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农业推广硕士论文

沈阳地区乡村景观的评价与改善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5-30 共3608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沈阳市乡村景观评价体系建设研究
【第2部分】乡村景观评价指标设计绪论
【第3部分】乡村景观评价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
【第4部分】沈阳地区乡村景观现状分析
【第5部分】 沈阳地区乡村景观的评价与改善
【第6部分】村落景观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案例分析
【第7部分】沈阳地区农村景观评价标准设计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 4 章 沈阳地区乡村景观的评价与改善
  
  4.1 评价的基本原则
  
  评价是通过已经设计出的由若干指标构成的评价体系对某对象进行打分、评级等,以形成优劣顺序,帅选优秀对象的过程。景观资源景观要素评价分定性和定量两种。定性描述法是在结果无法使用数据进行精确定量化表示时,所采用的对比性的顺序排序方法,表述方式多为文字。在景观评价中,多采用专家讨论法处理定性指标。定量指标主要指能够通过定量、精确的数学符号进行表示优或者差的区别,具有良好的可追溯性,是评价过程中能够解决实际评价效果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景观评价中,应该尽可能多的采用定量指标,以实现实际可操作的目的。对景观设计的好坏进行评价需要了解科学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一般认为景观设计的原则包括:

  (一)以人为本的原则
  
  “以人为本”是所有景观设计的前提,是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景观设计的服务对象是人,目的在于愉悦身心、满足或者更加有利于生产繁衍、生活工作等。一般认为,良好的乡村景观设计应该具有三个特征:(1)舒适合理的空间布局,能够充分满足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生活阶段的人的基本空间需求。

  (2)方便性设计。便于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的出行、休息以及娱乐等。(3)安全性考虑。主要指环境安全和社会安全,环境安全主要指能够创造人的宜居环境,主要指环境少污染、多资源。社会安全主要指人的人身财产安全,保障人的正常需要。

  (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原则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联合国发布《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日内卢宣言》提出普及和推广“可持续发展”理念,并尽量用这种理念来指导生活,包括节约资源和使用新能源,例如日常生活的节能、节电、节水等,使用或者尝试使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等无污染或者低污染能源。

  (三)文脉传承的原则
  
  文化传承原则是指在景观设计中,尤其是在农村景观设计中,既要现代化?

  33的建设又要传承文化脉络,主要指建筑形态、风土人情、自然遗产保护等方面的体现。

  (四)全面规划、分期实施,强调景观的整体优化原则
  
  景观设计应该在建设景观系统的原则下进行全面性、整体性、连续性的规划。在全面规划的基础上,分期实施来对景观设计进行细化实施。在达到整体目标的基础上,实现各个分部分指标优秀。

  (五)景观的异质性原则
  
  异质性原本是指系统或者个体属性的变异程度。景观异质性主要指景观要素分布的不确定性,反映在景观表象上,主要是所表现的景观特色的显著特征,包括空间组成、空间型态和空间相关等内容。

  (六)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景观的开发要充分平衡生态、成本和收益关系。在正常的生态条件保障情况下,当成本大于效益情况下,一般要求景观设计在平衡三原则的情况下有序进行。相反之下,一般选择性的舍弃景观设计的因素。

  依据以上原则,本文在确定评价体系过程中,遵循以下规则:(1)整体性。所评价的对象应该全面,对其影响因素进行详细全面的划分,强调不同层面,不同区域景观设计的统一性。(2)特色性,良好的乡村景观应该具有文化传承性。事实上,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农村的区域特色逐渐消失。在建立评价体系中,特色性不但需要充分考虑,而且需要重点重视,赋予较高权重。只有当地的特色的经济、文化、社会等的因素条件健全了,才能使得整个区域具有更大的评价价值。文化底蕴越厚,文化传承性越完整,特色性越好。(3)可持续性。要求所建立的评价体系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对于景观规划设计具有指导性、可行性和可参考性。(4)以人为本。乡村景观规划在于受益于广大农民。良好的乡村规划需要在利用优势的基础上,给农民带来实际方便和精神愉悦。(5)简明科学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应该简明扼要,避免模糊指标的出现。(6)客观性原则。坚持客观的评价方法,尽量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7)层次性原则。要求所建立的评价体系具有可追溯性,能够根据现象反向甄别原因,以解决实际问题。(8)可量化和可操作性原则。能够量化的评价体系得出的结果才能够比较,才能够指导实践。
  
  4.2 评价方法选择
  
  目前的评价方法很多,评价研究过程中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数据处理,通过对原始收集的数据分析处理使得更能适合评价分析,二是解决评价过程中对各个分析指标的权重确定问题,由于权重直接关系到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所以尽量去除确定权重过程中的人为影响是选择评价方法的重要准则。目前权重的确定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顺序型(例如层次分析法),一种是训练型(例如人工神经网络)。

