重点要在绿色采摘与采购、绿色仓储、绿色运输与流通。此外,农村物流的整体化发展需要不同的物流节点使用规范和标注划的对接手段。不同的规模与不同水平的物流节点需要优势互和资源整合。
(3)指标之间关系的分析
本文选取农村物流业务发展,农村经济水平,农村劳动力状况,农村物流信息化水平,农村物流政府与政策支持和农村物流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指标集来衡量农村物流的整体情况,由于受制于显示资料获取等因素,指标既有定量化也有定性化,综合起来较能反映农村物流。指标从不同维度对农村物流相关因素进行了描述,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村物流水平。
4.2 评价方法选择
目前关于评价方法的研究有很多,主要有层次分析法、网络分析法、熵权法、模糊评价法、主成分分析法等,其中层次分析法由于其建立过程思路清晰,既由主观性又有一定的客观性,且方法简单易操作,对评价问题的依赖性低等特点,被研究者广泛使用。其他评价方法要么对数据要求严格,要么求解过程复杂且意义不明确,如主成分分析法,由于对于数据要求严格,所以应用于大量数据情况。因此,本文的研究主要采用层次分析法来研究辽宁省农村物流发展情况。
4.3 层次分析法的辽宁省农村物流评价模型
在对辽宁省农村物流进行评价之前,首先需要确定评价指标层次结构,在这里我们应用前文建立的指标体系形成评价层次结构。一级指标农村物流业务发展包含农村投递路线长度、乡镇企业个数、乡镇企业总产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出口农产品数量;一级指标农村经济水平包含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指数、农村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地位;一级指标农村劳动力状况包含乡镇企业从业人员数、农村居民家庭劳动力文化状况和人员培训;一级指标农村物流信息化水平包含信息系统建设、信息共享、信息系统使用率;一级指标政府与政策支持包含政府政策、法律法规、政府投资;一级指标可持续发展能力包含绿色发展、标准化程度、物流整合水平,整个层次结构如图 4.1 所示。
在指标层次结构确立后,我需要基于该结构层次构建相应的判断矩阵,即分别构造一级指标和所有二级指标的判断矩阵,在获得判断矩阵的基础上分析其是否满足一致性检验,若满足一致性检验,那么继续依据判断矩阵计算得到相应的权重。若计算得到了相应权重,那么将综合评价值和指标权重就可以得到辽宁省农村物流的综合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