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农业推广硕士论文

沈阳市沈北新区农村社区建设现状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11-09 共3829字

  第 4 章 沈阳市沈北新区农村社区建设现状

  4.1 沈阳市沈北新区农村社区建设模式

  4.1.1 中心村建社区

  "中心村"一般是指由几个行政村组合构成的,具备一定规模、人口数量和较为完备的公共基础设施的农村社区,它的行政级别介于乡镇与行政村之间。所谓中心村是一种新型的农村村落形态,是为了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提高农民的居住质量,将相邻的存在联合起来,集中建设的现代化农村。1此类社区的特点是位于中心地带的村镇社会经济较为发达,内部构成组织机构相对较强,村落各项功能较为齐备,以中心村为核心周围多有较为临近的其他村落。因此,以中心村为圆心带动周边村落的共同发展,发挥其地缘优势、功能优势和经济优势辐射周边村落。

  沈北新区农村社区建设中,以中心村建社区的模式还是比较典型的。如,位于沈北新区西南部的大辛二社区就是以大辛一村、大辛二村、大辛三寸为基础建设而成。大辛二社区目前拥有耕地近 5000 亩,共 462 户居民,人口总数为 1600多人。2010 年大辛二社区建成"大辛佳园"居住区,并且园区是"两水两气"功能完善的六层住宅楼群,全社区 400 多户居民全部迁入新居;并组建了"村民代表会议"作为社区的最高权力机构,社区内所有需资金投入超过 5000 元的事宜皆有村民代表参与讨论,超过 2/3 的村民表示同意后方可通过施行;截止 2013年该社区建有超国 6000 ㎡的文化休闲娱乐广场,并配有舞台、运动场、健身场所等设备。由于大辛一村、大辛二村、大辛三寸等等几个村落联合发展,因此相对规模较大,所以社区的发展建设主要有沈北新区政府统一主导开展工作。24.1.2 单村建社区。

  所谓单村建社区是指在一个行政村的特定范围内建立一个社区。单村建社区的特点是村落距离其他村庄相对较远,村落自身具备巨大发展潜力,建设工作主要有所属大型乡镇负责重点管理。

  沈阳市沈北新区的兴隆台社区和清水台社区就是以此类模式进行建设的,兴隆台社区位于沈阳沈北新区的西北部,是由原有的兴隆台村为基础在兴隆台镇政府的指导下进行建设的,主要以生产绿色水稻为主产业,建立起全国绿色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截止 2013 年,兴隆台社区有耕地面积 4.1 万亩,人口大约 1.4 万,水稻种植面积可达 3.5 万亩;拥有规模企业 35 个,年产值可达 2.8 亿元。1(表4-1).

  

  此外,清水台社区也是在原来的清水台镇政府所在的清水台村发展而来,他们将清水台的特色产业--林果产业与旅游观光业结合建设了着名沈阳怪坡旅游景点,以此为产业核心建立了具有生态价值的经济区。清水台社区总面积约12.5 万亩,其中耕地占 6.8 万亩,林地可占 1.7 万亩;2008 年,清水台政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开展"绿色村庄"建设,截至 2011 年建设了 100 万平方米的小区型住宅,同时加大了对清水中心市场的商业运作改造,加强了社区内部交通网络的建设工作。

  4.1.3 撤村改居型社区

  随着城市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城郊农村的城镇化进程显着,因此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农村社区建设模式,即撤村改居型社区建设。主要是指由于城镇化建设、工业化进步,并且受环境因素、区位因素、城市建设规划等因素所影响,农村部分土地被城建部门征用,导致原有行政村消亡。所以,此类型社区的建设主要目的在于安置土地被征收后的农民生活。一般情况被征收的土地作为城市规划建设的一部分,被政府统一规划留用、或是被商用开发。而新建立的农村社区则会依照城市社区标准进行改建、管理,农村居民的户口也将为非农业户口,统一享受城市居民待遇。

  自沈北新区 2006 年 10 月 8 日由原有的新城子区更名建设成立以来,截至2013 年已经撤销了原有的 66 个村,重新组建了农村社区。并将原有的村委会改建为社区管委会和社区党支部,由政府主导资金投入,发动居民自筹款项进行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以户心、颇家、新南、新城子等 10 个村落为准心进行撤村改居建设,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大社区公共服务建设力度,改善社会保障福利,解决失地农民生活养老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4.2 沈阳市沈北新区农村社区建设取得的成就及特点

  沈北新区作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实验基地,多年以来建立一套综合配套改革体系,加强完善了公共服务职能的建设,实现了最初阶段的对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全程监督与管理体制建设,稳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进步。沈北新区在通过对虎石台、兴隆台、清水台和财落四个乡镇进行撤镇改建,并完成了将 66个行政村转化为社区的工作进程。目前已经形成以南北两城(即蒲河新城、新城子现代副城)为建设核心,辅以辉山、道义、虎石台三个省级开发区的建设,加之对中部新城子经济区、东部清水经济区和西部兴隆经济区的大力建设模式。在科学的统筹规划下,沈北新区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取得了巨大进展。

