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旅游管理硕士论文

农家乐休闲旅游相关理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7-03-25 共8816字
  第二章 农家乐休闲旅游相关理论
  
  2.1 农家乐休闲旅游的概念及内涵

  
  2.1.1 农家乐休闲旅游概况
  
  农家乐休闲旅游是目前新兴起来的一种旅游形式,它将农家乐旅游概念包含其中,又被包含于乡村旅游概念之中。重点在于城市市民可以享受到回归自然的感觉,可以使他们身心愉悦,放松在城市中经常紧绷的神经。一般远离喧嚣的城市身处农村自然风景或田园风光之中,城市游客紧绷的神经才可以得到舒缓,因此大多数的城市市民是非常乐意到这种地方放松心情。与传统意义上的旅游相比较,农家乐休闲旅游具有一些新特点:①路途较短。一般到达目的地用时少,交通方式也灵活多样。②花费较低。一般情况下,农家乐经营者主要是利用当地的农产品,把农产品进一步加工以达到满足客人需求的形式,这样不但使自己的成本比较低,还可以使来这里旅游的人们降低消费。③拥有独特的田园风光以及农家特色。农家乐休闲旅游,从名字上大概我们就可以看出是农村人民将自己的农家大院提供给城市人民作为其休闲娱乐场所的一种旅游经营形式。一般的农家乐都会根据自己的养殖以及种植:例如果树、花卉等,并且与此同时对自己的庭院进一步的修饰以及改造,再利用院落、小溪或小桥流水的田园风景。针对农家乐休闲旅游这一概念,我们一般情况下会分成狭义和广义两种。广义上的农家乐休闲旅游大概就是源于对农业的概念,包括的生产有农、林、牧、副、渔等。而对于农家乐休闲旅游就狭义这一方面的解释,从消费者方面考虑的情况,就是消费者在农村地区的田园山水中享受游玩和亲近大自然的乐趣;从经营者的方面来说,农民群众利用他们自己生存在农村的特点,来吸引广大的城市人民来这里吃喝玩乐;因此从中可以看出,狭义的农家乐休闲旅游概念被包括在广义的概念之内,而且还包含一些其他的娱乐形式,譬如林家乐、渔家乐。农家乐休闲旅游是指以农民家庭为依托,以田园风光为特色,集休闲度假、体验劳作、观光娱乐为一体的新型旅游活动方式。
  
  从上面可以看出,没有一个农家乐休闲旅游的定义能够指出它田园风光的独特性以及自然的农家情趣特色。就我个人而言,可以将农家乐休闲旅游的概念大致定义为:其主题应该既有民俗旅游又有生态旅游,是农业经济与旅游经济的完美结合,它是城郊农民利用自己独特的田园风光以及自然风景来吸引城市游客,并且让他们在此休闲度假、观光娱乐、体验农家生活及劳作、回归自然之中开心消费的一种形式。
  
  2.1.2 农家乐休闲旅游起源与发展
  
  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这是自然界以外都应该遵循的发展规律。因此,很多国家政府职能部门应该适当的调整有关的生产关系,让他能够与生产力发展之间互相适应,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前进。在社会生活实践之中,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关系从对立,逐渐发展成为融合。很多国内的相关学者,他们针对城市和乡村之前的统筹发展都是从城市和乡村之间处于相互对立之中发展过来的,在最终才归结于城乡之间的融合研究。
  
  针对城乡之间融合的研究,西方学者认为两者融合的本质就是打破以往对城乡二元结构的认识。目前的发展形势就是以城市发展为中心,将城市与乡村之间互相协调发展,在最终实现农村与城市之间的互相融合。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转换的过程,以二次元的方式被西方发展的经济学家做出了合理的解释;城市经济学家们提出新的关于城乡一体化的路线,使得能够更加配合城乡的发展观念;未来城市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就是城乡进一步的深度融合;在西方研究者眼中确认为系统论被包含在城乡的统筹之中,他们普遍认为城乡统筹则就需要把城市和乡村看成一个整体的系统。
  
