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农业推广硕士论文

农村民间信仰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6-02 共3366字

  第 3 章 农村民间信仰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分析
  
  农村民间信仰根植于农村,与农村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活发生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它主导着广大信众的精神生活和价值观念,在凝聚力量、道德教化、文化建设、社会稳定、发展经济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具有一定的政治功能、文化娱乐功能、经济功能,对新农村建设产生着突出影响。这种影响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

  3.1 农村民间信仰对新农村建设的积极影响
  
  3.1.1 教化信众道德
  
  感恩、忠孝、无私、扬善是农村民间信仰精神理念的精髓,影响和约束着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比如,热爱自然、爱护环境、珍惜土地等生态伦理思想就是自然崇拜、土地崇拜的理念核心。许多在当地维护正义、积德行善、造福百姓的功臣贤良往往转化成地方神,教化当地民众弘扬社会正气、惩恶扬善。民间的祖先崇拜,就是在祭奠缅怀祖先中,培育后辈的感恩之情,传承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增进家庭和睦,提升家庭成员的责任感,促进社会和谐[14].

  3.1.2 促进经济发展
  
  作为传统文化重要内容之一的农村民间信仰,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中不容忽视的重要资源。当前,国内外的文化交流是促进经济交流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载体。在文化交流中,以民间信仰为主题的交流不断升温,并颇受海内外各种组织的青睐。民间信仰方面的交流,不仅有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和项目投资的带动;而且更有利于文化建设投入的增加和传统优秀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3.1.3 拓展文化生活
  
  农村民间信仰蕴含着许多颇具文学、美学与艺术价值的原生态文化,比如音乐、戏曲、舞蹈、绘画、灯会、传说故事等。这些原生态文化形式灵活多样、喜闻乐见,内容丰富多彩、贴近生活,广受农村群众的欢迎和好评。我国是多民族国家,丰富的民族结构造就了灿烂多彩的民族文化,这些民族文化大都与宗教信仰、民间崇拜息息相关、联系紧密。“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的501个项目中涵盖了我国各民族历史文化的代表,有的是节日、习俗,有的是婚礼、葬礼,有的甚至是音乐以及舞蹈,等等。在这些少数民族项目中,我们发现,其中大部分与民间信仰有关联。

  3.1.4 强化对外联系
  
  作为维系炎黄子孙共同的文化纽带之一的民间信仰,在与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的联谊中,表现出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感召力。台湾与大陆血脉相连、同宗同源,在两岸人民心中有着割舍不断的情谊,这有利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当前,每年开展的诸如“寻根热”等一系列祭祖活动和仪式,较好地实现了世界华人的心灵对接,也推动了区域性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兴起了地区性的旅游热潮。可见,民间信仰使海内外炎黄子孙的联系更加紧密,有力地推动了传统文化的不断复兴和发展[15].

  3.2 农村民间信仰对新农村建设的消极影响
  
  3.2.1 消解主流意识形态
  
  随着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如潮水般地涌进了大量的西方思想观念,其中一些腐朽的思想与农村民间信仰相联系,极大地冲击和消解着主流意识形态领域。

  在农村,流行起农民的实用主义和小农意识,严重地冲击着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观念。境外势力利用宗教和民间信仰渗透西方价值观,导致不少农村群众的政治热情减退,并质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种宗教思想的宣传和蔓延,迅速增加了农村信教群众的数量,快速滋生了地下宗教和邪教势力,极大地挑战着农村的原生态文化,严重威胁着主流价值观。蕴含强大自由色彩的民间信仰,既影响着民众的价值观,又酝酿着更深层次的政治冲突和宗教冲突,给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不和谐因素[16].

  3.2.2 滋生封建迷信活动
  
  万物有灵论、因果报应论、阴阳观等多样性的思想,构成了农村民间信仰的核心理念。在这些理念中或多或少含有封建迷信的思想成分和愚昧庸俗的落后文化,与科学精神背道而驰,无时无刻地侵蚀和毒害着人们的思想和精神面貌。近年来,我国乡村社会盛行起求仙、算命、看相、占卜等已濒临绝迹的巫术迷信之风,控制着一部分农民的精神世界。结婚拜天地、出门择吉日、有病跳大神、丧葬看风水等封建迷信之风逐渐呈升温之势,借助现代化科技手段的电脑算命备受青睐,这些迷信活动虽然规模不大,但是社会影响力却是不小,对民众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损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的推进产生极大的影响。