  4.2.1 健全管理机制,全方位建设农村社区

  在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过程中,沈北人清楚地意识到单靠政府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建立了多重的管理、投资机制,全面的进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1.革新领导工作体制,搭建"三位一体"式平台

  农村社区建设是一项复杂长期的建设工作,需要具备广泛的社会群众基础,攸关农村居民的民生问题。为使农村社区建设工作能够顺利高效的进行,沈北新区建立了"三位一体"式的管理建设平台,即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民政部门带动、相关部门积极参与的工作体制。在此平台上,党委领导担任建设组长,副组长由区级常委担任,区级政府的相关部门成员组建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小组,其办公地点设定在民政局部门。基层工作小组有下设各街道、乡镇的领导分别担任、负责,社区委员会成员均有村民担任,民间自发组织工作小组,为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出谋划策。

  2.多元化投资体系

  在农村社区建设的资金投入方面,以政府的财政支持作为基础支持,经费预算均向农村基础建设倾斜;相关企事业单位作为援助单位加强支援力度;大力动员企业与单位团体、个人的捐赠、投资,兴建社区项目;兴建各级单位的财政体系、市场运营体系等,以此建设多元化的农村社区建设投入机制。

  3.动员多方面的社会参与

  沈北新区通过招商引资、市场运营作为融资方式加强公共服务项目的建设,也积极动员农村居民自愿捐款或参与义务劳动,并确定"党员奉献日"调动党员的奉献精神,发动多方力量为社区建设提供无偿服务。

  4.2.2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社区质量

  在农村社区建设工作中,为实现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能够享受同等级的生活条件这一目标,沈北新区做出了大量努力。

  首先,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沈北新区始终坚持打造"绿色沈北"的基本原则,规划建设了大批高标准项目的建设。截至 2013 年,中市民健身中心已经全面竣工;建成长达 400 公里的"九横九纵"主干路网;供水管线累计铺设 292 公里;10 千伏输电线路 385 公里;燃气管道 90 公里。并同时建设了具备国家标准水平的"七星湿地公园",污水处理厂 7 个以及农村污水处理装置 9 处。1其次,在文化、教育、体育建设方面,沈北新区近 50%的农村社区安置体育健身活动设施;并建立了社区教育网络系统,加强成人技能教,在保证经费充足的情况下将学校教育重心向劳动技能培训倾斜。与此同时在农村社区开展了大量文体活动,从 2010 年开始到现在,所有社区每周放映电影一场,积极组织文艺汇演、体育竞技等活动。

  另外,在思想道德、社会保障方面,严格按照我国社会主义理论指导要求,普及科学法杖教育,培养农村居民的爱国热情及民族意识。在农村社区广泛组织阅读活动,提高农村居民的精神文化层次,开展婚育教育。与此同时,全面普及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低保、医疗制度,加快敬老院、福利院的建设。

  最后,在卫生医疗方面,沈北新区建立了社区卫生服务网点,主要针对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和计划生育等方面惊醒服务,以提高农村社区人口身体素质,辅助计划生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4.2.3 科学统筹,开创农村经济发展新渠道

  近五年来,沈北新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面临了巨大的挑战,经过不断的努力突破,农村面貌发生巨变,经济实力也得到了明显提升。

  1.科学统筹规划区域功能

  沈北新去农村社区建设在《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到要依照区域功能划分出四类区域: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新城子现代农业经济区隶属于限制、禁止开发区域,因此社区建设的重点放在了农村环境改善和农业现代化建设上,政府投入了近 15 亿元进行财政补贴,建设高品质住宅园区 150 万平方米,近 6 万农村居民迁入新居;修建了超过 1000 平方米的文体广场。在大辛二社区建设中,突入资金 550 万元改建道路,安装太阳能灯、景观灯供给 85 个,修建花花池、绿化带近 1000 多平方米。在文体广场建有篮球场、健身、旱冰场等多种设施,并设置了老年、儿童活动中心,进来了 1200 多平方米的公共服务场所。

  2.打造现代农业

  沈北新区按照区域规划要求,建设产业化"绿色农业",截止 2012 年实现了"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农业,促进农民想二、三产业转移,增加了农民收入。兴隆台社区的农民发展了近 2000 亩耕地的集约化生产,大大减轻了劳动程度获得了更达到效益,改变了传统的农业模式,完成了想二、三产业转移的过程,带动了经济发展。

  3.加速农业现代化、土地集约化、农村城镇化发展

  沈北新区成立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心,以加速土地向规模企业、农业大户的转移,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生产。2012 年,已有近 14 万亩的土地实现流转,人均增收 1500 元;建立苹果、花卉等产业基地 1.5 万亩,大型规模养殖基地 4个人,筹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10 个;在玉米、水稻的机械化耕种新技术的引领下,政府补贴农具、农机 5000 万元,新增农业龙头企业 15 家、农村合作社 35个。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