  就国内关于城乡统筹的研究,几乎一直与我们国家农村改革以及发展的历史进程紧密联系。这期间主要经历了以下四个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毛泽东同志在 1949 年提出的“城乡兼顾、工农并举”的思想成为建国初期我党处理城乡关系的基本原则。这一时期内,国内对城乡关系的政策研究大概就只是主要体现在“重工抑农”这方面,研究者需要提供一些政策策略,让重工业优先发展在我们国家内部。
  
  第二阶段:伴随着现阶段有关政策的不断变化,农村地区的经济体制发生颠覆性改变,农业发展开始走向自主经营的时代,并且农民的收入水平较低是当时突出的一个问题。在这样的社会基础之下,中央政府提出以农业发展为基础,让工业支援农业的城乡新结构设计,在政策理论界,也将他们的研究重点转换到增加农民收入以及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上来。
  
  第三阶段: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国家农村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出现了一些过度分散经营的新矛盾。这样直接导致了农业现代化、科技化、规模化以及集约化问题无法解决。目前社会经济改革的最突出的首要问题就是三农问题。
  
  第四阶段:从十六大以后,“实施城乡统筹发展战略”成为了中央政府明确提出的发展策略。从此城乡发展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城乡之间的发展关系也从兼顾跨越到统筹之中来。国家十七大召开之后,将“三农问题”作为重点解决问题。城乡发展一体化在十八大中又被再次提出。目前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城市和乡村之前打破隔阂的界限就是对三农问题进行解决的关键。针对城市和乡村之间统筹发展的进一步规划,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
  
  在农村经济发展日益活跃的大背景下,自 20 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开始,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三农”扶持政策的指导下,国内纯正的“农家乐”休闲旅游形式应运而生。
  
  四川郫县友爱镇“农科村”的发展是现阶段大家熟知的农家乐休闲旅游发展的源泉,而后,农家乐休闲旅游真正作为一项旅游产业发展到全国。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历史有很多共同点,国内经济不断发展和城市化速度不断加快最终的结果就是农家乐休闲旅游形式的出现,它具有中国特色和乡村特色的运营模式和发展模型。就目前的观光旅游情况来看,中国游客参加率和重游率最高的旅游项目是:以“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等以民俗风情作为旅游内容的旅游项目;人们目前较强的回归自然的渴望正是推动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最主要的原因。
  
  我国农家乐休闲旅游大致可分为两个发展阶段:1992-2002 年,国内的农家乐休闲旅游产业迅速崛起,经营方式逐渐实现多种方式齐开花,比如运动休闲的娱乐场所,观赏型等等。2003 年 12 月 23 日四川雅安碧峰峡召开的中国农家乐休闲旅游现状及发展前景研讨会,是由国务院西部开发办、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联合主办的一个关于农家乐休闲旅游的重要会议,会议召开之后,农家乐休闲旅游产业,这种利用农村地区自然优势、风景以及山水而形成的休闲旅游产业,终于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产业。目前,对农家乐休闲旅游实行品牌打造、规范管理、溯造形象、升级上档,已经成为了各地经营者和旅游主管部门的主要任务,比如上海市的《农家乐休闲旅游服务质量等级划分》、长沙市《农家乐星级划分及评定标准》、成都市《农家乐休闲旅游服务质量等级划分及评定》、《安徽省创建“农家乐旅游区(点)”实施标准》等等。上述的相关规章制度对农家乐休闲旅游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现阶段,国内农家乐休闲旅游的形势已经基本定型,形成以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区为核心的消费地带,西南地区的消费中心是成都。各地区农家乐休闲旅游依靠当地资源,各具特色,逐渐形成规模化与品牌化。
  