  3.2.3 阻碍乡风文明进程
  
  近年来,我国的宗教政策日渐宽松。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民间信仰迎来了快速恢复期,但同时也遭遇了法轮功、全能神、门徒会等邪教、伪科学、地下宗教借尸还魂的活跃期,他们通过大肆利用民间信仰的一些特点,来伪装自己,骗取信任,最后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由于当前农民群体的文化程度不高,是非辨别力不强,极易致使农民个体在邪教组织的蒙蔽和蛊惑下加入邪教组织,参与非法活动,对自己和他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伤害。以上这种现象的发生,严重污染了农民的精神,导致了农村信仰危机,阻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进程,滞缓了“乡风文明”的实现,影响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因此这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17].

  3.2.4 危及农村社会稳定
  
  大部分的民间信仰是基于历史传统风俗的良性信仰,其本质属性并不蕴含扰乱社会秩序、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但是由于外部刺激和内部矛盾引发冲突的可能性仍不能被排除。当前,正值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和冲突加剧,境外势力利用民间信仰进行渗透的问题日趋复杂、形势日益严峻。但审视我国农村,在软弱的基层组织和匮乏的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的双重作用下,民间信仰在基层迅速发展蔓延,尤其是一些地下宗教、邪教和民间迷信借机在农村加剧扩散,由于他们内部有严密的组织体系,信教动机和信教内容不纯,带有反动色彩,而且向民众灌输反动言论和说教的计划性很强、渠道很多、方式很灵活很掩蔽,但这种情况并没有引起基层政府的足够重视。由信仰群体内外部矛盾、基层政府处理不当或境外敌对势力的政治渗透、挑唆而引发的突发性群体事件,可能成为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
  
  3.3 两者关系分析
  
  3.3.1 互动关系
  
  在基层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民间信仰的存在与发展提供了宽松的政策、良好的环境、广阔的空间;同时,具有极强适应性和生命力的民间信仰,反过来丰富和拓展了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资源、手段和活动方式。作为一项涵盖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系统工程,新农村建设做到发展农村经济和建设精神文明齐头并进。在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要正确认识和对待农村民间信仰,兼顾其两面性,既要充分吸收和利用其中的积极因素的同时,又要注重消灭和转化其消极因素,努力促其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18].

  3.3.2 制约关系
  
  农村民间信仰其本身蕴含的功利性和盲目性,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农村民间信仰中的消极因素对农村发展生产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从某种程度上说影响着“生产发展”目标的实现。农村民间信仰虽然具有某种心理调适的作用,但其倡导的万物有灵论的世界观总体上是属于消极的。它不是引导人们积极主动地谋求发展,而是片面地倡导人们消极地、被动地去面对社会现实,因此对新农村建设有些不利。

  第二,对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产生负面的影响。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要塑造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风尚,即要在农村营造崇尚科学、健康向上的和谐社会风气。可是民间信仰的兴盛会阻碍这个目标的达成。因为农民由于文化水平不高,区分不了信仰与迷信的界限,邪教、异端学说就有了滋生的土壤,极易导致民俗中的一些落后思想再次盛行,阻碍农村移风易俗工作的推进。

  第三,对农村社会稳定产生负面影响。信众的盲目、盲从是农村民间信仰的突出特点之一。正因为这一特点,极易导致广大农村信众被邪教、非法宗教势力利用和控制,并参与一些非法活动,一些人对信仰甚至达到痴迷的地步,导致无心生产,损害身心健康,甚至造成夫妻反目、家庭破裂,进而引发一系列社会矛盾,破坏社会稳定和发展[19].

  3.3.3 促进关系
  
  民间信仰作为农村群众的一种精神支撑,在新农村建设中产生了很多很好的社会效应,其发挥的社会控制功能,就是其中最明显的表现。社会调和是民间信仰的首要功能,其宣扬和倡导的理念,在劝人为善、净化心理、助人为乐、抑制犯罪、调和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民间信仰属于民间文化的重要内容,蕴含丰富的美学和艺术价值,为此,我们要保护好、挖掘好、传承好这些优秀的文化精神,使之成为乡风文明建设的亮点和闪光点,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财富和重要资源。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