  顺序型即是传统的对权重的确定方法,训练型是通过以往的分析体系(包括评价方法和评级结果)明确的情况下,通过“训练”不断调整权重值最终确定更加科学、实际的权重,但是这种方法一般要求需要前期大量数据积累,明确前期的评价结果无误。本文所要研究的评价方法,并不具有前期的评价结果,所以采用顺序型评价方法。

  (一)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 AHP),又称为多层次权重解析方法,是 20 世纪 70 年代由美国著名运筹学家、匹兹堡大学 T.L.Saaty 教授提出的一种系统分析方法。该方法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能够有效分析目标准则体系层次间的非序列关系,对综合测度决策者的判断和比较带来极大的方便,因此在社会经济管理许多方面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路是通过分析复杂系统所包含的因素及相关关系,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成各个组成因素,并将这些因素按支配关系分组,从而客观上形成多层次的有序的递阶层次结构。层次分析法通过构造比较矩阵,计算得出权重,最大程度上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参与,适合本文所要研究的乡村景观评价分析研究。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为:

  (1)明确问题,提出总目标。

  (2)建立层次结构,把问题分解成若干层次。

  将有关的各个因素按照不同属性自上而下分解成若干层次。第一层次为总目标,通常只有一个因素;中间层有 1 个或多个层次,可根据问题的性质分成准则层、子准则层等;最底层一般为方案层。具有同一属性且相互独立的因素归为一层,同一层次的因素既对下一层次因素起制约作用,又受上一层次因素的制约,这样形成递阶层次结构。

  (3)构造成对比较矩阵从第 2 层开始逐层往下,用 1-9 标度构造下层因素相对于上一层每个因素的成对比较矩阵,直到最下层的方案层。

  (4)计算权向量并做一致性检验对每一个成对比较矩阵,用特征向量法计算最大特征值和对应的归一化特征向量。并计算一致性指标,查表得到随机一致性指标,两者一起构造一致性比率,若矩阵的一致性检验通过,则归一化的特征向量即为权向量,若不通过,则需对判断矩阵进行修正或者重新构造判断矩阵。

  (5)计算组合权向量并做组合一致性检验。【1】

  
  一般地,若*CR < 0.1,则认为整个层次的比较判断通过一致性检验。对于一些重大决策问题,也可以适当放宽*CR 的范围。

  (二)模糊数学法
  
  模糊数学方法,是一种研究和处理模糊现象的新型数学方法。这一方法,是由美国自动控制专家查德(L.A.Zadeh)于1965年首次提出来的。四十多年来,模糊数学方法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模糊数学法主要针对在评价过程中,无法量化的指标方面进行模糊处理,其模糊处理情况依据所评价的内容的不同而有区别,一般采用分层次模糊处理思想,例如将文化传承性分为优、良、中、差等。

  4.3 五维评价体系构建
  
  目前有多种乡村景观的评价体系,但是依据我国东北地区的特色的乡村景观评价体系尚待进一步研究与论证。景观评价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景观质量现状评价:包括景观自然属性、人文属性(美学质量)的评价;景观开发利用评价或适宜性评价:基于景观组成、结构、功能、动态分析,结合景观功能需求,提出不同规划与利用方案优劣的评价过程;景观功能价值评价,评估景观功能价值,甚至将景观功能货币化。

  乡村文化在我国农村中具有独特特色。本文通过对以往乡村景观评价的分析与总结,依据前面讨论的评价体系的基本原则,遵循建立评价体系过程中的变化与统一、秩序美、尺度与比例、对比与调和、节奏与韵律,归纳新的评价体系,对以前的依托文化、经济、社会、生态的模式划分进行了重新归类,依据可居度、美景度、差异度、吸引度四个方面。其中乡村景观吸引度为本文依据区域经济地理理论,主要描述所研究的区域的未来的竞争力大小;空间的私密性依据东北地区独特的村落文化以及东北人民性格,进行了弱化;并且通过空间的开放性来描述乡村景观的可居度评价。五维乡村景观评价指标体系如下图 4.1所示。【2】
  

  4.4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新的评价体系既注重了逻辑上的严密性,又充分考虑了指标的全面性,是对原来指标体系重组和改良,对以前的乡村景观评价中的可持续性和竞争性进行的细化。最终建立的基于沈阳乡村地区的五维乡村景观评价体系,包括乡村景观可居度、乡村景观美景度、乡村景观差异度、乡村景观成长度以及乡村景观吸引度 5 个一级评价指标,公共配套设施程度等 23 个二级指标。建立的五维评价指标体系指标情况如表 4.1所示。【其他图略】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