  2.1.3 农家乐休闲旅游的特点
  
  具有农业观光旅游特点的农家乐休闲旅游同时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
  
  (1)乡间气息浓郁。旅游者在进行农家乐休闲旅游的过程中不仅观赏到农家房屋院落,更能够品尝到具有乡村特色的菜肴,还可以体验别具特色的农村活动和农事活动。
  
  让久居高层建筑的城市居民可以享受到别具一格的风情体验,具有不一样的感觉,使人心旷神怡,心情舒爽。
  
  (2)具有农业生产特性。农家乐休闲旅游可以给游客提供乡村特有的绿色食品,可以满足人们多样化的物质需求。农业旅游的生产性是其他旅游所不具备的。生产性同样是农家乐休闲旅游的特性。农家乐休闲旅游注重农村的浓郁乡村特色,追求农村特色风味,食品特色使用都来源于农家自产自销,不使用化学肥料催肥,绿色无污染,现场采摘现场食用消费。
  
  (3)具有品尝和玩赏性。农家乐休闲旅游活动可以进行观光赏玩活动,在乡村可以观赏农作物、动物、植物等,可以观赏到城市看不到的别样乡村风情。此外,旅游者可以参与到农家乐园采摘蔬菜水果,农家乐园蔬菜水果无公害绿色健康,游客农家乐果园采摘后可以烹饪自己的劳动成果,体验农民乐趣。
  
  (4)游客的参与度较高。农家乐休闲旅游游客的参与度高是其他旅游活动所无法比拟的,游客在农家乐休闲活动中不仅可以欣赏乡村风光,还可以采摘、种植农家食品,体验农村生活和乡村生活乐趣,更能够体验农业生产活动的辛苦,可以增加自身健康。这是其他旅游活动不能体会到的。
  
  (5)可以带动产业链。农家乐休闲旅游活动的不断延伸发展,可以发展大农业,带动种植业、加工业、运输业、食品业等一系列产业的发展,对于推动农村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农家乐休闲旅游的发展对于农村的交通、通讯等产业的发展,对于农业自然资源的综合化合理配置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安置转移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同时增加农业产品的附加值,对于发展大农业和农业经济生态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
  
  (6)交通方式便捷多样化。农家乐休闲旅游可以采用较为便捷的交通方式,如自驾游、自行车骑行、乘车等多种交通方式,旅游交通费用成本较低。其次,时间成本较低,旅游时间可以当天往返,节省了食宿费用。同时由于农家乐休闲旅游的食宿就是自产自销,利用自身资源,相对耗费成本较低,因此对于游客来说耗费较少。同时农家乐休闲娱乐活动采用自家的房屋,相对减少了租金,夫妻经营,一般雇佣亲戚或者很少雇佣人力,因而人力资源成本降低。总体而言,农家乐休闲旅游的成本相对低廉,为广大消费者欢迎。
  
  2.1.4 农家乐休闲旅游的分类
  
  农家乐休闲旅游依据投资主体、经营方式、依托资源等不同要素可划分为以下几种模式。
  
  (1)根据投资主体分类:
  
  第一,农户个人投资型。这是当前农家乐休闲旅游的主要投资方式。主要特点是由农户根据自身的房屋特点进行改造建筑经营农家乐休闲旅游,主要利用自家的农产品。
  
  他们是农家乐休闲旅游的创造者、管理经营者。但是受自身资金等多方面的原因,经营需要继续提升。
  
  第二,农村村民合伙入股投资型。以互利共赢为目的,实行共同投资合伙经营,一般经营规模比较大。
  
  第三,乡村集体投资型。主要投资方式由村镇集体投资,委托或由农户承包经营管理。
  
  第四,工商企业投资型。主要投资主体是由实力规模较大的企业进行投资经营。虽然模式发展较晚,但由于投资规模大、管理方式先进等一系列优点,服务管理品位档次较高。
  
  (2)按经营功能分类
  
  第一,民俗居民型。其主要特点是简约、朴素、大方等,农家乐休闲旅游经营者对农村房屋进行升级改造包装,主要突出农村的乡土气息。在农村房屋设置农村桌椅、农用器具、民间服饰等民间特色物饰,以此吸引城市居民体验与城市不同的乡村特色,使他们与农民共同生产活动,体验农村的风情面貌。这种模式在全国各地较为普遍,主要集中地区在大中城市的周边地区。这种农家乐休闲旅游方式较为纯粹,吸引城市居民的主要原因主要是迎合了他们注重绿色消费、健康消费和休闲旅游的心理习惯。
  
  第二,自住型农庄型。这种模式的发展充分利用了农户的院落、土地、树木林、菜地等农业资源,设立采摘农业蔬菜、果子等项目,以及种植粮食等作物。可以让游客进行充分的体验农业生产活动,体验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生产经济形态。这种农家乐休闲旅游发展模式往往结合科技经济园区,主要是以农业娱乐为主,游客主要在农业科技园中进行采摘种植果蔬等作物,体验农业生产的乐趣。
  
  第三,风景观光旅游型。通过古代村落的开发发展和农业景色的挖掘发展,开辟旅游线路,增加基础交通设施等项目,让游客充分领略古代村支部落的景色特点,有利于农家乐休闲旅游的发展。
  
  第四,休闲娱乐型。主要利用乡村的民俗文化进行文化发展开发,吸引城市游客体验民俗文化,主要开发方式是设立农村游乐场、民俗文化节等方式,将休闲、旅游、文化、餐饮等方式相互结合。
  
  (3)根据其所处地域位置分类
  
  第一,城郊农家乐休闲旅游。其地理位置主要处于城市周边地区。游客可以采用的交通工具有公交乘车和自驾游等方式。这种农家乐休闲旅游经营者主要是郊区农民或者工商业个体户。消费者主要是城市工薪阶层,主要是周末游,及时便捷,普遍受欢迎。
  
  第二,农村农家乐休闲旅游。主要位于农村地区,以当地的古村落、优美田园风光为主,同时结合当地的农业特产等特色。由于这类农家乐休闲旅游的发展需要较大的投资规模,因而主要以政府规划为主。农家乐休闲旅游经营者以当地农民为主,客源主要是农村附近城市居民,旅游淡旺季较为明显,旅游黄金期时间旅游人数较多。
  
  第三,景区农家乐休闲旅游。主要集中在著名景点地区周围附近。交通方式较为便捷。有汽车、火车、自驾游等多种方式。经营者主要是以当地居民为主,游客主要是景区的游客。散客随意性大,此类农家乐休闲旅游同时可以经营住宿客栈,主要依附于当地景点旅游游客。
  
  (4)按照所依托资源进行不同分类
  
  第一,农家园林型。这种农家乐休闲旅游的主要特点是开放果园、茶园等种植类园林,供游客采摘食用享受园林的乐趣。虽然增加了如水池、凉亭等一些基础设施,但是对于经营者来说收入得到增加,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同时可以增加农副产品的销售收入和产品竞争力。对于游客来说,这种自己采摘消费的方式,不仅可以满足旅客绿色消费的心理,同时可以起到休闲锻炼的作用,效果很明显。
  
  第二,花果观赏型。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品位也不断提高。人们逐渐欣赏花果类经济园林,固定时节观赏花果类树木的开花盛况。近些年兴起了观赏桃花、梨花、油菜花等作物的观光旅游,经济收入大大超过果品类收入。
  
  第三,农事体验型。游客享受农家乐休闲旅游独到的田园风光和特色美食外,还可以到乡间地头观赏体验农业生产活动,采摘农家食物,感受亲近大自然,享受休闲娱乐。
  
  第四,特色民居型。改善升级农家居住建筑条件,使之与当地自然风光相融合,成为别具一格的特色风景建筑区,当地农民可以借助这些基础外在设施进行综合开发农家乐休闲旅游活动,为来农家乐休闲旅游消费的游客提供各种各样的休闲服务。
  
  第五,养殖科普型。通过养殖基地为依托发展农家乐休闲活动,使农家乐休闲旅游游客不仅可以欣赏特色养殖产品,同时可以向游客介绍养殖知识,一举多得,广受欢迎。
  
  第六,休闲避暑型。主要是依托于当地一些著名的避暑景点,如承德避暑山庄等一些地区,以整体干净廉价的特点吸引旅行者,游客可以节省旅行资费,享受高质量的旅行食宿,同时还可以享受优美的自然风光。这种方式为爱好旅行者所喜欢。
  
  第七,景区旅舍型。主要集中在景区的一些区域,设立一些具有农家特色的房屋,让游客充分感受到景区及农家优美的自然环境风光。受到广大游客的普遍欢迎。
  
  第八,花园旅馆型。通过对农业生产组织的升级改造,使之成为园林类建筑,同时配备较为齐全的旅游功能设施和管理,吸引广大游客,注重高档次、品味较高,引入现代化管理的休闲娱乐场所。
  
  (5)根据农家乐休闲旅游的结构进行分类
  
  种植类型--以种植粮食等经济类作物为主的农家乐休闲旅游。
  
  林业类型--主要以种植园林木为主的农家乐休闲旅游。
  
  牧家乐类型--以提供畜牧业消费游乐为主的农家乐休闲旅游。
  
  渔家乐类型--以提供渔业资源为主的农家乐休闲旅游。
  
  副业型--以提供副业为主的农家乐休闲旅游。
  
  2.2 农家乐休闲旅游的理论

  
  2.2.1 旅游经济学有关理论
  
  2.2.1.1 循环旅游经济理论
  
  循环经济的思想最早起源于 20 世纪 60 年代,由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提出“宇宙飞船理论”.他指出若人类活动不合理地开发资源、肆意破坏环境,就会走向毁灭。直到20 世纪 90 年代,循环经济才初步作为实践性的概念出现,发达国家着手制定了关于循环经济的法律规范,从制度上保障循环经济的实施。循环经济的思想在旅游业得以体现最早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一些倡导生态旅游、绿色旅游和可替代旅游等新型旅游概念在旅游资源的开发保护、旅行产品宣传和旅游活动管理等方面都开始体现循环经济的思想。我国关于循环旅游经济的研究实践主要从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从近些年的发展来看,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和旅游区管理等方面。循环旅游经济是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思想,坚持循环发展原则,结合旅游业的特点,来探讨和研究如何实现旅游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最终为实现节约型社会做贡献。
  
  循环旅游经济具体表现为“资源-产品-循环再生资源”以及综合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做到全方位保护旅游生态环境,进行资源的综合利用发展实施废物资源回收利用无害化,减少成本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等。其最基本的方法是“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再修复、再思考”.
  
  2.2.1.2 “体验经济”理论
  
  未来学家托夫勒在其代表作《未来冲击》一书中预测到:服务经济下一步走向实体经济,商家主要靠提供服务获取经济效益。早在 1998 年 Pinell 和 Gilmore 在《哈佛商业评论》中就指出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他们在《体验经济》中认为“体验经济是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之后人类社会经济的第四个发展经济新形态”.它追求的最大特征是消费和生产的个性化。其所谓体验,就是指人们用一种很个性化的方式来度过一段时间,并从中获得一系列值得记忆的事件。一项服务被赋予个性化之后,变得值得记忆,进而成为一种体验。外国乡村旅游中的体验参与型活动开展的丰富多彩各有特色,值得我们国内各行业学习。农家乐休闲旅游在项目设置上可以增加大量的参与性活动和体验性活动以丰富其内涵,吸引更多的旅游者。
  
  2.2.1.3 需求供给规律
  
  供给方、消费方和消费交换场地是完善旅游经济的三个因素,三者缺一不可。旅游需求是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区间,游客有消费需求购买一定的消费品,主要是指游客有消费需求。影响游客消费需求有多种因素,主要因素有两个方面,第一,主要是旅游客源地的需求和旅游者的个人情况,另一方面主要是关系游客供给部分,主要是指旅游资源、交通便捷度、旅游价格等多种因素是否可以满足旅客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旅游消费需求主要概括:在各种因素不变情况下,旅游需求与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和闲暇时间呈正相关关系,而与旅游产品的价格呈反相关关系。
  
  旅游供给主要是指旅游经营者在一定的时间内能够提供游客消费品的数量。
  
  影响旅游供给的因素很多,主要有旅游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旅游产品价格、旅游环境容量以及科技发展水平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旅游供给方针的政策主要有税收政策、政府政策、价格政策等多方面。旅游供给规律主要特点是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旅游产品价格与旅游供给量在不断发生变化。主要是指在其他因素综合不变的情况下,一个国家和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旅游供给产品数量随着价格变化产生变化。
  
  2.2.2 旅游文化学
  
  旅游文化学主要是指研究“在游客主体和游客旅游中介综合参与下,旅游文化人格塑造以及民族旅游游客的不断发展变化过程,主要是旅游游客活动以及社会活动的一项学问。”在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需要结合实体旅游经济体现旅游资源的地域性、民族性、特色资源等文化内涵是旅游资源成功开发的重要标志。
  
  农家乐休闲旅游活动主要是展现农村村落资源以及自给自足农民经济文化。这种文化活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主要是指在从事农事活动、农业产品资源以及农业建筑等实体方面。行为文化主要是指建立自给自足农业经济之上的邻里关系、社会组织等各方面的村落文化。精神文化主要是世代影响农业经济的风俗文化及节日宗族等观念文化。吕莉提出发展农村农家乐休闲旅游的中心是要塑造村野文化内涵。其认为农家乐休闲旅游经济应当以村野文化为载体,村野文化应该成为农家乐休闲旅游及经济发展重要方向。农家乐休闲旅游经济应当以村野文化为主题展现多方面的村野文化。农家乐休闲旅游经济对于农家乐经济的发展具有理论指导的作用,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经济需要建立在三个理论层面上,深刻挖掘农村乡村文化主题,满足游客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实现农家乐经济的发展。具体措施方面:不断建设具有古代乡村村落的建筑设施;挖掘乡村文化,设计具有农村乡村特色项目,以及生产具有乡村特色的旅游文化产品,开发交通资源使游客旅游更为方便便捷。
  
  2.2.3 旅游地理学
  
  旅游地空间竞争主要是指在同一区域内出现多个旅游景点,根据自身吸引力变化对游客产生不同的吸引力。一般而言,旅游空间竞争主要是同类型旅游地之间的竞争,不同类型的旅游地会由于自身的旅游距离以及旅游吸引力等不同特点对游客产生不同吸引力,因而产生竞争。
  
  从竞争和合作理论角度分析农家乐休闲旅游的发展前景,需要关注三个方面竞争合作关系:1、相同类型的旅游点之间的关系;2、农家乐休闲旅游与其他旅游景点之间的关系;3、农家乐休闲旅游与其他旅游项目的合作关系。从上述三个方面可以综合分析考虑农家乐休闲旅游的发展,从而促进农家乐休闲旅游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2.2.4 可持续发展理论
  
  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主要是指在发展旅游经济时做到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从而达到生态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谐统一。可持续旅游业发展的要点:一是保护生态旅游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二是改善开发旅游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吸引更多游客参与旅游;三是通过科学技术创新实现满足旅客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四是以生态环境的保护为前提进行旅游开发,同时要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利用可持续发展经济指导农家乐休闲旅游经济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意义:一是经济方面,通过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经济可以增加当地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二是社会层面。农家乐休闲旅游经济的兴起、发展对于促进游客文化需求满足具有重要的作用。三是社会生态环境方面。提升农家乐休闲旅游从业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提高资源利用率。总之,一个地区的农家乐休闲旅游的规划、开发要根据可持续发展经济理论为指导,做到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的协调统一。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